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补压式湿式报警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6465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内补压式湿式报警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式报警阀,特别涉及一种内补压式湿式报警阀。



背景技术:

湿式报警阀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是一种只允许水流入湿式灭火系统并在规定压力、流量下驱动配套部件报警的一种单向阀;其主要功能是:当发生火灾并引发喷头开启喷水使管路中的水流动时,能自动使水流入水力警铃和压力开关发出报警声响及报警电信号。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系统。

现有的湿式报警阀,如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阀体10、阀盖20、阀瓣30、阀瓣弹性密封件40、阀座50和压板60,阀体10具有贯穿阀体10上下两端的水腔室,水腔室下端的端口为进水口,上端端口相应为出水口,阀体10的一侧开设有与水腔室相连通的阀盖安装口,该阀座50安装在水腔室内,阀座50上具有与水腔室相连通的过水通道100,阀盖20锁固在阀体10外,并密封阀盖安装口,阀瓣30处于水腔室内,且阀瓣30的一侧以上下翻转的方式活动铰接在一起,阀瓣30的另一侧盖设在阀座50上方,阀瓣弹性密封件40处于阀座50与阀瓣30之间,并密封过水通道100,该阀瓣弹性密封件40与阀瓣30通过压板60锁固在一起,且压板60处于阀座50的过水通道100内,阀瓣弹性密封件40处于压板60与阀瓣30之间,水腔室位于阀瓣弹性密封件40至进水口之间的空间为供水侧200,位于阀瓣弹性密封件40至出水口之间的空间为系统侧300,阀体10位于供水侧200和系统侧300处分别开设有通水孔101、102,通水孔101与通水孔102之间具有 连通管;工作时,压力水由供水侧200通向系统侧300内,使侧水侧200与系统侧300内均充满相同水压的压力水,因阀座50的过水通道100的内径小于阀瓣30的外径,即阀瓣30下方的受力面积小于阀瓣30上方的受力面积,则系统侧300内的水压对阀瓣弹性密封件40产生的压力大于供水侧200内水压对阀瓣弹性密封件40的压力,即阀瓣弹性密封件40被压紧在阀座50上,则阀座50通向报警管路的过水通道100被密封。此种湿式报警阀,工作时,当防护区内发生火警使管网内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喷头启动喷水时,系统侧内的水会经出水口流出并通过喷头迅速喷出进行灭火,此时系统侧的水压迅速减少,供水侧的水压可将阀瓣30向上翻起,阀瓣弹性密封件40一同向上翻起,过水通道100导能,过水通道100内的水流大部分给系统侧供水使用,一小部分水会流向报警管路经延迟器的充水延迟后继续流往水力警铃及压力开关,使警铃发生报警声响。非工作时,当系统侧300内的水分产生流失或蒸发时,供水侧200内的水流可经通水孔101流向连通管内,由连通管流至通水孔102内,最终流至系统侧300内,对系统侧300进行补偿,保证过水通道100在非工作时处于导通状态产生误报警现象。然而,由两通水孔与连通管构成的补压结构(即为外补压式)必需在连通管上安装一止回阀,使补压管较为复杂,安装不便,且成本高。由此,市面出现了一种内补压式湿式报警阀,其与传统的外补压式湿式报警阀的区别在于:无需在通水孔101和通水孔102上安装连接管和止回阀,只需在阀瓣位于阀瓣弹性密封件处安装一个内补压装置即可,如图2所示,该内补压装置包括本体70、O形密封圈80和玻璃球90,本体70呈中空柱状结构,本体70的上、下两端端面均呈开口状,本体70固装于阀瓣30内,本体70的中空腔室内扩径段和处于扩径段下方的缩径段,该扩径段与缩径 段之间形成有一过渡台阶,该O形密封圈80放置于过渡台阶上,玻璃球90压设在O形密封圈80上,且玻璃球90的部分部位卡入O形密封圈80内,对O形密封圈80的中心孔进行密封,这样,通过玻璃球90与O形密封圈80的配合可对本体70的缩径段进行密封;若,报警阀系统侧内的水分产生流失或蒸发时,供水侧内的水压向上玻璃球90向上顶起,密封圈90的中心孔导通,此时供水侧内的水可从本体的缩径段、密封圈90和本体的扩径段流至系统侧内,使系统侧得到补偿恢复供水侧与系统侧的压力平衡。然而,此种内补压装置,其通过玻璃球与密封圈来进行密封,当供水侧的水流较大时易将密封圈冲走,使内补压装置的补偿性能失效,且冲走的密封圈还会堵塞连通报警阀与喷头的管道,对灭火效率造成不利,同时,阀瓣30的开启关闭碰撞中易使玻璃球受到损坏,使用寿命较短。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由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内补压式湿式报警阀,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湿式报警阀的内补压装置受水流的影响而造成补偿性能失效,不利灭火效率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新型内补压式湿式报警阀,包括阀体、阀座、阀瓣、阀盖和内补压装置,阀体具有过水腔室,该过水腔室沿阀体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阀盖锁固在阀体一侧外,阀座固定安装在阀体的过水腔室内,阀座内开设有贯通阀座上下两端的过水通道,该阀瓣盖设在阀座上,并与过水通道的上端端口密贴配合,且阀瓣以上下翻转的方式与阀盖活动铰接在一起,该内补压装置安装在阀瓣上;上述内补压装置包括安装柱、顶压块和弹性密封件,上述安装柱固装于上述阀瓣 内,上述顶压块固装在上述安装柱内,且上述顶压块内具有贯通顶压块上下两端的上过流通道,上述上过流通道的上端与过水腔室相连通,上述安装柱内具有处于顶压块下方的放置座,上述放置座上开设有连通上过流通道与过水通道的下过流通道,上述弹性密封件夹紧于上述放置座与上述顶压块之间,且上述弹性密封件上开设有过水通孔,上述过水通孔与上述上过流通道相对位设置,上述下过流通道与上述过水通孔相错位设置,上述下过流通道与上过流通道具有重合区域。

上述安装柱为铅黄铜柱体,上述安装柱呈圆柱体结构,上述安装柱的下部呈实心结构、上部呈空心结构,上述阀瓣上开设有贯穿阀瓣上下两端的安装通孔,上述安装柱安装于上述安装通孔内,且上述安装柱的上、下两端端部对应伸出上述安装通孔的两端外,上述安装柱通过螺装在安装柱的下端端部外的锁紧螺母锁固在上述阀瓣上,上述安装柱的上端端部呈开口状,上述安装柱内的实心部即为上述放置座,上述放置座上开设有其上端通至上过流通道、下端通至安装柱下端端面外的条形通孔,上述条形通孔设置有若干个,各条形通孔沿上述安装柱的周周间隔环绕分布,各上述条形通孔构成上述下过流通道,上述过水通孔处于各上述条形通孔围成的圈体范围内。

上述安装柱的上端端部外侧壁上凸设有叠放在上述安装通孔孔沿处的挡环,上述安装通孔的上端端口呈由下至上的喇叭口,上述安装柱外套设有O形密封圈,上述O形密封圈的下部嵌紧在上述喇叭口内、上部与上述挡环的下底面密贴配合。

上述顶压块为铅黄铜块体,上述顶压块呈上下两端呈开口状的中空圆柱体,上述顶压块螺装于上述安装柱的中空腔室内,上述顶压块的中空腔 室即为上述上过流通道,各上述条形通孔的一部分部位处于上述顶压块的中空腔室范围内、另一部分部位处于上述顶压块的中空腔室范围外。

上述安装柱的内侧壁上向外凹设有环形凹槽,上述弹性密封件的外侧沿处于上述环形凹槽内。

上述弹性密封件为橡胶密封垫。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内补压式湿式报警阀,若阀体过水腔室中系统侧的水压小于供水侧水压时,供水侧的水压会向上流至下过水流道内,下过水流道内的水会冲向弹性密封件,对弹性密封件具有向上的力,此时通过下过水流道与上过水流道的重合区域和弹性密封件的弹性使弹性密封件位于上过水流道范围内的部位受该向上的力而向上变形,弹性密封件的向上变形,使下过水流道位于与上过水流道相重合的区域导通,下过水流道的水向上流出至弹性密封件的过水通孔,由过水通孔流出至上过水流道内,最后由上过水流道流至过水腔室的系统侧内恢复压力平衡。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内补压装置在补偿时各部位均不受水流的影响而发生位移,保证内补压装置的补偿性能,使用较为可靠,同时通过顶压块使弹性密封件不会被向上冲的水流冲走,使内补压装置不会对灭火效率带来不利,避免了传统内补压装置的O形密封圈易被向上冲的水流冲走而造成补偿性能失效,堵塞管道,给灭火效率带来不利的问题,另,内补压装置的各部件均为非易碎品,不会受阀瓣的启闭碰撞而发生损坏,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湿式报警阀的剖示图;

图2为传统内补压式湿式报警阀的剖示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内补压式湿式报警阀,如图3所示,包括阀体1、阀座2、阀瓣3、阀盖4和内补压装置,阀体1具有过水腔室,该过水腔室沿阀体1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且过水腔室的上、下两端均通至阀体1外,阀体1的一侧壁上开设有与过水腔室相连通的侧通口,阀盖4锁固在阀体1外,且阀盖4盖设在侧通口上,并通过密封垫密封侧通口,该阀座2粘固安装在阀体1的过水腔室内,该过水腔室位于阀座2以上的部位为系统侧,处于阀座2以下的部位为供水侧,阀体1的侧壁位于系统侧处开设有通水口11,位于供水侧处开设有通水口12,阀座2内开设有贯通阀座2上下两端的过水通道100,即阀座2呈上下两端呈敞开状的中空体,此阀座的中空腔室即为过水通道100,该阀瓣3盖设在阀座2上,并与过水通道100的上端端口密贴配合,且阀瓣3以上下翻转的方式与阀盖4活动铰接在一起,即阀瓣3的一侧具有延伸至侧通口处的延伸臂,阀盖4上延伸有与延伸臂相叠配合的连接臂,该延伸臂与连接臂通过销轴41活动铰接在一起,即阀瓣3可绕着该销轴41作上、下翻转动作,以实现对过水通道100的导通或截止的控制,该阀瓣3位于阀座2处设置处于阀瓣下方的阀瓣密封垫31,阀瓣密封垫31垫设在阀座2的上表面上,并密封过水通道100,阀瓣密封垫31的下方叠放有处于过水通道100内的压板32,压板32、阀瓣密封垫31与阀瓣3锁固在一起;该内补压装置安装在阀瓣3上。本实用新型的湿式报警阀,其工作原理与传统外补压式湿式报警阀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累述。

本实用新型的创造之在处在于:该内补压装置包括安装柱51、顶压块 52和弹性密封件53,安装柱51固装于阀瓣3内,顶压块52固装在安装柱51内,且顶压块52内具有贯通顶压块52上下两端的上过流通道521,上过流通道521的上端与过水腔室的系统侧相连通,安装柱51内具有处于顶压块51下方的放置座,放置座上开设有连通上过流通道521与过水通道100的下过流通道,弹性密封件53夹紧于放置座与顶压块52之间,且弹性密封件53上开设有过水通孔531,过水通孔531与上过流通道521相对位设置,即处于上过流通道521的范围内,下过流通道与过水通孔531相错位设置,且下过流通道与上过流通道521具有重合区域。

优选的是:该安装柱51为铅黄铜柱体,阀瓣3上开设有贯穿阀瓣3上下两端的安装通孔(图中位示出),安装柱51嵌装于该安装通孔内,且安装柱51的上端端部向上延伸出阀瓣3的安装通孔外,安装柱51的下端端部向下延伸出阀瓣3的安装通孔外,并依次穿过阀瓣密封垫31和压板32至阀座2的过水通道100内,且安装柱51的下端端部外套设有锁紧螺母6,该锁紧螺母6与安装柱51锁紧配合,使安装柱51、阀瓣3、阀瓣密封垫31和压板32一同锁固在一起,安装柱51呈圆柱体结构,安装柱51的下部呈实心结构、上部呈空心结构,安装柱51的上端端部呈开口状,安装柱51内的实心部即为所述的放置座,顶压块52为铅黄铜块体,顶压块52呈上下两端呈开口状的中空圆柱体,顶压块52螺装于安装柱51上部的中空腔室内,且顶压块52的下底面与放置座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距,顶压块52的中空腔室即为所述的上过流通道521。

所述的放置座上开设有贯通放置座上下两端的条形通孔511,该条形通孔511设置有若干个,各条形通孔511沿安装柱51的周周间隔环绕分布,各条形通孔511构成所述的下过流通道,各条形通孔511的一部分部位处 于顶压块52的中空腔室范围内、另一部分部位处于顶压块52的中空腔室范围外。

所述的弹性密封件53为橡胶密封垫,弹性密封件53处于放置座上表面与顶压块52的下底面之间的间距内,并与放置座密贴,该弹性密封件53的中心部位处开设有通孔,此通孔即为过水通孔531,该过水通孔531处于各条形通孔511围成的圈体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内补压式湿式报警阀,若阀体1过水腔室中系统侧的水压小于供水侧水压时,供水侧内的水流会向上流至各条形通孔511内,各条形通孔511内的水均会冲向弹性密封件53,对弹性密封件53具有向上的力,此时通过下过水流道与上过水流道的重合区域和弹性密封件53的弹性使弹性密封件53位于上过水流道范围内的部位受该向上的力而向上变形,弹性密封件53该部位处的向上变形,弹性密封件53的变形部位与放置座之间形成有间隙,此时各条形通孔511位于与上过水流道521相重合的区域导通,各条形通孔511内的水经该间隙向上流出至弹性密封件53的过水通孔531内,由过水通孔531流出至上过水流道521内,最后由上过水流道521流至过水腔室的系统侧内恢复压力平衡,保证阀瓣3始终与阀座2密贴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顶压块52与安装柱51锁固配合,弹性密封件53被顶压块52抵压着,安装柱51与阀瓣3锁固在一起,则,内补压装置在补偿时各部位均不受水流的影响而发生位移,保证内补压装置的补偿性能,使用较为可靠,同时通过顶压块52使弹性密封件53不会被向上冲的水流冲走,从而使内补压装置不会对灭火效率带来不利,避免了传统湿式报警阀的内补压装置的O形密封圈易被向上冲的水流冲走而造成 补偿性能失效,堵塞管道,给灭火效率带来不利的问题,另,内补压装置的弹性密封件为橡胶件,安装柱和顶压块均为铅黄铜制品,使内补压装置的整体强度较高,不会受阀瓣的启闭碰撞而发生损坏,使用寿命较长,且耐腐蚀性能较佳。

本实用新型中,该安装柱51的上端端部外侧壁上凸设有叠放在安装通孔孔沿处的挡环512,安装通孔的上端端口呈由下至上的喇叭口,安装柱51外套设有O形密封圈7,O形密封圈7的下部嵌紧在喇叭口内,O形密封圈的上部与挡环512的下底面密贴配合;这样,通过挡环512、喇叭口与O形密封圈7的配合使安装柱51与阀瓣3的组装呈密封组装;该顶压块52的上端端部延伸有叠放在挡环512上的压紧环,通过此压紧环与锁紧螺母6的使安装柱51的安装更为牢固。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柱51的内侧壁位于放置座上表面处向外凹设有环形凹槽513,弹性密封件53的外侧沿处于该环形凹槽513内,通过该环形凹槽513对弹性密封件53外侧沿的限固进一步防止弹性密封件53发生位移。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