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闸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3212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闸阀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具体涉及一种闸阀。



背景技术:

闸阀是指启闭件(闸板)沿通路中心线的垂直方向移动的阀门。闸阀在管路中主要作切断用。由于闸板较大,所以在闸板上升时流阻系数大,导致闸板上升速度缓慢,从而增加了密封面与介质的接触时间,因此密封面容易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寿命长、开启时流阻系数小、结构简单的闸阀。

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闸阀,包括阀盖、阀体、阀杆、阀座以及与阀座配合密封的闸板,所述闸板包括左闸板与右闸板,所述左闸板上端与右闸板上端通过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阀杆从下至上套设而入的通孔,所述左闸板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及与第一固定板铰连接的第一活动板,所述右闸板包括第二固定板以及与第二固定板铰连接的第二活动板,所述阀杆相对于阀盖的一端套设有连接套,所述阀杆上环设有用于防止连接套上下移动的第一阻挡块与第二阻挡块,所述连接套外圆周表面上设有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与连接套呈铰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活动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连接套呈铰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活动板相连,所述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通过阀杆上升实现向内翻折。

上述结构中,闸阀开启时,阀杆上升时带动连接套一起上升,连接套通过连杆将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向内翻折,介质流向闸板的流阻系数减小,闸板上升的速度加快,从而防止闸板密封面的加快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杆上套设有弹性套,所述弹性套位于第一阻挡块上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向内翻折到同一水平面时,所述弹性套抵于连接部底面。

上述结构中,弹性套防止第一阻挡块与连接部硬性接触,从而防止了第一阻挡块与连接部的损坏。当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向内翻折到同一水平面时,弹性套刚好抵于连接部底面,使介质相对于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水平流动,从而防止了密封面的磨损,增加了闸板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的中心位于阀杆的中心轴线上。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闸板稳定的与阀杆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现有的闸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闸板上升时流阻系数小。当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向内翻折到同一水平面时,弹性套刚好抵于连接部底面,使介质相对于第一活动板与第二活动板水平流动,从而防止了密封面的磨损,增加了闸板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阀杆与闸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阀盖;2-阀体;3-阀杆;31-第一阻挡块;32-第二阻挡块;4-阀座;5-闸板;51-左闸板;511-第一固定板;512-第一活动板;52-右闸板;521-第二固定板;522-第二活动板;6-通孔;7-连接套;71-第一连杆;72-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闸阀,包括阀盖1、阀体2、阀杆3、阀座4以及与阀座4配合密封的闸板5,所述闸板5包括左闸板51与右闸板52,所述左闸板51上端与右闸板52上端通过连接部相连接,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用于阀杆3从下至上套设而入的通孔6,所述左闸板51包括第一固定板以及与第一固定板铰连接的第一活动板,所述右闸板52包括第二固定板521以及与第二固定板铰连接的第二活动板522,所述阀杆3相对于阀盖1的一端套设有连接套7,所述阀杆3上环设有用于防止连接套7上下移动的第一阻挡块31与第二阻挡块32,所述连接套7外圆周表面上设有第一连杆71与第二连杆71,所述第一连杆71一端与连接套7呈铰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活动板512相连,所述第二连杆71一端与连接套7呈铰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活动板522相连,所述第一活动板512与第二活动板522通过阀杆3上升实现向内翻折。

上述结构中,闸阀开启时,阀杆3上升时带动连接套7一起上升,连接套7通过连杆将第一活动板512与第二活动板522向内翻折,介质流向闸板5的流阻系数减小,闸板5上升的速度加快,从而防止闸板5密封面的加快磨损。

本实施例中,所述阀杆3上套设有弹性套,所述弹性套位于第一阻挡块31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板512与第二活动板522向内翻折到同一水平面时,所述弹性套抵于连接部底面。

上述结构中,弹性套防止第一阻挡块31与连接部硬性接触,从而防止了第一阻挡块31与连接部的损坏。当第一活动板512与第二活动板522向内翻折到同一水平面时,弹性套刚好抵于连接部底面,使介质相对于第一活动板512与第二活动板522水平流动,从而防止了密封面的磨损,增加了闸板5的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6的中心位于阀杆3的中心轴线上。这样设置能够使闸板5稳定的与阀杆3配合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