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总泵中油杯座加工复合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2510阅读:457来源:国知局
制动总泵中油杯座加工复合刀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动总泵中油杯座加工复合刀具,尤其是将制动总泵中油杯座加工中应用的四种道具结合为一体的复合刀具。



背景技术:

制动系统是汽车车身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制动分泵,俗称刹车卡钳是制动系统中产生制动作用的最终部件,当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液受挤压后由制动总泵通过制动液管路将压力分配给各制动分泵,由于液体的不可压缩性,制动分泵在制动液压力的作用下推动制动片与制动盘发生摩擦从而产生制动作用。

目前,制动总泵中油杯座上开设有阶梯孔,而制动总泵中油杯座的加工需要通过铣面刀、直径28mm铣刀、直径27.5mm铣刀、直径25.4mm铣刀共四把刀进行实现加工制动总泵中油杯座,整个过程需要更换多种刀具,加工过程繁琐,导致加工时间较长,成本高,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制动总泵中油杯座加工复合刀具,其能一次将制动总泵中油杯座加工成型,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动总泵中油杯座加工复合刀具,其包括凸轴、连接盘及凸出的复合刀组,其中复合刀组及凸轴分别置于连接盘的两侧,其中复合刀组包括片状主体、阶梯孔铣刀及端面铣刀,所述片状主体沿连接盘径向固定,阶梯孔铣刀置于片状主体两侧边,而端面铣刀固定在连接盘上并与阶梯孔铣刀相连,形成一次成型接体孔及端面的复合铣刀结构。

进一步,所述阶梯孔铣刀包括两组阶梯状分布的铣孔刀,两组铣孔刀分别置于片状主体两侧,各铣孔刀从片状主体一端端部至其与连接盘相连的另一端端部依次设置有铣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铣孔刀、第二铣孔刀及第三铣孔刀,所述第一铣孔刀、第二铣孔刀及第三铣孔刀一体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一铣孔刀对应加工内径为25.4mm的内孔。

进一步,所述第二铣孔刀对应加工内径为27.5mm的内孔。

进一步,所述第三铣孔刀对应加工内径为28mm的内孔。

进一步,所述端面铣刀包括两组分别与两铣孔刀相连的铣面刀,各铣面刀呈L形状且其固定在连接盘上并与对应的铣孔刀通过倒角成型刀刃相连。

进一步,所述倒角成型刀刃为倾斜刀刃。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将原有制动总泵中油杯座加工用的铣面刀、直径28mm铣刀、直径27.5mm铣刀、直径25.4mm铣刀共四把刀进行整合为一体,从而达到一次加工成型制动分泵加工复合刀具,进而减少了刀组的更换步骤,缩短加工时间,降低成本,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等有点及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结构侧面视图;

图3是本发明结构加工油杯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制动总泵中油杯座加工复合刀具,其包括凸轴1、连接盘2及凸出的复合刀组,其中复合刀组及凸轴1分别置于连接盘2的两侧。

前述复合刀组包括片状主体3、阶梯孔铣刀4及端面铣刀5,所述片状主体1沿连接盘1径向固定,阶梯孔铣刀4置于片状主体1两侧边,而端面铣刀5固定在连接盘2上并与阶梯孔铣刀4相连,形成一次成型接体孔及端面的复合铣刀结构。

具体的说:所述凸轴1、连接盘2内设置有冷却通道7,该冷却通道为一冷却通孔且其包括主通道及支通道,其中对应凸轴1部分开设的为主通道,而对应连接盘2中设置有主通道,该连接盘2内主通道与支通道连通。

前述阶梯孔铣刀4包括两组阶梯状分布的铣孔刀,两组铣孔刀分别置于片状主体两侧,各铣孔刀从片状主体一端端部至其与连接盘相连的另一端端部依次设置有铣孔内径依次增大的第一铣孔刀41、第二铣孔刀及42第三铣孔刀43,所述第一铣孔刀41、第二铣孔刀42及第三铣孔刀43一体相连。

具体的说:所述第一铣孔刀41对应加工内径为25.4mm的内孔;所述第二铣孔刀42对应加工内径为27.5mm的内孔;所述第三铣孔刀43对应加工内径为28mm的内孔,从而与制动总泵中油杯座A上阶梯孔相适配。

前述端面铣刀5包括两组分别与两铣孔刀相连的铣面刀51,各铣面刀51呈L形状且其固定在连接盘2上并与对应的铣孔刀通过倒角成型刀刃6相连。具体的说:所述倒角成型刀刃6为倾斜刀刃。

本发明将原有制动总泵中油杯座加工用的铣面刀、直径28mm铣刀、直径27.5mm铣刀、直径25.4mm铣刀共四把刀进行整合为一体,从而达到一次加工成型制动分泵加工复合刀具,进而减少了刀组的更换步骤,缩短加工时间,降低成本,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等有点及有益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