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中重型车辆及特种车辆底盘的液力变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5108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中重型车辆及特种车辆底盘的液力变矩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中重型车辆及特种车辆底盘的液力变矩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底盘上传统液力变矩器如图1所示,包括动力输出轴1、变矩器进油油道11、动力输入机构2、闭锁油道21、罩轮3、闭锁离合器4、涡轮5、泵轮6、导轮7、单向离合器8、导轮座9、涡轮毂10、变矩器出油油道12;所述动力输入机构为柔性盘;

由上图可知,动力输入机构为柔性盘输入,动力输入机构至动力输出轴1的输出端分别布置在变矩器两侧,变矩器进油油道11和变矩器出油油道12在均设置在导轮座9上(即同侧设置)。

采用上述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动力输入靠柔性盘2完成,连接机构相对较复杂,对螺纹位置度和变矩器同轴度要求较高,在零件加工时容易造成位置度和同轴度超差报废;

2、动力从输入至输出机构布置在变矩器两侧,动力输出靠输出轴1完成,由于变矩器结构限制,输出轴相对较长,变矩器安装需要的空间较大;

3、变矩器进油油道11和变矩器出油油道10设置在变矩器同侧,液体流阻相对较大,变矩器工作时油液循环较慢,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力输入结构紧凑简单、强度变大并且精度要求不高,同时液力变矩器安装空间减小,变矩器工作效率提高的一种适用于中重型车辆及特种车辆底盘的液力变矩器。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中重型车辆及特种车辆底盘的液力变矩器,包括动力输出轴、变矩器进油油道、动力输入机构、闭锁油道、罩轮、闭锁离合器、涡轮、泵轮、导轮、单向离合器、导轮座、涡轮毂以及变矩器出油油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输入机构为齿轮;齿轮固定安装在罩轮上。

本发明将液力变矩器进、出油道进行改进,使液体流阻大幅度减小,该液力变矩器还包括变矩器支架;变矩器支架通过圆柱销定位安装在导轮座上;变矩器支架内部开设与变矩器进油通道连通的液力油通道;所述变矩器出油油道开设在涡轮毂上;所述齿轮和动力输出轴之间设置有缝隙;所述变矩器出油油道与所述缝隙连通。

本发明采用将动力输入机构和动力输出轴的输出端在液力变矩器同侧布置,具体改进是将上述动力输出轴的动力输入端通过花键与涡轮毂连接,动力输出轴的动力输出端与齿轮同侧设置。

另外,上述闭锁油道开设在齿轮和罩轮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采用将动力输入机构设计为齿轮输入,结构更紧凑,对变矩器同轴度要求降低。

2、本发明采用将动力输入机构和动力输出轴的输出端在液力变矩器同侧布置,大大缩短了动力输出轴的轴向尺寸,使结构紧凑,布置更合理。

3、本发明采用提出将液力变矩器进、出油道进行改进,将传统液压油路同侧进出设计变为从变矩器一侧进油、另一侧出油,使液体流阻大幅度减小,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液力变矩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动力输出轴、12-变矩器出油油道、2-动力输入机构、21-闭锁油道、3-罩轮、4-闭锁离合器、5-涡轮、6-泵轮、11-变矩器进油油道、7-导轮、、8-单向离合器、9-导轮座、10-涡轮毂、13-变矩器支架、14-液力油通道、15-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中重型车辆及特种车辆底盘的液力变矩器,该变矩器包括包括动力输出轴1、变矩器进油油道11、动力输入机构2、闭锁油道21、罩轮3、闭锁离合器4、涡轮5、泵轮6、导轮7、单向离合器8、导轮座9、涡轮毂10、变矩器出油油道12以及变矩器支架13;

该液力变矩器的改进点包括以下三部分:

1、液力变矩器动力输入机构2为齿轮;闭锁油道21设置在齿轮和罩轮3上;

2、液力变矩器动力输入输出位于变矩器同侧,齿轮固定安装在罩轮3上;动力输出轴1的动力输入端与通过花键与涡轮毂10连接,动力输出轴1的动力输出端与齿轮同侧设置。

3、液力变矩器进出油道位于变矩器两侧,具体油路是:变矩器支架13内部开设与变矩器进油通道11连通的液力油通道14;变矩器出油油道12开设在涡轮毂10上;齿轮2和动力输出轴1之间设置有缝隙15;变矩器出油油道12与所述缝隙15连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中重型车辆及特种车辆底盘的液力变矩器。该液力变矩器的改进在于:动力输入机构为齿轮;齿轮固定安装在罩轮上,动力输出轴的动力输入端和动力输出端同侧布置,变矩器进油油道和变矩器出油油道两侧布置。本发明不仅动力输入结构紧凑简单、强度变大并且精度要求不高,同时液力变矩器安装空间减小,变矩器工作效率提高。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国;王宏卫;王涛;赵紫苓;严周维;王宇飞;黄龙;黄显臣;颜燕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12.15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