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7737发布日期:2018-07-17 23:5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具备使振动衰减的弹性构件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用于将控制线缆的端部安装于安装对象的末端支承装置。作为末端支承装置的一例,可列举专利文献1记载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该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具备筒状的壳体帽盖、弹性构件、及筒状的套筒。筒状的壳体帽盖在后端具有将控制线缆的导管的端部固定的导管保持部,在外周具有凸缘。弹性构件具有将壳体帽盖的包含凸缘的部位包围并将该凸缘的周围覆盖的突缘状部。筒状的套筒以将该弹性构件包围的方式将壳体帽盖的包含凸缘的部位及弹性构件收容,具有将弹性构件的突缘状部沿轴向弹力地夹入的前后的内壁,并且具备向对方构件安装的安装部。并且,为了使弹性构件与套筒的前后的内壁抵接而在突缘状部的前后的表面上形成有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突起。

在该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中,突起部分发生弹性变形而位移,但是作为弹性构件整体未伴有大的位移,因此能够以使防振衰减的能力富余的状态组装。因此,即使在控制线缆未笔直地安装于支承装置而具有角度地安装于支承装置的安装状态下带有角度,防振性能也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997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由于车辆的布局变更等而控制线缆需要在更容易受到振动的环境下使用,从而要求防振性能更优异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关于这一点,专利文献1记载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振性能优异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具备:控制线缆,具有内线缆和供所述内线缆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的外壳体;壳体帽盖,具有将所述外壳体的一端侧固定的固定部、在外周的一部分沿周向扩径的扩径部、及在内侧插通有所述内线缆的插通孔;弹性构件,在外周具有沿周向设置的突缘部,以使所述壳体帽盖的外壳体侧端部露出的状态装配于包含所述扩径部的所述壳体帽盖的外周;及套筒,在所述壳体帽盖的轴向上夹持所述突缘部而收容所述弹性构件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弹性构件具有:供所述壳体帽盖插入且供所述内线缆插通的插通孔;及在所述突缘部的内侧对插通于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壳体帽盖的扩径部进行收容的收容部,所述突缘部具有:沿所述弹性构件的轴向突出的多个轴向凸部;及形成在所述多个轴向凸部彼此之间的多个凹部,所述轴向凸部包括:长凸部;及突出量比所述长凸部小的短凸部,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套筒内收容成,所述长凸部的前端被所述套筒的端面按压而变形,在所述内线缆滑动时,所述短凸部的前端以能够缓和所述壳体帽盖的振动的方式与所述套筒的端面抵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能够提高防振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的整体图。

图2a是从图1的支承装置去除了控制线缆及杆的图。

图2b是表示收容有弹性构件的套筒的部分的图2a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表示使用于图1的支承装置的安装有弹性构件的壳体帽盖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安装有弹性构件的壳体帽盖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壳体帽盖的从一方的端部侧观察到的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

图7是图5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图5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a)是表示长凸部被套筒的端面按压之前的状态的概念图,图9(b)是表示长凸部被套筒的端面按压而发生了变形的状态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列举安装于车辆的车辆用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在安装于车辆以外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中也可以适用,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安装的安装对象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1(以下,仅称为支承装置1)具备控制线缆2、壳体帽盖3、弹性构件4、及套筒5。

本实施方式的支承装置1安装于例如车辆的托架等用于将控制线缆2支承为规定的配线状态的未图示的安装对象物。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对象物的种类只要是能够支承控制线缆2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控制线缆2将对其两端中的任一方侧施加的操作力向另一方侧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控制线缆2的一端连结于被操作部b2,控制线缆2的其他端连结于操作部b1。例如,如图1所示,控制线缆2沿着操作部b1及被操作部b2之间的规定的配线路径配线,将施加给操作部b1的操作力向被操作部b2传递。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b1是设置于车辆的驾驶席的换挡杆,被操作部b2为振动源侧,是设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的变速器。控制线缆的两端侧分别具有支承装置,被操作部b2侧的支承装置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控制线缆的支承装置1。

如图1所示,控制线缆2具有内线缆21和供内线缆2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插通的外壳体22。

外壳体22是如下构件:在两端具有开口部,并具有将开口部连通的中空部,将内线缆21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容。如图1所示,外壳体22的一端22a连结于支承装置1的壳体帽盖3,其他端22b连结于在操作部b1侧设置的第二支承装置11。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支承装置11在图1中具有与设置于被操作部b2侧的支承装置1不同的公知的构造,但是也可以具有与支承装置1同样的形状、构造。需要说明的是,在外壳体2的中间部也可以设置套管,该套管设置于车身的室内侧与室外侧之间,防止水向室内侧的浸入。

内线缆21能够滑动地插通于外壳体22的中空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内线缆21的一端21a(被操作部b2侧的端部)及其他端21b(操作部b1侧的端部)分别设有杆r,内线缆21经由杆r而安装于操作部b1及被操作部b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操作部b1(例如换挡杆)进行操作,而内线缆21在图1中左右方向上移动,从一端21a侧向其他端21b侧传递操作力,经由杆r来操作被操作部b2(例如变速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护内线缆21免于遭受来自外部的尘埃或水分等的影响,支承装置1也可以具备例如具有褶皱部的护罩。

壳体帽盖3保持外壳体22的端部,在套筒5连结外壳体22。如图2a及图6~图8所示,壳体帽盖3具有:将外壳体22的一端侧固定的固定部31;在外周的一部分沿周向扩径的扩径部32;在内侧插通有内线缆21的插通孔3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及图6~图8所示,壳体帽盖3形成为大致筒状,在壳体帽盖3的轴x(参照图2a)方向的一方侧形成有固定部3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弹性构件4或套筒5的轴或轴向也与壳体帽盖3的轴向大致相等,因此关于弹性构件4或套筒5的轴或轴向也使用轴x或轴x方向这样的表述。例如图1所示,外壳体22的一端22a向筒状的固定部31的内侧插入,通过从外周侧紧固而能够固定,但是固定部31与外壳体22的一端22a之间的固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在壳体帽盖3的轴x方向的另一方侧具有安装导管g的筒状端部34。扩径部32是抑制壳体帽盖3相对于弹性构件4沿轴x方向偏移的情况的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图2b及图6~图8所示,扩径部32在壳体帽盖3的轴x方向上,设置于壳体帽盖3的外周的一部分,具体而言,设置于固定部31与筒状端部34之间。扩径部32在壳体帽盖3的径向外侧形成为凸状,但只要以抑制壳体帽盖3相对于弹性构件4沿轴x方向偏移的情况的方式扩径形成即可,其形状没有限定为环状。

弹性构件4是使来自与弹性构件4接触的构件的振动衰减的构件。弹性构件4为了使振动衰减而由弹性材料形成,但是也可以包含具有弹性的材料,以整体具有弹性的方式形成。弹性构件4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包含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弹性体等作为材料,优选使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作为材料。而且,弹性构件4的橡胶硬度优选为jis的hs40°~60°左右,特别优选为hs45°~55°左右。

如图3及图4所示,弹性构件4在外周具有沿周向设置的突缘部41。如图6~图8所示,突缘部41以壳体帽盖3的外壳体侧端部(例如固定部31)露出的状态装配于包含扩径部32的壳体帽盖3的外周。如图6~图8所示,弹性构件4供壳体帽盖3插入,具有供内线缆21插通的插通孔42和在突缘部41的内侧对插通于插通孔42的壳体帽盖3的扩径部32进行收容的收容部4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8所示,弹性构件4在突缘部41的轴x方向两侧分别具有比突缘部41小径的一端侧部44a(被操作部b2侧端部)和其他端侧部44b(操作部b1侧端部)。一端侧部44a(被操作部b2侧端部)和其他端侧部44b(操作部b1侧端部)分别形成为筒状。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5所示,在弹性构件4的一端侧部44a及其他端侧部44b具有沿弹性构件4的径向突出的径向凸部rp。径向凸部rp沿径向稍突出为安装有弹性构件4的壳体帽盖3能够向套筒5插入的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及图5所示,径向凸部rp沿周向设有在轴x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突条,横截面成为半圆形状。该径向凸部rp减少套筒5与弹性构件4之间的接触面积,由此抑制振动的传递。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径向凸部rp设置于弹性构件4的一端侧部44a和其他端侧部44b这两方,但也可以仅设置于一端侧部44a和其他端侧部44b中的任一方。而且,径向凸部rp只要沿径向扩径即可,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另外,如图3、图4及图6~图8所示,弹性构件4在突缘部41的轴x方向中央部设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肋45。肋45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环状,与套筒5的内周面(后述的突缘部收容部51的内周面)相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该环状的肋45,防止水从套筒5与突缘部41之间的间隙向外壳体22侧浸入。而且,能减少突缘部41的外周部中的、肋45以外的部位与套筒5的内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抑制振动的传递。

收容部43形成为能够收容壳体帽盖3的扩径部32的形状、大小,在弹性构件4安装于壳体帽盖3时,抑制弹性构件4相对于壳体帽盖3的在轴x方向上的偏移。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4如图6~图8所示,在弹性构件4安装于壳体帽盖3时,突缘部41在扩径部32的径向外侧及轴x方向两侧覆盖扩径部32。收容部43只要能够收容扩径部32即可,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

套筒5是对装配有弹性构件4的壳体帽盖3进行保持并向托架等安装对象物安装的构件。即,通过将套筒5安装于安装对象物而将支承装置1安装于安装对象。套筒5在壳体帽盖3的轴x方向上夹持弹性构件4的突缘部41而将弹性构件4的一部分收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套筒5供壳体帽盖3的轴x方向的一部分插入,具有能够供内线缆21插通的内腔5a和将套筒5向安装对象物安装的安装部5b。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及图2b所示,套筒5的内腔5a在内腔5a的轴x方向的一部分具有内径扩大的收容突缘部41的突缘部收容部51。更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套筒5具备在套筒5的轴x方向的一方侧形成的大径部52和在轴x方向的另一方侧与大径部52相邻设置的小径部53,在设置于大径部52的内周部的突缘部收容部51收容有弹性构件4的突缘部41。在套筒5的内腔5a收容有壳体帽盖3的轴x方向的一部分、弹性构件4、内线缆21的一部分、及导管g的一部分。

如图2b所示,突缘部收容部51具有在轴x方向上夹持突缘部41的第一端面(套筒的端面)s1及第二端面s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b所示,第一端面s1形成在内腔5a中的内径增大的突缘部收容部51的小径部53侧,与突缘部41的轴x方向的一方的端部抵接。第二端面s2与突缘部41的轴x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及图2b所示,套筒5的大径部52开口为能够将弹性构件4沿轴x方向朝向套筒5的内腔5a插入的大小,通过将该开口闭锁的垫片等闭锁构件54来形成第二端面s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及图2b所示,闭锁构件54具有:成为第二端面s2的与轴x方向垂直的凸缘部54a;及能够嵌插于壳体帽盖3的外周的筒状部54b。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有第二端面s2的凸缘部54a将收容于突缘部收容部51的弹性构件4的突缘部41沿轴x方向按压而压缩之后,将套筒5的大径部52的端缘52a向内侧紧固而与凸缘部54a卡合,由此夹持突缘部4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套筒5夹持突缘部41的构造没有限定为图示的情况,只要能够在轴x方向上夹持突缘部41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的构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套筒5的安装部5b具备:在小径部53的外周形成的螺纹部53a;及与螺纹部53a螺合而能够沿套筒5的轴x方向进退的螺母n。通过螺母n沿轴x方向进退,能够调整螺母n的端面na和与端面na相对的大径部52的相对面52b的间隔(轴x方向的距离。以下称为间隙)。在该间隙插入形成有例如u形形状的槽的托架等,调整间隙的宽度而利用端面na和相对面52b按压托架的端面,由此向安装对象物安装套筒5。需要说明的是,套筒5的形状没有限定为图示的形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形状的套筒。

如图3~图5所示,由套筒5夹持的突缘部41具有:沿弹性构件4的轴x方向突出的多个轴向凸部p;及形成在多个轴向凸部p彼此之间的多个凹部c。多个轴向凸部p沿弹性构件4的周向设置多个。而且,上述的径向凸部rp从轴向凸部p的轴x方向的前端延伸出。形成在轴向凸部p彼此之间的凹部c与利用径向凸部rp形成的沿轴x方向延伸的凹部连通。

如图3~图8所示,轴向凸部p包括长凸部pl和突出量比长凸部pl小的短凸部ps。长凸部pl及短凸部ps朝向轴x方向的一方侧而向同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6所示,长凸部pl及短凸部ps从位于突缘部41的轴x方向中央部的基部46朝向轴x方向的两侧延伸。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中,基部46表示突缘部41中的隔着环状的肋45的轴x方向的一方侧的凹部c的底部cb与另一方侧的凹部c的底部cb之间的区域。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长凸部pl与短凸部ps利用凹部c而在周向上分离。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凹部c形成作为在长凸部pl与短凸部ps之间沿径向延伸的槽状的凹部,以弹性构件4为中心而沿径向呈放射状地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及图2b所示,在套筒5收容有弹性构件4的状态下,在套筒5(套筒5的端面)与凹部c的底面cb之间存在有空间。由此,能减少套筒5与弹性构件4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抑制振动的传递。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及图5所示,在突缘部41的外周形成有沿轴x方向延伸且与凹部c连续的外周侧凹部c2,能够进一步减少接触面积。

长凸部pl在将弹性构件4收容于套筒5时,长凸部pl的前端t与在套筒5的突缘部收容部51的内侧形成的端面(第一端面s1及第二端面s2中的一方)接触,被按压而变形,长凸部pl的轴x方向长度缩短。更具体而言,从突缘部41的一端侧的长凸部pl的前端t至突缘部41的其他端侧的长凸部pl的前端t的长度以使突缘部收容部51的端面间(s1-s2间)的宽度也变长的方式形成。长凸部pl在轴x方向上被压缩,在突缘部收容部51内被夹持,由此弹性构件4在轴x方向上被稳定地支承。因此,安装于弹性构件4的壳体帽盖3在轴x方向上难以移动。因此,能够减少控制线缆2的行程损失,控制线缆2的传递性能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长凸部pl与相邻的短凸部ps的间隔成为规定,沿径向以一定的宽度设置凹部c,为了进一步增大长凸部pl的体积,如图5所示与轴x方向垂直的截面成为扇状。长凸部pl只要被套筒5的端面按压而能够变形即可,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形成突缘部41的外周的长凸部pl的径向外侧的面与突缘部收容部51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微小的间隙,减少套筒5与弹性构件4之间的接触面积。

弹性构件4在套筒5内收容成,在内线缆21滑动时,短凸部ps的前端t2以能够缓和壳体帽盖3的振动的方式与套筒5的端面(第一端面s1及第二端面s2中的至少一方)抵接。短凸部ps的前端t2只要在内线缆21滑动时与套筒5的端面抵接即可,在内线缆21滑动之前的状态下也可以与套筒5的端面为非接触。而且,短凸部ps的前端t2在内线缆21滑动时,与套筒5的端面抵接,缓和壳体帽盖3的振动。短凸部ps成为在轴x方向上未被压缩的状态,或者构成为与长凸部pl相比压缩量减少。在本实施方式中,短凸部ps的轴x方向的长度设定为,在弹性构件4收容于套筒5内且未向弹性构件4施加负荷时,短凸部ps的前端t2虽然与套筒5的端面接触,但是短凸部ps的前端t2成为几乎未被压缩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短凸部ps除了轴x方向的长度比长凸部pl短以外,可以设为与长凸部pl同样的形状,但也可以将短凸部ps设为与长凸部pl不同的形状。从振动衰减的观点出发,长凸部pl和短凸部ps的形状优选形成为,在利用套筒5按压长凸部pl和短凸部ps的端面时,被压缩的长凸部pl的前端侧与短凸部ps的前端侧抵接,由凹部c的底部cb、绕轴x的方向的长凸部pl的侧面、与所述侧面相对的短凸部ps侧面、一端侧部44a(被操作部b2侧端部)或其他端侧部44b(操作部b1侧端部)形成空间。

包含长凸部pl及短凸部ps的多个轴向凸部p的配置只要在多个轴向凸部p之间设有凹部c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5所示,弹性构件4具有多个长凸部pl、多个短凸部ps、及多个凹部c,凹部c被夹在长凸部pl与短凸部ps之间。多个长凸部pl与多个短凸部ps沿周向交替配置,在沿弹性构件4的周向均等地配置有长凸部pl和多个短凸部ps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振动吸收的周向的各向异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4个长凸部pl的相邻的长凸部之间分别配置有4个短凸部ps,在长凸部pl与短凸部ps之间设有8个凹部c,但是长凸部pl、短凸部ps及凹部c的个数没有特别限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突缘部41具有长凸部pl和短凸部ps,弹性构件4在套筒5内收容成,长凸部pl的前端t被套筒5的端面按压而变形,在内线缆21滑动时,短凸部ps的前端t2以能够缓和壳体帽盖3的振动的方式与套筒5的端面抵接。由此,在成为图2a及图2b所示的弹性构件4收容于套筒5内的状态时,如图9(a)及(b)所示,长凸部pl被套筒5的端面(以下,称为端面s1)压缩而变形,由此变硬,使突缘部41的轴x方向的位置稳定。因此,利用长凸部pl而弹性构件4以固定于套筒5的状态稳定,能减少在内线缆21的操作时等由于弹性构件4(及壳体帽盖3)沿轴x方向移动而产生的内线缆21的行程损失。因此,利用长凸部pl能够提高控制线缆2的传递性能。而且,由于短凸部ps未被套筒5的端面s1压缩,或者与长凸部pl相比收缩小,因此短凸部ps的弹性材料维持为柔软的状态。并且,在内线缆21滑动时,在套筒5的端面s1与短凸部ps的前端t2抵接的情况、抵接的短凸部ps进一步被套筒5的端面s1按压的情况下,短凸部ps具有充分缓和套筒5、壳体帽盖3的振动的弹性。因此,容易使向弹性构件4传递的振动衰减。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支承装置1使长凸部pl和短凸部ps具有不同的功能,能够同时实现控制线缆2的传递性能的提高和振动的衰减性能的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b)所示,在短凸部ps的前端t2与套筒5的端面s1未接触的情况下,套筒5与弹性构件4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减少,能进一步抑制振动的传递。而且,在长凸部pl被按压而变形时,如图9(b)所示,长凸部pl的变形的部位与短凸部ps接触,由此传递给长凸部pl的振动向柔软的短凸部ps传递而使振动有效地衰减。这种情况下,如图9(b)所示,在通过设置于长凸部pl与短凸部ps之间的凹部来形成空间时,能利用空间使振动进一步衰减,弹性构件4整体的振动的衰减效果提高。

标号说明

1支承装置

11第二支承装置

2控制线缆

21内线缆

21a内线缆的一端

21b内线缆的其他端

22外壳体

22a外壳体的一端

22b外壳体的其他端

3壳体帽盖

31固定部

32扩径部

33插通孔

34筒状端部

4弹性构件

41突缘部

42插通孔

43收容部

44a一端侧部

44b其他端侧部

45肋

46基部

5套筒

5a内腔

5b安装部

51突缘部收容部

52大径部

52a大径部的端缘

52b相对面

53小径部

53a螺纹部

54闭锁构件

54a凸缘部

54b筒状部

b1操作部

b2被操作部

c凹部

cb凹部的底部

c2外周侧凹部

g导管

n螺母

na螺母的端面

p轴向凸部

pl长凸部

ps短凸部

r杆

rp径向凸部

s1第一端面

s2第二端面

t长凸部的前端

t2短凸部的前端

x壳体帽盖的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