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隙可调的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5557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侧隙可调的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侧隙可调的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智能关节的齿侧间隙可调的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精密齿轮传动装置由于存在齿侧间隙,使输入与输出之间经常产生延时与滞后,同时引起啮合冲击,自激励振动,整个系统的传动精度、位置精度都会随之降低,甚至导致整个系统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侧隙可调的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整个装置由输入法兰、定位螺母、轴、鼓形蜗杆、变齿厚内齿轮、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弹簧、自锁螺母、支架螺栓和支架螺母组成;鼓形蜗杆安装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支架螺栓和支架螺母连接,第一支架上有四个圆柱,圆柱上设计有弹簧定位处,端部车有螺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安装轴上;弹簧安装在第一支架圆柱上,第一支架安装于输入法兰的四个圆孔内,同时输入法兰安装在轴上,通过自锁螺母锁紧定位;变齿厚内齿轮安装在输出法兰上(图中未画出),输入法兰连接在机器人手臂上(图中未画出)。

通过调节自锁螺母在第一支架圆柱端部螺纹上旋入的深浅,可使弹簧压紧或放松使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带动鼓形蜗杆产生轴向位移,达到侧隙调整的效果和齿面磨损量可补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传动副侧隙的有效调整及齿面磨损后磨损量的有效补偿,且可靠性高,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适用于工业机器人智能关节等对体积和重量有限制的精密重载传动场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弹簧安装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的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侧隙可调的变齿厚内齿轮包络外转子鼓形蜗杆传动装置,包括输入法兰1、定位螺母2、轴3、鼓形蜗杆4、变齿厚内齿轮5、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弹簧8、自锁螺母9、支架螺栓10和支架螺母11。

各构件的组装方式:所述的鼓形蜗杆4安装于所述的第一支架6和所述的第二支架7上;所述的第一支架6与所述的第二支架7通过所述的支架螺栓10和所述的支架螺母11连接,所述的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安装所述的轴3上;所述的弹簧8安装在所述的第一支架6圆柱上,所述的第一支架6安装于所述的输入法兰1的四个圆孔内,所述的输入法兰1安装在所述的轴3上,通过所述的自锁螺母9锁紧定位;所述的变齿厚内齿轮5安装在输出法兰(图中未画出)上,所述的输入法兰1连接在机器人手臂上(图中未画出)。

本实用新型的侧隙调整原理为: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的鼓形蜗杆4齿面与所述的变齿厚内齿轮5齿面磨损产生侧隙后,通过调节所述的自锁螺母9在所述的第一支架6圆柱端部螺纹上旋入的深浅,可使所述的弹簧8压紧或放松使所述的第一支架6和所述的第二支架7带动所述的鼓形蜗杆4产生沿所述的轴3的轴向位移,达到侧隙调整的效果和齿面磨损量可补偿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只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应当说明,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