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燃气炉及其用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284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燃气炉及其用阀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燃气炉及其用阀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式燃气炉由于被设计成小巧精致且内置储气罐,而具有较好的便携性和实用性,尤其适于户外使用。但现有的便携式燃气炉不具有火力大小的调节,不便于烹饪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烹饪使用的便携式燃气炉用阀门。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燃气炉用阀门,包括阀体和可转动地设于阀体中的阀芯,该阀体设有阀体进气通道,该阀体还设有阀体第一出气通道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该阀芯设有阀芯通道;该阀芯通道于阀芯转动时可选择地使该阀体进气通道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相连通而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断开、或者该阀体进气通道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连通而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相断开、或者该阀体进气通道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连通、或者该阀体进气通道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断开。

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燃气炉用阀门通过设计阀体第一出气通道、阀体第二出气通道以及阀芯通道能够使阀门实现可选择的单通道(即阀体第一出气通道或阀体第二出气通道)或双通道(即阀体第一出气通道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的输送燃气,以达到选择不同火力大小的效果,以便于烹饪使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阀门的便携式燃气炉。该便携式燃气炉,包括炉头和阀门,该炉头为具有内环火道和外环火道的双环炉头,该阀门为上述便携式燃气炉用阀门,其中,该阀体第一出气通道与内环火道相连通,该阀体第二出气通道与外环火道相连通。

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燃气炉应用上述阀门,并通过采用双环炉头结构以配合上述阀门使用,达到选择不同火力大小的效果,以便于烹饪使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便携式燃气炉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便携式燃气炉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阀门的立体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阀门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阀门的再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阀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阀门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的a部局部放大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阀门的一个正投影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的b-b剖视图;

图11示出了图10的c部局部放大图;

图12示出了图10的d-d剖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2的e部局部放大图,其中,阀体进气通道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断开;

图14至图16分别示出了在图13的基础上将阀芯沿逆时针方向依次转过一定角度后的示意图,其中,图14示出了阀体进气通道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相连通而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断开,图15示出了阀体进气通道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连通而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相断开,图16示出了阀体进气通道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连通。

附图标号:

10炉头、101内环火道、102外环火道;

20阀门;

21阀体、211阀体进气通道、212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3阀体第二出气通道;

22阀芯、221阀芯进气通道、222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3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4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5阀芯的外表面、226驱动杆、227延伸臂、228滑槽;

23阀杯、231周壁、232端壁、233阀杯第一出气通道、234阀杯第二出气通道、235阀杯进气通道、236阀杯的内表面;

30储气罐;

40调节旋钮;

50定位凸点;

60弹片、601第一卡孔、602第二卡孔、603第三卡孔;

l阀芯的转动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6所示的一种便携式燃气炉,包括炉头10和阀门20,该炉头10为具有内环火道101和外环火道102的双环炉头,该阀门20包括阀体21和可转动地设于阀体21中的阀芯22,该阀体21设有阀体进气通道211,该阀体21还设有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

该阀芯22设有阀芯通道;

该阀芯通道于阀芯22转动时可选择地使该阀体进气通道211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连通而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断开、或者该阀体进气通道211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连通而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断开、或者该阀体进气通道211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连通、或者该阀体进气通道211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断开;

该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与内环火道101相连通,该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与外环火道102相连通。本实施例中,阀体第一出气通道与内环火道可以通过管路相连通。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与外环火道也可以通过管路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当阀体进气通道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相连通而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断开(即阀芯处于第一火力档位)时,炉头的内环火道输出火焰,而外环火道熄灭;当阀体进气通道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连通而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相断开(即阀芯处于第二火力档位)时,炉头的外环火道输出火焰,而内环火道熄灭;当阀体进气通道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连通(即阀芯处于第三火力档位)时,炉头的外环火道和内环火道均输出火焰;当阀体进气通道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断开时,炉头的外环火道和内环火道均熄灭。

该阀芯通道包括阀芯进气通道221、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和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

该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和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均与阀芯进气通道221相连通;

参阅图14,该阀体进气通道211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连通而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断开是指,阀体进气通道211与阀芯进气通道221相连通、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连通、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和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断开以及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和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均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断开;

参阅图15,该阀体进气通道211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连通而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断开是指,阀体进气通道211与阀芯进气通道221相连通、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3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连通、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和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断开以及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和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均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断开;

参阅图16,该阀体进气通道211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连通是指,阀体进气通道211与阀芯进气通道221相连通、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连通、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连通以及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断开;

参阅图13,该阀体进气通道211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断开是指,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和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断开以及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和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均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断开。该技术方案通过对阀芯设计出阀芯第一出气通道、阀芯第二出气通道和阀芯第三出气通道,以便于实现阀体进气通道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的选择连通。

该阀体进气通道211与阀芯进气通道221始终保持相连通。也就是说,即使是在阀芯转动过程中,该阀体进气通道与阀芯进气通道也保持相连通状态。以简化结构、提高安全性。

该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以及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均位于垂直于该阀芯的转动轴线l的横截面上。当然,该阀杯第一出气通道和阀杯第二出气通道也位于垂直于该阀芯的转动轴线的横截面上。该技术方案可简化结构,减少阀体及阀芯体积。

该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以及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在垂直于阀芯的转动轴线l的横截面上呈y型分布。该技术方案布局设计合理,以便于阀芯进气通道、阀芯第一出气通道、阀芯第二出气通道以及阀芯第三出气通道的连通,便于燃气流动。

该阀体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和阀芯进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阀芯的转动轴线。

该阀门20还包括固定地安装于阀体中的阀杯23,该阀杯23包括周壁231和设于周壁231一端的端壁232;

该阀杯的周壁231设有阀杯第一出气通道233和阀杯第二出气通道234,该阀杯第一出气通道233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连通,该阀杯第二出气通道234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连通;

该阀杯的端壁232设有阀杯进气通道235,该阀杯进气通道235与阀体进气通道211相连通;

该阀芯22可转动地设于阀杯23中,本实施例中,该阀芯的外表面225与该阀杯的内表面236(该阀杯的内表面包围阀芯)可以采用密封配合;

该阀芯进气通道221与阀杯进气通道235相连通以使阀体进气通道211与阀芯进气通道221相连通,当然,在阀芯转动过程中,阀芯进气通道221与阀杯进气通道235始终保持相连通,也就是说,即使是在阀芯转动过程中,该阀杯进气通道235与阀芯进气通道221也保持相连通状态。

该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与阀杯第一出气通道233相连通以使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连通;

该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与阀杯第一出气通道233相连通以使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连通;

该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与阀杯第二出气通道234相连通以使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连通;

该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与阀杯第一出气通道233相断开以使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断开;

该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与阀杯第二出气通道234相断开以使阀芯第一出气通道222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断开;

该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与阀杯第一出气通道233相断开以使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断开;

该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与阀杯第二出气通道234相断开以使阀芯第二出气通道223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断开;

该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与阀杯第一出气通道233相断开以使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212相断开;

该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与阀杯第二出气通道234相断开以使阀芯第三出气通道224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213相断开。

本实施例中,该阀体中设有减压室214,该减压室214内设有用于调节减压室内的气压的压力调节装置,该阀体进气通道211与减压室214相连通,该便携式燃气炉的储气罐30与减压室214相连通,储气罐30中的燃气经过减压室214后进入阀体进气通道211,本实施例的压力调节装置可以参考现有技术的调压阀、稳压阀、减压阀等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该阀芯22转动时在第一火力档位、第二火力档位和第三火力档位之间切换,如图13所示,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阀芯即可使阀芯依次到达如图14所示的第一火力档位、如图15所示的第二火力档位和如图16所示的第三火力档位,其中,该阀芯于阀体进气通道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相连通而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断开时处于第一火力档位,该阀芯于阀体进气通道与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连通而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相断开时处于第二火力档位,该阀芯于阀体进气通道均与阀体第一出气通道和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相连通时处于第三火力档位;

该阀芯与阀体之间设有使阀芯分别定位于第一火力档位、第二火力档位和第三火力档位的定位机构。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定位机构以使阀芯能够稳定地处于第一火力档位、第二火力档位和第三火力档位上,火力控制调节准确,便于使用。

本实施例中,较佳地,当阀芯分别处于第一火力档位该阀门可以实现小火力输出,当阀芯分别处于第二火力档位该阀门可以实现中火力输出,当阀芯分别处于第三火力档位该阀门可以实现大火力输出。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设计阀体第一出气通道的截面大小、阀体第二出气通道的截面大小、阀芯第一出气通道的截面大小、阀芯第二出气通道的截面大小、阀芯第三出气通道的截面大小、阀杯第一出气通道的截面大小以及阀杯第二出气通道的截面大小来控制阀门火力大小的输出控制。

该阀芯22连接有沿阀芯的转动轴线l延伸而伸出于阀体21外的驱动杆226,本实施例中,驱动杆226上固定地安装有调节旋钮40,通过旋拧调节旋钮40以驱使阀芯22转动;

该定位机构包括设于驱动杆226上而偏离阀芯的转动轴线l的定位凸点50和设于阀体21上的弹片60;

该弹片60上设有可供定位凸点陷入的第一卡孔601、第二卡孔602和第三卡孔603,该第一卡孔、第二卡孔和第三卡孔在阀芯的转动方向上间隔地分布;

该阀芯于定位凸点陷入第一卡孔中时处于第一火力档位,该阀芯于定位凸点陷入第二卡孔中时处于第二火力档位,该阀芯于定位凸点陷入第三卡孔中时处于第三火力档位。该技术方案结构简单,通过使用弹片并在弹片上设置与定位凸点配合的第一卡孔、第二卡孔和第三卡孔,能够使定位凸点每到达第一卡孔、第二卡孔或第三卡孔时能够发出类似于“嘀嗒”声,具有提醒功能。

该驱动杆上设有一以阀芯的转动轴线l为圆心沿径向延伸的延伸臂227,该延伸臂227上设有一滑槽228,该滑槽的长度方向与延伸臂的延伸方向相交成一锐角或者钝角,即该滑槽的长度方向倾斜于延伸臂的延伸方向,该定位凸点为可滚动地置于滑槽内的滚珠。该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倾斜于延伸臂的延伸方向的滑槽以及可滚动地置于滑槽内的滚珠,以使滚珠能够适应弹片弹性变形后第一卡孔、第二卡孔和第三卡孔为位置。此外,滚珠也可以在滑槽内实现位置调节。

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之后,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清楚的了解,在不脱离随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与精神下可进行各种变化与改变,且本发明亦不受限于说明书中所举示例性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另外,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标号不应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