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串接的传动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860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可串接的传动单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机构,尤其是一种可串接的传动单元。



背景技术:

在一般以马达作为动力源的驱动系统中,通常是将负载端直接连接于马达的输出轴上,当马达的输出轴旋转时,即会带动负载端旋转,而达到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带动后端的负载端的目的。

但上述现有技术的驱动系统中,通常不同的负载端都是分别通过不同的马达来带动,这种方式需要配置大量的马达,而使得整体系统的成本大幅增加,而且为了启动多个马达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而不利于节能的需求。并且多个马达在运作时,也容易产生大量的油脂、沉积的污垢等不洁物,因此也需要暂停运作并投入大量的维护人力,使得整体系统的时间成本及维护成本更高,而且也不利于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

一般在系统的配置上,马达的处理能力往往大于负载所需要的功率。并且以一较大动力的马达同时驱动两个负载实际上所消耗的功率小于应用两个较小功率的马达同时驱动两个负载,因为马达本身的机械结构即是一种负载。所以本实用新型希望能想出一种构造使得一动力源可以驱动多个负载。

并且由于当今地球的温室效应,人们对于原物料的大量开采已加速破坏地球环境,因此若能提出一种有效的驱动结构,而能够改进能源、物料的使用效率,即可增加整体的产能,并且达到节省能源及原物料使用及环保的效益。

故,本实用新型希望提出一种崭新的可串接的传动单元,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串接的传动单元,应用输入转轴、伞齿轮及输出转轴形成一可互相串接的传动机构,使得单一马达可以带动多个连接于不同传动机构上的负载端如风扇,一方面节省成本,也节省耗能。并且整体结构上只需使用一马达,所以所产生的油脂、沉积的污垢等不洁物也较少,因此减少保养的劳力及费用,而且也延长整个组件的寿命。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构式串接方式达成连动功能,利用单一马达的电流及马力即可达到有效传动,而启动对应的多个负载端如风扇,应用风扇的转动方向可以同时达到抽送气流的技术效果,达到空气完全对流循环的效果,因此有效达到降臭、降热气的目的,而且同时也节省大量电源。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让整体生产结构精简化,大幅降低原物料的浪费,能回收再使用,因此也达到环保的效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串接的传动单元,包括一传动机构本体,该传动机构本体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中空空间;一输入转轴,其一端伸入该壳体内,另一端延伸出该壳体外部;该输入转轴位于该壳体外的一端用于连接一动力源;该动力源包括一输出轴,其用于连接该输入转轴;当该动力源的输出轴旋转时将会带动该输入转轴旋转;一第一伞齿轮,连接该输入转轴位于该壳体内的一端;当该输入转轴旋转时,将带动该第一伞齿轮旋转;一第二伞齿轮,位于该壳体内,该第二伞齿轮啮合于该第一伞齿轮,其中该第二伞齿轮的轴向约垂直于该第一伞齿轮的轴向;当该第一伞齿轮旋转时,将带动该第二伞齿轮旋转;一第一输出转轴,其一端伸入该壳体内,另一端延伸出该壳体外部;该第一输出转轴位于该壳体内的一端连接该第二伞齿轮,该第一输出转轴位于该壳体外的一端用于连接后端的负载端;当该第二伞齿轮旋转时,将带动该第一输出转轴旋转,而带动该负载端旋转;其中该传动机构本体的该第一输出转轴可以用于串接其他的传动机构本体,使得该动力源可以同时驱动各个传动机构本体所对应的负载端,达到同时驱动多个负载端的技术效果。

其中,该传动机构本体还包括一第二输出转轴,其一端伸入该壳体内且连接于该第一伞齿轮的轮轴,另一端延伸出该壳体外部而用于连接后端的负载端;当该第一伞齿轮旋转时将使该第二输出转轴旋转;

当该第一伞齿轮旋转时,即同时带动该第一输出转轴及该第二输出转轴,而带动该第一输出转轴及该第二输出转轴所对应的负载端。

其中,该传动机构本体还包括一第三输出转轴,其一端伸入该壳体内且连接于该第二伞齿轮的轮轴,另一端延伸出该壳体外部而用于连接后端的负载端;当该第二伞齿轮旋转时将使该第三输出转轴旋转;

当该第二伞齿轮旋转时,即同时带动该第一输出转轴及该第三输出转轴,而带动该第一输出转轴及该第三输出转轴所对应的负载端。

其中,该传动机构本体还包括至少一固定件,其配置于该壳体上,用于连接外部的固定端,使得该壳体固定于该固定端上。

其中,该至少一固定件为两个固定件且分别以可旋转地方式连接于该壳体的两对侧边,各固定件呈L形,该L形远离该壳体的一端形成一沟槽,用于插接于一固定端上而固定该壳体。

其中,该动力源为马达。

其中,该负载端为风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图。

图2为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伞齿轮及第二伞齿轮的结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应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串接多个传动机构本体的应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传动机构本体

11-第一传动机构本体

12-第二传动机构本体

13-第三传动机构本体

20-壳体

30-输入转轴

41-第一伞齿轮

42-第二伞齿轮

51-第一输出转轴

52-第二输出转轴

53-第三输出转轴

60-固定件

65-沟槽

100-动力源

101-输出轴

111-输出轴

110-马达

200-负载端

300-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由下文的说明可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优点,阅读时并请参考附图。

现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所能产生的功效与优点,配合附图,举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串接的传动单元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下列组件:

一传动机构本体10,如图1所示,包括:

一壳体20,其具有中空空间。

一输入转轴30,其一端伸入该壳体20内,另一端延伸出该壳体20外部。该输入转轴30位于该壳体20外的一端用于连接一动力源100。该动力源100包括一输出轴101,其用于连接该输入转轴30。当该动力源100的输出轴111旋转时将会带动该输入转轴30旋转。较佳者,该动力源100为一马达110,该马达110包括一输出轴111,其用于连接该输入转轴30,下文中以马达110作为说明之用。

一第一伞齿轮41,连接该输入转轴30位于该壳体20内的一端。当该输入转轴30旋转时,将带动该第一伞齿轮41旋转。

一第二伞齿轮42,位于该壳体20内,该第二伞齿轮42啮合于该第一伞齿轮41,其中,该第二伞齿轮42的轴向约垂直于该第一伞齿轮41的轴向,如图2及图3所示。当该第一伞齿轮41旋转时,将带动该第二伞齿轮42旋转。

一第一输出转轴51,其一端伸入该壳体20内,另一端延伸出该壳体20外部。该第一输出转轴51位于该壳体20内的一端连接该第二伞齿轮42,该第一输出转轴51位于该壳体20外的一端用于连接后端的负载端200。本例中该负载端200可以为风扇。

如图4所示,当该第二伞齿轮42旋转时,将带动该第一输出转轴51旋转,而带动该负载端200旋转。由于该第二伞齿轮42的轴向约垂直于该第一伞齿轮41的轴向,而使得该第一输出转轴51的轴向也约垂直于该输入转轴30,因此可以将该马达110输出的动力传送到不同的方向,而带动与该马达110的输出轴111轴向位于不同方向的负载端200旋转。

因此通过上述的结构,仅需一个马达110即可同时带动多个负载端200,而无须通过多个马达110分别驱动负载端200,因此可以达到节省耗能及降低成本的优点。

其中,该传动机构本体10还可包括至少一固定件60,其配置于该壳体20上,用于连接外部的固定端(图中未显示),使得该壳体20可以固定于该固定端上。如图1及图2所示,该至少一固定件60为两个固定件60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连接于该壳体20的两对侧边,各固定件60约呈L形,该L形远离该壳体20的一端形成一沟槽65,用于插接于一固定端上而固定该壳体20。但本实用新型中该固定件60并不限于上述的型态,凡具有任何形态的可用于连接于外部固定端的固定件60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其中通过旋转该至少一固定件60的角度,使得该传动机构本体10以不同的角度安装于该固定端,以符合使用上的需要。较佳者,该至少一固定件60的旋转角度范围为60度,即该传动机构本体10往其两侧旋转的角度范围为30度。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组件应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也具有相同的功能及连接关系,因此不再赘述其细节。

本实施例中,该传动机构本体10还包括一第二输出转轴52,其一端伸入该壳体20内且连接于该第一伞齿轮41的轮轴,另一端延伸出该壳体20外部而用于连接后端的负载端200。当该第一伞齿轮41旋转时将令该第二输出转轴52旋转。

通过上述的结构,当该第一伞齿轮41旋转时,可以同时带动该第一输出转轴51及该第二输出转轴52,而带动该第一输出转轴51及该第二输出转轴52所对应的负载端200。因此,该马达110的动力可以同时传送到不同的负载端200,并使得不同的负载端200在不同方向的轴向上旋转。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组件应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也具有相同的功能及连接关系,因此不再赘述其细节。

本实施例中,该传动机构本体10还包括一第三输出转轴53,其一端伸入该壳体20内且连接于该第二伞齿轮42的轮轴,另一端延伸出该壳体20外部而用于连接后端的负载端200。当该第二伞齿轮42旋转时将使该第三输出转轴53旋转。

通过上述的结构,当该第二伞齿轮42旋转时,可以同时带动该第一输出转轴51及该第三输出转轴53,而带动该第一输出转轴51及该第三输出转轴53所对应的负载端200。因此,该马达110的动力可以同时传送到不同的负载端200,并使得不同的负载端200在不同方向的轴向上旋转。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将多个传动机构本体10互相串接。在图中显示该多个传动机构本体10分别为第一传动机构本体11、第二传动机构本体12及第三传动机构本体13,其中,在该第一传动机构本体11的输入转轴30处轴接一马达110的输出轴111。其中,该第二传动机构本体12的输入转轴30则延伸进入该第一传动机构本体11的壳体20而连接于该第一传动机构本体11的第一伞齿轮41的轮轴。其中,该第三传动机构本体13的输入转轴30则延伸进入该第二传动机构本体12的壳体20而连接于该第二传动机构本体12的第一伞齿轮41的轮轴。其中,在该第一传动机构本体11、第二传动机构本体12及第三传动机构本体13的第一输出转轴51分别轴接一风扇300。

当该马达110驱动该第一传动机构本体11的输入转轴30旋转时,将会带动该第二传动机构本体12的输入转轴30,并进一步带动该第三传动机构本体13的输入转轴30,使得该第一传动机构本体11、第二传动机构本体12及第三传动机构本体13的第一输出转轴51可以转动而带动对应的风扇300旋转。其中,可以将各个风扇300的叶片配置为不同方向(如正向或反向),使得各个风扇300产生吸风或排风的效果,而使得周围的气流被带动循环。

上述中的动力源100以马达作说明,而负载端200以风扇作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并不限于此两种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源100可以各种不同的动力来源,负载端200也可以是各种不同形式的负载。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应用不同形式的马达来作为动力源100。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串接方式,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应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串接多个传动机构本体10。

本实用新型在串接多个传动机构本体10时,可以通过调整该输入转轴30或该第一输出转轴51的长度,而调整相邻的传动机构本体10之间的间距,因此在配置上具有相当高的弹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应用输入转轴、伞齿轮及输出转轴形成一可互相串接的传动机构,使得单一马达可以带动多个连接于不同传动机构上的负载端如风扇,当串接的数量越多,可以节省的电力也越多,因此一方面节省成本,也节省耗能。并且整体结构上只需使用一马达,所以所产生的油脂、沉积的污垢等不洁物也较少,因此减少保养的劳力及费用,而且也延长整个组件的寿命,并且也减少相关配线的安装数量,提高整体系统使用的安全性。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可以节省90%以上的马达生产原物料及相关的生产设备。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串接的方式可以适应于各种不同大小的空间,对于越大的空间越能够通过更多串接的传动机构以及风扇,而更加显现整体的运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人性化的体贴设计,相当符合实际需求。其具体改进现有技术的缺陷,相较于现有技术明显具有突破性的进步优点,确实具有功效的增进,且非易于达成。本实用新型未曾公开或揭露于国内与国外的文献与市场上,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

上述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