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气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03042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燃气调节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燃气灶的阀门。



背景技术:

各种燃气灶具中的燃气阀,是控制气源供应的手动操作阀。家用燃气灶具一般具有内环火和外环火,普通的双通道燃气阀一般包括内部具有进气通道、内环出气通道和外环出气通道的阀体,阀体内设有能旋转的阀芯,阀芯下部设有通气腔,阀体上穿设有能带动阀芯旋转的阀杆,阀杆能带动阀芯一起旋转,阀芯的通气腔侧壁上开有用以连通进气通道和外环出气通道的大小不一的系列调节火孔,以及用以连通进气通道和内环出气通道的呈弧形的内环火孔。

使用时,阀体的内环出气通道和外环出气通道端部与喷嘴连接使用,内环出气通道最终与灶具中的内环部相通,外环出气通道最终与灶具中的外环部相通,使用者可通过设置在操作面板上的旋钮而操作阀杆,一般先按压旋钮并逆时针转动,即可带动阀芯逆时针转动,使阀芯上的大火孔以及弧形槽口均与阀体内的进气通道相连通,气源从进气通道进入后分成独立的两路,一路经由通气腔、调节火孔与外环出气通道连通,另一路经由通气腔、内环火孔与内环出气通道连通。

调节火势时,只需转动旋钮,带动阀芯旋转,利用不同孔径的系列调节火孔与外环出气通道相通实现外环火的火势调节,并在外环火调节为零的状态下,内环火依旧保持出火。在阀芯转动过程中,因内环火孔的孔径大小始终不变,也就是在内环火的火势不能进行调节。这种方式的燃气灶,在用小火进行煎蛋或者摊饼的时候,因只有外环火火势变小,内环火的火力依旧较大,这会使得煎蛋或煎饼的中间部分易焦,影响食品的品质。

现有这种燃气阀,其阀芯周壁上的大火孔与小火孔沿圆周间隔设置,间隔的距离与旋钮在调节火势大小过程中所能旋转的角度大小相关,正因大火孔与小火孔沿圆周间隔设置,阀芯无论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从大火调节至小火,或从小火调节至大火均有一个空档位置,该空档位置即为大火孔与小火孔之间的阀芯周壁,因为现有阀芯的设计缺陷。现有技术在阀芯转动过程中,流量出来时不是呈线性变化的,特别是在大火到小火的过度阶段,流量变化不是呈线性、比例下降的,有可能呈现不均衡,非线性的特征。

实际用户的感觉是使用时火力大小变化在大小火切换过程中突然变大,或者没有变化,到小火时又突然变小。在大小火调节过程中存在调节不稳定,易熄火的缺陷,给实际使用带来许多不便。

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作了努力,公开了几种线性的流量燃气阀,如专利号为ZL 201310388568.0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线性流量旋塞燃气阀》(授权公告号CN 103423480 B);又如专利号为ZL201310328453.2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可线性调节火力的调节阀》(授权公告号CN 103438245 B)。类似的还可以参考CN105715818A、CN105650306A等。

上述公开技术中的阀芯上的圆孔与阀体内的内、外环出气通道之间的交叉面的大小来调节火力大小。这类设计存在如下不足:

第一,在旋转过程中,交叉面面积的突变性非常明显,导致现有燃气阀外环大火调节到小火的有效角度甚至不到15°,用户很难快速而方便得调节到自己需要的火力。

第二,阀体的内、外环出气量,是有阀芯上单独的孔和相应的阀体通道来调节,导致内、外环的出气量是独立的,且不相干的。设计上很难使其火力同步变化,同时为了延续外环关闭时,内环为最大火,当前的燃气阀从逆时针90°开始到外环关闭,内环火力一直是相对较大的。此原因导致用户在使用时,发现火力不均匀,往往在煎蛋或者摊饼时中间容易焦掉,影响了食品的美味和美观。

第三,当前燃气阀的结构无法满足一些常用的火力好调功能,譬如无法有一个好调的火力段,其内外环火力是同步小的,且总功率在一个较小的角度范围内是不变的,便于用户摊饼、煎蛋、煲汤,且这个火力段是非常容易调到的。

本申请人之前公开了一种燃气阀,见专利号为ZL201210048952.1的中国发明专利《燃气灶阀体》(授权公告号为CN102588665B),该专利中增设了定位套筒,定位套筒的顶端和底端还分别设有抱紧于阀针外周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定位筒的作用是其一,可以提高阀针和阀芯同轴度,减少阀针的晃动量,从而提高阀体的耐久性;其二,压紧密封圈,使密封圈和阀针底部实现良好的密封性;其三,压住阀芯,使整个阀芯与阀体的阀腔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性。但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不足:由于定位套筒上下两端密闭,使用过程中,定位套筒和阀针之间空气会被逐步挤掉,这样定位套筒和阀针之间就形成真空,密封圈作用下,可以引起定位套筒抱紧阀针,这样整个阀芯就被阀针带动向上浮动,阀芯和阀体之间就会产生漏气,阀芯和阀体之间的磨损也会加快,从影响整体燃气阀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定位套筒不会随阀针向上浮动的燃气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进气量变化波动比较缓和的燃气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内外环出气量能同步减小的燃气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内外环出气量能同步减小且燃烧负荷基本维持不变的燃气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内外环出气量线性变化角度大调节范围宽的燃气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调节阀,包括

阀体,具有阀腔,该阀体上至少开设有与前述阀腔相通的进气通道、外环出气通道及内环出气通道,前述的进气通道、外环出气通道及内环出气通道在阀腔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出气孔,外环进气孔及内环进气孔;

阀芯,能旋转地设于前述阀体的阀腔内并能调节外环出气通道内环出气通道的流量,该阀芯中部具有容气腔,侧壁开设有与容气腔相通的调节火孔,该调节火孔与前述外环出气通道及内环出气通道配合调节出气流量;

电磁阀,设于前述的阀体上;

顶杆,能转动地设于前述阀体内,并一端与前述电磁阀相抵,另一端形成一凸块;

阀针,插设于前述阀芯内,并底端能与前述顶杆的凸块相抵,所述阀针长度方向与顶杆的长度方向垂直;

阀杆,设于前述阀针的上方且与阀针并上端伸出于前述的阀体,,并且该阀杆在下按的过程中通过阀针和顶杆而使电磁阀开启;

第一弹簧,设于前述的阀芯内且上端与前述阀杆的下底面相抵,下端与前述阀针的上端面相抵;以及

定位套筒,设于前述阀体的容气腔内并套设于前述阀针外周,该定位套筒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抱紧于阀针外周的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

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筒的圆柱面上开设有通气孔,并且,所述定位套筒的内壁与阀针的外壁之间具有供气体流动的间隙。

所述阀芯位于容气腔上端具有安装腔,该安装腔内设有第二弹簧,该第二弹簧上端与阀杆的下端面相抵,下端则作用于阀芯上端面。所述阀针上端具有凸环,所述安装腔内位于第二弹簧内圈设有第三弹簧,该第三弹簧上端与前述凸环的下端面相抵,下端作用于阀芯上端面。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可以压制阀芯,进一步防止阀芯在使用过程中上浮。

进一步,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设有一垫片,所述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底端均与前述垫片的上端面相抵从而作用于阀芯的上端面。

所述通气孔为两个并相对布置。这样可以加大内部燃气的流通量。

进一步,所述阀体上设有将阀腔盖住的盖板,所述阀杆向上伸出盖板并与盖板密封装配。

所述阀芯侧壁开设有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前述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均能与前述的出气孔配合而改变进入容气腔的进气量,并且,前述第一进气孔孔径大于第二进气孔孔径;所述的调节火孔包括与外环进气孔相对的第一火孔及与内环进气孔相对的第二火孔。

阀体的内、外环出气量均是通过第一进气孔或第二进气孔获得,可以实现内外环进气量同步递增和同步减小,使其火力同步变化,使整体受热均匀,不至于火力不均,出现烧焦的现象;又因为第二进气孔孔径小于第一进气孔的孔径,结合第一火孔和辅助进气孔的配合,还能实现内外环同步小火后,内环逐渐变大外环逐渐关闭的调节。

能达到一个好调的火力段,其内外环火力是同步小的,且总功率在一个较小的角度范围内是不变的,便于用户摊饼、煎蛋、煲汤,且这个火力段是非常容易调到的。

进一步,所述阀体上开设有与内环出气通道连通的辅助出气通道,该辅助出气通道在阀腔上形成辅助进气孔,所述的第一火孔能与前述的辅助进气孔相通进而向辅助出气通道供气。这样第一火孔同时还能向内环供气。

进一步,所述的阀体上设有调节螺钉,该调节螺钉的里端伸入辅助出气通道内并能调节辅助出气通道的进气量。

进一步,所述阀芯处于初始状态下,所述阀芯的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与进气通道的出气孔阻挡;

所述阀芯转动到第一角度过程中,所述阀芯的第一进气孔和进气通道的出气孔相通,并且,所述阀芯的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分别与外环进气孔和内环进气孔相通,所述外环出气通道及内环出气通道的出气量逐渐递增;

所述阀芯转动到第二角度过程中,所述阀芯的第二进气孔和进气通道的出气孔相通,并且,所述阀芯的第一火孔和第二火孔分别与外环进气孔和内环进气孔相通;

所述阀芯转动到第三角度过程中,所述阀芯的第二进气孔和进气通道的出气孔相通,并且,所述阀芯的第一火孔与辅助进气孔相通。

所述阀芯转动到第四角度过程中,所述阀芯的第二进气孔和进气通道的出气孔相通,并且,所述阀芯的第一火孔和外环进气孔进气量逐渐减小,而所述第二火孔和内环进气孔进气量逐渐增大。

所述的第二进气孔在阀芯的外侧壁成型有一内凹的台阶,该台阶的口径大于第二进气孔的口径。通过该台阶的直径大小可以控制内外环同步小火的负荷值及小火的最大值,同时,能良好地连贯内外环火力切换,另外,调节火力时,可以有一个同步最小火的角度范围,方便用户能方便地切换到。

所述阀芯的外侧壁还成型有导气槽,该导气槽一端与第二火孔连通。导气槽可以满足内环火力的维持,进一步,所述的导气槽呈弧形布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进气孔孔径大于第一火孔的孔径,并且,所述第一进气孔的中轴线与第一火孔的中轴线相交的角度为90~225°,180为最佳。

所述的出气孔沿着阀芯的转动方向条形布置于阀腔内壁。条形状的出气孔与阀芯的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配合,使得进气量的变化突变性就不会很明显,比较缓和,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到适合的燃烧负荷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定位套筒的通气孔的设置,保证内外压力平衡,定位套筒就不会因内壁出现真空状态而抱紧阀针,这样阀针向上浮动时,不会带动阀芯上移,确保阀芯与阀体之间的气密性,进而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燃气调节阀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立体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立体剖视图。

图4为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体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阀芯放大示意图。

图7为阀芯另一视角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定位套筒的放大图。

图9为图3中部分立体放大图。

图10为图9的部分分解图。

图11为实施例进气量变化曲线图。

图12为现有技术中燃气调节阀进气量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燃气调节阀包括阀体100、阀芯2、阀针4、阀杆3、盖板6、电磁阀71及顶杆7,结合图4和图5所示,阀体100具有阀腔11,该阀体100上内开设有与阀腔11相通的进气通道16、外环出气通道18、内环出气通道17及辅助出气通道19,进气通道16、外环出气通道18、内环出气通道17及辅助出气通道19在阀腔11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出气孔12、外环进气孔14、内环进气孔15及辅助进气孔13。外环进气孔14的中轴线和辅助进气孔13的中轴线位于同一平面上。外环进气孔14的中轴线和内环出气孔12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

本实施例中的阀体100由本体1及设于本体1下方的底板1a装配而成。出气孔12沿着阀芯2的转动方向条形布置于阀腔11内壁。这样就可以进气流量调节的角度范围,同时有效地防止阀体进气量的突变性,极好地控制阀体气流量的线性变化。本实施例中的出气孔12类似火柴形状(见图2所示),当然也可以设计成平躺的腰形孔或平躺的梯形等(横向长度大于纵向高度)。

结合图6和图7所示,阀芯2能旋转地设于阀体100的阀腔11内并能调节外环出气通道18内环出气通道17的流量,该阀芯2中部具有容气腔25,侧壁开设有与容气腔25相通的调节火孔,该调节火孔与外环出气通道18及内环出气通道17配合调节出气流量。

阀芯2侧壁开设有第一进气孔21和第二进气孔22,第一进气孔21和第二进气孔22均能与出气孔12配合而改变进入容气腔25的进气量,并且,第一进气孔21孔径大于第二进气孔22孔径;调节火孔包括与外环进气孔14相对的第一火孔23及与内环进气孔15相对的第二火孔24。

第二进气孔22在阀芯2的外侧壁成型有一内凹的台阶221,该台阶221的口径大于第二进气孔22的口径。通过该台阶的直径大小可以控制内外环同步小火的负荷值及小火的最大值,同时,能良好地连贯内外环火力切换,另外,调节火力时,可以有一个同步最小火的角度范围,方便用户能方便地切换到。

阀芯2的外侧壁成型有导气槽241,该导气槽241一端与第二火孔24连通,导气槽241呈弧形布置。第一进气孔21孔径大于第一火孔23的孔径,并且,第一进气孔21的中轴线与第一火孔23的中轴线相交的角度为180°。第一进气孔21的中轴线与第二进气孔22的中轴线相交的角度为90°第一火孔23的中轴线和第二火孔24的中轴线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

为使阀芯2和阀腔11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阀芯2大体呈上宽下窄的锥形状。与阀腔11内壁之间是锥面配合。

结合图3所示,辅助出气通道19通过调节螺钉191与内环出气通道17连通,调节螺钉的里端伸入辅助出气通道19内并能调节辅助出气通道19的进气量,第一火孔23能与辅助进气孔13相通进而向辅助出气通道19供气。通过调节螺钉191可以实现辅助出气通道19内的进气量。

结合图3、图8、图9图10所示,电磁阀71设于阀体10上;顶杆7能转动地设于阀体10内,并一端与电磁阀71相抵,另一端形成凸块72;阀针4插设于阀芯2内,并底端能与顶杆7的凸块62相抵,阀针4长度方向与顶杆7的长度方向垂直;

阀杆3设于阀针4的上方并与阀针4并上端伸出于阀体10,阀杆3下按状态下旋转能接通燃气管道,并且该阀杆3在下按的过程中通过阀针4和顶杆7而使电磁阀71开启;阀体10上设有将阀腔盖住的盖板6,阀杆3向上伸出盖板6并与盖板6密封装配。

第一弹簧81设于阀芯2内,并上端与阀杆3的下底面相抵,下端与阀针4的上端面相抵,起到防止手松后熄火的作用。

定位套筒42设于阀体10的容气腔内并套设于阀针4外周,该定位套筒42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抱紧于阀针4外周的第一密封圈52和第二密封圈51,定位套筒42的圆柱面上开设有通气孔421,并且,定位套筒42的内壁与阀针4的外壁之间具有供气体流动的间隙。定位套42筒有如下三个作用,其一,可以提高阀针4和阀芯2同轴度,减少阀针的晃动量,从而提高阀体10的耐久性;其二,压紧第一密封圈52和第二密封圈51,使第一密封圈52和第二密封圈51和阀针4实现良好的密封性;其三,压住阀芯2,使整个阀芯2与阀体10的阀腔之间形成良好的密封性。

定位套筒42的通气孔421的设置,保证内外压力平衡,定位套筒42就不会因内壁出现真空状态而抱紧阀针4,这样阀针4向上浮动时,不会带动阀芯2上移,确保阀芯2与阀体10之间的气密性,进而可以大大提高整个燃气调节阀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的通气孔421为两个并相对布置。

阀芯2位于容气腔上端具有安装腔27,该安装腔27内设有第二弹簧82,该第二弹簧82上端与阀杆3的下端面相抵,下端则作用于阀芯2上端面。阀针4上端具有凸环44,安装腔27内位于第二弹簧82内圈设有第三弹簧83,该第三弹簧83上端与凸环44的下端面相抵,下端作用于阀芯2上端面。安装腔27的底部设有一垫片84,第二弹簧82和第三弹簧83底端均与垫片84的上端面相抵从而作用于阀芯2的上端面。

阀芯2顶端具有端口朝上的竖直槽26,阀杆3的上设有销轴31,销轴31位于盖板6下方并置于阀芯2的竖直槽26,这样阀杆3转动就能带动阀芯2一起转动。

结合图11所示,图中横坐标表示阀芯转动角度。阀芯2处于初始状态下,阀芯2的第一进气孔21和第二进气孔22与进气通道16的出气孔12阻挡;用户按压阀杆3带动阀针4下压,顶杆7顶开电磁阀71开关,燃气从进气通道16进入,阀杆3带动阀芯2转动。

阀芯2转动到64°过程中,阀芯2的第一进气孔21和进气通道16的出气孔12相通,并且,阀芯2的第一火孔23和第二火孔24分别与外环进气孔14和内环进气孔15相通,外环出气通道18及内环出气通道17的出气量同步逐渐递增。

阀芯2转动到98°过程中,阀芯2的第一进气孔21和进气通道16的出气孔12相通,并且,阀芯2的第一火孔23和第二火孔24分别与外环进气孔14和内环进气孔15相通,外环出气通道18及内环出气通道17的出气量均达到最大值。

阀芯2转动到153°过程中,阀芯2的第二进气孔22和进气通道16的出气孔12相通,并且,阀芯2的第一火孔23和第二火孔24分别与外环进气孔14和内环进气孔15相通,外环出气通道18及内环出气通道17的出气量同步逐渐减小。

阀芯2转动到162°过程中,阀芯2的第一火孔23和第二火孔24分别与外环进气孔14和内环进气孔15相通,外环出气通道18的出气量减小而内环出气通道17的出气量同步逐渐增大,总燃烧负荷基本上不变。

阀芯2转动到180°过程中,第一火孔23关闭,阀芯2的第二进气孔22和进气通道16的出气孔12相通,并且,阀芯2的第一火孔23与辅助进气孔13相通,内环出气通道17出气量保持稳定。

图12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燃气调节阀流量曲线图。对比可知,现有的燃气调节阀流量突变性比较明显,且内环气流量后续基本上没有变化,不能与外环气流量同步减小,本实施例中的燃气调节阀可调范围更广,内外环气流量同步性和线性变化更加优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