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惯性飞轮锁紧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789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惯性飞轮锁紧拆卸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是一种适于核电机用的惯性飞轮锁紧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惯性飞轮主要应用在对转动惯量有要求的核电机中,是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的核电机惯性飞轮的锁紧装置,是在惯性飞轮的内侧用轴档台固定,外侧直接采用圆螺母固定,且因惯性飞轮对电机振动有影响,故设计的惯性飞轮与轴配合间隙小,此种结构在电机水平安装且惯性飞轮质量小的时候问题不大,可通过人力来安装、调试、拆卸。但对于立式安装或质量大的惯性飞轮,由于其对应的锁紧拆卸装置不完善,使其安装、调试、拆卸难度大,而且飞轮在长期高速旋转后存在轴向滑动、径向振动现象,对核电机长期运行不利,安全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惯性飞轮出现轴向滑动、径向振动现象,且安装、调试、拆卸方便,且能长期运行安全可靠的惯性飞轮锁紧拆卸装置。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惯性飞轮、锥形环、旋转轴、锁紧螺母、调节螺栓、调节螺母和固定螺栓,其中,在惯性飞轮轴孔的左右两端设有锥面槽,锥面槽内分别嵌装有与槽锥面相适配的锥形环,右端的锥形环与安装在惯性飞轮轴孔内的旋转轴的轴挡台接触连接,左端的锥形环端部设有旋装在旋转轴上的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上均布有内圈螺孔、外圈螺孔和外圈固定孔,内、外圈螺孔中分别装有内、外圈调节螺栓和调节螺母,外圈固定孔中装有固定螺栓,其中,内圈调节螺栓的底部与锥形环的端面接触连接,外圈调节螺栓的底部与惯性飞轮的端面接触连接,外圈的固定螺栓与惯性飞轮螺纹连接。

所述锁紧螺母采用圆盘状结构。

所述锥形环与锥面槽配合的锥度为30°~55°。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惯性飞轮锁紧拆卸装置,其有益效果是:

(1)对惯性飞轮增加了轴向、径向预紧力,并可以随时调整预紧力,降

低了惯性飞轮长期运行时的轴向滑动和径向振动。

(2)锥形环与惯性飞轮通过锥面配合自找中心,使惯性飞轮轴的中心线

始终保持与旋转轴中心线一致。

(3)能方便的调试和拆卸惯性飞轮,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效果显著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锥形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惯性飞轮锁紧拆卸装置,是由惯性飞轮1、锥形环2、旋转轴3、锁紧螺母4、调节螺栓6a、6b 调节螺母5a、5b和固定螺栓7组成,其中,在惯性飞轮1轴孔的左右两端设有锥面槽,锥面槽内分别嵌装有与锥面槽相适配的锥形环2,所述锥形环2与锥面槽配合的锥度为30°~55°右端的锥形环2与安装在惯性飞轮1轴孔内的旋转轴3的轴挡台接触连接,起到限位作用,左端的锥形环2的端部设有旋装在旋转轴3上的锁紧螺母4,该锁紧螺母4采用圆盘状结构,在锁紧螺母4上均布有内圈螺孔4-1、外圈螺孔4-2和外圈固定孔4-3,内、外圈螺孔中分别装有内、外圈调节螺栓6a、6b和调节螺母5a、5b,外圈固定孔中装有固定螺栓7,其中,内圈调节螺栓6b的底部与锥形环2的端面接触连接,通过调节螺栓6b的进退调整锥形环2的轴向位置,达到锁紧或松开惯性飞轮1轴向间隙,从而调整惯性飞轮1与旋转轴3的轴向、径向间隙,外圈调节螺栓6a的底部与惯性飞轮1的端面接触连接,调整惯性飞轮1的端面与旋转轴3的垂直度,保证惯性飞轮1绕旋转轴3转动的平稳性,外圈的固定螺栓7与惯性飞轮1螺纹连接。确保惯性飞轮1与旋转轴3的可靠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惯性飞轮轴孔的左右端设置锥面槽,并通过锥面槽与

锥形环2的紧密配合,可将惯性飞轮1和旋转轴3的配合间隙适当增大,惯性飞轮1可以通过调节螺栓6a、6b给锥形环2受力进行调试,同时也可以通过固定螺栓7和锥形环2来拆卸。该装置在调节螺母5a、5b控制调节螺栓6a、6b拧入深度的作用下,不仅能给惯性飞轮1增加轴向和径向预紧力,还可以随时调整预紧力,而且通过调节锥形环2,可使锥形环2与惯性飞轮1的锥面配合自找中心,使惯性飞轮1的旋转中心线与旋转轴中心线保持一致,从而有效解决了惯性飞轮1长期运行时产生的轴向滑动和径向振动问题,不仅能够保证惯性飞轮1长期运行的可靠性,还能达到方便拆卸与安装惯性飞轮1的实用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