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击式快换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957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锤击式快换接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锤击式快换接头,涉及一种带有锤击式飞翼及多重密封的快换接头。



背景技术:

传统快换接头的公母接头连接多为钢珠锁定连接或者螺纹连接,钢珠锁定一般用于压力要求不高,无背压连接的场合,螺纹连接多用于压力要求较高,可承受背压连接的场合,现有螺纹连接快换接头外表面多为防滑纹或六方连接,对接时用手或者用扳手进行拧紧,在快换接头有残存压力情况下,公母接头连接护套旋转会有较大阻力,用手或者扳手紧固力矩不足,无法有效起到预紧作用,因此对于一些重要应用场合存在安全隐患。另外传统快换接头公母接头连接后的密封多为单层密封,仅靠安装在公接头外部的密封圈进行连接后密封。由于快换接头频繁进行连接拆断,连接拆断过程中公接头外部密封圈会受到磨损,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快换接头密封性能随即降低,造成系统失效,存在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锤击式快换接头,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锤击式快换接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1、由于用手或者扳手紧固力矩不足,因此无法有效起到预紧作用;2、当内部残存压力过大时,无法通过手和扳手将连接护套旋开;3、由于频繁的连接和拆卸,造成密封圈的磨损,降低了密封效果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锤击式快换接头,包括公接头、母接头及套装在母接头外部的连接护套;公接头前端壳体外部加工有外螺纹、内部设有环形密封圈,在公接头的内部设有公接头密封阀芯;母接头的内部设有母接头密封阀芯;连接护套的内螺纹与外螺纹相吻合;连接护套的内螺纹旋转螺紧将公接头与母接头连接到一起,公接头密封阀芯的端部与母接头密封阀芯的端部相互抵触;公接头与母接头的壳体通过环形密封圈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接头密封阀芯的端部设有前端密封圈形成二次密封;连接护套的外壁上加工有锤击飞翼。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锤击飞翼设有两个,对称安装与连接护套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锤击式快换接头由带有环形密封圈和公接头密封阀芯的公接头与带有锤击飞翼、前端密封圈和母接头密封阀芯的母接头组成,断开状态时,公接头通过带有复位弹簧及O型圈的公接头密封阀芯进行密封,母接头通过带有复位弹簧及O型圈的母接头密封阀芯进行密封;连接状态时,公母接头由带有内螺纹的连接护套与带有外螺纹的公接头通过螺纹进行紧固,连接过程中可以用锤子敲击飞翼以克服安装阻力,以达到更好的预紧效果,提高设备安全性;连接后公接头的环形密封圈与母接头的壳体前端配合进行密封,接头密封阀芯的前端密封圈与公接头密封阀芯的前端面配合进行二次密封,二次密封的加入大大增加了快换接头的密封性及使用寿命,在传统的环形密封失效情况下,依靠二次密封依然可以维持系统正常工作,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

1、本实用新型在连接护套上设计了锤击飞翼,使锤击式快换接头可以在残存压力条件下进行连接与拆断,扩大快换接头适用范围,提高设备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在母接头密封阀芯的顶端设计有前端密封圈,可为快换接头连接时提供二次密封,在环形密封失效情况下,依靠二次密封可有效保持系统运行,增加设备的密封性及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新颖、加工简便、使用方便、密封性高、增加使用寿命、提高了设备安全性等优点,其大批量投入市场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5幅附图,其中: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接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母接头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附图3的侧视图;

附图5为传统快接头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公接头 2、公接头密封阀芯 3、外螺纹 4、环形密封圈 5、连接护套 6、内螺纹 7、前端密封圈 8、锤击飞翼 9、母接头密封阀芯 10、母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如附图所示,锤击式快换接头包括公接头1、母接头10及套装在母接头外部的连接护套5;公接头1前端壳体外部加工有外螺纹3、内部设有环形密封圈4,在公接头1的内部设有公接头密封阀芯2;母接头10的内部设有母接头密封阀芯9;连接护套5的内螺纹6与外螺纹3相吻合;连接护套5与内螺纹6旋转螺紧将公接头1与母接头10连接到一起,公接头密封阀芯2的端部与母接头密封阀芯9的端部相互抵触;公接头1与母接头10的壳体通过环形密封圈4进行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接头密封阀芯9的端部设有前端密封圈7形成二次密封;连接护套5的外壁上加工有锤击飞翼8。锤击飞翼8设有两个,对称安装与连接护套5的外壁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有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