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线性调节混水阀阀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486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线性调节混水阀阀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芯,尤其涉及一种混水阀阀芯。



背景技术:

公知,家用混水阀主要用于混合冷热水以满足洗浴需求,用户对于热水水温的需求集中于体表可承受范围的小区间内。目前,常用的冷热水混水阀阀芯普遍采用线性混水的方式,即混水阀出水温度随调温手柄的旋转而线性变化。在实际使用过程当中,这种混水方式使得混水阀的实用调节区间缩小,尤其当冷热水水温相差较大时调节精度较低,常常是旋转手柄时一点多余的操作就使得水温骤升或者骤降,难以准确调节到适宜使用的最佳体感温度,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线性调节混水阀阀芯。其目的在于,使混水阀出水温度与调温手柄的角位移呈非线性关系,在调温手柄可调范围的极限位置附近,水温变化较快,在调温手柄可调范围的中部区间,水温变化较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非线性调节混水阀阀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混水阀阀芯,包括静陶瓷片、动陶瓷片。所述静陶瓷片上具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混水通孔,所述动陶瓷片下部具有一连接混水通孔的混水盲孔。动陶瓷片下部与静陶瓷片上部相互接触。动陶瓷片相对于静陶瓷片产生线位移以改变混水阀阀芯开度,此时所述混水盲孔可以连通混水通孔和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以实现水路导通,或者同时连通混水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实现混水功能;当所述混水盲孔同时连通混水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时,动陶瓷片相对于静陶瓷片产生角位移可以改变混水比例。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陶瓷片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上端开孔形状呈弯曲长条状,从通孔一端到另一端,通孔宽度由窄逐渐变宽。

所述静陶瓷片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独特开孔形状使得,当混水阀打开处于混水状态时,旋转动陶瓷片,静陶瓷片上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与动陶瓷片上混水盲孔的流通横截面积发生改变,且改变速率不一致,改变方向相反:当其中一个通孔的流通横截面积远大于另一通孔时,前者的流通横截面积变化比后者的慢,混水比例变化快;当其中一个通孔的流通横截面积接近于另一通孔时,两者的流通横截面积变化速度也相近,混水比例变化慢。具体将所述混水阀用于混合冷热水的效果是,在不考虑热量流失的情况下,将混水阀开启并从冷水端匀速旋转至热水端的过程中,出水的温度先是从冷水快速上升到低温水,再平缓过渡到高温水,最后又快速上升为热水,能够满足用户对于最佳使用温度的精确调节的潜在需求。

所述混水阀阀芯还包括固定于静陶瓷片的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具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出水口,分别和静陶瓷片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混水通孔相对应连通。

所述混水阀阀芯还包括固定于动陶瓷片上方的拨盘,所述拨盘上具有一拨杆受力孔。

所述混水阀阀芯还包括固定于拨盘上方的支轴,所述支轴内部为开放式空腔,两侧开有通孔。

所述混水阀阀芯还包括嵌在支轴内部的拨杆,所述拨杆通过横穿支轴两侧通孔的转轴卡在支轴的内部,拨杆向上穿出于支轴的上端面,向下填塞入拨盘的拨杆受力孔。

所述混水阀阀芯还包括阀体外壳,所述阀体外壳固定于底座上部,所述静陶瓷片、动陶瓷片、拨盘、支轴均容纳于阀体外壳和底座所形成的内部空腔中。

所述混水阀阀芯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分别套接在底座的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出水口内。

本实用新型中提及的混水阀阀芯中的各部件的“上”、“下”关系以混水阀阀芯正向放置时的状态为准,即以底座所处的位置为下方,支轴所处的位置为上方。当混水阀阀芯处于倒置状态时,其位置关系相反。

除非特别指明,这里所使用的所有技术与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一般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相同。同样,所有在此提及的出版物、专利申请、专利及其他参考资料均可以引入本实用新型作为参考。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混水阀出水温度的实用调节区间,在适宜人体使用的温度附近调节精度更高,温度控制更加人性化,更便于使用。同时,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产品在同类产品基础上改动较小,改造成本较低,可行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零部件分解俯视立体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零部件分解仰视立体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纵剖阀体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静陶瓷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阀芯导通状态下的俯视图。

附图6是附图5的A-A剖视图并示意了水流流通路径。

附图7a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出水状态下的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一种相对位置剖视示意图。

附图7b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出水状态下的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另一种相对位置剖视示意图。

附图7c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出水状态下的动陶瓷片和静陶瓷片再一种相对位置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混水阀阀芯如图1-图3所示,包括阀体外壳1、拨杆2、支轴3、拨盘4、动陶瓷片5、静陶瓷片6、底座7、密封圈8。如图4所示,静陶瓷片6上具有第一通孔61、第二通孔62和混水通孔63,第一通孔61和第二通孔62的上端开孔形状呈弯曲长条状,从通孔一端到另一端,通孔宽度由窄逐渐变宽。静陶瓷片6下方固定放置底座7,底座7上端的插片75和静陶瓷片6外侧上的插槽64相互配合固定连接,底座7上具有第一进水口71、第二进水口72和出水口73,第一进水口71、第二进水口72、出水口73内部套接密封圈8,并分别和静陶瓷片6的第一通孔61、第二通孔62、混水通孔63相对应连通。静陶瓷片6上方放置可相对滑动的动陶瓷片5,动陶瓷片5下部具有一混水盲孔52,混水盲孔52和混水通孔63始终保持连通,在动陶瓷片5和静陶瓷片6不同的相对位置下,混水盲孔52可以和第一通孔61、第二通孔62相互连通以实现导通或混水的功能。动陶瓷片5上端外侧设有凹槽51,拨盘4下端相应设有与之配合的凸柱42,拨盘4借由插接在凹槽51中的凸柱42固定连接在动陶瓷片5上方。拨盘4呈阶梯台状,中心设有拨杆受力孔41。拨盘4上部设置支轴3,支轴3内部为开放式空腔,两侧开有通孔。拨杆2通过横穿支轴3两侧通孔的转轴21卡在支轴3的内部,拨杆2向上穿出于支轴3的上端面,向下填塞入拨盘4的拨杆受力孔41,拨杆2可以以转轴21为轴心相对支轴3旋转,并带动拨盘4及其附属零部件前后滑动。阀体外壳1通过卡槽12和卡扣74的扣合,以及定位槽13和定位柱76的配合固定于底座7上部,并将静陶瓷片6、动陶瓷片5、拨盘4、支轴3、拨杆2均容纳于阀体外壳1和底座7所形成的内部空腔中,阀体外壳1上端有上端开口11,供拨杆2向上探出外接混水阀控制手柄。

使用时,扳动拨杆2使得混水盲孔52连通混水通孔63和第一通孔61、第二通孔62,此时阀芯导通,水流流通路径如图6中的加粗箭头所示,冷水和热水分别从第一进水口71、第二进水口72流入阀芯内部,并经由第一通孔61和第二通孔62在混水盲孔52内汇聚形成温水,温水经过混水通孔63从出水口73流出以供使用。

作为优选,将混水阀阀芯第一进水口71外接热水、第二进水口72外接冷水,即热水流经第一通孔61,冷水流经第二通孔62,第一通孔61与混水盲孔52的交叉面积为热水流通截面积,第二通孔62与混水盲孔52的交叉面积为冷水流通截面积。

当静陶瓷片6和动陶瓷片5的相对位置关系处于如附图7a所示的状态时,冷水流通截面积较大,热水流通截面积较小,水温略高于冷水。顺时针旋转拨杆2,动陶瓷片5将跟随拨杆2的转动而作同步顺时针转动,此时冷水流通面积减小,热水流通面积增大,但由于通孔的特殊开孔形状,冷水流通面积减小的速度远小于热水流通面积增大的速度,热水混合比例迅速上升,水温快速升高。

当静陶瓷片6和动陶瓷片5的相对位置关系处于如附图7b所示的状态时,冷热水流通截面积相近,水温合适适宜使用。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拨杆2,动陶瓷片5将跟随拨杆2的转动而作同步同向转动,此时冷热水流通面积增加或减小的速度也持平,冷热水的混合比例改变较为平缓,水温变化较慢,调节精度更高,用户可在较宽的范围内调节至合适的使用温度。

当静陶瓷片6和动陶瓷片5的相对位置关系处于如附图7c所示的状态时,冷水流通截面积较小,热水流通截面积较大,水温略低于热水。逆时针旋转拨杆2,动陶瓷片5将跟随拨杆2的转动而作同步逆时针转动,此时冷水流通面积增大,热水流通面积缩小,但由于通孔的特殊开孔形状,冷水流通面积增大的速度远大于热水流通面积减小的速度,冷水混合比例迅速上升,水温快速降低。

这种水温随拨杆2的旋转角位移而非线性变化的特性,使得水温控制更加人性化,用户可以方便的将出水从冷水或热水过渡到温水,并在较宽的手柄旋转区间范围内将水温调至合适的体感温度。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换、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