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装置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以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3883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凸轮装置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以及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凸轮装置,其例如被装入并使用于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该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用于使方向盘的高度位置可调节。



背景技术:

图6表示以往已知的汽车用转向装置。方向盘1被支撑固定于转向主轴5的后端部,该转向主轴5以将圆筒状的转向柱6沿轴方向插通的状态,被旋转自由地支撑于该转向柱6。转向主轴5的前端部经万向接头7与中间主轴8的后端部连接,该中间主轴8的前端部经其它的万向接头9与输入轴3连接。若驾驶者操作方向盘1,则该方向盘1的旋转经转向主轴2、万向接头7、中间主轴8以及万向接头9向转向齿轮单元2的输入轴3传递,伴随着该输入轴3的旋转,推拉左右1对拉杆4、4,将转向角赋予前车轮。

将电动式动力转向装置装入图6的汽车用转向装置。成为用于赋予辅助力的动力源的电动马达10被支撑在固定于转向柱6的前端部的壳体11。电动马达10的输出扭矩(辅助力)经被设置在壳体11内的减速机等被赋予转向主轴5。

与驾驶者的体格、驾驶姿势相应地装入了用于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的倾动机构、用于调节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的汽车用转向柱装置通过被日本特开2009-227181号公报记载等,以往就已经被公知。为了构成倾动机构,壳体11的上部前端部,由沿宽度方向(宽度方向是指车身的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整体中相同)进行配置的倾动轴13可进行摆动位移地被支撑于车身12。在转向柱6的轴方向中间部下面设置有位移托架14,以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该位移托架14的状态设置有支撑托架15。支撑托架15具备被设置在上部的安装板部16和从该安装板部16向下方下垂的左右1对支撑板部17,由该安装板部16支撑在车身上。

倾动用长孔18以将倾动轴13作为中心的圆弧状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被形成于1对支撑板部17,通孔19被形成于位移托架14中与倾动用长孔18的一部分匹配的部分。图6的构造为了装入除能够进行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外还能够调节前后位置的倾动·伸缩机构,成为使通孔19为在转向主轴5以及转向柱6的轴方向延伸的长孔,使转向主轴5以及转向柱6可伸缩的构造。

图7~图8表示装入了伸缩机构的倾动式转向装置的更具体的构造。转向柱6使配置在后侧的外柱20的前部和配置在前侧的内柱21的后部可滑动地嵌合,被构成为全长可伸缩。外柱20是例如通过对轻合金进行模铸成形而制作的部件,被构成为,通过在外柱20的前部设置狭缝22,可弹性地扩大缩小该外柱20的前部的内径。在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狭缝22的部分设置有1对被夹持板部23,由该1对被夹持板部23构成位移托架14。在1对被夹持板部23形成有沿转向柱6的轴方向延伸的通孔19。构成支撑托架15的1对支撑板部17被配置于从宽度方向两侧夹持位移托架14的部分,在该1对支撑板部17形成有将倾动轴13(参照图6)作为中心的部分圆弧状并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倾动用长孔18。在倾动用长孔18以及通孔19中插通沿宽度方向进行配置的杆状部件24。

调节手柄25被设置于杆状部件24的轴方向一端部,锚固部26被设置于杆状部件24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凸轮装置27被设置于杆状部件24的靠轴方向中间部一端的部分。倾动锁止机构被构成为,基于使调节手柄25摆动而对1对支撑板部17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进行扩大缩小。锚固部26具有螺栓的头部那样的形状,使形成在该锚固部26的内侧面的第一卡合凸部28与倾动用长孔18仅可进行沿该倾动用长孔18位移地卡合,上述倾动用长孔18形成于1对支撑板部17中的与锚固部26的内侧面相向的另一方(图8的右方)的支撑板部17。虽然杆状部件24能够沿倾动用长孔18升降,但是以本身的轴为中心的旋转实质上受到抑制。

对于倾动式转向装置装入图9所示那样的凸轮装置27。凸轮装置27具备驱动侧凸轮29和被驱动侧凸轮30。驱动侧凸轮29具有用于供杆状部件24插通的中心孔31,被构成为圆圈板状(使外周面为圆筒状),在宽度方向内侧面形成有驱动侧凸轮面33。驱动侧凸轮面33具备平坦面状的驱动侧基准面35和以从该驱动侧基准面35的圆周方向等间隔的多处向宽度方向内方突出的状态进行设置的驱动侧凸部36。被驱动侧凸轮30具有用于供杆状部件24插通的中心孔32,被构成为圆圈板状(使外周面为圆筒状),在以构成了凸轮装置27的状态与驱动侧凸轮面33对应的宽度方向外侧面形成有被驱动侧凸轮面34,在宽度方向内侧面形成有第二卡合凸部39。被驱动侧凸轮面34具备平坦面状的被驱动侧基准面37和以从该被驱动侧基准面37的圆周方向等间隔的多处向宽度方向外方突出的状态进行设置的被驱动侧凸部38。在图示的例子中,驱动侧凸轮29的外径和被驱动侧凸轮30的外径相互大致相等。

被驱动侧凸轮30使第二卡合凸部39与倾动用长孔18仅可进行沿该倾动用长孔18的位移地卡合,上述倾动用长孔18被形成于1对支撑板部17中的与该被驱动侧凸轮30的宽度方向内侧面相向的一方(图8的左方)的支撑板部17。虽然被驱动侧凸轮30能够沿该倾动用长孔18升降,但是不会以本身的轴为中心进行旋转。通过将调节手柄25的基端部结合固定于驱动侧凸轮29,驱动侧凸轮29伴随着调节手柄25的往复摆动,在前述杆状部件24的周围往复旋转。另外,在拧装于杆状部件24的轴方向一端部的螺母40和调节手柄25的基端部外侧面之间设置有推力轴承41,一面支承作用于驱动侧凸轮29的推力载荷,一面使该驱动侧凸轮29能够往复摆动。螺母40能够通过铆固等谋求防松脱。

在进行方向盘1的位置调节时,通过使调节手柄25向规定方向(通常是下方)摆动,使驱动侧凸轮29向解除锁止方向旋转。据此,如图10(c)所示,通过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地配置驱动侧凸部36和被驱动侧凸部38,作为将凸轮装置27的轴方向尺寸缩小的非锁止状态,将与推压部相当的被驱动侧凸轮30和锚固部26的间隔扩大。其结果为,在1对支撑板部17的内侧面和1对被夹持板部23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降低甚至丧失的同时,外柱20的前端部的内径弹性地扩大,该外柱20的前端部内周面和内柱21的后端部外周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降低。在该状态下,能够在杆状部件24在倾动用长孔18以及通孔19内活动的范围内,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以及前后位置。

为将方向盘1保持在所希望的位置,在使该方向盘1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后,使调节手柄25向反方向(通常是上方)摆动。据此,如图10(a)所示,通过使驱动侧凸部36的顶端面和被驱动侧凸部38的顶端面相互触碰,作为将前述凸轮装置27的轴方向尺寸扩大了的锁止状态,将1对支撑板部17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缩小。在该状态下,在1对支撑板部17的内侧面和1对被夹持板部23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上升的同时,外柱20的前端部的内径弹性地缩小,该外柱20的前端部内周面和内柱21的后端部外周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上升,方向盘1被保持于调节后的位置。

调节手柄25的摆动角度与转向柱6的中心轴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等倾动式转向装置的相对于车身的安装形态、柱罩的形状、与被配置在方向盘1的周边部分的组合开关等其它零件的关系等相应地被设计性地确定为,在将方向盘1保持在所希望的位置的状态下,不会对该方向盘1的操作、加速器踏板以及制动器踏板等的操作造成妨碍。通过选择驱动侧凸部36以及被驱动侧凸部38的圆周方向宽度合适的驱动侧凸轮以及被驱动侧凸轮作为构成凸轮装置27的驱动侧凸轮29以及被驱动侧凸轮30,来进行调节手柄25的摆动角度的调整。所需要的位移托架14的对支撑托架15的保持力与转向柱6的直径,即,位移托架14的宽度尺寸等相应地而不同。若位移托架14的相对于支撑托架15的保持力不同,则1对支撑板部17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的扩缩量不同,所以,凸轮装置27的扩缩量存在各种不同的扩缩量。通过选择驱动侧凸部36以及被驱动侧凸部38的轴方向高度合适的驱动侧凸轮以及被驱动侧凸轮作为驱动侧凸轮29以及被驱动侧凸轮30来进行凸轮装置27的扩缩量的调整。在欲调整调节手柄25的操作感的情况下,选择在驱动侧凸部36的圆周方向两侧面中、在解除锁止方向上形成于后侧面的倾斜面和在被驱动侧凸部38的圆周方向两侧面中、在解除锁止方向上形成于前侧面的倾斜面之间的倾斜角度合适的驱动侧凸轮以及被驱动侧凸轮。

如上所述,对于驱动侧凸轮29以及被驱动侧凸轮30而言,存在驱动侧凸轮面33以及被驱动侧凸轮面34的规格,即,驱动侧凸部36以及被驱动侧凸部38的圆周方向宽度、轴方向高度、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不同的各种驱动侧凸轮以及被驱动侧凸轮。

在转向装置的组装工厂中,作业者从按种类分别各收纳了多种的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的箱子与车种等相应地逐个地选择相互对应的合适组合的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并进行装配。此时,存在错误地选择(取错)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中的一方的凸轮的可能性。在标准(原本应选择)的凸轮和该错误地选择的凸轮的凸轮面的规格不同较轻微的情况下,在将凸轮装置向转向装置装配以前的状态下,难以判断取错(是错误的组合)的情况。在组装转向装置后确认了取错的情况下,需要在从最初或中途使组装作业返工,有损组装性。

日本特开2000-53001号公报记载了如下凸轮装置的构造,该凸轮装置的构造在1对凸轮部件(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的相互相向的凸轮面的外周缘部的圆周方向等间隔的4处位置,分别设置挡块突起,通过限定(限制)锁止螺栓和螺母的相对旋转量,能够限定锁止旋转位置和非锁止旋转位置。但是,在日本特开2000-53001号公报记载的发明的构造的情况下,在取错了任意一方的凸轮的情况下,也难以在装配以前的状态下判断是错误的组合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71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5300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那样的情况,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能够容易地判断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的组合是否合适的凸轮装置的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凸轮装置具备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

前述驱动侧凸轮具有被设置于轴方向单侧面的驱动侧凸轮面,该驱动侧凸轮面由平坦面状的驱动侧基准面、和以从该驱动侧基准面的圆周方向多处朝向轴方向单侧突出的状态进行设置的多个驱动侧凸部构成。即,驱动侧凸轮面是圆周方向上的凹凸面。

前述被驱动侧凸轮具有被设置在轴方向另一侧面的被驱动侧凸轮面,该被驱动侧凸轮面由平坦面状的被驱动侧基准面和以从该被驱动侧基准面的圆周方向多处朝向轴方向另一侧突出的状态被设置的多个(数量与驱动侧凸部相同)被驱动侧凸部构成。即,被驱动侧凸轮面是圆周方向上的凹凸面。

本发明的凸轮装置可通过使前述驱动侧凸轮相对于前述被驱动侧凸轮相对旋转来切换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所述锁止状态是通过使前述驱动侧凸部的顶端面和前述被驱动侧凸部的顶端面对接来将轴方向尺寸扩大的状态,所述非锁止状态是通过在圆周方向交替地配置前述驱动侧凸部和前述被驱动侧凸部来将轴方向尺寸缩小的状态。在前述驱动侧凸轮的外周面的圆周方向一至多处形成有驱动侧标记,在前述被驱动侧凸轮的外周面中的锁止状态下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与前述驱动侧标记一致的部分形成有被驱动侧标记。

前述驱动侧凸轮例如被构成为圆圈板状,例如被支撑为能够以杆状部件的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前述被驱动侧凸轮例如被构成为圆圈板状,并被支撑为对于对方部件阻止了以前述杆状部件的中心轴为中心的旋转的状态,上述对方部件在轴方向上与前述驱动侧凸轮的相反侧相向。

优选在前述驱动侧凸轮和前述被驱动侧凸轮中的一方的凸轮的外周面中的、非锁止状态下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与在前述驱动侧凸轮和前述被驱动侧凸轮中的另一方的凸轮的外周面形成的标记一致的部分形成有第二标记。

优选前述驱动侧标记是在轴方向形成于前述驱动侧凸轮的外周面的驱动侧凹槽,前述被驱动侧标记是在轴方向形成于前述被驱动侧凸轮的外周面的被驱动侧凹槽。前述驱动侧凹槽能够在通过对烧结金属等金属材料实施基于冲压的塑性加工制作前述驱动侧凸轮时,通过冲压同时形成,前述被驱动侧凹槽能够在通过对烧结金属等金属材料实施基于冲压的塑性加工制作前述被驱动侧凸轮时,通过冲压同时形成。但是,驱动侧标记以及被驱动侧标记在可从外部目视且无损完成后的凸轮装置的功能的限度内,也可以做成凹部或凸部或由油漆、油性笔做出的记号、切口、刻痕等任意的标记。

优选前述驱动侧凸轮还具有驱动侧挡块部,前述被驱动侧凸轮还具有被驱动侧挡块部。前述驱动侧挡块部以朝向轴方向另一侧突出的状态被设置在前述驱动侧凸轮的轴方向单侧面的外周缘部的圆周方向一至多处。前述被驱动侧挡块部以朝向轴方向单侧突出的状态被设置在前述被驱动侧凸轮的轴方向另一侧面的外周缘部的圆周方向一至多处。前述驱动侧挡块部和前述被驱动侧挡块部构成挡块机构,所述挡块机构在锁止状态下通过使该被驱动侧挡块部的圆周方向单侧面和前述驱动侧挡块部的圆周方向另一侧面抵接,防止前述驱动侧凸轮相对于前述被驱动侧凸轮朝向圆周方向另一侧进一步相对旋转。前述驱动侧标记和前述被驱动侧标记中的任意一方的标记被形成于前述驱动侧挡块部和前述被驱动侧挡块部中的任意一方的挡块部的外周面。

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具备转向柱、转向主轴、位移托架、支撑托架、1对倾动用长孔、通孔、杆状部件、锚固部、推压部和凸轮装置。

前述转向柱以沿宽度方向进行配置的倾动轴为中心进行摆动位移。

前述转向主轴被旋转自由地支撑于前述转向柱的内侧,将方向盘固定于该转向柱的从端部开口突出的部分。

前述位移托架被设置在前述转向柱的轴方向中间部。

前述支撑托架具有被设置在上部的安装板部以及从该安装板部向下方垂下的1对支撑板部,在由该1对支撑板部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前述位移托架的状态下,由前述安装板部支撑于车身。

前述1对倾动用长孔例如以将前述倾动轴作为中心的圆弧状、或者以在将该倾动轴作为中心的圆弧的切线方向上延伸的直线状沿上下方向延伸,并被设置于1对支撑板部的相互匹配的部分。

前述通孔例如是圆孔或者在前述转向柱的轴方向上延伸的长孔,以沿宽度方向贯通的状态,被形成于前述位移托架中与前述1对倾动用长孔的一部分匹配的部分。

前述杆状部件沿宽度方向插通前述1对倾动用长孔以及前述通孔。

前述推压部被设置于在前述杆状部件的一端部、从前述1对支撑板部中的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

前述锚固部被设置于在前述杆状部件的另一端部、从前述1对支撑板部中的另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外侧面突出的部分。

前述凸轮装置使前述锚固部和前述推压部的间隔扩大缩小。

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使用本发明的凸轮装置作为前述凸轮装置。使构成该凸轮装置的被驱动侧凸轮作为前述推压部发挥功能。该被驱动侧凸轮以可进行沿着该倾动用长孔的位移且抑制了以前述杆状部件为中心的旋转的状态与形成于前述一方的支撑板部的倾动用长孔卡合。构成前述凸轮装置的驱动侧凸轮以可进行以该杆状部件为中心的旋转且抑制了向该杆状部件的一端侧的位移的状态,被支撑于前述杆状部件的一端部。前述驱动侧凸轮可以能够相对旋转地外嵌于前述杆状部件,也可以能够进行与该杆状部件同步的旋转地外嵌于前述杆状部件。

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组装方法,为了组装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分别从各多种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中逐个地选择该驱动侧凸轮和该被驱动侧凸轮并进行组合,构成前述凸轮装置,然后将该凸轮装置装配于前述杆状部件的周围。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组装方法,按照前述驱动侧凸轮和前述被驱动侧凸轮的每个种类(每个相互对应的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的组合),使在锁止状态下相互一致的前述驱动侧标记以及前述被驱动侧标记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不同。在将前述凸轮装置支撑于前述杆状部件的周围以前的状态下,将逐个地选择的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组合成锁止状态,通过目视确认前述驱动侧标记和前述被驱动侧标记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是否相互一致。据此,判断前述逐个地选择的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的组合是否合适(是相互对应的组合)。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凸轮装置,能够容易地判断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的组合是否合适。即,在驱动侧凸轮的外周面形成有驱动侧标记,在被驱动侧凸轮的外周面中的锁止状态下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与前述驱动侧标记一致的部分形成有被驱动侧标记。因此,例如即使在将前述凸轮装置装配于构成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杆状部件的周围以前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判断前述驱动侧凸轮和前述被驱动侧凸轮的组合是否合适。

本发明的方向盘的位置调节装置的组装方法,在分别从各多种的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中逐个地选择这些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并进行组合,构成凸轮装置的情况下,按照这些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的每个种类(每个相互对应的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的组合),使前述驱动侧标记以及被驱动侧标记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不同。因此,在假设取错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中的任意一方的凸轮的情况下,若使驱动侧凸部的顶端面和被驱动侧凸部的顶端面触碰,使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成为锁止状态,则前述驱动侧标记和前述被驱动侧标记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相互不一致。其结果为,能够通过目视容易地判断前述驱动侧凸轮和前述被驱动侧凸轮的组合是否合适,能够提高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装入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1例的凸轮装置的转向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中的图2(a)是将凸轮装置取出,以非锁止状态表示的立体图,图2(b)是表示切换非锁止状态和锁止状态的中途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c)是表示锁止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非锁止状态向锁止状态切换时的各标记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4的图4(a)是将驱动侧凸轮取出来表示的端视图,图4(b)是将被驱动侧凸轮取出来表示的端视图。

图5是表示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效果而将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的组合搞错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装入了成为本发明的对象的转向装置的汽车用操舵装置的1例的局部侧视图。

图7是表示转向装置的更具体的构造的局部侧视图。

图8是图7的x-x剖视图。

图9的图9(a)是从正面看构成以往构造的凸轮装置的驱动侧凸轮的示意图,图9(b)是从正面看被驱动侧凸轮的示意图,图9(c)是从背面看被驱动侧凸轮的示意图。

图10是为说明将以往构造的凸轮装置从锁止状态向非锁止状态切换时的凸轮面彼此的抵接状态的变化而表示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1例。本例的转向装置装入用于与驾驶者的体格、驾驶姿势相应地调节方向盘1(参照图6)的上下位置的倾动机构,该转向装置具备:转向柱6a、转向主轴5a、支撑托架15a、位移托架14a、凸轮装置27a、1对倾动用长孔18a和1对通孔19a。

转向柱6a由倾动轴13(参照图6)支撑为可进行摆动位移,该倾动轴13以在宽度方向配置的状态将前端部固定于车身12。转向主轴5a被旋转自由地支撑于转向柱6a的内侧,方向盘1被固定于该转向主轴5a的后端部。

支撑托架15a被固定于车身12。转向柱6a的中间部可进行上下位置的调节地被支撑于该支撑托架15a。支撑托架15a是通过将具有足够刚性的金属板折曲成形来制作的,具有被设置在上部的安装板部16a和从安装板部16a向下方垂下的相互平行的1对支撑板部17a。1对倾动用长孔18a呈以倾动轴13为中心的圆弧状地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状态被形成于1对支撑板部17a的相互匹配的位置。

位移托架14a通过如下方式被设置:将被折曲成截面大致u字型的具有足够的刚性的金属板在转向柱6a的中间部通过焊接等固定于被夹在1对支撑板部17a彼此之间的部分。前述位移托架14a具备与1对支撑板部17a在宽度方向上重合的相互平行的1对被夹持板部23a,在该1对被夹持板部23a中与倾动用长孔18a的一部分匹配的部分相互同心地形成1对通孔19a。将杆状部件24a沿宽度方向插通于通孔19a和倾动用长孔18a。

另外,本例的转向装置由于不具备用于调节方向盘1的前后位置的伸缩机构,所以将通孔19a做成单纯的圆孔,然而在具备伸缩机构的情况下,做成在转向主轴5a以及转向柱6a的轴方向上延伸的长孔。

调节手柄25a被设置在杆状部件24a的轴方向一端部(图1的左端部),锚固部26a被设置在杆状部件24a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图1的右端部),凸轮装置27a被设置在杆状部件24a的靠轴方向一端的部分。倾动锁止机构被构成为,基于使调节手柄25a摆动而对1对支撑板部17a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进行扩缩。

螺母40a被拧装在杆状部件24a的轴方向另一端部。在螺母40a的内侧面和1对支撑板部27a中与该螺母40a的内侧面相向的另一方的支撑板部27a的外侧面之间配置有推力轴承41a和圆环状的垫片48,螺母40a能够相对于另一方的支撑板部27a相对旋转。在本例中,螺母40a作为锚固部26a发挥功能。在垫片48和支撑托架15a之间设置有作为拉伸弹簧的平衡弹簧49。平衡弹簧49支承与转向柱6a一起升降的部分的重量,用于谋求减轻进行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调节时的驾驶者的负担。

凸轮装置27a具备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驱动侧凸轮29a是烧结金属制造的,具有供杆状部件24a插通的中心孔31a,整体被构成为圆圈板状。在驱动侧凸轮29a的内侧面(图1的右侧面)的内径侧部分(除外周缘部以外的部分)形成有作为圆周方向上的凹凸面的驱动侧凸轮面33a。驱动侧凸轮面33a具有平坦面状的驱动侧基准面35a和从该驱动侧基准面35a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多处(图示的例子中为4处)朝向宽度方向内方突出的截面大致梯形形状的驱动侧凸部36a。在驱动侧凸轮29a的内侧面外周缘部中的圆周方向多处(在图示的例子中是成为径方向相反侧的2处)位置设置有朝向宽度方向内方突出并在圆周方向上延伸的驱动侧挡块部42。

驱动侧凸轮29a被结合固定于调节手柄25a的基端部,并被构成为,随着调节手柄25a的往复摆动而往复旋转。调节手柄25a的基端部通过凹凸嵌合等与前述杆状部件24a的轴方向一端部不可相对旋转地卡合,使驱动侧凸轮29a可进行与杆状部件24a同步的旋转。但是,也能够采用像前述的图8所示的构造那样,将驱动侧凸轮可进行相对旋转地外嵌于杆状部件的结构。

被驱动侧凸轮30a是烧结金属制造的,具有供杆状部件24a插通的中心孔32a,整体被构成为圆圈板状。在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外侧面(图1的左侧面)的内径侧部分(除外周缘部以外的部分)形成有作为圆周方向上的凹凸面的被驱动侧凸轮面34a。被驱动侧凸轮面34a具有平坦面状的被驱动侧基准面37a和从该被驱动侧基准面37a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多处向宽度方向外方突出的截面大致梯形形状且数量与驱动侧凸部36a相同的被驱动侧凸部38a。在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外侧面外周缘部中的在与驱动侧凸轮29a组合的状态下从驱动侧挡块部42向圆周方向离开的部分的圆周方向多处(在图示的例子中是成为径方向相反侧的2处)位置设置有朝向宽度方向外方突出并在圆周方向延伸的被驱动侧挡块部43。驱动侧挡块部42和被驱动侧挡块部43构成挡块机构,所述挡块机构用于防止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超出必要地相对旋转,限定锁止状态和非锁止状态下的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的位置关系(驱动侧凸轮29a的相对于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圆周方向位置)。在本例中,驱动侧凸轮29a的外径和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外径相互大致相等。

在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内侧面,以向宽度方向内侧突出的状态设置有卡合凸部44。卡合凸部44的前后方向外侧面具有沿着倾动用长孔18a的前后方向内侧面的形状,上述倾动用长孔18a形成于与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内侧面相向的一方的支撑板部17a。

被驱动侧凸轮30a可进行相对于杆状部件24a的相对旋转以及在该杆状部件24a的轴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地被外嵌于该杆状部件24a。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卡合凸部44仅可进行沿着该倾动用长孔18a的位移地被卡合于一方的支撑板部17a的倾动用长孔18a。因此,被驱动侧凸轮30a能够沿着倾动用长孔18a升降,但是,除进行存在于一方的支撑板部17a的倾动用长孔18a的前后方向内侧面和卡合凸部44的前后方向外侧面之间的间隙的量的转动外,不存在以被驱动侧凸轮30a的中心轴为中心实质上转动的情况。

为使上述那样的本例的转向装置成为可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的状态,使调节手柄25a向规定方向(通常是下方)摆动,使驱动侧凸轮29a向解除锁止方向旋转。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地配置驱动侧凸部36a和被驱动侧凸部38a,且成为驱动侧挡块部42的圆周方向单侧面和被驱动侧挡块部43的圆周方向另一侧面抵接的非锁止状态。通过在圆周方向上交替地配置驱动侧凸部36a和被驱动侧凸部38a,如图2(a)以及图3(a)所示,缩小凸轮装置27a的轴方向尺寸,扩大与推压部相当的被驱动侧凸轮30a和锚固部26a(螺母40a)之间的间隔。其结果为,1对支撑板部17a的内侧面和1对被夹持板部23a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降低甚至丧失。在该状态下,在杆状部件24a可在倾动用长孔18a内活动的范围内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

与此相对,为将方向盘1保持在调节后的上下位置,在使该方向盘1移动到所希望的高度位置后,使调节手柄25a向反方向(通常是上方)摆动。使驱动侧凸部36a的顶端面和被驱动侧凸部38a的顶端面相互触碰,并且成为驱动侧挡块部42的圆周方向另一侧面和被驱动侧挡块部43的圆周方向单侧面抵接了的锁止状态。通过使驱动侧凸部36a的顶端面和被驱动侧凸部38a的顶端面相互触碰,如图2(c)以及图3(d)所示,扩大凸轮装置27a的轴方向尺寸,缩小1对支撑板部17a的内侧面彼此的间隔。其结果为,1对支撑板部17a的内侧面和1对被夹持板部23a的外侧面的抵接部的表面压力上升,方向盘1被保持在调节后的上下位置。

在驱动侧凸轮29a的外周面设置有作为驱动侧标记的第一驱动侧凹槽45和作为第二标记的第二驱动侧凹槽46,在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外周面设置有作为被驱动侧标记的被驱动侧凹槽47。具体地说,被驱动侧凹槽47,在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外周面中成为径方向相反侧的2处位置,以在整个轴方向上向径方向内方凹陷的状态被形成于被驱动侧挡块部43的外周面。第一驱动侧凹槽45以在整个轴方向上向径方向内方凹陷的状态被形成于驱动侧凸轮29a的外周面中的锁止状态下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与被驱动侧凹槽47一致的部分。第二驱动侧凹槽46以在整个轴方向上向径方向内方凹陷的状态被形成于驱动侧凸轮29a的外周面中的非锁止状态下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与被驱动侧凹槽47一致的部分。第一驱动侧凹槽45和第二驱动侧凹槽46被形成于驱动侧凸轮29a的外周面中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从驱动侧挡块部42离开的部分。此外,也能够将被驱动侧凹槽形成于被驱动侧凸轮的外周面中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与被驱动侧挡块部离开的部分,将第一驱动侧凹槽以及第二驱动侧凹槽形成于驱动侧凸轮的外周面中的驱动侧挡块部的外周面。优选将被形成在驱动侧凸轮和被驱动侧凸轮中的进一步确保强度的必要性高的凸轮的外周面的凹槽形成在被形成于该凸轮上的挡块部的外周面。总之,第一驱动侧凹槽、第二驱动侧凹槽以及被驱动侧凹槽,在即使将凸轮装置装配在转向装置的状态下也容易通过目视确认的位置,被形成在如下的部分:即使使凸轮装置成为扩大了轴方向尺寸的锁止状态的情况下,也不会对驱动侧凸轮以及被驱动侧凸轮的强度带来影响的部分。

第一驱动侧凹槽45、第二驱动侧凹槽46以及被驱动侧凹槽47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按照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的种类而不同。

在对圆圈板状且为烧结金属制造的原料实施基于冲压的塑性加工,制作驱动侧凸轮29a、被驱动侧凸轮30a之际,同时形成第一驱动侧凹槽45、第二驱动侧凹槽46以及被驱动侧凹槽47。通过将原料推入具有沿着驱动侧凸轮29a(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外面形状的内面形状(具有沿着驱动侧凸轮面33a(被驱动侧凸轮面34a)的进深端面形状)的模具内来制作驱动侧凸轮29a(被驱动侧凸轮30a)。在本例中,在模具的内周面中与第一驱动侧凹槽45以及第二驱动侧凹槽46(被驱动侧凹槽47)对应的部分预先形成在轴方向延伸的突条。若将原料推入模具内,则由该突条在驱动侧凸轮29a(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外周面形成第一驱动侧凹槽45以及第二驱动侧凹槽46(被驱动侧凹槽47)。

另外,第一驱动侧凹槽45、第二驱动侧凹槽46以及被驱动侧凹槽47的截面形状、大小未被特别限定。并不限于图示那样的梯形形状,能够采用例如v字形、矩形形状、u字形、半圆形等各种形状。在图示的例子中,将第一驱动侧凹槽45、第二驱动侧凹槽46以及被驱动侧凹槽47在整个轴方向上形成于驱动侧凸轮29a、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外周面,但是,也能够仅形成于轴方向的一部分。

根据上述那样的本例的转向装置,能够防止如下的情形,而谋求提高组装性:取错了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中的任意一方的凸轮,结果由错误的组合构成的凸轮装置27a被装配起来。即,在驱动侧凸轮29a的外周面形成第一驱动侧凹槽45以及第二驱动侧凹槽46,在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外周面形成被驱动侧凹槽47。因此,即使是在将凸轮装置27a向转向装置装配以前的状态,也能够容易地判断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的组合是否合适(是否是相互对应的组合)。在转向装置的组装工厂中,作业者从按种类分别各收纳了多种的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的箱子中与车种等相应地逐个地选择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并进行装配。因此,按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的每个种类(每个相互对应的组合),预先使第一驱动侧凹槽45、第二驱动侧凹槽46以及被驱动侧凹槽47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不同。据此,在取错了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中的任意一方的凸轮的情况下,若将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组合成为锁止状态或者非锁止状态,则例如如图5所示,第一驱动侧凹槽45或者前述第二驱动侧凹槽46和被驱动侧凹槽47的圆周方向上的相位相互不一致。其结果为,能够通过目视容易地判断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的组合是否合适。

在组装本例的转向装置的情况下,在将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组合成为锁止状态的状态下,将杆状部件24a插通于驱动侧凸轮29a的中心孔31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的中心孔32a,进而,将该杆状部件24a的轴方向另一半部插通于通孔19a和倾动用长孔18a。将推力轴承41a和垫片48配置(插通)于杆状部件24a的轴方向另一端部,进而拧装螺母40a。在本例中,由于将第一驱动侧凹槽45以及第二驱动侧凹槽46形成于驱动侧凸轮29a的外周面,且将被驱动侧凹槽47形成于被驱动侧凸轮30a的外周面,所以,即使是在将凸轮装置27a刚刚装入转向装置后的状态下,通过利用目视来确认第一驱动侧凹槽45和被驱动侧凹槽47的圆周方向的相位是否相互一致,能够容易地判断驱动侧凸轮29a和被驱动侧凸轮30a的组合是否合适。

在组装转向装置时,通过保持着将凸轮装置27a切换到锁止状态不变,调整螺母40a的拧紧力来调整位移托架14a的相对于支撑托架15a的保持力。

由于在对圆圈板状且为烧结金属制造的原料实施基于冲压的塑性加工而制作驱动侧凸轮29a、被驱动侧凸轮30a时,同时形成第一驱动侧凹槽45、第二驱动侧凹槽46以及被驱动侧凹槽47,所以,能够抑制与设置第一驱动侧凹槽45、第二驱动侧凹槽46以及被驱动侧凹槽47相伴的制造成本的增加。但是,也能够通过基于冲压的塑性加工之外的其它工序例如切削加工等,形成第一驱动侧凹槽45、第二驱动侧凹槽46以及被驱动侧凹槽47。

本例的转向装置仅具备可调节方向盘1的上下位置的倾动调节机构,但是,也能够通过具备图7~图8所示那样的倾动调节机构和伸缩调节机构这两者机构的构造来实施本发明。

符号说明

1:方向盘;2:转向齿轮单元;3:输入轴;4:拉杆;5、5a:转向主轴;6、6a:转向柱;7:万向接头;8:中间主轴;9:万向接头;10:电动马达;11:壳体;12:车身;13:倾动轴;14、14a:位移托架;15、15a:支撑托架;16、16a:安装板部;17、17a:支撑板部;18、18a:倾动用长孔;19、19a:通孔;20:外柱;21:内柱;22:狭缝;23、23a:被夹持板部;24、24a:杆状部件;25、25a:调节手柄;26、26a:锚固部;27、27a:凸轮装置;28:第一卡合凸部;29、29a:驱动侧凸轮;30、30a:被驱动侧凸轮;31、31a:中心孔;32、32a:中心孔;33、33a:驱动侧凸轮面;34、34a:被驱动侧凸轮面;35、35a:驱动侧基准面;36、36a:驱动侧凸部;37、37a:被驱动侧基准面;38、38a:被驱动侧凸部;39:第二卡合凸部;40:螺母;41:推力轴承;42:驱动侧挡块部;43:被驱动侧挡块部;44:卡合凸部;45:第一驱动侧凹槽;46:第二驱动侧凹槽;47:被驱动侧凹槽;48:垫片;49:平衡弹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