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2839493阅读:726来源:国知局
阻尼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对通过活塞的动作来产生制动力的阻尼器的改良。

背景技术:
为了得到小型且大输出的空气阻尼器,存在一种空气阻尼器,其具备:并列设置两根气缸部而成的气缸主体;以及由分别在两根气缸部内移动的活塞杆构成的活塞主体(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空气阻尼器通过压力变化引起的阻力提供全部制动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活塞杆开始移动时,制动力小,当继续动作时,制动力迅速变大。因此,在这样的方法下,有时发生以下情况,即、根据情况制动对象在移动的过程中停止,或者进而从移动的中途朝向移动前的位置擅自开始返回运动等,因此难以对上述制动对象的移动在其全过程中恰当地进行控制。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空气阻尼器中,因为其制动力依赖于气缸主体的剖面积,所以其小型化具有局限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29800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点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制动对象的移动在其全过程中恰当地进行控制、而且适于小型化薄型化的阻尼器。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根据第一观点,阻尼器为包括具备连杆的活塞和收纳该活塞的壳体、且通过上述活塞的动作产生制动力的阻尼器,其构成为,上述活塞具备:密封部件,其对上述壳体的内壁进行密封;以及滑块,其能够滑动地配备于上述活塞,而且以预定的摩擦力与上述壳体的内壁接触,在产生上述制动力时,上述滑块与上述密封部件压接,上述密封部件的与上述壳体的内壁接触的部分朝向上述壳体的外侧变形。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因活塞的动作而引起的压力变化所产生的阻力和由于上述滑块使密封部件如上所述地变形而产生的、密封部件与壳体之间的摩擦阻力,产生期望的制动力。本发明优选的方案之一是,上述滑块具有唇部并通过该唇部与上述壳体的内壁接触。另外,本发明优选的方案之一是,上述滑块具备从上述连杆侧与上述密封部件压接的压接部。另外,本发明优选的方案之一是,上述密封部件的变形量根据上述活塞的动作速度而增加。另外,本发明优选的方案之一是,上述滑块的滑动量根据上述活塞的动作速度而增加。另外,为了实现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从第二观点出发,阻尼器为包括具备连杆的活塞和收纳该活塞的壳体,而且通过上述活塞的动作产生制动力的阻尼器,其构成为,上述活塞具备对上述壳体的内壁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在形成于上述活塞与上述壳体的堵塞端之间的腔室为负压时,上述密封部件的与上述壳体的内壁接触的部分朝向上述壳体的外侧变形。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因活塞的动作而引起的压力变化所产生的阻力和由于上述滑块使密封部件如上所述地变形而产生的、密封部件与壳体之间的摩擦阻力,产生期望的制动力。而且,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方式之一是,上述密封部件的变形量根据上述活塞的动作速度而增加。另外,本发明优选的方式之一是,将以上的、与构成各阻尼器装置的活塞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壳体的剖面外廓形状形成为扁平。发明效果本发明的阻尼器能够将制动对象的移动在其全过程中恰当地进行控制,还适于小型化薄型化。另外,因为本发明的阻尼器的制动力由上述密封部件的变形而引起,所以具有以下优点,即,其结构简单,另外,即使不特别考虑构成各零件的尺寸精度,也能够产生期望的制动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第一例)的立体图。图2是上述第一例的剖面结构图。图3是上述第一例的重要部分放大剖面结构图,表示活塞的前进运动时的状态。图4是上述第一例的重要部分放大剖面结构图,表示活塞的前进运动时的状态。图5是上述第一例的重要部分放大剖面结构图,表示活塞的返回运动时的状态。图6是上述第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构成上述第一例的活塞的头部构件的立体图。图8是上述第一例的活塞的立体图。图9是上述第一例的活塞的立体图,从图8的右侧观察该活塞而进行表示。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第二例)的剖视图。图11是上述第二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构成上述第二例的活塞的构件的立体图。图1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阻尼器(第三例)的重要部分放大剖面结构图,表示活塞的前进运动时的状态。图14是上述第三例的重要部分放大剖面结构图,表示活塞的返回运动时的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图1~图14对本发明的典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的阻尼器使构成该阻尼器的活塞P的动作,即、该活塞P的移动或相对移动产生制动力,典型地,用于将其与具备作为制动对象的可动部等(图示省略)的物品组合,对该制动对象的移动作用上述制动力,从而使该制动对象的移动缓慢,使其具有高级感,使其适度或不突兀。该阻尼器包括具备连杆1的活塞P和收纳该活塞P的壳体H。典型地,使连杆1及壳体H的任一个直接或间接与上述制动对象侧连接,使它们中的另一个直接或间接与能够移动地支撑该制动对象的一侧连接,从而将该阻尼器与具备该制动对象的物品组合。上述壳体H呈一端开放且另一端堵塞的筒状。在图示的例中,该壳体H呈厚度明显小的扁平筒状。更具体而言,在图示的例中,该壳体H形成为与该筒轴正交的剖面实质上为长方形。构成壳体H的厚度侧的侧壁8为具有使壳体H的外侧为弯曲外侧的弯曲的形状。壳体H的堵塞端9的外侧形成有用于上述连接的托架部10。上述连杆1在上述活塞P的移动方向上呈长棒状。在连杆1的位于上述壳体H外的一端形成有用于上述连接的托架部1a。上述活塞P具备对上述壳体H的内壁进行密封的密封部件2和滑块3,该滑块3能够滑动地配备于上述活塞P,而且以预定的摩擦力与上述壳体H的内壁相接。在图示的例中,上述活塞P具备第一凸缘4和第二凸缘5,该第一凸缘4与壳体H的堵塞端9对置,该第二凸缘5在与该第一凸缘4之间保持上述密封部件2和滑块3。第二凸缘5位于第一凸缘4的后方,即、壳体H的开放端12侧。第一凸缘4及第二凸缘5均形成为其与沿活塞P的移动方向x(参照图2)、即壳体H的筒轴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剖面外廓形状与相同方向的壳体H的剖面内廓形状互补的形状,从而活塞P被壳体H的内壁引导而在沿壳体H的筒轴的方向进行往返运动。在图1~图9所示的第一例中,第二凸缘5形成于上述连杆1的另一端。第一凸缘4形成于与上述连杆1分体的头部构件6(参照图6及7)。头部构件6具有板面与壳体H的宽度侧的侧壁对置的板状的主体部6a。在该主体部6a的朝向壳体H的堵塞端9的一侧一体形成有上述第一凸缘4,该第一凸缘4使凸缘端部在围绕该主体部6a的各位置位于比该主体部6a的外表面靠外侧。另外,在该主体部6a的朝向壳体H的开放端12的端部、即位于该壳体H的筒轴上的部位形成有凸型接头部6b,该凸型接头部6b由头部6c和颈部6d构成,并经颈部6d与主体部6a一体化。在第二凸缘5的位于上述壳体H的筒轴上的部位形成有凹型接头部5a,该凹型接头部5a(参照图6)包括:第一凹部5b,其接纳并保持上述凸型接头部6b的头部6c;和第二凹部5c,其接纳并保持上述凸型接头部6b的颈部6c,且在第二凸缘5的朝向壳体H的堵塞端9的端部向外方开放。在该第一例中,在分别使形成扁平环状的上述密封部件2和滑块3以围绕头部构件6的主体部6a的方式与头部构件6组合的状态下,将头部构件6的凸型接头部6b嵌入第二凸缘5的凹型接头部5a,从而形成使密封部件2和滑块3保持在该第一凸缘4和第二凸缘5之间而构成的活塞P。此外,图5中符号6e表示头部构件6内部的空心部。密封部件2典型地由橡胶、具备橡胶状弹性的塑料构成,并呈现扁平的环状。通过将上述头部构件6的主体部6a从上述凸型接头部6b侧插通至密封部件2的内侧,而将该头部构件6和密封部件2组合。在图示的例中,密封部件2具有与上述第一凸缘4相对的前端面2a、与头部构件6的外表面相对的内表面2b、以及与壳体H的内壁相对的外表面2c(参照图3)。另外,在密封部件2的朝向壳体H的开放端12侧的一侧,在上述内表面2b与外表面2c之间形成有环绕槽2d。夹着该环绕槽2d的外表面侧在密封部件2的全周方向上朝向壳体H的开放端12侧伸出,从而,密封部件2具备裙状部2e,在活塞P的移动方向x上,密封部件2的外表面2c的尺寸比内表面2b大。密封部件2的外表面2c从上述前端面2a朝向裙状部2e的末端2f连续,而且逐渐在使密封部件2变粗的方向上倾斜(参照图4)。另外,在密封部件2的前端面2a形成有环绕突条2g。滑块3典型地由塑料构成,并呈扁平的环状。如上所述,在使头部构件6和密封部件2组合的状态下,通过将头部构件6的主体部6a从上述凸型接头部6b侧插通至滑块3的内侧,将该头部构件6和滑块3组合。在图示的例中,滑块3具备短尺寸筒状的基底3a和唇部3d,该基底3a为其与活塞P的移动方向x正交的剖面内廓形状与同方向上的上述头部构件6的主体部6a的剖面外廓形状互补的形状,该唇部3d一体形成于该基底3a的外侧(参照图3)。唇部3d在图示的例中为以围绕基底3a的方式所形成的环绕鳍状体。唇部3d具有底部3e并且具备伸出部3f(参照图4),该底部3e在上述基底3a的位于密封部件2侧的前端3b和位于壳体H的开放端12侧的后端3c之间与该基底3a的外表面部一体化,该伸出部3f从该底部3e朝向壳体H的开放端12侧伸出。在底部3e与伸出部3f之间形成有肩部3h。伸出部3f具有从上述肩部3h朝向其末端3g连续且逐渐扩大与基底3a的距离的倾斜。在上述第一凸缘4与第二凸缘5之间,密封部件2和滑块3均被保持为能够沿着活塞P的移动方向x稍微移动的状态。密封部件2的外表面2c在其全周与壳体H的内壁相接,滑块3的伸出部3f也在其全周在其末端3g侧与壳体H的内壁相接。另外,滑块3的位于基底3a的前端3b与上述唇部3d的底部3e之间的部位位于密封部件2的裙状部2e的内侧,另外,滑块3的唇部3d的肩部3h与密封部件2的裙状部2e的末端2f对置(图2~图5)。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产生上述制动力时,上述滑块3与上述密封部件2压接,上述密封部件2的与上述壳体H的内壁相接的部分朝向上述壳体H的外侧变形。在图示的例中,在活塞P向远离壳体H的堵塞端9的方向前进运动时,在活塞P与堵塞端9之间形成的腔室C为负压,从而产生作为上述制动力的一部分的因压力变化而引起的阻力(图3、图4)。另外,此时,上述滑块3使密封部件2如上述地进行变形而使密封部件2与壳体H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从而产生作为上述制动力的一部分的摩擦阻力(图3、图4)。在图示的例中,在活塞P进行前进运动时,滑块3由于上述唇部3d的形状而难以向该前进运动方向移动,因此,滑块3的肩部3h与密封部件2的裙状部2e的末端2f压接,密封部件2的形成于前端面2a的环绕突条2g与第一凸缘4紧贴而将该前端面2a与第一凸缘4之间密封,而且裙状部2e朝向外侧变形而将密封部件2的外表面2c与壳体H的内壁之间密封(图3、图4)。因此,在图示的例中,在活塞P进行前进运动时,腔室C的通气被限定于由槽7(参照图6~图8)形成的通气路,从而产生因上述压力变化而引起的阻力,上述槽7在构成活塞P的头部构件6的位于壳体H的筒轴上的部位,从第一凸缘4的边缘部横贯至主体部6a的朝向壳体H的开放端12的端部而形成。另外,通过密封部件2的裙状部2e的朝向上述外侧的变形,产生上述摩擦阻力。也就是,上述滑块3具备从上述连杆1侧与上述密封部件2进行压接的压接部,在图示的例中,上述肩部3h作为该压接部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上述活塞P的动作速度,上述密封部件2的变形量增加。若对此从其它观点出发考虑,则为根据上述活塞P的动作速度,上述滑块3的滑动量增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器为根据作为制动对象的制动对象的移动速度而使制动力变化的速度响应型或者负载响应型的阻尼器。若使上述制动力的全部或者大部分通过因上述压力变化而引起的阻力来提供,则在活塞开始动作时,制动力小,当继续动作时,制动力迅速变大。因此,在这样的方法中,存在以下情况,即、根据情况上述制动对象在移动过程中停止,或者从移动的中途朝向移动前的位置擅自开始返回运动等,从而难以对上述制动对象的移动在其全过程中恰当地进行控制。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器中,上述制动力由因上述压力变化而引起的阻力和上述摩擦阻力提供,因此能够对上述制动对象的移动在其全过程中恰当地进行控制。也就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器,能够尽可能地防止发生以下情况,即、上述制动对象在前进运动的过程中停止,或者进而从前进运动的中途朝向前进运动前的位置擅自开始返回运动等。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阻尼器具有以下优点,即使上述壳体H的剖面积缩小,也易于产生期望的制动力,易于小型化、薄型化。另一方面,在图示的例中,在活塞P向靠近壳体H的堵塞端9的方向进行返回运动时,上述腔室C难以成为正压,而且,此时上述摩擦阻力也变小(图5)。在图示的例中,在活塞P进行返回运动时,密封部件2和滑块3向第二凸缘5侧移动而在第一凸缘4与密封部件2的前端面2a之间形成间隙y,而且根据上述唇部3d的形状,滑块3易于向活塞P的返回运动方向移动,所以滑块3不与密封部件2压接,密封部件2与壳体H的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也不增加。对于腔室C,除了由上述槽7形成的通气路以外,也通过第一凸缘4与密封部件2的前端面2a之间的间隙y而形成联通。另外,在图示的例中,在密封部件2的外表面形成有沿活塞P的移动方向x的槽2h,该槽2h使腔室C侧的槽端开放,使壳体H的开放端12侧的槽端堵塞,从而在活塞P的返回运动时,由于腔室C侧的压力增加而使密封部件2的一部分在形成该槽2h的位置向内向变形,从而也能通过该槽2h从腔室C排气。因此,在图示的例中,在活塞P进行返回运动时,阻尼器不产生显著的制动力。另外,对于制动对象从前进运动的中途朝向前进运动前的位置进行返回运动的情况,因为与活塞P要进行返回运动的同时腔室C的通气路放大,所以不会产生该情况。与第一例的阻尼器相比,图10~图12所述的第二例的阻尼器的壳体H、活塞P的厚度增大。图中符号13为相当于第一例的头部构件6的头部,其与连杆1一体化。图中符号14为发挥与第一例的第二凸缘5相同的功能的爪部,符号15为堵塞壳体H的开放端12的帽。另外,在该第二例的阻尼器中,总是连通上述腔室C和外部的通气路为贯通上述头部的孔口16。该第二例的阻尼器的其余的构成部分与第一例的阻尼器实质上相同,因此对于该相同的构成部分,对表示第二例的阻尼器的图10~图12添加在表示第一例的阻尼器的图1~图9中所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图13及图14所示的第三例的阻尼器构成为活塞P不具备滑块3。该第三例的阻尼器的其余的结构与第一例的阻尼器实质上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另外,在该第三例的阻尼器中,在形成于上述活塞P与上述壳体H的堵塞端9之间的腔室C为负压时,上述密封部件2的与上述壳体H的内壁相接的部分朝向上述壳体H的外侧变形(图13)。也就是,在该第三例中,在活塞P进行前进运动时,上述密封部件2的形成于前端面2a的环绕突条2g与第一凸缘4紧贴而将该前端面2a与第一凸缘4之间密封,而且腔室C内为负压,因此通过作用于裙状部2e的、图13中用符号F表示的力,该裙状部2e朝向外侧变形而将密封部件2的外表面2c与壳体H的内壁之间密封(图13)。因此,在该第三例中,在活塞P进行前进运动时,产生因上述压力变化而引起的阻力。另外,通过密封部件2的裙状部2e朝向上述外侧的变形,产生了上述摩擦阻力。在该第三例的阻尼器中,也根据上述活塞P的动作速度,上述密封部件2的变形量增加。对于以上所说明的各阻尼器装置,如上所述,即使缩小上述壳体H的剖面积,也均易于产生期望的制动力,因此均为将与上述活塞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壳体的剖面外廓形状设置成扁平的、薄型的阻尼装置。此外,理所当然,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的所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将于2013年12月19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3-262149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并获取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