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25594阅读:622来源:国知局
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管道密封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管道的用途很广泛,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为了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管道试压成为了管道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它是检验管道制造、安装质量合格与否的有效方法。除了要对管体进行压力试验外,还要对管道的接口密封性进行检测。

承插式连接是管道与管道之间常用的连接方式。目前,有一种双密封单口水压试验方法,提供承口管道和插口管道,其中,所述插口管道上设置两道凹槽;将所述凹槽上安装主密封圈和试验用密封圈;将所述插口管道推入到所述承口管道内,使所述插口管道与所述承口管道紧密地贴合;向所述主密封圈和所述试验密封圈之间注入液体并检查所述承插式管道的密封效果。所述的双密封单口水压系统在试验完成后,所述试验密封圈不能循环使用,同时,所述插口管道与所述承口管道通过所述主密封圈和试验用密封圈的固定,二者不能相对地进行转动,失去了柔性接口能够转动的特性。另外,还有单密封水压试验方法,这种试验方法需要大量的水或者其他物质检测密封圈的气密性,因此产生了浪费资源的问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试验用密封圈不能循环使用、不具备柔性接口转动特性以及浪费资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承口管道和插口管道,其中,所述承口管道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直径;在所述承口接口部安装上主密封圈;将所述插口管道插入所述承口管道内,直至所述插口管道的端部处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范围内;在所述插口管道的端部安装试验密封部件;将所述插口管道进一步推入到所述承口管道内,使得所述插口管道与所述第二区段彼此接合并且在所述插口管道与所述第一区段之间形成环形空腔;向所述环形空腔中注入液体并检测所述承口管道与所述插口管道之间的密封效果。

在上述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承口管道包括接合部,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插口管道插入所述承口管道内之前,预先在所述接口部安装主密封部件。

在上述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插口管道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所述“在所述插口管道的端部安装试验密封部件”的步骤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倾斜部安装所述试验密封部件。

在上述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承口管道还包括第一过渡段、第二过渡段和第三区段,所述第一区段通过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第二区段相连,所述第二区段通过所述第二过渡段与所述第三区段相连,所述第二区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区段的直径,在组装好的试验状态下,所述插口管道的倾斜部以及设置在其上的所述试验密封部件与所述第二过渡段紧密抵靠。

在上述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插口管道上设置有注液口和排气孔,所述“向所述环形空腔中注入液体”的步骤具体包括:通过所述注液口向所述环形空腔中注入试验用液体,同时所述环形空腔中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排出。

在上述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试验结束之后,将所述插口管道从所述承口管道中抽出,直至所述插口管道的端部再次处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范围内;将所述试验密封部件从所述插口管道的端部拆卸下来。

在上述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排气孔处安装抗轴力定位机构,以便防止所述插口管道与所述承口管道彼此脱开。

在上述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抗轴力定位机构是定位销。

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抗轴力定位机构是定位环。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先提供承口管道和插口管道,所述承口管道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直径;然后将所述插口管道插入所述承口管道内,直至所述插口管道的端部处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范围内;接着在所述插口管道的端部安装试验密封部件;进而将所述插口管道进一步推入到所述承口管道内,使得所述插口管道与所述第二区段彼此接合并且在所述插口管道与所述第一区段之间形成环形空腔;最后向所述环形空腔中注入液体并检测所述承口管道与所述插口管道之间的密封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步骤,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实现试验用密封圈的循环使用、管接口的柔性转动以及节约资源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方法的主要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系统的试验前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系统的试验时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系统的试验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尽管说明书中试验用液体是结合水来描述的,但是,本发明显然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试验用液体,只要该液体本身不会对管道和密封圈造成腐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承插式液压管道试验方法的实施步骤包括:步骤s1,提供承口管道和插口管道,其中,所述承口管道包括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直径,且在所述承口接口部安装上主密封圈;步骤s2,将所述插口管道插入所述承口管道内,直至所述插口管道的端部处于所述第一区段的范围内;步骤s3,在所述插口管道的端部安装试验密封部件;步骤s4,将所述插口管道进一步推入到所述承口管道内,使得所述插口管道与所述第二区段彼此接合并且在所述插口管道与所述第一区段之间形成环形空腔;步骤s5,向所述环形空腔中注入液体并检测所述承口管道与所述插口管道之间的密封效果。

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系统的试验前的剖面图。具体地,所述液压试验系统包括插口管道1和承口管道2,所述承口管道2包括第一区段21和第二区段22,所述第一区段2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区段22的直径。

继续参阅图2,具体地,所述承口管道2包括接合部26,所述结合部26与所述第一区段21相连,所述方法步骤s2还包括:在将所述插口管道1插入所述承口管道2内之前,预先在所述接口部安装主密封部件4。

继续参阅图2,具体地,所述插口管道1的端部设置有倾斜部11,所述步骤s3进一步包括当所述插口管道1插入到所述第一区段21之后,在所述倾斜部11安装所述试验密封部件12。

接着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系统的实验时的剖面图。具体地,所述承口管道2还包括第一过渡段23、第二过渡段24和第三区段25,所述第一区段21通过所述第一过渡段23与所述第二区段22相连,所述第二区段22通过所述第二过渡段24与所述第三区段25相连,所述第二区段2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区段25的直径,在组装好的试验状态下,所述插口管道1的倾斜部11以及设置在其上的所述试验密封部件12与所述第二过渡段24紧密抵靠。从而,所述插口管道1与所述第二区段22接合并且与所述第一区段21形成环形空腔3。

接着参阅图3,具体地,所述插口管道1上设置有注液口27和排气孔28,所述步骤s5具体包括:通过所述注液口27向所述环形空腔3中注入试验用水,同时所述环形空腔3中的气体通过所述排气孔28排出。进一步地,可以在所述排气孔28上设置排气阀(图中未标示),所述排气阀与所述排气孔28螺纹连接,从而便于拆卸。开始注水时,将送水管道与所述注水口27连接,打开排气阀排空所述环形空腔3中的气体,待气体排空之后关闭所述排气阀,继续注水加压,在试验完成后可以将所述排气阀拆下。当然,也可以省略安装排气阀,在注水一段时间后将所述排气孔堵住同样可以达到排气的目的。

最后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的承插式管道液压试验系统的试验后的剖面图。具体地,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试验结束之后,将所述插口管道1从所述承口管道2中抽出,直至所述插口管道1的端部再次处于所述第一区段21的范围内,将所述试验密封部件12从所述插口管道1的端部拆卸下来并能够循环使用。由于此时主密封圈4只有一个支点,所述插口管道1能够在保证密封性的前提下相对于所述承口管道2灵活地柔性转动,设置可以呈现最大转动角度的姿态,从而适应各种试验安装场景。另外,在所述排气孔28处安装抗轴力定位销5,以便防止所述插口管道1与所述承口管道2彼此脱开。虽然附图是以抗轴力定位销5为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的,但很明显的可以用其他方式替代,例如定位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