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系留套及具有该系留套的系留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359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系留套及具有该系留套的系留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移动物体的固定,尤其是一种系留套及具有该系留套的系留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运输大型移动物体(比如车辆、集装箱、货物等)时,比如在轮船上运输,为防止物体发生错位或移动需对物体进行系留,当使用系留索对物体进行系留时系留索一端与被系留物体相连另一端与轮船系留座相连,系留套为系留索与轮船系留座的连接部件,作用至关重要,而当系留座接口尺寸小、载荷指标高时,与之匹配的系留套难以设计和制造。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留套,能够使所述系留套与系留座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受力面积最大化,使载荷力得到分散,从而提高系留套和系留座的承载能力,该结构还能实现系留套与系留座之间的快脱快装,实现工作状态下防脱功能,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系留套,用于与系留座和系留索配合使用,所述系留套包括第一接口和与其相连的第二接口,其中,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系留索连接,所述第一接口为开口结构,所述系留套通过所述开口结构与所述系留座相连。

优选地,所述开口结构为U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包括第一凸起、第一凹槽和顶盖,其中,所述第一凸起通过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顶盖的第一侧相连,所述顶盖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接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顶盖的第二侧设置有凹陷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的边缘为圆弧过渡。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之间形成通孔,所述系留索穿过所述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系留索接触的边缘和/或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相接触的边缘为圆角过渡。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一体成型。

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口沿所述第一接口的开口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接口上,所述第一接口沿其开口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接口的投影中心线重合或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系留固定装置,包括系留座和前面所述的系留套,其中,所述系留座包括第二凸起、第二凹槽和底座,所述系留套的第一接口包括第一凸起、第一凹槽和顶盖,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凸起嵌入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凸起嵌入所述第一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留套与系留座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实现受力面积最大化,使载荷力得到分散,从而提高系留套和系留座的承载能力,该结构还能实现系留套与系留座之间的快脱快装,实现工作状态下防脱功能,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系留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B-B剖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系留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系留套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系留套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系留座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系留座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系留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系留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第一接口;11-第一凸起;12-第一凹槽;13-顶盖;131- 凹陷结构;2-第二接口;3-通孔;4-第二凸起;5-第二凹槽;6-底座;系留套-Ⅰ;系留索-Ⅱ;移动物体-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系留套Ⅰ,用于与系留座和系留索Ⅱ配合使用,所述系留套I包括第一接口1和与其相连的第二接口2,其中,所述第二接口2与所述系留索Ⅱ连接,所述第一接口1为开口结构,所述系留套Ⅰ通过所述开口结构与所述系留座相连。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一接口1采用开口结构,因此,其与系留座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这样,受力面积最大化,使载荷力得到分散,从而提高系留套Ⅰ和系留座的承载能力,并且该结构还能实现系留套Ⅰ与系留座的快脱快装,具有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效果。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接口1包括第一凸起11、第一凹槽12和顶盖13,其中,所述第一凸起11通过所述第一凹槽12与所述顶盖13的第一侧相连,所述顶盖13的第二侧与所述第二接口2相连。在所述系留套结构中,所述第一凹槽12两侧分别为所述第一凸起11和所述顶盖13,也可以将所述第一凸起11和所述顶盖13视为所述第一凹槽12两边的侧壁。

所述第一接口1为开口结构,所述开口结构优选为圆弧结构,更优选为半圆结构,再优选地,所述开口结构为U型结构,这样,能够使系留套Ⅰ与系留座接触面积最大化,受力面积最大化,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11、所述第一凹槽12和所述顶盖13均为U型结构。使用状态下,系留索Ⅱ为斜拉(见附图9),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与系留索Ⅱ拉伸方向一致,若与拉伸方向相反,在加载预紧力时系留套Ⅰ会在力的作用下自行从系留座中脱出,此时无法进行系留;系留索Ⅱ工作时为拉紧状态,在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与系留索Ⅱ拉伸方向一致时,无论船(用于轮船的场合下)如何摇摆,在力的作用下系留套Ⅰ不会脱出,完成系留工作,这样,还可以避免在开口处设置止挡结构,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操作简单。

如图1所示,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二接口2与所述系留索Ⅱ连接,优选地,所述顶盖13的第二侧设置有凹陷结构131,能够降低力的作用点,减小系留索Ⅱ对系留套Ⅰ斜拉产生的弯矩,从而增大第一接口1的第一凸起11处的承载能力。再优选地,所述凹陷结构131为凹槽。

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系留套Ⅰ受系留索Ⅱ的拉动时,所述第一凸起 11受到较大载荷,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11的边缘为圆弧过渡,防止拉伸时应力集中产生根切。

如图1和图5(俯视图)所示,根据不同的系留索Ⅱ和载荷,所述第二接口2的形状可以自行调节,所述第二接口2与所述第一接口1之间形成通孔3,所述系留索Ⅱ穿过所述通孔3,所述通孔3可以是圆孔或椭圆孔。优选地,所述第二接口2为U型结构,所述第二接口2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L型结构,只要能够满足让系留索Ⅱ穿过,并使第二接口2与系留索Ⅱ活动连接即可。当载荷较大时,为了降低系留索Ⅱ与第二接口2的力作用点的高度,可以在所述顶盖一侧设有凹陷结构131,这样,减小了所述通孔3的中心距离底面的高度h3(比如, h3=25mm-50mm),也就是说让所述通孔3下移了,减小工作状态下系留索Ⅱ对系留套Ⅰ斜拉产生的弯矩,从而增大系留套Ⅰ的承载能力。

如图2-3所示,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二接口2与系留索Ⅱ连接,当载荷较大时,为避免应力过于集中造成对系留索Ⅱ的剪切,所述第二接口2与系留索Ⅱ相接触的边缘采用平滑过渡结构,优选地,所述平滑过渡结构采用圆角过渡。还可以将所述第二接口2所有的边缘采用平滑过渡结构,比如,所述第二接口2与所述第一接口1相接触的边缘也采用平滑过渡结构,该结构能够将受力达到最佳,增大根部受力面积,防止根部受损,优选地,所述平滑过渡结构采用圆角过渡。

所述系留套Ⅰ包括相连接的第一接口1和第二接口2,两接口可以采用活动连接或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口1与所述第二接口2 一体成型。这样,系留套I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使用状态下,系留索Ⅱ为拉紧状态,系留索Ⅱ两端分别连接系留套Ⅰ和移动物体Ⅲ,所述第一接口1的U型结构的开口方向与系留索Ⅱ拉伸方向一致(如图9所示),避免系留套I从系留座脱离,为达到更好的防脱效果,所述第二接口2沿所述第一接口1的开口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接口1上,优选地,如图4所示(仰视图),所述第一接口1沿其开口方向在底面投影的中心线L1与所述第二接口2在底面投影的中心线L2重合。这样,本实用新型的系留套I能够保证在不添加任何限位机构的前提下,系留套I在船体(用于轮船的场合下)摇摆状态下不会脱出,具备防脱功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1沿其开口方向在底面投影的中心线L1与所述第二接口在底面投影的中心线L2平行,也能达到较好的防脱效果。

如图6-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系留固定装置,包括所述的系留套I和系留座,所述系留座包括第二凸起4、第二凹槽5和底座6,所述系留套的第一接口1包括第一凸起11、第一凹槽12和顶盖13,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第一凸起11嵌入所述第二凹槽5内,所述第二凸起4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2内。两凸起分别与对应的凹槽圆弧面吻合。

在所述系留座结构中,所述第二凹槽5两侧分别为所述第二凸起4和所述底座6,也可以将所述第二凸起4和所述底座6视为所述第二凹槽5两边的侧壁。

如图1、7所示,所述第一凸起11的高度h1不大于所述第二凹槽5 的高度h5,以保证所述第一凸起11能够顺利嵌入所述第二凹槽5内。同样的,所述第二凸起4的高度h4不大于所述第一凹槽12的高度h2,以保证所述第二凸起4能够顺利嵌入所述第一凹槽12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留套I尤其适用于当所述第一凸起11的高度 h1和所述第二凹槽5的高度h5都比较小并且载荷较大的情况下,比如 h5≤8mm,载荷为1-50t。这样,由于h1和h5尺寸过小,而载荷却很大,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接口1采用U型结构,进一步地,第一接口1包括第一凸起11、第一凹槽12和顶盖13,且均为U型结构。在与系留座配合使用时,受力面积达到最大,从而提高系留座和系留套I的承载能力,且能满足快脱快装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留套Ⅰ可以用于轮船上通过与系留座、系留索Ⅱ的配合来固定移动物体Ⅲ,比如车辆、集装箱、货物等,还也可以用于其他需要固定移动物体Ⅲ的场合,比如热气球、飞机等。

本实用新型系留套Ⅰ在工作时,第一接口1与系留座对接,斜向下成一定角度将系留套Ⅰ穿入系留座,第一接口1与系留索Ⅱ对接,该结构形式只允许系留套Ⅰ开口方向与系留索Ⅱ拉伸方向一致(如图9所示),若与拉伸方向相反,在加载预紧力时系留套Ⅰ会在力的作用下自行脱出,无法进行系留,系留套Ⅰ开口方向与系留索Ⅱ拉伸方向一致,才能完成系留,系留索Ⅱ工作时为拉紧状态,无论船如何摇摆(用于轮船的场合下),在力的作用下系留套Ⅰ不会从系留座中脱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系留套,轻便小巧、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试验验证满足接口要求,因受力分配合理可承受大载荷,亦满足不同载荷的通用化要求,防止错装造成操作事故;该系留套承载力大,满足快脱快装功能,瞬间完成连接,在系留时大大减少了操作时间,且生产加工成本不高;还具备防脱功能。满足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及环境适用性要求,可以被广泛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