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防松管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317发布日期:2019-05-15 23:0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抗震防松管螺母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抗震防松管螺母,适用于各种需要使螺母抗震防松的区域,如高速铁路、跨海大桥、汽车机车等等运动物体的部件连接螺母,属于紧固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种抗震防松螺母,但真正能达到抗震不松动的只有日本的hardlock公司的“绝不松动的螺丝”,而hardlock公司的“绝不松动的螺丝”制作工艺比较复杂,特别是其偏心锥面的加工比较难控制;本发明是一种相对比较容易加工而且防松性能更好的抗震防松螺母;本发明为魏伯卿发明的两种抗震防松管螺母结构之一,另一种结构为压顶式抗震防松管螺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长期在各种振动频率下使用而不松动的抗震防松管螺母。

抗震防松管螺母,包括一个与被螺母压紧面相接触的压紧螺母和一个扣在压紧螺母之上的备紧螺母;压紧螺母为六角螺母,其内螺纹为一端稍大另一端稍小的管螺纹结构,压紧螺母的下部分为六角外形、上部分为一上下面不平行的圆锥体,压紧螺母压紧面和圆锥体的上端面不平行且相对中轴线垂直线倾斜角度不同,从而形成压紧螺母中轴线一侧厚另一侧薄的形状,且压紧螺母上端面与压紧螺母的中轴线垂直线夹角比压紧螺母压紧面与压紧螺母的中轴线垂直线夹角大即压紧螺母上端面的斜率较压紧螺母压紧面斜率要大;备紧螺母为六角螺母,其内螺纹为一端稍大另一端稍小的管螺纹结构,备紧螺母的下部分为一内锥面结构,备紧螺母的上端面和下端内锥面下边缘圆平面平行,且与备紧螺母的中轴线垂直线平行;压紧螺母上端圆锥体的外锥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夹角,相等于备紧螺母内锥面与备紧螺母中轴线夹角,其特征在于:

1、压紧螺母压紧面端即压紧螺母下端的内螺纹内径小于压紧螺母上端的内螺纹内径,即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时,压紧螺母上端面即圆锥体的上端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夹角;而压紧螺母压紧面即压紧螺母下端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夹角。

2、压紧螺母压紧面端即压紧螺母下端的内螺纹内径大于压紧螺母上端的内螺纹内径,即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下时,压紧螺母上端面即圆锥体的上端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夹角,而压紧螺母压紧面即压紧螺母下端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中轴线的夹角。

3、压紧螺母内螺纹和备紧螺母内螺纹均为管螺纹,因此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或朝下与备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或朝下安装可以组合成四种结构:

(a)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备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下;

(b)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备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

(c)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下,备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下;

(d)压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下,备紧螺母内螺纹大口朝上。

4、还有两种结构是压紧螺母和备紧螺母分别为直螺纹和管螺纹的组合:

(a)压紧螺母为直螺纹、备紧螺母为管螺纹;

(b)压紧螺母为管螺纹、备紧螺母为直螺纹。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现有的抗震防松螺母除了日本hardlock公司的“绝不松动的螺丝”能做到绝不松动外,没有再发现有同类效果的抗震防松螺母,主要是其结构原因。

2、本发明与日本hardlock公司的“绝不松动的螺丝”相比,没有偏心锥面的加工难度,相对加工比较容易。

3、相对于日本hardlock公司的“绝不松动的螺丝”只有两个螺帽各一个的螺纹面被挤住形成锁定而不能旋转松动,本发明的两个螺帽各有一个螺纹面被挤住,另在被挤住的螺纹面对面各有一个螺纹点具有咬住螺纹杆的螺纹作用,因此本发明的锁定而不松动效果明显要好于日本hardlock公司的“绝不松动的螺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压紧螺母(管螺纹内径上大下小)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压紧螺母(管螺纹内径上小下大)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备紧螺母(管螺纹内径上大下小)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备紧螺母(管螺纹内径上小下大)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a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b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c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d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9中:1、被螺母压紧面,2、压紧螺母,3、压紧螺母压紧面,4、备紧螺母内锥面下边缘,5、螺杆段,6、螺丝杆段,7、备紧螺母,8、备紧螺母上端面,9、压紧螺母外锥面,10、压紧螺母内螺纹,11、压紧螺母上端面,12、备紧螺母内锥面,13、备紧螺母内螺纹,14、压紧螺母圆锥体的最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抗震防松管螺母,包括一个与被螺母压紧面1相接触的压紧螺母2和一个扣在压紧螺母2之上的备紧螺母7;压紧螺母2为六角螺母,其内螺纹为一端稍大另一端稍小的管螺纹结构,压紧螺母2的下部分为六角外形、上部分为一上下面不平行的圆锥体,压紧螺母压紧面3和圆锥体的上端面不平行且相对中轴线垂直线倾斜角度不同,从而形成压紧螺母2中轴线一侧厚另一侧薄的形状,且压紧螺母上端面11与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垂直线夹角比压紧螺母压紧面3与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垂直线夹角大即压紧螺母上端面11的斜率较压紧螺母压紧面3斜率要大;备紧螺母7为六角螺母,其内螺纹为一端稍大另一端稍小的管螺纹结构,备紧螺母7的下部分为一内锥面结构,备紧螺母7的上端面和下端内锥面下边缘圆平面平行,且与备紧螺母7的中轴线垂直线平行;压紧螺母2上端圆锥体的外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夹角,相等于备紧螺母内锥面12与备紧螺母7中轴线夹角。

压紧螺母压紧面3端即压紧螺母2下端的内螺纹内径小于压紧螺母2上端的内螺纹内径,即压紧螺母内螺纹10大口朝上时,压紧螺母上端面11即圆锥体的上端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0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而压紧螺母压紧面3即压紧螺母2下端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0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

压紧螺母压紧面3端即压紧螺母2下端的内螺纹内径大于压紧螺母2上端的内螺纹内径,即压紧螺母内螺纹10大口朝下时,压紧螺母上端面11即圆锥体的上端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0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而压紧螺母压紧面3即压紧螺母2下端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0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

压紧螺母内螺纹10和备紧螺母内螺纹13均为管螺纹,因此压紧螺母内螺纹10大口朝上或朝下与备紧螺母内螺纹13大口朝上或朝下安装可以组合成四种结构:

(a)压紧螺母内螺纹10大口朝上,备紧螺母内螺纹13大口朝下:当压紧螺母2拧到底即压紧螺母压紧面3完全紧贴在被螺母压紧面1,因为压紧螺母压紧面3即压紧螺母2下端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0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内螺纹将刚好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压紧螺母2最高点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另一侧的大口处内螺纹则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小口处内螺纹则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此时在压紧螺母2上端拧上备紧螺母7,并使备紧螺母内锥面12压紧在压紧螺母2的最高点外侧的压紧螺母外锥面9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11即圆锥体的上端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0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使备紧螺母内锥面12接触并挤压压紧螺母外锥面9时,只接触到压紧螺母上端面11最高点处的外锥面,而在备紧螺母内锥面12挤压压紧螺母外锥面9到压紧螺母上端面11最高点侧内螺纹完全紧压在螺纹杆段6的螺纹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11的斜度较大使备紧螺母内锥面12不接触压紧螺母上端面11最高点侧外锥面以外的压紧螺母2其他侧的外锥面,从而使备紧螺母7的挤压力将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大口处内螺纹更紧更有力地紧贴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也使压紧螺母压紧面3更紧更有力地紧压在被螺母压紧面1上,而且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压紧螺母2最高点的另一侧靠近被螺母压紧面1的压紧螺母2小口处内螺纹更紧紧地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压紧螺母2两对称侧的螺纹紧紧地压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无法旋转松动;在备紧螺母7的旋转挤压压紧螺母2的最高点外侧的压紧螺母外锥面9的同时,受压紧螺母外锥面9的反作用力作用,备紧螺母7也被挤顶使挤压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备紧螺母内锥面12及其最近的大口处内螺纹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同时,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备紧螺母7小口处内螺纹也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且以备紧螺母7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挤压压紧螺母外锥面9的备紧螺母内锥面12挤压点的另一侧的备紧螺母内螺纹13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备紧螺母7也无法旋转松动;在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受到被螺母压紧面1的振动等作用力时,使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与螺丝杆段6的螺纹挤咬紧贴的部位受力咬合得更紧更有力,从而能在振动环境中不发生松动。

(b)压紧螺母内螺纹10大口朝上,备紧螺母内螺纹13大口朝上:当压紧螺母2拧到底即压紧螺母压紧面3完全紧贴在被螺母压紧面1,因为压紧螺母压紧面3即压紧螺母2下端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0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内螺纹将刚好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压紧螺母2最高点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另一侧的大口处内螺纹则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小口处内螺纹则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此时在压紧螺母2上端拧上备紧螺母7,并使备紧螺母内锥面12压紧在压紧螺母2的最高点外侧的压紧螺母外锥面9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11即圆锥体的上端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0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使备紧螺母内锥面12接触并挤压压紧螺母外锥面9时,只接触到压紧螺母上端面11最高点处的外锥面,而在备紧螺母内锥面12挤压压紧螺母外锥面9到压紧螺母上端面11最高点侧内螺纹完全紧压在螺纹杆段6的螺纹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11的斜度较大使备紧螺母内锥面12不接触压紧螺母上端面11最高点侧外锥面以外的压紧螺母2其他侧的外锥面,从而使备紧螺母7的挤压力将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大口处内螺纹更紧更有力地紧贴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也使压紧螺母压紧面3更紧更有力地紧压在被螺母压紧面1上,而且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压紧螺母2最高点的另一侧靠近被螺母压紧面1的压紧螺母2小口处内螺纹更紧紧地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压紧螺母2两对称侧的螺纹紧紧地压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无法旋转松动;在备紧螺母7的旋转挤压压紧螺母2的最高点外侧的压紧螺母外锥面9的同时,受压紧螺母外锥面9的反作用力作用,备紧螺母7也被挤顶使挤压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备紧螺母内螺纹13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同时,以备紧螺母7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挤压压紧螺母外锥面9的备紧螺母内锥面12挤压点的另一侧的备紧螺母7大口处内螺纹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而该侧的备紧螺母7小口处内螺纹即靠近备紧螺母内锥面12的小口处内螺纹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备紧螺母7也无法旋转松动;在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受到被螺母压紧面1的振动等作用力时,使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与螺丝杆段6的螺纹挤咬紧贴的部位受力咬合得更紧更有力,从而能在振动环境中不发生松动。

(c)压紧螺母内螺纹10大口朝下,备紧螺母内螺纹13大口朝下:当压紧螺母2拧到底即压紧螺母压紧面3完全紧贴在被螺母压紧面1,因为压紧螺母压紧面3即压紧螺母2下端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0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内螺纹将刚好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压紧螺母2最高点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另一侧的大口处内螺纹则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小口处内螺纹则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此时在压紧螺母2上端拧上备紧螺母7,并使备紧螺母内锥面12压紧在压紧螺母2的最高点外侧的压紧螺母外锥面9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11即圆锥体的上端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0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使备紧螺母内锥面12接触并挤压压紧螺母外锥面9时,只接触到压紧螺母上端面11最高点处的外锥面,而在备紧螺母内锥面12挤压压紧螺母外锥面9到压紧螺母上端面11最高点侧内螺纹完全紧压在螺纹杆段6的螺纹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11的斜度较大使备紧螺母内锥面12不接触压紧螺母上端面11最高点侧外锥面以外的压紧螺母2其他侧的外锥面,从而使备紧螺母7的挤压力将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大口处内螺纹更紧更有力地紧贴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也使压紧螺母压紧面3更紧更有力地紧压在被螺母压紧面1上,而且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压紧螺母2最高点的另一侧的压紧螺母2小口处内螺纹更紧紧地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压紧螺母2两对称侧的螺纹紧紧地压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无法旋转松动;在备紧螺母7的旋转挤压压紧螺母2的最高点外侧的压紧螺母外锥面9的同时,受压紧螺母外锥面9的反作用力作用,备紧螺母7也被挤顶使挤压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备紧螺母内锥面12及其最近的大口处内螺纹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同时,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备紧螺母7小口处内螺纹也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且以备紧螺母7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挤压压紧螺母外锥面9的备紧螺母内锥面12挤压点的另一侧的备紧螺母内螺纹13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备紧螺母7也无法旋转松动;在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受到被螺母压紧面1的振动等作用力时,使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与螺丝杆段6的螺纹挤咬紧贴的部位受力咬合得更紧更有力,从而能在振动环境中不发生松动。

(d)压紧螺母内螺纹10大口朝下,备紧螺母内螺纹13大口朝上:当压紧螺母2拧到底即压紧螺母压紧面3完全紧贴在被螺母压紧面1,因为压紧螺母压紧面3即压紧螺母2下端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相等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0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所以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内螺纹将刚好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压紧螺母2最高点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另一侧的大口处内螺纹则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小口处内螺纹则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此时在压紧螺母2上端拧上备紧螺母7,并使备紧螺母内锥面12压紧在压紧螺母2的最高点外侧的压紧螺母外锥面9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11即圆锥体的上端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垂直线的夹角,大于压紧螺母内螺纹10中心锥面与压紧螺母2中轴线的夹角,使备紧螺母内锥面12接触并挤压压紧螺母外锥面9时,只接触到压紧螺母上端面11最高点处的外锥面,而在备紧螺母内锥面12挤压压紧螺母外锥面9到压紧螺母上端面11最高点侧内螺纹完全紧压在螺纹杆段6的螺纹上,因为压紧螺母上端面11的斜度较大使备紧螺母内锥面12不接触压紧螺母上端面11最高点侧外锥面以外的压紧螺母2其他侧的外锥面,从而使备紧螺母7的挤压力将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大口处内螺纹更紧更有力地紧贴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也使压紧螺母压紧面3更紧更有力地紧压在被螺母压紧面1上,而且以压紧螺母2的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压紧螺母2最高点的另一侧的压紧螺母2小口处内螺纹更紧紧地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压紧螺母2两对称侧的螺纹紧紧地压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而无法旋转松动;在备紧螺母7的旋转挤压压紧螺母2的最高点外侧的压紧螺母外锥面9的同时,受压紧螺母外锥面9的反作用力作用,备紧螺母7也被挤顶使挤压压紧螺母2最高点侧的备紧螺母内螺纹13完全紧压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同时,以备紧螺母7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线的挤压压紧螺母外锥面9的备紧螺母内锥面12挤压点的另一侧的备紧螺母7大口处内螺纹远离螺丝杆段6的螺纹,而该侧的备紧螺母7小口处内螺纹即靠近备紧螺母内锥面12的小口处内螺纹紧咬在螺丝杆段6的螺纹上,从而使备紧螺母7也无法旋转松动;在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受到被螺母压紧面1的振动等作用力时,使压紧螺母2和备紧螺母7与螺丝杆段6的螺纹挤咬紧贴的部位受力咬合得更紧更有力,从而能在振动环境中不发生松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