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0578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泵,包括泵体、泵盖、外转子、内转子、泄压阀,泵体内设有进油腔与出油腔,外转子安装在泵体的转子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孔在出油腔一侧开设有转子状态保持槽。本实用新型可以保持外转子与内转子的有效啮合,保证机油泵运转平稳,并减少噪音。
【专利说明】机油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上的润滑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上使用的机油泵。
【背景技术】
[0002]机油泵作为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保证为润滑系统提供足够压力、流量的机油,从而保证发动机的每一摩擦部分得到充分的润滑。为简化结构并减轻重量,部分发动机上装的机油泵为加装在发动机端盖的内部的转子式机油泵,以发动机端盖为泵体,泵盖与泵体连接配合,形成低压油腔与高压油腔;泵体内安装有外转子与内转子,外转子的齿数比内转子多一个齿,并且内转子与外转子的中心有偏距,从而使内外转子同向不同步地旋转,形成高压油与低压油腔,从而实现泵油。在机油泵运转时,内转子与外转子间存在着间隙,当机油泵高速旋转时,外转子会产生水平位移,从而使内外转子不能很好地贴合,影响机油泵运转的平稳性,并会产生较大噪音。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稳定运行的机油泵,可以保证机油泵的内外转子有很好的贴合。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油泵,包括泵体、泵盖、外转子、内转子、泄压阀,泵体内设有进油腔与出油腔,外转子安装在泵体的转子孔中,内转子套装在外转子孔内,外转子与内转子的中心有偏距,外转子的齿数比内转子多一个,内转子与驱动轴连接并在驱动轴的带动下旋转,外转子在内转子的作用下与内转子作同方向差速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孔在出油腔一侧开设有转子状态保持槽。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子孔在进油腔位置开设有泄压槽。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机油泵运转时,将高压的机油输出到出油腔,并且充满到转子孔上的转子状态保持槽中,由于压力作用,将推动外转子向低压区贴合,避免了外转子的振动,从而可以保持外转子与内转子的有效啮合,保证机油泵运转平稳,并减少噪
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油泵泵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 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0]如图1所示,一种机油泵,包括泵体1、泵盖、外转子2、内转子3、泄压阀,泵体I内设有进油腔11与出油腔12,外转子2安装在泵体的转子孔13中,并有间隙,内转子3套装在外转子2孔内,外转子2与内转子3的中心有偏距,外转子2的齿数比内转子3多一个,内转子3与驱动轴连接并在驱动轴的带动下旋转,外转子2在内转子3的作用下与内转子3作同方向差速转动;所述的转子孔13在出油腔一侧开设有转子状态保持槽14 ;所述的转子孔13的侧壁上内凹开成转子状态保持槽14,转子孔13在转子状态保持槽14的进油侧的高度较低,形成进油口 ;在进油腔12 —侧开设有泄压槽15。
[0011]机油泵运转时,将高压的机油输出到出油腔12,并且充满到转子孔13上的转子状态保持槽14中,由于压力作用,将推动外转子2向低压区贴合,避免了外转子2的振动,从而可以保持外转子2与内转子3的有效啮合,保证机油泵运转平稳,并减少噪音。
【权利要求】
1.一种机油泵,包括泵体(I)、泵盖、外转子(2)、内转子(3)、泄压阀,泵体(I)内设有进油腔(11)与出油腔(12),外转子(2)安装在泵体的转子孔(13)中,内转子(3)套装在外转子(2)孔内,外转子(2)与内转子(3)的中心有偏距,外转子(2)的齿数比内转子(3)多一个,内转子(3)与驱动轴连接并在驱动轴的带动下旋转,外转子(2)在内转子(3)的作用下与内转子(3)作同方向差速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孔(13)在出油腔(12) —侧开设有转子状态保持槽(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腔(11)一侧开设有泄压槽(1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子孔(13)的侧壁上内凹开成转子状态保持槽(14),转子孔(13)在转子状态保持槽(14)的进油侧的高度较低,形成进油口。
【文档编号】F16N13/00GK203784613SQ201420164715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8日
【发明者】王卫仁, 陈道富, 邱仁保 申请人:台州九谊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