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压机递进式集中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7740发布日期:2018-10-09 19:56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应用于辊压机设备润滑领域的递进式集中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润滑设备,指的是向润滑部位供给润滑剂的一系列的给油脂、排油脂及其附属装置的总称。现有的润滑设备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手动润滑设备以及自动润滑设备,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润滑设备已经逐渐取代了手动润滑设备被各种机械加工行业广泛使用。

目前,现有的自动润滑的设备仍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容易受粉尘的污染,没有监测功能,桶中剩余油脂过多,维护非常不便,设备使用寿命不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油脂容易污染,桶中剩余油脂过多,维护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辊压机递进式集中润滑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主箱体、油桶、电控箱、气动泵、电磁阀、油脂过滤器、一级分配器、二级分配器;所述气动泵放置于所述油桶内,所述气动泵的出油口与所述油脂过滤器相连通,所述气动泵的进油口与所述油桶相连通,所述电磁阀上的出气口与所述气动泵相连通,控制所述气动泵的工作,所述电控箱通过电线与所述电磁阀相连通,控制所述电磁阀的通断。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二级分配器与所述一级分配器相连,所述一级分配器与所述压力表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力开关通过电线与所述电控箱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力表与所述节流阀相连,所述节流阀与所述油脂过滤器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油桶的内部还设置有液位开关,所述液位开关通过电线与所述电控箱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简易提升机构放置于所述主箱体旁边。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压力继电器通过电线与所述电控箱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气动三联件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气动三联件与气源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油桶内部还设置有重型压油盘。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控箱、所述电磁阀、所述压力开关、所述压力表、所述节流阀、所述油脂过滤器、所述气动泵、所述压力继电器、所述气动三联件均放置于所述主箱体的内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油桶、所述气动泵放置于所述主箱体内部,可以避免粉尘进入油桶内部,污染油脂;包含简易提升机构,能够轻松地提升气动泵及其组件,从而更好的更换油桶,防止赃物进入油桶;油桶内部有重型压油盘,可以轻松的油脂往下压,尽量减少桶中剩余的油脂;主管路上有油脂过滤器,可以保证油脂的清洁度,并且油脂过滤器结构简单,滤芯拆洗方便;配有压力开关,可以对润滑系统进行监测。

进一步,由于所述油桶的内部还设置有低液位开关,能发出信号给所述电控箱,使低液位报警指示灯亮,提醒工作人员更换油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正视图;

图4是图2的左视图;

图5是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气动三联件1、压力继电器2、气管3、电控箱4、电磁阀5、压力开关6、简易提升装置7、气动泵8、油桶9、二级分配器10和11、一级分配器12、压力表13、节流阀14、油脂过滤器15、油管16、主箱体17。

首先,压缩空气经过气源三联件1处理后,并调定压力,通过气管3,然后控制器4控制电磁阀5的通断,把压缩空气输送给气动泵8的进气口,从而使气动泵开始工作;这里,压力继电器2可以监测进气压力,防止压力过低造成系统压力过低。

然后,气动泵8通过长管从油桶9中吸油,经过增压,沿着管路进入油脂过滤器15,然后经常节流阀14调节流量,进入一级递进分配器12,一级递进分配器12正常工作,分别把油脂输送给二级递进分配器10、11以及润滑点,从而完成一个工作。这里,油脂过滤器15可以过滤油脂,防止赃物进入分配器,从而堵塞分配器;压力开关6可以监测整个润滑系统的主管路压力,一旦分配器堵塞造成系统压力过高,压力开关6发出信号给电控箱4,从而控制电磁阀5,切断气源,气动泵8停止工作,从而保护系统并且让维护人 员及时维护。

油桶9中配有重型压油盘,可以使气动泵8把油桶9中的油脂尽量抽取干净;油桶9中还有配有低液位开关,可以及时提醒工作人员更换油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辊压机递进式集中润滑系统,是把所有的元器件都放置于一个密闭的箱体17当中,更换油桶时,先把油桶从主箱体中拉出来,然后用简易提升装置7把气动泵8和压油盘提起了,更换新的油桶,这样就可以大大避免了灰尘对油脂造成污染,操作维护很方便。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