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脚垫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0354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底脚垫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底脚垫片,具体涉及一种方便叠加且稳固的底脚垫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脚底垫片结构较为简单,多为方形块状结构,如图1所示,垫片本体1成方形,上表面设有一个固定孔2,固定孔2有利于将设备的底角部分和垫片固定,下表面为平面光滑结构,该垫片可以多个叠加使用,以满足不同的高度要求。

然而,该垫片互相之间并无固定结构,多个组合使用时,相邻的垫片之间无法固定,容易出现错位,滑动等现象,且垫片的下表面较为光滑,更容易造成滑动,从而造成坍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叠加且稳固的底脚垫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垫片本体,垫片本体上部设有固定设备底角的固定孔,垫片本体上部还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凹陷部,下端面间隔设置与凹陷部形状相配合的垫脚,垫脚与凹陷部一一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本体下表面且位于固定孔正下方设有一个可插入固定孔的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本体的外圆周为圆形,凹陷部和垫脚均为三个且均匀分布在垫片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垫片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向上凸起,底脚垫片叠加时,相邻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互相贴合。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垫脚与凹陷部一一配 合,从而限制了垫片之间的滑动错位,凸起可以插入固定孔中,垫片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向上凸起,这样增加相临垫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且可以有效防止相邻垫片之间出现横向滑动的现象,进一步增加相邻的垫片之间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底脚垫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脚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脚垫片的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底脚垫片包括一个垫片本体1,垫片本体1的上端面的中间位置一个固定孔2,固定孔2可以是圆锥形也可以是圆柱形,本实用新型中优选采用圆柱形,设备的底角可以直接放入固定孔2中,垫片本体1的上端面还间隔设置三个凹陷部3,下端面间隔设置三个垫脚4,垫片本体的外圆周为圆形,垫脚4与凹陷部3一一对应,三个凹陷部3的中心点位于一个正三角形的顶点,同理,三个垫脚3的中心点也位于一个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正三角形有利用结构的稳定,同时也可以减少垫脚和凹陷部的数量,简化结构,当两个垫片叠加时,垫脚可以放入凹陷部中,凹陷部的底部呈平面形,每个垫脚的底部也呈平面形,当两个垫片叠加时,可以保持上面的垫片平稳。垫脚与凹陷部一一配合,从而限制了垫片之间的滑动错位。

在叠加时,为了进一步增加相邻的垫片之间稳固性,在垫片本体1下表面且位于固定孔2正下方设置凸起5,如图3所示,凸起5的形状与固定孔2的形状相同,本实用新型中均采用圆柱形,凸起5的直径略小于固定孔2的直径,在叠加时,凸起5可以插入固定孔中。

垫片本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向上凸起5,呈曲面形,相邻的两个底脚垫片叠加时,相邻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之间互相贴合。这样增加相临垫片之间的接触面积,且可以有效防止相邻垫片之间出现横向滑动的现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