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结构减少工艺孔的燃气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6587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结构减少工艺孔的燃气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阀,尤其是一种用于灶具的燃气调节阀。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一种燃气阀,包括阀体、阀芯、顶杆、阀杆、电磁阀芯组件、第一压力弹簧、架板、微动开关、第一压力弹簧、压板和阀盖,阀体包括阀芯腔、位于阀芯腔下端的驱动腔、与驱动腔相通的电磁阀座、与阀芯腔相通的中心出气管、与阀芯腔相通的外环出气横管和外环出气直管;中心出气管上部的阀芯腔上设置有与中心出气管相通的小火导气通道;阀芯包括上腔体、下进气腔和隔板,隔板上设置有顶杆导向孔。存在问题是:工艺复杂,工艺孔多,工效低,浪费原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减少工艺孔的燃气阀,它具有工艺孔小,加工方便,工效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结构减少工艺孔的燃气阀,包括阀体、阀芯、顶杆、阀杆、电磁阀芯组件、第一压力弹簧、架板、微动开关、第一压力弹簧、压板和阀盖,阀体包括阀芯腔、位于阀芯腔下端的驱动腔、与驱动腔相通的电磁阀座、与阀芯腔相通的中心出气管、与阀芯腔相通的外环出气横管和外环出气直管;中心出气管上部的阀芯腔上设置有与中心出气管相通的小火导气通道;阀芯包括上腔体、下进气腔和隔板,隔板上设置有顶杆导向孔;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阀芯的下进气腔上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外环导气孔、中心导气孔和小火中心导气孔,外环导向孔呈圆形,中心气孔和小火中心导气孔呈圆弧形;

所述中心出气管与阀芯腔连接处所在的平面位于外环出气横管与阀芯腔连接处所在的平面的上方;

大火状态下,外环导气孔和外环出气横管连通,中心导气孔与中心出气管导通;

小火状态下,小火中心导气孔与小火导气通道相通。

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减少工艺孔的燃气阀,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外环出气横管与下方的水平面有锐角夹角;

外环出气直管和中心出气管在同一个平面内。

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减少工艺孔的燃气阀,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外环出气横管与下方的水平面有锐角夹角;

外环出气横管和中心出气管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结构减少工艺孔的燃气阀,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阀体只有一个孔工艺孔,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工艺孔的数量;加工方便,节约了原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之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阀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改进结构减少工艺孔的燃气阀,包括阀体1、阀芯2、顶杆3、阀杆4、传动件(图中未标识)、电磁阀芯组件5、第一压力弹簧61、架板7、微动开关8、第一压力弹簧62、压板9和阀盖10,阀体1包括阀芯腔11、位于阀芯腔下端的驱动腔12、与驱动腔相通的电磁阀座13、与阀芯腔相通的中心出气管14、与阀芯腔相通的外环出气横管151和外环出气直管152,阀体1上设置有进气接口16与电磁阀座13相通;中心出气管14上部的阀芯腔11上设置有与中心出气管14相通的小火导气通道141;阀芯2 包括上腔体21、下进气腔22和隔板23,隔板23上设置有顶杆导向孔。

如图5所示,所述阀芯2的下进气腔22上由下而上依次设置有外环导气孔15A、中心导气孔14A和小火中心导气孔14B,外环导向孔15A呈圆形,中心气孔14A和小火中心导气孔14B呈圆弧形;

所述中心出气管14与阀芯腔11连接处所在的平面位于外环出气横管151与阀芯腔11连接处所在的平面的上方;

大火状态下,外环导气孔15A和外环出气横管151连通,中心导气孔14A与中心出气管14 导通;

小火状态下,小火中心导气孔14B与小火导气通道141相通。

在静止状态下,下按并转动阀杆4、顶杆3向下移动,顶杆3的下端驱动传动件,传动件驱动电磁阀芯组件5,燃气经进气接口16、电磁阀座13进入阀体1的驱动腔12然后进入阀芯2的下腔体22内;与此同时,阀芯转动,中心导气孔14A与中心出气管14首先导通,随之外环导气孔15A与外环出气横管151导通,处于大小状态;

在大火状态下,阀芯2续转动,小火中心导气孔14B与小火导气通道141导通,小火导气通道141与中心出气管14导通,处于小火状态;在小火状态下,外环导气孔15A和中心导气孔14A处于关闭状态。

所述外环出气横管151与下方的水平面有锐角夹角;

外环出气直管152和中心出气管14在同一个平面内。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外环出气横管151与下方的水平面有锐角夹角;

外环出气横管151和中心出气管14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