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直线贯通的薄板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2102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直线贯通的薄板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薄板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直线贯通的薄板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薄板指板厚和其长宽相比小得多的钢板,它的横向抗弯能力差,不宜用于受横向弯曲载荷作用的场合,薄板就其材料而言是金属,但因其特殊的几何形状厚度很小,所以薄板构件的加工工艺有其特殊性,现有技术存在薄板横向弯曲刚性较差,从而导致易屈曲失稳且容易造成断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直线贯通的薄板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技术存在薄板横向弯曲刚性较差,从而导致易屈曲失稳且容易造成断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非直线贯通的薄板构件,包括第一薄板折弯带,所述第一薄板折弯带包括第一主平面,所述第一主平面一侧端折弯连接一侧面的一端,所述一侧面的另一端向内直角折弯,所述所述第一主平面另一侧端折弯连接另一侧面的一端,所述另一侧面的另一端向外直角折弯,所述第一主平面表面垂直连接于第二薄板折弯带,所述第二薄板折弯带包括第二主平面,所述第二主平面一侧端相对第一薄板折弯带直角折弯,所述第二主平面另一侧端相对第一薄板折弯带直角折弯。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平面另一侧面的另一端向外直角折弯形成的折弯平面上形成水平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一侧面表面连接垂直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垂直连接孔呈长条孔。

有益技术效果:

1、本专利采用所述第一薄板折弯带包括第一主平面,所述第一主平面一侧端折弯连接一侧面的一端,所述一侧面的另一端向内直角折弯,所述所述第一主平面另一侧端折弯连接另一侧面的一端,所述另一侧面的另一端向外直角折弯,所述第一主平面表面垂直连接于第二薄板折弯带,所述第二薄板折弯带包括第二主平面,所述第二主平面一侧端相对第一薄板折弯带直角折弯,所述第二主平面另一侧端相对第一薄板折弯带直角折弯,由于过于复杂的构件完全靠弯曲成型比较困难,因此尽量将结构设计的简单一些,在非复杂不可交的情况下,可用组合构件,即将多个简单的薄板构件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组合在一起,相对于如图2所示的单一构件相交来说,因此,避免了薄板横向弯曲刚性造成断裂,提高了构件的刚性。

2、本专利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非直线贯通的薄板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非直线贯通的薄板构件的单一构件相交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中:1-第一薄板折弯带,2-第一主平面,3-一侧面,4-另一侧面,5-第二薄板折弯带,6-第二主平面,7-水平连接孔,8-垂直连接孔。

实施例:

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非直线贯通的薄板构件,包括第一薄板折弯带1,所述第一薄板折弯带1包括第一主平面2,所述第一主平面2一侧端折弯连接一侧面3的一端,所述一侧面3的另一端向内直角折弯,所述所述第一主平面2另一侧端折弯连接另一侧面4的一端,所述另一侧面4的另一端向外直角折弯,所述第一主平面2表面垂直连接于第二薄板折弯带5,所述第二薄板折弯带5包括第二主平面6,所述第二主平面6一侧端相对第一薄板折弯带1直角折弯,所述第二主平面6另一侧端相对第一薄板折弯带1直角折弯。

所述第一主平面2另一侧面4的另一端向外直角折弯形成的折弯平面上形成水平连接孔7。

所述一侧面3表面连接垂直连接孔8。

所述垂直连接孔8呈长条孔。

工作原理:

本专利通过所述第一薄板折弯带包括第一主平面,所述第一主平面一侧端折弯连接一侧面的一端,所述一侧面的另一端向内直角折弯,所述所述第一主平面另一侧端折弯连接另一侧面的一端,所述另一侧面的另一端向外直角折弯,所述第一主平面表面垂直连接于第二薄板折弯带,所述第二薄板折弯带包括第二主平面,所述第二主平面一侧端相对第一薄板折弯带直角折弯,所述第二主平面另一侧端相对第一薄板折弯带直角折弯,由于过于复杂的构件完全靠弯曲成型比较困难,因此尽量将结构设计的简单一些,在非复杂不可交的情况下,可用组合构件,即将多个简单的薄板构件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组合在一起,因此,避免了薄板横向弯曲刚性造成断裂,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薄板横向弯曲刚性较差,从而导致易屈曲失稳且容易造成断裂的问题,具有提高了构件的刚性、结构简单,易于加工的有益技术效果。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