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渗水镁钢管道保温外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25377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防渗水镁钢管道保温外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渗水镁钢管道保温外护。



背景技术:

通常安装在高温管道保温外部的保温外护由彩钢板或铝板制成,每段外护之间为硬性接触,由于保温外护在钣金制作时会有一定的间隙,会发生外部雨水等液体渗入内部保温材料,造成内部保温层吸水等现象产生保温能力下降等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渗水镁钢管道保温外护。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渗水镁钢管道保温外护,包括半圆环状的上外护层和半圆环状的下外护层,所述上外护层和下外护层相互贴合构成中空的管状结构,上外护层与下外护层配合的侧壁具有第一倾斜面,所述下外护层与上外护层配合的侧壁具有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由外圈向内圈斜向上倾斜;所述第二倾斜面由外圈向内圈斜向上倾斜。

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均由外圈向内圈斜向上倾斜,防渗水镁钢管道保温外护不受雨量大小等因素制约,能满足防止水渗入内部保温材料的目的,完全满足新一代电厂、化工厂等对保温外护的需求。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外护层和下外护层均具有弧形槽,上外护层和下外护层相对应的两个弧形槽构成环形的安装槽,上外护层和下外护层通过设置在环形安装槽上的扎紧箍固定。

通过设置弧形槽从而能够供扎紧箍定位,方便上外护层和下外护层的固定。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管状结构的安装槽有多个,各安装槽间隔设置。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上外护层的厚度与下外护层厚度相同,所述弧形槽的深度与上外护层的厚度的比值为0.3~0.5。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槽的宽度与上外护层的厚度的比值为2~5。

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外护层和下外护层的材质均为镁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均由外圈向内圈斜向上倾斜,防渗水镁钢管道保温外护不受雨量大小等因素制约,能满足防止水渗入内部保温材料的目的,完全满足新一代电厂、化工厂等对保温外护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渗水镁钢管道保温外护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渗水镁钢管道保温外护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上外护层;2、下外护层;3、第一倾斜面;4、第二倾斜面;5、安装槽;6、弧形槽;7、外圈;8、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1、2和3所示,一种防渗水镁钢管道保温外护,包括半圆环状的上外护层1和半圆环状的下外护层2,上外护层1和下外护层2相互贴合构成中空的管状结构,上外护层1与下外护层2配合的侧壁具有第一倾斜面3,下外护层2与上外护层1配合的侧壁具有第二倾斜面4,第一倾斜面3由外圈7向内圈8斜向上倾斜;第二倾斜面4由外圈7向内圈8斜向上倾斜。

第一倾斜面3和第二倾斜面4均由外圈7向内圈8斜向上倾斜,防渗水镁钢管道保温外护不受雨量大小等因素制约,能满足防止水渗入内部保温材料的目的,完全满足新一代电厂、化工厂等对保温外护的需求。

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上外护层1和下外护层2均具有弧形槽6,上外护层1和下外护层2相对应的两个弧形槽6构成环形的安装槽5,上外护层1和下外护层2通过设置在环形安装槽5上的扎紧箍固定。通过设置弧形槽6从而能够供扎紧箍定位,方便上外护层1和下外护层2的固定。管状结构的安装槽5有多个,各安装槽5间隔设置。

于本实施例中,上外护层1的厚度与下外护层2厚度相同,弧形槽6的深度与上外护层1的厚度的比值为0.3~0.5。弧形槽6的宽度与上外护层1的厚度的比值为2~5。

于本实施例中,上外护层1和下外护层2的材质均为镁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