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塞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9004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旋塞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切换阀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旋塞阀。



背景技术:

旋塞阀是利用驱动装置来实现阀芯的抬升和阀芯的压紧,从而实现切换阀的切换和复位密封。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驱动机构,切换阀的换向过程主要依靠电机的转动经过传动结构传递、转化来实现。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旋塞阀,包括:阀体,阀体具有锥形阀腔;阀芯,可转动地设置在锥形阀腔内,阀芯的底部设置有弹性机构;阀杆,设置在阀芯的远离弹性机构的一端;旋塞阀还包括:导向套筒,设置在阀体的第一端,阀杆穿设在导向套筒内并驱动阀芯沿导向套筒的轴向运动;导向套筒与阀杆之间通过第一销轴连接,导向套筒与阀杆其中之一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在导向套筒的纵向中平面上的投影为V字形或平底V字形,第一销轴设置在导向槽内。阀杆作为轴和电机连接,在旋塞阀在工作时,阀杆需要相对于阀体轴向运动,由于阀杆与电机之间只是周向连接驱动,因此电机需要承受阀杆轴向运动时的轴向力,会导致电机卡死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塞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机在受到阀杆的轴向作用力时容易卡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旋塞阀,包括:阀体;压盖,固定设置在阀体上;导向套,相对于压盖固定设置;电机,相对于阀体固定设置;阀杆,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向套内;旋塞阀还包括:转接轴,转接轴相对于压盖轴向固定且周向可旋转地设置,电机与转接轴驱动连接,并驱动转接轴转动,阀杆与转接轴套接,随转接轴周向运动,并相对于转接轴轴向可移动。

进一步地,转接轴与电机之间形成多边形孔和多边形头的周向固定连接,或转接轴与电机之间键连接。

进一步地,转接轴与阀杆之间形成多边形孔和多边形头的周向固定连接, 或转接轴与阀杆之间键连接。

进一步地,转接轴与阀杆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圆弧槽,连接键为设置在转接轴的圆弧槽与阀杆的圆弧槽所形成的弧形键槽内的圆柱形键或球形键。

进一步地,电机固定设置在压盖上。

进一步地,转接轴包括连接部和轴向限位部,连接部连接至电机,轴向限位部轴向限位在压盖与阀体之间或压盖与导向套之间。

进一步地,轴向限位部的第一端抵接在压盖上,第二端抵接在导向套上。

进一步地,转接轴与导向套套接,并与导向套同轴设置。

进一步地,轴向限位部朝向导向套的一端设置有内止挡槽或外止挡槽,导向套止挡在内止挡槽或外止挡槽上。

进一步地,导向套与阀体一体成型。

本发明的旋塞阀,通过转接轴实现电机与阀杆之间的周向驱动连接,使得电机可以通过转接轴带动阀杆转动,进而带动阀芯转动,实现旋塞阀的切换。由于转接轴相对于压盖轴向固定且周向可旋转,而压盖固定设置在阀体上,因此转接轴相对于阀体轴向固定,在阀杆轴向运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轴向作用力会作用在转接轴上,并通过转接轴传递至阀体,而不会作用到电机上,因此可以避免电机承受阀杆运动时的轴向作用力,防止电机工作过程中出现卡死现象,提高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旋塞阀的剖视结构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旋塞阀的剖视结构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旋塞阀的剖视结构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旋塞阀的剖视结构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旋塞阀的转接轴与阀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阀体;20、压盖;30、导向套;40、电机;50、阀杆;60、转接轴;70、圆弧槽;61、连接部;62、轴向限位部;63、内止挡槽;64、外止挡槽;71、连接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旋塞阀包括阀体10、压盖20、导向套30、电机40、阀杆50和转接轴60。阀体10为其他部件的安装提供安装基础。阀体10包括阀腔,旋塞阀的阀芯可转动地设置在阀腔内。

压盖20固定设置在阀体10上;导向套30相对于压盖20固定设置,阀杆50轴向可移动地套设在导向套30内,并由导向套30导向进行轴向运动。

阀杆50与阀芯驱动连接,可以带动阀芯沿阀杆50的轴向和周向运动,从而完成旋塞阀的状态切换。

电机40相对于阀体10固定设置;用于为阀芯提供旋转驱动力。

转接轴60相对于压盖20轴向固定且周向可旋转地设置,电机40与转接轴60驱动连接,并驱动转接轴60转动,阀杆50与转接轴60套接,随转接轴60周向运动,并相对于转接轴60轴向可移动。

在旋塞阀工作时,可以通过转接轴60实现电机40与阀杆50之间的周向驱动连接,使得电机40通过转接轴60带动阀杆50转动,进而带动阀芯转动,实现旋塞阀的切换。由于转接轴60相对于压盖20轴向固定且周向可旋转,而压盖20固定设置在阀体10上,因此转接轴60相对于阀体10轴向固定,在阀杆50轴向运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轴向作用力会作用在转接轴60上,并通过转接轴60传递至阀体10,而不会作用到电机40上,因此可以避免电机40直接承受阀杆50运动时的轴向作用力,进而防止电机40工作过程中出现卡死现象,提高电机40工作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转接轴60与电机40之间形成多边形孔和多边形头的周向固定连接,或转接轴60与电机40之间键连接。

当转接轴60与电机40之间为多边形孔和多边形头配合的结构时,多边形孔设置在转接轴60与电机40其中之一上,多边形头设置在这两者之中的另外一个上,从而保证转接轴60可以随电机40的驱动而转动。

当转接轴60与电机40之间键连接时,键槽分别设置在转接轴60和电机40上,连接键71连接在转接轴60与电机40之间,从而对转接轴60与电机40形成周向固定。连接键71可以为圆柱形键或者方键等。

当然,转接轴60与电机40之间也可以为其他固定连接方式,只要能够保证转接轴60可以随电机40的驱动而转动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在转接轴60朝向电机40的一端设置有多边形头,具体为方形头,在电机40朝向转接轴60的一端设置有多边形孔,具体为与转接轴60的方形头相配合的方形孔,当转接轴60的多边形头安装进入电机40的多边形孔之后,由于多边形头和多边形孔的限位作用,转接轴60与电机40之间可以发生轴向相对运动,而无法发生周向相对运动。

转接轴60与阀杆50之间形成多边形孔和多边形头的周向固定连接,或转接轴60与阀杆50之间键连接。

转接轴60与阀杆50之间为多边形孔和多边形头配合的结构时,多边形孔设置在转接轴60与阀杆50其中之一上,多边形头设置在这两者之中的另外一个上,从而保证阀杆50可以随转接轴60一同转动。

结合参见图5所示,当转接轴60与阀杆50之间为键连接时,转接轴60与阀杆50上分别对应设置有圆弧槽70,连接键71为设置在转接轴60的圆弧槽70与阀杆50的圆弧槽70所形成的弧形键槽内的圆柱形键或球形键,从而可以减少阀杆50相对于转接轴60轴向运动时与转接轴60之间的摩擦力,降低阀杆50与转接轴60之间的磨损,提高阀杆50的使用寿命。

结合参见图1所示,为本发明旋塞阀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电机40固定设置在压盖20上,结构简单,便于对电机40进行设置,并且可以节省安装零件。

转接轴60包括连接部61和轴向限位部62,连接部61连接至电机40,轴向限位部62轴向限位在压盖20与阀体10之间或压盖20与导向套30之间。通过将转接轴60轴向限位在压盖20与阀体10之间或压盖20与导向套30之间,使得转接轴60可以相对于压盖20周向转动,同时轴向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轴向限位部62的第一端抵接在压盖20上,第二端抵接在导向套30上。轴向限位部62朝向导向套30的一端设置有外止挡槽64,导向套30止挡在外止挡槽64上。由于导向套30嵌设入转接轴60的外止挡槽64内,并止挡在外止挡槽64上,因此在对转接轴60形成轴向限位的同时,也可以对转接轴60形成径向限位,防止转接轴60相对于导向套30发生径向运动,避免 转接轴60由于受到阀杆50的轴向作用力而发生轴向偏移,保证转接轴60工作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导向套30与阀体10一体成型,可以有效保证导向套30与阀体10之间的同轴度。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套30与阀体10也可以分别成型,然后固定连接。

优选地,转接轴60与导向套30套接,并与导向套30同轴设置,可以保证转接轴60与导向套30之间的同轴度,从而保证阀杆50轴向运动时更加顺畅,防止出现阀杆50卡死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旋塞阀还包括有压紧套,该压紧套固定设置在阀体10的安装槽内,并套设在阀杆50外,以对阀杆50与阀体10之间的配合形成密封。

结合参见图2所示,为本发明旋塞阀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电机40固定在其他结构上,而非固定设置在压盖20上。此外,轴向限位部62朝向导向套30的一端设置有内止挡槽63,导向套30止挡在内止挡槽63上,通过内止挡槽63形成轴向和径向限位。另外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导向套30并非是与阀体10一体成型,而是与压紧套一体成型,然后固定设置在阀体10上。

结合参见图3所示,为本发明旋塞阀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阀杆50与阀体10之间并未设置压紧套,而是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

结合参见图4所示,为本发明旋塞阀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电机40固定在其他结构上,而非固定设置在压盖20上。此外,轴向限位部62朝向导向套30的一端设置有内止挡槽63,导向套30止挡在内止挡槽63上,通过内止挡槽63形成轴向和径向限位。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