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6323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间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机构,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空间领域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产生了空间大型机构、重型机构,这些机构的运动都需要输出能力强的驱动机构。现有大部分空间机构为中小型机构,其驱动机构的输出扭矩都不高;有少部分大型机构的驱动机构,虽然输出扭矩相对较高,但是结构复杂、重量大;而且大型驱动机构的输出精度一般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间驱动机构输出扭矩不高或结构复杂、重量大、输出精度不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紧凑型大扭矩高精度驱动机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空间驱动机构,包括步进电机、一级行星组件、二级行星组件、三级行星组件、四级行星组件和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行星组件、二级行星组件、三级行星组件、四级行星组件采用串联方式连接,所述一级行星组件的太阳轮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间驱动机构以紧凑的结构形式实现了空间驱动机构重量轻、驱动力矩大的功能,同时具有输出精度高、多台产品的输出一致性好、且定位精度高、定位保持力矩大、定位刚度好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紧凑型大扭矩高精度驱动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紧凑型大扭矩高精度驱动机构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间驱动机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紧凑型大扭矩高精度驱动机构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间紧凑型大扭矩高精度驱动机构的原理图。参照图1以及图2,提供一种空间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1、太阳轮22、第一销轴2、第一轴承3、第一行星轮4、第一套筒5、第一内齿圈23、第一行星架太阳轮21、第二销轴20、第二行星轮19、第二轴承18、第二套筒17、第二行星架太阳轮16、第三销轴6、第三行星轮7、第三轴承8、第三套筒9、第二内齿圈10、第三行星架太阳轮12、挡板15、第四行星轮14、第四轴承13、行星架11;

其中,太阳轮22与步进电机1的输出端相连,太阳轮22、第一销轴2、第一轴承3、第一行星轮4、第一套筒5、第一内齿圈、第一行星架太阳轮21形成一级行星组件,太阳轮22为该一级行星组件的输入端,第一行星架太阳轮21中的太阳轮又作为下级行星组件(即二级行星组件)的输入端;第二销轴20、第二行星轮19、第二轴承18、第二套筒17、第一内齿圈、第二行星架太阳轮16 形成二级行星组件,第二行星架太阳轮16中的太阳轮作为三级行星组件的输入端;第三销轴6、第三行星轮7、第三轴承8、第三套筒9、第二内齿圈10、第三行星架太阳轮12形成三级行星组件,第三行星架太阳轮12中的太阳轮作为四级行星组件的输入端;挡板15、第四行星轮14、第四轴承13、第二内齿圈10、行星架11 形成四级行星组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从步进电机1输入到行星架11输出,采用四级行星组件串联,传动比为2067,传动比较大,步进电机1的额定输出扭矩0.34Nm,每级行星组件效率按0.95计算,驱动机构输出扭矩为572Nm,输出扭矩大;另外,一级行星组件与二级行星组件共用第一内齿圈23,三级行星组件与四级行星组件共用第二内齿圈10,整体结构紧凑,重量小于4kg,重量较轻。

本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采用步进电机1驱动,步进电机1的步矩角为1.8°、运行拍数为双四拍,额定时间内运行角度为定值7.2°,传动比2067,因此额定时间内输出端运行精度可达到0.0035°。采用本方案所述驱动机构能够保证驱动机构输出精度高,且当空间机构由多个驱动机构驱动时,各驱动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最大角度差小于0.0035°,输出一致性好。

本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采用步进电机1驱动,具有任意时刻保持定位功能,本实施例步进电机1保持力矩不小于0.4Nm,传动比2067,每级行星组件效率按0.95计算,则驱动机构保持力矩可达670Nm,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驱动空间机构运动时,可以根据需求,准确停控、定位,停控精度高于0.0035°、保持力矩大于670Nm、定位刚度好。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