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5258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卡钳,特别是涉及一种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安装于汽车车轮的卡钳装置(例如中国台湾证书号I468600专利案及公开编号第201531632号申请案、第201425759号申请案),是利用马达动力驱动来令片对一个刹车盘片进行刹车的动作,虽然这种刹车卡钳可以达到预期的刹车目的,但是因为紧急刹车时,来令片对刹车盘片急速的摩擦会产生较大的共振及噪音。

因此,上述刹车卡钳共振震动及噪音消除的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吸收震动且降低噪音的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安装于该刹车卡钳的一个卡钳本体,该减震装置包含一个传导单元、一个震动释放件及一个减震胶套,该传导单元呈杆状且沿一条轴线延伸,并包括一个固定于该卡钳本体的固定端部及一个沿该轴线相反于该固定端部的活动端部,该震动释放件呈中空环状,并包括一个供该传导单元的活动端部穿设的内孔,该减震胶套设置对应于该内孔且安装于该传导单元的活动端部与该震动释放件之间,并包括一个连接于该活动端部的内结合部及至少一个连接于该震动释放件的外结合部。

本实用新型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该震动释放件还包括一个围绕该轴线且能界定出该内孔的内环面、一对沿该轴线间隔设置且相交于该内环面的内端面及一对分别设置于该内环面与所述内端面之间的卡制部,该减震胶套的外结合部数量有两个,分别与所述卡制部互相嵌套。

本实用新型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该震动释放件的卡制部自所述内端面沿该轴线凹设呈环槽状,该减震胶套的外结合部呈圆锥筒状。

本实用新型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该传导单元的活动端部的外周面呈阶级状,并具有一个中间部位及两个沿该轴线间隔设置且分别设于该中间部位两侧且与该中间部位产生阶级落差的侧部位,该减震胶套的内结合部具有一个套设于该中间部位外部的环套部位及一对沿该轴线间隔设置且分别连接于该环套部位的连结部位,所述连结部位分别与所述侧部位呈凹凸互补且互相嵌套。

本实用新型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该传导单元的中间部位外径大于所述侧部位的外径,且该固定端部还具有两个分别设置于该中间部位与所述侧部位衔接处的肩面,该减震胶套的内结合部的连结部位自该环套部位沿径向朝该轴线凸伸。

本实用新型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该震动释放件还包括一个前盖及一个沿该轴线固接于该前盖一侧的后盖,该内孔与该内环面由该前盖延伸至该后盖,该前盖与该后盖分别具有一个内端面与一个卡制部。

本实用新型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该传导单元还包括一支传导杆件及一支沿该轴线螺锁于该传导杆件一侧的轴芯件,该固定端部设于该传导杆件,该活动端部设于该轴芯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该刹车卡钳进行刹车动作,且震动力透过该卡钳本体传递至该传导单元时,会利用该减震胶套吸收一部份震动力,且再利用该震动释放件释放剩余震动,而达到消除摩擦震动及噪音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安装示意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消弭刹车卡钳200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100的一个实施例,安装于该刹车卡钳200的一个卡钳本体210,该卡钳本体210具有一个螺孔220,该减震装置100包含一个传导单元10、一个震动释放件20及一个减震胶套30。

配合参阅图3及图4,该传导单元10呈杆状且沿一条轴线L延伸,并包括一支传导杆件11及一支沿该轴线L螺锁于该传导杆件11一侧的轴芯件12,该传导杆件11具有一个锁固于该卡钳本体210的螺孔220中且呈螺杆状的固定端部111、一个设于该固定端部111一侧且呈六角形的转动部112及一个沿该轴线L相反于该固定端部111且设于该转动部112一侧的螺接部113。该轴芯件12具有一个沿该轴线L设置的中心孔121、一个设置于该中心孔121其中一端且与该螺接部113螺锁的内螺纹部122、一个相反于该内螺纹部122且呈六角孔状的操作部123及一个围绕于该操作部123外部的活动端部124。该活动端部124外周面呈阶级状,并具有一个中间部位125、两个沿该轴线L间隔设置且分别设于该中间部位125两侧且与该中间部位125产生阶级落差的侧部位126及两个分别设置于该中间部位125与所述侧部位126衔接处的肩面127。本实施例的该中间部位125外径大于所述侧部位126的外径,所述侧部位126呈凹环状。

配合参阅图3及图4,该震动释放件20呈中空环状,并包括一个前盖21、一个沿该轴线L螺接于该前盖21一侧的后盖22、一个由该前盖21延伸至该后盖22且围绕该轴线L而成的内环面23、一对沿该轴线L间隔设置且垂直相交于该内环面23的内端面211、221及一对分别设置于该内环面23与所述内端面211、221之间的卡制部212、222,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制部212、222自所述内端面211、221沿该轴线L凹设呈环槽状,且该内端面211与该卡制部212设置于该前盖21,该内端面221与该卡制部222设置于该后盖22。该内环面23能界定出一个内孔24,该内孔24供该传导单元10的活动端部124穿设。

配合参阅图3及图4,该减震胶套30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且呈中空环圈状,设置对应于该内孔24且安装于该传导单元10的活动端部124与该震动释放件20之间,并包括一个连接于该活动端部124的内结合部31及一对连接于该震动释放件20的外结合部32。该内结合部31具有一个套设于该中间部位125外部且呈圆筒状的环套部位311及一对沿该轴线L间隔设置且分别连接于该环套部位311的连结部位312,所述连结部位312且与所述侧部位126呈凹凸互补且能互相嵌套,本实施例中,所述连结部位312分别自该环套部位311沿径向朝该轴线L凸伸,能分别抵靠于所述肩面127上。所述外结合部32呈圆锥筒状,且沿该轴线L间隔设置而分别连接于该环套部位311的两端,所述外结合部32各具有一个末端321及一个设于该末端321且分别嵌套于所述卡制部212、222的外嵌卡部位322,所述外嵌卡部位322呈凸环状。

再如图1、图3及图4所示,在组配时,该减震胶套30能预先套设于该轴芯件12的活动端部124,且使所述连结部位312分别与所述侧部位126互相嵌套,就能使得该传导单元10与该减震胶套30产生连结,且不会轻易脱离。再将该震动释放件20的前盖21与该后盖22自该减震胶套30的两侧套入,并使该前盖21与该后盖22互相螺锁,使得所述外结合部32的末端321抵止于该内环面23,所述外嵌卡部位322分别嵌套于所述卡制部212、222中,就能使得该震动释放件20与该减震胶套30产生连结,且不会轻易脱离。

再如图3与图4所示,当利用工具操作该转动部112,且使该传导单元10的固定端部111锁固于该卡钳本体210的螺孔220中,能使得该减震装置100锁固于该刹车卡钳200的卡钳本体210上。

当该刹车卡钳200进行刹车动作且产生摩擦震动时,震动力由该卡钳本体210传递至该传导单元10时,会利用该减震胶套30吸收一部分震动力,且再利用该震动释放件20释放剩余的震动力,就能达到消除摩擦共振及噪音的目的。

当欲维修或替换时,利用一支六角扳手(图未示)插入于该操作部123中,能使得该轴芯件12、该减震胶套30与该震动释放件20相对于该传导杆件11产生分离,且能对该震动释放件20进行拆解,并替换该减震胶套3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消弭刹车卡钳共振噪音的减震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制造组配容易,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