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压柔性复合输气管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6033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耐高压柔性复合输气管道。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制造行业内经常会遇到需要输送气体的情况,比如在使用气焊时,需要连接多根连接管,分别用于输送所需气体,乙炔焊需要连接乙炔管和氧气管,氢气焊需要连接氢气管和氧气管,通常这些管道是分开的,从储气瓶端口独立地连接到焊枪,如果连接管比较长的话,这样在施工时,管道容易打结、磨损,而且在焊接时,如果焊接火花落到输气管上,容易溅伤管道,引起火花,甚至爆炸;再如养鱼池中需要多根输氧管道,由于多根输氧管道经常会缠绕在一起,使用起来不方便。因此现有的输气管道使用不方便,特别是对于气焊管道,容易受到外界火花影响,使用比较危险。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耐高压柔性复合输气管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高压柔性复合输气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高压柔性复合输气管道包括通过共挤方式制成的柔性管材和设于所述柔性管材内壁上的涤纶丝网,所述柔性管材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聚乙烯层、热熔胶层和PA材料层,所述涤纶丝网的外表面和所述柔性管材内表面紧密贴合;所述柔性管材和所述涤纶丝网之间设有多根根轴向设置且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铁丝,所述柔性管材和所述涤纶丝网通过热熔相连。

优选地,所述柔性管材的外部设置有增强层,所述增强层是织带布层。

优选地,所述增强层与所述柔性管材通过胶水粘结固定。

优选地,所述增强层中所采用的织物带为高分子聚合物和纤维做成的织物带,所述织物带宽度范围为30-80mm,且织物的层数为2、4或6层。

优选地,所述聚乙烯层、所述热熔胶层和所述PA材料层的厚度依次为:0.5-3mm,0.5-3mm和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耐高压柔性复合输气管道采用柔性管材作为基管,并在所述柔性管材的内表面采用铁丝进行增强,从而提高其耐压能力,因此所述耐高压柔性复合输气管道不仅可以柔性的弯曲,还可以具有较高的耐压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高压柔性复合输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除非上下文另有特定清楚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元件和组件,数量既可以单个的形式存在,也可以多个的形式存在,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高压柔性复合输气管道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高压柔性复合输气管道100可以用于输送具有较高压力的气体,并包括通过共挤方式制成的柔性管材10、设于所述柔性管材10内壁上的涤纶丝网20和设置在所述柔性管材10的外部的增强层30。

其中,所述柔性管材10包括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聚乙烯层11、热熔胶层12和PA材料层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乙烯层11、所述热熔胶层12和所述PA材料层13的厚度依次为:0.5-3mm,0.5-3mm和1-5mm。

具体地,所述柔性管材10是由所述聚乙烯层11、所述热熔胶层12和所述PA材料层13共挤方式制备而成。其中,所述热熔胶层12可以将所述聚乙烯层11和所述PA材料层13粘结在一起,而且所述热熔胶层12是由EVA热熔胶制备而成。

在所述涤纶丝网20和所述柔性管材10之间,所述涤纶丝网20的外表面和所述柔性管材10内表面紧密贴合。优选地,所述柔性管材10和所述涤纶丝网20通过热熔相连。

为了增加所述耐高压柔性复合输气管道100的抗压强度,在所述柔性管材10和所述涤纶丝网20之间设有多根根轴向设置且圆周方向上均匀分布的铁丝40。而且,所述铁丝40被所述涤纶丝网20固定在所述柔性管材10表面。优选地,所述铁丝40的直径为0.2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增强层30是织带布层,且所述增强层30与所述柔性管材10通过胶水粘结固定。优选地,所述增强层30中所采用的织物带为高分子聚合物和纤维做成的织物带,所述织物带宽度范围为30-80mm,且织物的层数为2、4或6层。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高压柔性复合输气管道100采用柔性管材10作为基管,并在所述柔性管材10的内表面采用铁丝进行增强,从而提高其耐压能力,因此所述耐高压柔性复合输气管道100不仅可以柔性的弯曲,还可以具有较高的耐压能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