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漏系统及其堵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9261阅读:713来源:国知局
堵漏系统及其堵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力发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堵漏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堵漏装置的堵漏系统。



背景技术:

在火力发电厂的抗燃油系统管道设备检修时,通常对泄漏点的上下游进行隔离泄压排放,然而,只有在泄漏点前后存在隔离阀门时方可实施此法。对于泄漏点前后无隔离阀门的情况,一般使用带压堵漏的方式进行处理,如卡箍法、压盖法等,然而,此种方法易损坏管道,安全可靠性较低,且对于一些特殊接口泄漏点,上述方法均不适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适用性较好且较为安全的堵漏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堵漏装置,适用性较好,且较为安全。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堵漏装置的堵漏系统,适用性较好,且较为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堵漏装置,包括用于在绕周向依次连接后形成密封环体以间隙套在管道外侧的至少两个夹套体、用于液氮注入的注入口和用于液氮排出的排出口,所述注入口与所述排出口设置于所述夹套体上,所述排出口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注入口的径向尺寸。

优选地,所述夹套体为两个,所述注入口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夹套体上,所述排出口设于另一个所述夹套体上。

优选地,所述夹套体的结合面上设有用于防止液氮泄露的密封胶条。

优选地,所述夹套体的结合面为平整面。

优选地,相邻所述夹套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夹套体为用于设置在管道弯折处的弯折夹套体。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夹套体的外侧的保温层。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为PE包覆聚酯氨层。

优选地,所述夹套体为20钢夹套体。

一种堵漏系统,包括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堵漏装置,还包括用于向所述堵漏装置供应液氮的液氮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堵漏装置包括用于在绕周向依次连接后形成密封环体以间隙套在管道外侧的至少两个夹套体、用于液氮注入的注入口和用于液氮排出的排出口,注入口与排出口设置于夹套体上,排出口的径向尺寸大于注入口的径向尺寸。

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泄漏点的具体位置进行安装。在选择了合适的安装位置后,将夹套体依次连接套设在管道外侧,由注入口向夹套体形成的密封环体的内部充入液氮,管道内的液体介质开始冷却,液体介质在管道内由管壁向管道中部逐渐结冰,最后可以形成比夹套体稍长的、两端各带一个水腔的柱形冰塞,充液氮直至夹套体设置处的液体介质完全冻住,在从注入口充入液氮的过程中,液氮从排出口排出。通常,冰塞能够承受的最高压力较大,能够进行可靠隔离。

可见,此种堵漏装置通过利用液氮对需要隔离的管道进行局部冷却,使该段管道内的液态介质凝结成冰,形成一段能够承受高压力的冰塞,从而实现管道内的隔离,因而此种堵漏方式受管道的结构限制较小,适用性较好,同时,在使用时对管道的损伤较小,因而较为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包括上述堵漏装置的堵漏系统,适用性较好,且较为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堵漏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为液氮的流向;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堵漏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一个夹套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堵漏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另一个夹套体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3中,1为夹套体,2为注入口,3为排出口,4为结合面,5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堵漏装置,适用性较好,且较为安全。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堵漏装置的堵漏系统,适用性较好,且较为安全。

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堵漏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为液氮的流向;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堵漏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一个夹套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堵漏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另一个夹套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堵漏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包括至少两个夹套体1、注入口2和排出口3。夹套体1在绕周向依次连接后可以形成密封环体,该密封环体可以间隙套在管道的外侧,该密封环体与管道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便为液氮提供放置空间。注入口2可以用于液氮注入,排出口3可以用于液氮排出。注入口2与排出口3设置于夹套体1上,在夹套体1相连接安装于管道后,液氮只能由注入口2进入,由排出口3排出,排出口3的径向尺寸大于注入口2的径向尺寸,以防止套在管道外的夹套体1承压超负荷而爆裂。

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泄漏点的具体位置进行安装。在选择了合适的安装位置后,将夹套体1依次连接套设在管道外侧,由注入口2向夹套体1形成的密封环体的内部充入液氮,管道内的液体介质开始冷却,液体介质在管道内由管壁向管道中部逐渐结冰,最后可以形成比夹套体1稍长的、两端各带一个水腔的柱形冰塞,充液氮直至夹套体1设置处的液体介质完全冻住,在从注入口2充入液氮的过程中,液氮从排出口3排出。通常,冰塞能够承受的最高压力较大,能够进行可靠隔离。

可见,此种堵漏装置通过利用液氮对需要隔离的管道进行局部冷却,使该段管道内的液态介质凝结成冰,形成一段能够承受高压力的冰塞,从而实现管道内的隔离,因而此种堵漏方式受管道的结构限制较小,适用性较好,同时,在使用时对管道的损伤较小,因而较为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周向、轴向皆以管道的中心轴为基准。

上述实施例中,夹套体1具体可以为两个,注入口2设置于其中一个夹套体1上,排出口3设于另一个夹套体1上。由两个夹套体1连接形成密封环体,则两个夹套体1大体相对设置,排出口3与注入口2大体绕周向相差角度较大,可能接近180度,从而有利于液氮绕管道的周向各处流至排出口3,便于管道中的液体介质以匀速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注入口2与排出口3之间在轴向上可以具有一定的间距,以保证液氮在轴向上能够流动一定距离才排出,有利于加快冷却速度,增加冰塞长度。当然,夹套体1也可以为三个或者三个以上。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夹套体1的结合面4上可以设置用于防止液氮泄露的密封胶条,有利于减少液氮泄露,防止液氮的浪费。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夹套体1的结合面4可以设置为平整面,具体可以通过线切割加工形成。又或者,夹套体1的结合面4可以设置为相配合的锯齿形面,以便于连接时的定位。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相邻的夹套体1具体可以通过螺栓5实现固定连接,安装方便。其中,螺栓5的数量可以根据夹套体1的轴向长度进行确定。当然,夹套体1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滑槽等方式实现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夹套体1具体可以为弯折夹套体,以便设置在管道弯折处。由于管道的弯折处的液体介质流速可能相对较小,在弯折处设置堵漏装置便于提高堵漏速度。当然,夹套体1也可以设置为直管状或者其他形状的夹套体1。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堵漏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夹套体1的外侧的保温层,以减缓液氮与外界的热交换速度,使液氮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具体地,保温层可以为PE(Polyethylene)包覆聚酯氨层,隔热效果较好。当然,保温层的设置不限于此。

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夹套体1具体可以为20钢夹套体,以保证机械性能。当然,夹套体1也可以为其他型号钢夹套体,或者其他材质件。

除了上述堵漏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堵漏装置的堵漏系统,该堵漏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堵漏装置,适用性较好,且较为安全。该堵漏系统还包括用于向堵漏装置供应液氮的液氮瓶。堵漏系统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堵漏系统及其堵漏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