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1977阅读:2269来源:国知局
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运动转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运动转化技术领域,将旋转运动转化阿伟直线往复运动的装置一般采用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等,这些结构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时机构所占空间较大,且转换后旋转运动的方向与直线运动的方向只能在一个平面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的装置,所占空间较小,且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不同平面的直线运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的装置,包括底座,旋转运动输出轴,辅助轴,圆柱连杆,球头连杆,U型连杆,球铰连杆和滑块,旋转运动输出轴和辅助轴一端通过轴承水平连接在底座上,旋转运动输出轴另一端倾斜设置第一连接部,辅助轴另一端倾斜设置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平行,圆柱连杆两端分别垂直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U型连杆垂直安装在圆柱连杆上,U型连杆U型端设置有球铰连杆,球头连杆一端与球铰连杆铰接,另一端与滑块铰接,滑块可滑动的安装在底座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旋转运动输出轴和辅助轴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连杆的两端分别位于旋转运动输出轴轴线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连杆两端与旋转运动输出轴轴线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旋转运动输出轴的夹角为135°,第二连接部与辅助轴的夹角为135°。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U型连杆安装在圆柱连杆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球头连杆处于水平位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滑块底端设置有安装槽,滑块通过安装槽与底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槽为燕尾槽。

本发明提供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的装置,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旋转运动输出轴、辅助轴以及各连杆之间位置关系和动力传动,可以实现所占空间较小,且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不同平面的直线运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旋转运动输出轴2,辅助轴3,圆柱连杆4,球头连杆5,U型连杆6,球铰连杆7,滑块8,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部301,安装槽80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往复运动的装置,包括底座1、旋转运动输出轴2、辅助轴3、圆柱连杆4、球头连杆5、U型连杆6、球铰连杆7和滑块8,旋转运动输出轴2和辅助轴3一端通过轴承水平连接在底座1上,旋转运动输出轴2和辅助轴3同轴,旋转运动输出轴2另一端倾斜设置第一连接部201,辅助轴3另一端倾斜设置第二连接部301,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二连接部301平行,圆柱连杆4两端分别垂直连接第一连接部201和第二连接部301,U型连杆6垂直安装在圆柱连杆4上,U型连杆6安装在圆柱连杆4的中间位置。U型连杆6U型端设置有球铰连杆7,球头连杆5一端与球铰连杆7铰接,另一端与滑块8铰接,滑块8可滑动的安装在底座1上。

优选的,圆柱连杆4的两端分别位于旋转运动输出轴3轴线的两侧,圆柱连杆4两端与旋转运动输出轴3轴线的距离相等。可以保证圆柱连杆4运动时,通过球头连杆5对滑块8向左或向右的牵扯力相差较小,防止左右两侧受力不均匀所造成的的滑块8卡死现象。

优选的,第一连接部201与旋转运动输出轴2的夹角为135°,第二连接部301与辅助轴3的夹角为135°。

优选的,球头连杆5处于水平位置,保证滑块8水平运动。

优选的方案中,滑块8底端设置有安装槽801,滑块8通过安装槽与底座1连接,安装槽801为燕尾槽,可以很好的对滑块8进行限定,运行稳定。

具体的传动过程如下:旋转运动输出轴2在外力的作用下转动,旋转运动输出轴2带动辅助轴3以及圆柱连杆4转动,圆柱连杆4由于倾斜设置,在旋转运动输出轴2的带动下,圆柱连杆4呈斜“∞”型运动,圆柱连杆4带动U型连杆6运动,U型连杆6与球铰连杆7连接的一端呈“∞”型运动,带动球头连杆5以及滑块8直线运动。

该装置利用旋转运动输出轴2、辅助轴3以及各连杆之间位置关系和动力传动,所占空间较小,且旋转运动转与直线运动不在同一运动平面,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应用。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