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荷式高压截止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4270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截止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阀门在遇到高压工作问题时无法解决由于阀芯直接承受高压气体/液体力作用,高压气体/液体力的高压压力直接作用在阀芯的底面上,以所述底面作为高压直接作用面,对高压直接作用面产生一个较大的作用力,导致阀门开关不流畅,存在阻滞,产生用户体验不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卸荷式高压截止阀,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卸荷式高压截止阀,包括一截止阀主体,所述截止阀主体包括一阀芯、阀体,所述阀芯内设有一底面,所述底面上设有一高压流体出口,以所述底面作为高压直接作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直接作用面上设有一向上倾斜的通孔;

所述阀体与所述阀芯之间设有一环状凹槽,以所述环状凹槽的底面作为卸荷面,所述通孔联通所述高压直接作用面与所述卸荷面。

本实用新型将阀芯设计为多承压面卸荷阀芯,指的是一个阀芯上多个面承压,而通过不同面之间的面积差,表现为高压气作用的压力差,抵消传统非卸荷阀芯承受的高压力,实现高压气体压力的全卸荷,对于不同面积的承压面之间通过通孔形成流体通道的方式,实现高压气的贯通,实现高压对不同面积承压面间实现的压力差。

所述卸荷面的面积为所述高压直接作用面的面积的1.9~2.1倍。优选2倍。

阀芯通过连接孔的方式连接阀芯上卸荷面A2与高压直接作用面A1,高压压力作用在不同面积的A1,A2的合力就是作用在阀芯上的力F为(传统非卸荷直接作用力即为P1*A1):

F=P1*(A2-A1)-P1*A1;

通过设计:A2=2*A1;

通过面积差,实现压力差等于高压气体关闭作用力,截止阀阀芯受到的高压流体作用力为F=0,这就解决了由于高压流体作用在阀芯上的压力导致的阀门开关阻滞的问题。

所述高压直接作用面的横截面呈一圆形,所述高压直接作用面的横截面构成的圆形的面积从上至下逐渐递减。可以缓解部分压力。

所述通孔的孔径由下往上逐渐递减。下部的压力大于上部压力。

作为一种方案,所述通孔包括下通孔段、上通孔段两部分,所述上通孔段包括至少三个分支通孔,所述至少三个分支通孔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卸荷面,所述至少三个分支通孔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下通孔段的上部,所述下通孔段的下部连接所述高压直接作用面。分流以减少部分压力。

所述至少三个分支通孔的开口均匀分布在所述卸荷面上。以方便均衡分散压力。

所述至少三个分支通孔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大于所述下通孔段的横截面面积。便于分散压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卸荷式高压截止阀,包括一截止阀主体,所述截止阀主体包括一阀芯、阀体,所述阀芯内设有一底面,所述底面上设有一高压流体出口,以所述底面作为高压直接作用面1,高压直接作用面1上设有一向上倾斜的通孔;

阀体与阀芯之间设有一环状凹槽,以环状凹槽的底面作为卸荷面,通孔联通高压直接作用面1与卸荷面2。

本实用新型将阀芯设计为多承压面卸荷阀芯,指的是一个阀芯上多个面承压,而通过不同面之间的面积差,表现为高压气作用的压力差,抵消传统非卸荷阀芯承受的高压力,实现高压气体压力的全卸荷,对于不同面积的承压面之间通过通孔形成流体通道的方式,实现高压气的贯通,实现高压对不同面积承压面间实现的压力差。

卸荷面2的面积为高压直接作用面1的面积的1.9~2.1倍。优选2倍。

阀芯通过连接孔的方式连接阀芯上卸荷面A2与高压直接作用面1A1,高压压力作用在不同面积的A1,A2的合力就是作用在阀芯上的力F为(传统非卸荷直接作用力即为P1*A1):

F=P1*(A2-A1)-P1*A1;

通过设计:A2=2*A1;

通过面积差,实现压力差等于高压气体关闭作用力,截止阀阀芯受到的高压流体作用力为F=0,这就解决了由于高压流体作用在阀芯上的压力导致的阀门开关阻滞的问题。

高压直接作用面1的横截面呈一圆形,高压直接作用面1的横截面构成的圆形的面积从上至下逐渐递减。可以缓解部分压力。

通孔的孔径由下往上逐渐递减。下部的压力大于上部压力。

作为一种方案,通孔包括下通孔段、上通孔段两部分,上通孔段包括至少三个分支通孔,至少三个分支通孔的一端分别连接卸荷面2,至少三个分支通孔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下通孔段的上部,下通孔段的下部连接高压直接作用面1。分流以减少部分压力。

至少三个分支通孔的开口均匀分布在卸荷面2上。以方便均衡分散压力。

至少三个分支通孔的横截面面积之和大于下通孔段的横截面面积。便于分散压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