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PR带筋弯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62264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PPR带筋弯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连接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PR带筋弯头。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国和消费国,主要建材产品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同时,建材产品质量不断提高,能源和原材料逐年下降,各种新型材料不断涌现,建材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同时,在建设节能社会和国家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背景下,节能和技术创新主题将是行业的发展热点,塑料管件和管道再一次掀起管件热潮。

弯头是改变管路方向的管件,按角度分,有45°、90°、180°三种最常用,另外根据工程需要还包括60°等其他非正常角度弯头,现有的弯头,接头处都是光滑结构,在进行管道连接时,连接处容易出现漏液现象;现有的弯头,智能连接一条管路的水,利用率不是很高;现有的弯头,弯头突出部存在残留死角,积料严重,不易物料流通,易导致管道堵塞。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弯头进行改进,使得不易堵塞的同时利用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PPR带筋弯头,能够一次连接多根管路,增大弯头的利用率;能够避免积料现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PPR带筋弯头包括固定座、第一接入管、导流管、第二接入管,第二接入管底部设置有固定座,固定座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导流管顶部设置有第一接入管,右部设置有第二接入管,第一接入管和第二接入管垂直设置,第一接入管内壁为加强筋螺纹,在第二接入管上设置有两个与导流管连通的支管,两个支管设置在第二接入管的两侧,所述的导流管突出部开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开口上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挡板,挡板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孔。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接入管的内径小于第二接入管内径。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接入管的外径等于第二接入管的外径。

进一步,所述的导流管的内径小于第一接入管和第二接入管的内径。

进一步,所述的挡板内壁上设有缓冲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缓冲结构为塑料弹片。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座的长度大于第二接入管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接入管内壁为加强筋螺纹,在连接时通过螺纹连接,能够使得更换方便,并且能够减少接头处漏液现象;在第二接入管上设有支管,能够增大弯头的利用率,将多个管路进行连通,方便布局管路;导流管突出部开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开口上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挡板,当发生积料时,管道堵塞时,只需要拧下挡板上的螺钉,将挡板卸下,便可清理导流管内的积料,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1-固定座、2-第一接入管、3-导流管、4-第二接入管、5-安装孔、6-支管、7-开口、8-第一螺纹孔、9-挡板、10-第二螺纹孔、11-塑料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3所示,所述的PPR带筋弯头包括固定座1、第一接入管2、导流管3、第二接入管4,第二接入管4底部设置有固定座1,所述的固定座1的长度大于第二接入管4的直径,固定座1两端分别设置有安装孔5,导流管3顶部设置有第一接入管2,导流管3的内径小于第一接入管2和第二接入管4的内径,右部设置有第二接入管4,第一接入管2和第二接入管4垂直设置,第一接入管2的内径小于第二接入管4内径,第一接入管2的外径等于第二接入管4的外径,第一接入管2内壁为加强筋螺纹,在连接时通过螺纹连接,能够使得更换方便,并且能够减少接头处漏液现象。

在第二接入管4上设置有两个与导流管3连通的支管6,两个支管6设置在第二接入管2的两侧,能够增大弯头的利用率,将多根管路进行连通,方便布局管路。

所述的导流管3突出部开设有一开口7,所述开口7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孔8,开口7上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挡板9,挡板9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8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孔10,当发生积料时,管道堵塞时,只需要拧下挡板9上的螺钉,将挡板9卸下,便可清理导流管3内的积料,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所述的挡板9内壁上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的缓冲结构为塑料弹片11,能够减少对导流管3的冲击,保护导流管3的突出部,延长弯头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PPR带筋弯头通过固定座1固定在需要弯头的地方,然后将管道与第一接入管2、第二接入管4和支管6分别连接,即可使用弯头,当发生积料时,管道堵塞时,只需要拧下挡板9上的螺钉,将挡板9卸下,便可清理导流管3内的积料。

本实用新型提出能够容易管道并且避免管道出现漏液现象;能够一次连接多根管路,增大弯头的利用率;能够避免积料现象。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