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车辆的变速箱及具有其的农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6401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农用车辆的变速箱及具有其的农用车辆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农用车辆的变速箱及具有其的农用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的履带式农用车辆的变速箱一般是整体式或者紧贴主箱体两侧各加一边减箱体。

如图1示出了整体式变速箱,其包括箱体1、主动轴2、从动轴3、安装于主动轴2上的两个双联齿轮4,及安装从动轴3上的两个边减齿轮5。主动轴2、两个双联齿轮4及两个边减齿轮5安装于所述箱体1内,双联齿轮4的第一端在发动机的驱动下旋转,第二端与对应的边减齿轮5啮合,发动机通过双联齿轮4带动从动轴3转动,进而使车辆运行。由于双联齿轮4的使用以及为了保证农用车辆的传动平衡和运行平稳,变速箱必须安装在车辆的中间或略偏中间的位置处。

所述主箱体两侧各加一边减箱体式变速箱同样由于双联齿轮的使用以及为了保证农用车辆的传动平衡和运行平稳,主箱体及两侧的边减箱体安装在车的中间或略偏中间的位置处。

为了满足传动比和承载力的需求,双联齿轮和边减齿轮的半径要在一定的范围内,不能太小,所以对于上述结构形式的变速箱,变速箱体通常会距离地面较低,这在通常路面上运行没有问题,但是当履带式农用车辆在土壤粘性大、雨水较多的地区的深泥脚地况工作时,履带边侧压起的泥土向中间堆积,变速箱主箱体前将堆积大量泥土,阻碍车辆的前行或消耗更大的动力。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履带式农用车辆在深泥脚工作时,变速箱主箱体前堆积大量的泥土而对车辆的前行造成阻碍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在深泥脚工作时变速箱主箱体前不会堆积大量的泥土,进而不会对车辆的前行造成阻碍的农用车辆的变速箱及具有其的农用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用车辆的变速箱,包括主动轴、主动轴两侧的从动轴、设于主动轴上的主箱体及设于主箱体两侧、连接主动轴与从动轴的边减箱体,所述主箱体设于所述农用车辆的中间位置,

至少所述主箱体其中一侧的所述边减箱体朝所述从动轴的行走机构方向偏离所述主箱体设置。

所述主箱体包括两个固定设于所述主动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

两个所述边减箱体均包括固定设于所述主动轴上的第二主动齿轮和设于对应的所述从动轴上的与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的边减齿轮;

至少偏离所述主箱体设置的所述边减箱体的第二主动齿轮与对应的第一主动齿轮为单独与主动轴固定的分体结构。

所述主箱体两侧的边减箱体偏离所述主箱体设置,以使所述主箱体下方距离地面的空间呈“凹”字形。

所述主箱体其中一侧的边减箱体偏离所述主箱体设置,另一侧紧贴所述主箱体设置,以使所述主箱体下方距离地面的空间呈“L”形。

所述主箱体还包括将第一主动齿轮包覆的主箱体壳体,所述主箱体壳体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尺寸适配。

所述边减箱体还包括将第二主动齿轮和边减齿轮包覆的边减箱体壳体。

所述主箱体壳体与朝所述从动轴的行走机构方向偏离所述主箱体设置的所述边减箱体的边减箱体壳体通过套设在所述主动轴上的套管相连接。

所述行走机构为履带;所述边减箱体与履带内侧边之间的间距大于0mm,小于150mm。

所述边减箱体与所述履带内侧边之间的间距大于0mm,小于100mm。

所述主箱体的距地高度大于0mm,小于350mm。

所述主箱体的距地高度大于0mm,小于300mm。

所述履带与所述主箱体右端的连线经过所述边减箱体或在所述边减箱体的下方。

上述的农用车辆的变速箱;

所述行走机构;

驱动装置,用于为所述农用车辆的变速箱提供旋转动力。

所述行走机构为履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用车辆的变速箱,通过将所述主箱体至少一侧的边减箱体朝从动轴的行走机构方向偏离所述主箱体设置,可以拉开两个边减箱体之间的距离,一方面由于边减箱体靠近行走机构,使得变速箱在中间容易堆积泥土位置处的最低距地距离由原来的边减箱体底部的距地距离变为主箱体的距地距离,使得变速箱的在中间容易堆积泥土位置处的最低距地距离大幅度提高,不易堆积泥土;另一方面使两个边减箱体内侧与主箱体底部所围成的空间变大,从而使车辆行走机构排出的土等不易于在此空间堆积,可以减少对车辆前行造成的阻碍。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用车辆的变速箱,至少偏离所述主箱体设置的所述边减箱体的第二主动齿轮与对应的第一主动齿轮为单独与主动轴固定的分体结构,相较于现有的将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设置为一个双联齿轮的形式,本实用新型便于实现使主箱体至少一侧的第二主动齿轮朝从动轴的行走机构方向偏离所述主箱体设置,从而与所述边减齿轮啮合,同时可以克服将双联齿轮拉长所造成的成本高、加工工艺难度大等问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用车辆的变速箱,所述主箱体两侧的边减箱体偏离所述主箱体设置,以使所述主箱体下方距离地面的空间呈“凹”字形。这样可以使两边减箱体之间的间距足够大,以使两个边减箱体内侧与主箱体底部所围成的空间变得足够大,从而使车辆行走机构排出的土等更加不易于在此空间堆积。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用车辆的变速箱,所述主箱体其中一侧的边减箱体偏离所述主箱体设置,另一侧紧贴所述主箱体设置,以使所述主箱体下方距离地面的空间呈“L”形。只使一侧的边减箱体偏离主箱体设置,比起使两侧的边减箱体偏离主箱体设置,简化了边减箱体和主箱体之间的安装过程,同时也能兼具使两边减箱体之间的间距加大,以使两个边减箱体内侧与主箱体底部所围成的空间变得足够大,从而使车辆行走机构排出的土等更加不易于在此空间堆积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用车辆的变速箱,所述主箱体还包括将第一主动齿轮包覆的主箱体壳体,所述主箱体壳体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尺寸适配。主箱体壳体可以对主箱体起到保护作用。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用车辆的变速箱,所述边减箱体还包括将第二主动齿轮和边减齿轮包覆的边减箱体壳体。边减箱体壳体可以对第二主动齿轮和边减齿轮起到保护作用,将变速箱的主箱体和边减箱体分别由主箱体壳体和边减箱体壳体包覆,比起现有的变速箱整体式壳体,更易加工成型和安装。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用车辆的变速箱,所述主箱体壳体与朝从动轴的行走机构方向偏离所述主箱体设置的所述边减箱体的所述边减箱体壳体通过套设在所述主动轴上的套管相连接。套管易于加工成型且易于安装,同时可以起到连接主箱体壳体和边减箱体壳体及保护主动轴的作用。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用车辆的变速箱,所述行走机构为履带;所述边减箱体与履带内侧边之间的间距大于0mm,小于150mm。边减箱体与履带内侧边之间的间距不能太大以保证两个边减箱体之间拉开足够的距离,同时边减箱体越靠近履带,越不容易被履带行走排出的泥土等所干涉。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用车辆的变速箱,所述主箱体的距地高度大于0mm,小于350mm。这样可以使变速箱具有足够的高度以避免泥土等的堆积,同时防止变速箱的重心太高而影响变速箱的平稳性。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用车辆的变速箱,所述履带与所述主箱体右端的连线经过所述边减箱体或在所述边减箱体的下方。这样履带排出的泥土等都会进入到边减箱体内侧与主箱体底部围成的空间内,而不会堆积在边减箱体下方从而对边减箱体造成干涉。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农用车辆,包括上述变速箱、行走机构及驱动装置,其中驱动装置用于为所述农用车辆的变速箱提供旋转动力。通过将农用车辆的变速箱中的所述主箱体至少一侧的边减箱体朝从动轴的行走机构方向偏离所述主箱体设置,可以拉开两个边减箱体之间的距离,一方面由于边减箱体靠近行走机构,使得变速箱在中间容易堆积泥土位置处的最低距地距离由原来的边减箱体底部的距地距离变为主箱体的距地距离,使得农用车辆的变速箱的在中间容易堆积泥土位置处的最低距地距离大幅度提高,不易堆积泥土;另一方面使两个边减箱体内侧与主箱体底部所围成的空间变大,从而使车辆行走机构排出的土等不易于在此空间堆积,可以减少对车辆前行造成的阻碍。此外,将主动轴上的主动齿轮分开成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二主动齿轮来取代双联齿轮,便于实现使主箱体至少一侧的第二主动齿轮朝从动轴的行走机构方向偏离所述主箱体设置,从而与所述边减齿轮啮合,同时可以克服农用车辆中将双联齿轮拉长所造成的成本高、加工工艺难度大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农用车辆的变速箱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农用车辆的变速箱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动轴,2-从动轴,3-第一主动齿轮,4-主箱体壳体,5-第二主动齿轮,6-边减齿轮,7-边减箱体壳体,8-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农用车辆的变速箱,包括主动轴1、主动轴1两侧的从动轴2、设于主动轴1上的主箱体及设于主箱体两侧、连接主动轴1与从动轴2的边减箱体。主箱体设于农用车辆的中间位置,至少主箱体其中一侧的边减箱体朝从动轴2的行走机构方向偏离主箱体设置。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主箱体包括两个固定设于主动轴1上的第一主动齿轮3;两个边减箱体均包括固定设于主动轴1上的第二主动齿轮5和设于对应的从动轴2上的与第二主动齿轮5啮合的边减齿轮6。第一主动齿轮3和对应的第二主动齿轮5可以是联体的双联齿轮结构,也可以是分别单独与主动轴1固定的分体结构。为了便于实现使主箱体至少一侧的第二主动齿5轮朝从动轴2的行走机构方向偏离主箱体设置,从而与边减齿轮6啮合,同时可以克服将双联齿轮拉长所造成的成本高、加工工艺难度大等问题,优选至少偏离主箱体设置的边减箱体的第二主动齿轮5与对应的第一主动齿轮3为单独与主动轴1固定的分体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边减箱体的第二主动齿轮5与对应的第一主动齿轮3均为单独与主动轴1固定的分体结构。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主箱体其中一侧的边减箱体偏离主箱体设置,另一侧紧贴主箱体设置,以使主箱体下方距离地面的空间呈“L”形。只使一侧的边减箱体偏离主箱体设置,比起使两侧的边减箱体偏离主箱体设置,简化了边减箱体和主箱体之间的安装过程,同时也能兼具使两边减箱体之间的间距加大,以使两个边减箱体内侧与主箱体底部所围成的空间变得足够大,从而使车辆行走机构排出的土等更加不易于在此空间堆积的效果。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主箱体两侧的边减箱体偏离主箱体设置,以使主箱体下方距离地面的空间呈“凹”字形,这样可以使两边减箱体之间的间距足够大,以使两个边减箱体内侧与主箱体底部所围成的空间变得足够大,从而使车辆行走机构排出的土等更加不易于在此空间堆积。

为了保护主箱体、使主箱体不易受到损坏,在本实施例中,主箱体还包括将第一主动齿轮3包覆的主箱体壳体4,主箱体壳体4与第一主动齿轮3尺寸适配。

为了保护边减箱体、使边减箱体不易受到损坏,在本实施例中,边减箱体还包括将第二主动齿轮5和边减齿轮6包覆的边减箱体壳体7。将变速箱的主箱体和边减箱体分别由主箱体壳体4和边减箱体壳体7包覆,比起现有的变速箱整体式壳体,更易加工成型和安装。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不设置边减箱体壳体7。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主箱体壳体4与朝从动轴2的行走机构方向偏离主箱体设置的边减箱体的边减箱体壳体7通过套设在主动轴1上的套管8相连接。套管8易于加工成型且易于安装,同时可以起到连接主箱体壳体4和边减箱体壳体7及保护主动轴1的作用。

行走机构的具体形式不受限制,在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为履带。为了使边减箱体与履带内侧边之间的间距不能太大以保证两个边减箱体之间拉开足够的距离,同时使边减箱体靠近履带以不易于被履带行走排出的泥土等所干涉,边减箱体与履带内侧边之间的间距优选大于0mm,小于150mm,例如可以是80mm、100mm、120mm、150mm等,间距的大小与履带的型号有关。在本实施例中,边减箱体与履带内侧边之间的间距优选大于0mm,小于100mm。

为了使变速箱具有足够的高度以避免泥土等的堆积,同时防止变速箱的重心太高而影响变速箱的平稳性,主箱体的距地高度优选大于0mm,小于350mm,例如可以是260mm、300mm、320mm、350mm等。在本实施例中,主箱体的距地高度优选大于0mm,小于300mm。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履带与主箱体右端的连线在边减箱体的下方,这样履带排出的泥土等都会进入到边减箱体内侧与主箱体底部围成的空间内,而不会堆积在边减箱体下方从而对边减箱体造成干涉。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履带与主箱体右端的连线经过边减箱体。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农用车辆,包括行走机构、驱动装置,及实施例1中的变速箱,其中驱动装置用于为农用车辆的变速箱提供旋转动力。通过将农用车辆的变速箱中的主箱体至少一侧的边减箱体朝从动轴2的行走机构方向偏离主箱体设置,可以拉开两个边减箱体之间的距离,一方面由于边减箱体靠近行走机构,使得变速箱在中间容易堆积泥土位置处的最低距地距离由原来的边减箱体底部的距地距离变为主箱体的距地距离,使得农用车辆的变速箱的在中间容易堆积泥土位置处的最低距地距离大幅度提高,不易堆积泥土;另一方面使两个边减箱体内侧与主箱体底部所围成的空间变大,从而使车辆行走机构排出的土等不易于在此空间堆积,可以减少对车辆前行造成的阻碍。此外,将主动轴1上的主动齿轮分开成第一主动齿轮3和第二主动齿轮5来取代双联齿轮,便于实现使主箱体至少一侧的第二主动齿轮5朝从动轴2的行走机构方向偏离主箱体设置,从而与边减齿轮6啮合,同时可以克服农用车辆中将双联齿轮拉长所造成的成本高、加工工艺难度大等问题。

行走机构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例中,行走机构为履带。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行走机构也可以是车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