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9196发布日期:2018-06-16 00:0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装置的支架的倾斜角度一般是固定不变的。当用户将电子装置放置在支架上并观看电子装置的屏幕时,用户可能无法具有合适的观看角度或者需要手动调节支架的倾斜角度以具有合适的观看角度,用户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支架。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支架,包括:

底座;

承载部,用于承载电子装置;和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连接在所述底座和所述承载部之间,其中,所述驱动件包括连接所述承载部的第一驱动件以及连接所述底座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部可相对于第一参考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部可相对于第二参考方向运动,其中所述第一参考方向和所述第二参考方向为不同的参考方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部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底部与所述顶部相对,当所述电子装置承载在所述承载部上时,所述电子装置位于所述顶部与所述底部之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部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卡扣,所述卡扣用于在所述电子装置承载在所述承载部上时阻挡所述电子装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第一部件和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形成预定夹角。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定夹角的范围为30度-80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件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用户脸部的角度信息并根据所述角度信息控制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承载部运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面部识别传感器,所述面部识别传感器用于在所述电子装置进入调整模式时采集所述角度信息并将所述角度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还包括面部识别传感器,所述面部识别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面部识别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角度信息并将所述角度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面部识别传感器包括两个可见光摄像头;或

所述面部识别传感器包括结构光投射器及结构光摄像头;或

所述面部识别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器及红外摄像头。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俯仰支架和俯仰电机,所述俯仰支架与所述承载部连接,所述俯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俯仰支架绕俯仰轴转动以带动所述承载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参考方向运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横滚支架和横滚电机,所述横滚支架与所述俯仰支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横滚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横滚支架绕横滚轴转动以带动所述承载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参考方向运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电磁感应线圈,所述支架还包括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处理电路和与所述处理电路连接的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用于在所述处理电路连接电源且所述电子装置承载在所述承载部上时,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相互作用对所述电子装置进行无线供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无线充电线圈集成在所述承载部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电子装置承载在所述承载部上时,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电磁感应线圈的位置对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还包括蓄电池和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的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设置在所述承载部上,所述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电子装置进行有线充电。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支架中,承载部能够相对于第一参考方向和第二参考方向两个方向运动,自由度较大,可以满足在各种场景下用户使用电子装置时具有合适的观看角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可以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右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支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支架的主视图;

主要元件及符号说明:

支架10、承载部11、顶部111、底部112、卡扣1122、无线充电系统12、处理电路122、无线充电线圈124、驱动件13、第一驱动件13a、第二驱动件13b、俯仰支架131、俯仰电机132、俯仰轴133、横滚支架134、横滚电机135、横滚轴136、底座14、第一部件142、第二部件144、控制器15、电子装置20、电磁感应线圈22、面部识别传感器24、可见光摄像头241、结构光投射器242、结构光摄像头243、红外发射器244、红外摄像头245、电源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支架10包括承载部11、驱动件13和底座14。

承载部11用于承载电子装置20。电子装置2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相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便携式电子装置20。本发明实施方式以电子装置2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电子装置20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其他,在此不作限制。承载部11包括顶部111和底部112,顶部111与底部112相对。在支架10正常工作的状态下,顶部111位于底部112的上方。当电子装置20承载在承载部11上时,电子装置20位于顶部111与底部112之间。

驱动件13连接在底座14和承载部11之间,其中,驱动件13包括连接承载部11的第一驱动件13a以及连接底座14的第二驱动件13b,第一驱动件13a用于驱动承载部11可相对于第一参考方向运动,第二驱动件13b用于驱动承载部11可相对于第二参考方向运动,其中第一参考方向和第二参考方向为不同的参考方向。具体地,第一参考方向和第二参考方向可以呈一定的夹角,例如,第一参考方向和第二参考方向可以相互垂直。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支架10中,承载部11能够相对于第一参考方向和第二参考方向两个方向运动,自由度较大,可以满足在各种场景下用户使用电子装置20时具有合适的观看角度,提升了用户体验。

请再次参阅图1,支架10还包括无线充电系统12。无线充电系统12包括处理电路122和无线充电线圈124。处理电路122的一端连接电源30(例如220V交流市电),处理电路122的另一端连接无线充电线圈124。处理电路122设置在承载部11的远离电子装置20的一侧,以便于连接电源30。无线充电线圈124设置在承载部11上,具体可以为:无线充电线圈124设置在承载部11的靠近电子装置20的一侧,或者无线充电线圈124设置在承载部11的远离电子装置20的一侧,或者无线充电线圈124集成在承载部11内。较佳地,无线充电线圈124集成在承载部11内,如此,支架10的体积较小且承载部11的表面较为平整,便于承载电子装置20,支架10整体的外形也较美观。处理电路122可以为射频电路,处理电路122用于将交流市电转换成高频交流电供给无线充电线圈124。

请结合图3和图4,电子装置20包括电磁感应线圈22。无线充电系统12用于在处理电路122连接电源30且电子装置20承载在承载部11上时,通过无线充电线圈124与电磁感应线圈22的相互作用对电子装置20进行无线供电。具体地,无线充电系统12采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磁感应线圈22与无线充电线圈124进行能量耦合实现能量的传递,以对电子装置20进行充电。当处理电路122接通电源30时,电源30的电流流过无线充电线圈124会产生磁场。当用户将电子装置20放置在承载部11上进行无线充电时,电子装置20的电磁感应线圈22靠近该磁场就会产生电流,以为电子装置20充电。

当电子装置20承载在承载部11上时,无线充电线圈124与电磁感应线圈22的位置对应。可以理解,无线充电线圈124作为发射线圈,电磁感应线圈22作为接收线圈,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位置重合度越高,充电效率越高。进一步地,无线充电线圈12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图3所示的无线充电线圈124的数量为一个(即单线圈),一个无线充电线圈124与电磁感应线圈22的位置对应。又例如,图4所示的无线充电线圈124的数量为两个(即双线圈),两个无线充电线圈124间隔设置且与电磁感应线圈22的位置对应。可以理解,不同类型的电子装置20或同一类型不同型号的电子装置20的尺寸一般不同,因而电子装置20中电磁感应线圈22的位置也一般不同。当无线充电线圈124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无线充电线圈124中至少有一个在位置上会更接近电磁感应线圈22,如此,充电效率较高,且能够兼顾具有不同电磁感应线圈22位置的电子装置20,支架10的应用范围较广。

请结合图2,支架10包括控制器15。控制器15与驱动件13连接,控制器15用于获取用户脸部的角度信息(即用户脸部相对于承载部11的偏移角度)并根据角度信息控制驱动件13驱动承载部11运动。具体地,控制器15用于根据用户脸部的角度信息控制第一驱动件13a驱动承载部11相对于第一参考方向运动和/或控制第二驱动件13b驱动承载部11相对于第二参考方向运动,以调整承载部11的姿态。也即是说,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当电子装置20承载在承载部11上时,支架10不仅可以用于对电子装置20进行无线充电,还能够实时地根据用户脸部的角度信息自适应地调整姿态,无需用户手动调节即可使得用户在使用电子装置20时具有最合适的观看角度。另外,在支架10对电子装置20进行无线充电的同时,用户可以正常使用电子装置20的各项功能,例如视频通话、影音娱乐等,支架10还可以放置在车内,电子装置20一边进行无线充电一边实现导航功能。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架10还包括蓄电池(图未示)和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的充电装置(图未示),充电装置设置在承载部11上,充电装置用于对电子装置20进行有线充电,以实现蓄电池对电子装置20供电。

请参阅图2,支架10可包括面部识别传感器24。面部识别传感器24设置在承载部11上,具体为:面部识别传感器24设置在承载部11的靠近电子装置20的一侧。面部识别传感器24用于采集用户脸部的角度信息,并将该角度信息发送至控制器15。

电子装置20可包括面部识别传感器24。面部识别传感器24用于在电子装置20进入调整模式时采集用户脸部的角度信息。当电子装置20承载在承载部11上时,电子装置20可以自动进入调整模式,或在用户对电子装置20进行预定操作后,电子装置20进入调整模式。在本发明实施方式中,面部识别传感器24采集用户脸部的角度信息后将该角度信息发送至支架10。控制器15用于接收面部识别传感器24发送的该角度信息,再根据该角度信息控制驱动件13调整承载部11的姿态。

请参阅图2,上述面部识别传感器24可包括两个可见光摄像头241。两个可见光摄像头241间隔设置在承载部11上,两个可见光摄像头241分别用于从不同角度获取关于待拍摄场景的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用于形成人脸三维图像。具体地,首先提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的人脸关键点,然后根据预定人脸模型匹配人脸关键点以确定构建人脸三维图像的点云,再根据点云形成人脸三维图像。

请参阅图5,上述面部识别传感器24可包括结构光投射器242及结构光摄像头243。具体地,结构光投射器242将一定模式的结构光投射到当前待拍摄的场景中,在场景中的各个人或物体表面形成由该场景中的人或物调制后的光条三维图像,再通过结构光摄像头243探测上述的光条三维图像即可获得光条二维畸变图像。光条的畸变程度取决于投射器与摄像头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当前待拍摄场景中的各个人或物体表面的形廓或高度。由于结构光摄像头243和结构光投射器242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一定的,因此,由畸变的二维光条图像坐标便可重现场景中各个人或物体表面的三维轮廓,从而可以获取深度信息,以形成人脸三维图像。其中,结构光的模式可以是激光条纹、格雷码、正弦条纹、非均匀散斑等。

请参阅图6,上述面部识别传感器24可包括红外发射器244及红外摄像头245。具体地,红外摄像头245通过传感器记录从红外发射器244发出的调制红外光发射到物体,再从物体反射回来的相位变化,在一个波长的范围内根据光速,可以实时的获取整个场景深度距离。当前待拍摄的场景中各个人或物体所处的深度位置不一样,因此调制红外光从发出到接收所用时间是不同的,如此,便可获取场景的深度信息,从而可以形成人脸三维图像。

当支架10或电子装置20包括面部识别传感器24时,支架10或电子装置20还预存有面部识别数据库(imagenet)。面部识别传感器24可以通过在imagenet上预训练的深度神经网络来检测人脸三维图像中的用户脸部的角度信息。具体地,首先在人脸三维图像中定位脸部的多个特征点,多个特征点包括人体的鼻子、眼睛、嘴巴、眉毛等;然后计算多个特征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相对位置关系包括相对距离、相对角度等,再根据多个特征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左眼相对于鼻梁鼻尖的距离,左眼相对于鼻梁鼻尖的角度,右鼻翼相对于鼻梁鼻尖的距离,左鼻翼相对于右鼻翼的距离等)计算用户脸部的角度信息。控制器15从支架10的面部识别传感器24或电子装置20的面部识别传感器24处获取该角度信息后,根据该角度信息控制驱动件13调整承载部11的姿态。在一个例子中,假定用户脸部与承载部11齐平时,由于承载部11与电子装置20也是齐平的,用户以垂直视角观看电子装置20,此时,用户具有最佳的观看电子装置20的视角。而当用户脸部与承载部11或电子装置20齐平时,支架10的面部识别传感器24或电子装置20的面部识别传感器24获取到的人脸三维图像为正脸(用户脸部的角度信息为0度)。因此,可以将获取到的人脸三维图像为正脸作为调节承载部11的姿态的基准,例如,当实时计算得到用户脸部的角度信息为上仰20度时,俯仰电机132驱动俯仰支架131绕俯仰轴132沿图1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20度,以使得面部识别传感器24获取到的人脸三维图像为正脸,即用户具有最佳的观看电子装置20的角度。当然,在其他例子中,也可以不将获取到的人脸三维图像为正脸作为调节承载部11的姿态的基准,例如,可以将获取到的人脸三维图像中用户脸部的角度信息为下俯15度、20度等作为调节承载部11的姿态的基准,在此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当承载部11的姿态包括俯仰角时,第一驱动件13a包括俯仰支架131和俯仰电机132。俯仰支架131的一端与承载部11固定连接,俯仰支架131的另一端套设在俯仰轴133上。俯仰电机132用于驱动俯仰支架131绕俯仰轴133转动以调整俯仰角,即,实现承载部11相对于第一参考方向运动。

当承载部11的姿态还包括横滚角时,第二驱动件13b包括横滚支架134和横滚电机135。横滚支架134的一端与俯仰支架131可转动地连接。横滚支架134的另一端套设在横滚轴136上。横滚电机135用于驱动横滚支架134绕横滚轴136转动以调整横滚角,即,实现承载部11相对于第二参考方向运动。通过调整承载部11的俯仰角和横滚角可以满足在各种场景下用户使用电子装置20时具有最合适的观看角度。

请参阅图1和图2,底部112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卡扣1122,卡扣1122用于在电子装置20承载在承载部11上时阻挡电子装置20。例如,卡扣1122的数量为2个,两个卡扣1122左右对称的形成在底部112,使得电子装置20稳固地承载在承载部11上,特别是当驱动件13根据用户脸部的角度信息调整承载部11的姿态(如俯仰角)时,卡扣1122能够有效地防止在承载部11运动的过程中,电子装置20从承载部11上滑落。

请参阅图1,支架10还包括底座14,底座14用于支撑承载部11。底座14呈折线型并包括第一部件142和与第一部件142连接的第二部件144,第一部件142与第二部件144形成夹角θ,夹角θ的范围为30度-80度。例如,夹角θ为30度、35度、45度、60度、70度、75度、80度等。当夹角θ的范围为30度-80度时,有利于底座14稳定地支撑承载部11,且在承载部11不调整姿态时(即处于图1中的姿态),也可满足一般用户使用电子装置20时所需要的观看角度。第二部件144与驱动件13连接。当驱动件13包括俯仰支架131和俯仰电机132时,第二部件144与俯仰支架131枢接,第二部件144与俯仰支架131平行。当驱动件13包括俯仰支架131、俯仰电机132、横滚支架134和横滚电机135时,第二部件144与横滚支架134枢接,第二部件144与横滚支架134平行(如图1所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模块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IPM过流保护电路),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此外,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