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架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1832阅读:19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床架连接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床架连接件。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一种床架10’,其包括床头架1’、床尾架2’、两床侧杆3’连接床侧杆3’与床头架1’及连接床侧杆3’与床尾架2’的四个连接件4’,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4’为L型结构,该L型连接件4’的顶端朝向床侧杆3’及床头架1’或床尾架2’的两端分别设有凸出该L型连接件4’的两侧的U型连接部41’,各连接部41’上设有供螺丝锁固的锁孔42’,床侧杆3’及床头架1’或床尾架2’上设有将所述连接部41’包覆的插孔,并于设有与锁孔42’相对应的螺丝孔。安装时,将床头架1’、床尾架2’、或者床侧杆3’分别插入至L型连接件4’的连接部41’中,并通过螺丝锁固,从而形成结构稳固的床架10’。

上述结构的床架10’由于L型连接件4’的连接部41’凸伸出连接件4’,在该床架10’拆卸包装时,连接件4’的连接部41’尺寸无法缩减,导致在打包时需要浪费较多的空间,不仅包装困难,同时也给运输造成困扰。尤其对于出口运输来说,国际货运对集装箱的尺寸要求非常严格,大箱与小箱的包装费用差额较大,导致床架10’的整体运输成本非常昂贵。因此,如果尽可能的缩减连接件4’的尺寸,也是该行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针对上述床架10’的连接件4’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构思,且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强度大,并且体积小,便于包装及运输的床架连接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床架连接件,所述床架包括床头架、床尾架、两床侧杆、连接床侧杆与床头架及连接床侧杆与床尾架的四个连接件,各连接件为中空的金属板状结构,连接件的顶部两相邻边上分别设有一贴靠在连接件外侧且与连接件固定的连接片,各连接件设有贯穿各连接片的至少两通孔,各通孔上设有供一螺丝配合的螺纹,所述床头架、床尾架及床侧杆与连接件连接的一端分别设有与连接片配合的沉槽,各沉槽上设有与连接件的通孔对应的螺孔。

各连接件的水平方向包括两长边及短边,所述两长边中,远离连接片的通孔大于与连接片相邻的通孔,使螺丝可穿过远离连接片的通孔与相邻连接片的通孔锁固。

所述两短边的通孔相等,螺丝的一端穿过两通孔与通孔上的螺纹及所述螺孔锁固,螺丝的另一端卡在远离连接片的一端通孔外。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床架连接件相较于现有L型连接件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床架连接件采用板状结构相较于现有的L型连接件其结构简单,体积更小,可大幅度减小包装后的体积,方便运输及收藏。特别是该连接件上的连接片贴靠固定在连接件上,连接片与连接件侧面的接触面积相较于现有L型连接件的U型连接部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强度更大,并且连接片凸出板状连接件的部分远小于现有L型连接部凸出L型连接件的长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体积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床架局部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床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床架的局部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床架连接件100,该床架100包括一床头架1、一床尾架2、两床侧杆3、连接床侧杆3与床头架1及连接床侧杆3与床尾架2的四个连接件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各连接件4为中空的金属板状结构,连接件4的顶部两相邻边上分别设有一贴靠在连接件4且与连接件4固定的连接片41,各连接件4设有贯穿各连接片41的至少两通孔42(图中所示是于各连接片上设置两通孔42),各通孔42上设有供一螺丝5配合的螺纹43,所述床头架1、床尾架2及床侧杆3与连接件4连接的一端分别设有与连接片41配合的沉槽31(床头架1及床尾架2的沉槽图中未示意),各沉槽31对应连接片41的壁上设有与连接件4的通孔42对应的螺孔32。各连接件4的水平方向包括两长边及短边,所述两长边中,远离连接片的通孔42大于与连接片41相邻的通孔42,使螺丝5可穿过远离连接片41的通孔42与相邻连接片41的通孔42锁固,即长边的螺丝5的头部是置于该连接件4内。两短边的通孔42相等,螺丝5的一端穿过两通孔42与通孔42上的螺纹43及所述螺孔32锁固,螺丝5的另一端卡在远离连接片41的一端通孔42外。

本实用新型床架安装时,将床头架1、床尾架2及床侧杆3与连接件4对应连接的沉槽卡入连接片41上,由于连接片41凸出连接件4的侧面,因此,各沉槽可快速的与连接片41实现对位,之后再用螺丝5将连接件4与床头架1、床尾架2及床侧杆3依次进行连接,组装成如图3所示的床架100。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