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型复合刀具,属于刀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目前机加工过程中,有很多的机加零件需采用多刀作业,即在机加一个零件时需多次换刀、进刀,比如零件需进行镗孔时需粗镗、精镗,如采用传统的工艺则需先采用粗镗后,再重复进行精镗。加工时间相对较长,刀具成本高,且在实际加工中,还易断刀,导致后续刀具维护成本及时间成本均很高,同时还具有许多毛刺,很难达到产品的加工要求。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刀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改进型复合刀具,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加工速度快,可一次性完成产品粗精镗加工工艺,精度高且减少了毛刺等瑕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复合刀具,其包括有前端的刀体及后端的刀柄,所述刀体为一具有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的阶梯状结构,该第二圆柱体位于所述第一圆柱体的自由端部,且该第一圆柱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柱体的直径,在所述第一圆柱体自由端部的圆周上均布有数个第一刀片,该第一刀片凸出于所述第一圆柱体圆周面及端部;在所述第二圆柱体自由端部的圆周上均布有数个第二刀片,该第二刀片凸出于所述第二圆柱体圆周面及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片、第二刀片的刀刃所形成的圆周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刀柄的中心轴线均相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刀柄为莫氏锥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片、第二刀片的数量均为四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均为复合材料刀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上的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均相对设置,且相对应的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柱体、第二圆柱体上的第一刀片、第二刀片均错位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复合刀具上通过阶梯轴设置空间位置不同的刀片,从而实现对产品的不同工艺加工,加工速度快,可一次性完成产品粗精镗加工工艺,精度高且减少了毛刺等瑕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是图1的纵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一种如图1、图2所述改进型复合刀具,其包括有前端的刀体及后端的刀柄104,该刀体为一具有第一圆柱体100、第二圆柱体101的阶梯状结构,该第二圆柱体101位于第一圆柱体100的自由端部,且该第一圆柱体100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体101的直径,在第一圆柱体100自由端部的圆周上均布有数个第一刀片102,该第一刀片102凸出于第一圆柱体100圆周面及端部;在第二圆柱体101自由端部的圆周上均布有数个第二刀片103,该第二刀片103凸出于第二圆柱体101圆周面及端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在复合刀具上通过阶梯轴设置空间位置不同的刀片,从而实现对产品的不同工艺加工,加工速度快,可一次性完成产品粗精镗加工工艺,精度高且减少了毛刺等瑕疵。
具体地,第一刀片102、第二刀片103的刀刃所形成的圆周中心轴线与第一圆柱体100、第二圆柱体101、刀柄104的中心轴线均相重合,以保证加工时整个刀具的稳定性,同时保证该复合刀具的使用寿命。刀柄104为莫氏锥柄,可适用于现有的所有机架设备中。如图所示,第一刀片102、第二刀片103的数量均为四片,且该第一刀片102、第二刀片103均为复合材料刀片。对于复合材料刀片本身来说,属于现有技术产品,在此不进行多余描述。
最后,第一圆柱体100、第二圆柱体101上的第一刀片102、第二刀片103均相对设置,且相对应的第一刀片102、第二刀片103均处于同一平面内。当然,实际应用中,该第一圆柱体100、第二圆柱体101上的第一刀片102、第二刀片103还可错位设置,以保证加工时整个刀体所受的应力分散,也进一步保证了整个复合刀具的使用寿命及使用强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