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斗轮堆取料机智能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6170阅读:9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斗轮堆取料机智能润滑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斗轮堆取料机智能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斗轮堆取料机是火电厂燃煤输送系统中堆场的关键设备,在斗轮堆取料机等大型散料输送设备中,润滑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确可靠的润滑才能成为斗轮堆取料机运行的有力保证。目前,斗轮堆取料机仍在大量应用传统的单线干油润滑和双线干油润滑方式,这种方式对给油点是否供油观察不便、油量是否适量不易判断、给油点出现问题也不易检测出来。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斗轮堆取料机智能润滑系统,具有实时监控、参数调节、故障定位等功能,能确保设备良好的润滑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斗轮堆取料机智能润滑系统,包括:

主控系统,其与过滤器相连,所述主控系统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磁给油器、加油罐和润滑泵的动作;

上位机,其与所述过滤器相连,并与所述主控系统通信连接对所述主控系统进行监控;

加油罐,其与所述润滑泵相连,所述加油罐在所述主控系统的控制下对所述润滑泵提供润滑脂;

润滑泵,其与油路总管的进油端相连,所述润滑泵在所述主控系统的控制下将油输送到所述油路总管;

油路总管,其出油端与多个润滑点相连,经过所述油路总管将油输送到各个润滑点;

油路,其上设有一个电磁给油器,多个所述油路设在所述过滤器和多个润滑点之间,所述电磁给油器在所述主控系统的控制下对所述润滑点的供油量进行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给油器为电磁阀,所述主控系统通过控制开关电磁阀的次数来控制每个润滑点的供油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每个润滑点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显示每个润滑点的供油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控系统与所述上位机的通信连接方式为有线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控系统包括主控芯片,显示模块、报警模块、信号检测模块及电流检测模块,所述的显示模块、所述报警模块、所述信号检测模块及所述电流检测模块均与所述主控芯片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信号检测模块通过检测润滑脂在所述电磁给油器内的位移信号来确定所述润滑点的供油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单个润滑点进行供油、每个润滑点进行检测,能够做到每一个点故障清晰可见;

2、润滑系统每个润滑点单独设定循环周期及供油量,同时可批量编辑相同的润滑制度润滑点;

3、主控系统具有可视化的监视界面,实时监控每个润滑点的供油状态;

4、可对工作电压、电流、环境温度等参考性信号进行实时监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斗轮堆取料机智能润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控系统;2、上位机;3、过滤器;4、电磁给油器;5、流量传感器;6、加油罐;7、润滑泵;8、润滑点;9、油路总管;10、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斗轮堆取料机智能润滑系统。主控系统1与过滤器3相连,主控系统1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磁给油器4、加油罐6和润滑泵7的动作。上位机2与过滤器3相连,并与主控系统1通信连接对主控系统1进行监控,主控系统1与上位机2的通信连接方式为有线通信连接或无线通信连接。加油罐6与润滑泵7相连,加油罐6在主控系统1的控制下对润滑泵7提供润滑脂。润滑泵7与油路总管9的进油端相连,润滑泵7在主控系统1的控制下将油输送到油路总管9。油路总管9出油端与多个润滑点8相连,经过油路总管9将油输送到各个润滑点8。油路10上设有一个电磁给油器4,多个油路10设在过滤器3和多个润滑点8之间,电磁给油器4在主控系统1的控制下对润滑点8的供油量进行控制。

其中,主控系统1包括主控芯片,显示模块、报警模块、信号检测模块及电流检测模块,的显示模块、报警模块、信号检测模块及电流检测模块均与主控芯片连接。电磁给油器4为电磁阀,主控芯片通过控制开关电磁阀的次数来控制每个润滑点8的供油量,并可设定每一个润滑的供油周期,采用信号检测模块通过检测润滑脂在电磁给油器4内的位移信号来确定润滑点8的供油状态。

进一步的,每个润滑点8上安装有流量传感器5,流量传感器5显示每个润滑点8的供油量。

具体使用时,从润滑泵中出来的润滑脂,通过主控系统自动控制每个电磁给油器的动作,依次向各个润滑点供油,系统如有一点受堵,不影响其它润滑点供油。每个润滑点均安装有流量传感器,可以显示每个润滑点的供油情况。如果一旦系统出现故障,主控系统的报警模块会及时报警,并通过上位机进行实时监控,运行状况一目了然。系统对每个润滑点进行集中一对一的控制,各个润滑点的可靠性高。每个润滑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调整该点的供油量,且调节十分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