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头装置及其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95920阅读:660来源:国知局
摇头装置及其安装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摇头装置及其安装支架。



背景技术:

摇头装置一般是支撑臂上单独安装显示屏或单独安装灯头或者同时安装显示和灯光组合件。传统的摇头装置其支撑臂与待安装件(显示屏模组、灯头或显示和灯光组合件)的两侧外框固定连接,待安装件很难拆卸。如在摇头LED显示装置中,很难将LED显示屏拆下来,一方面不利于LED显示屏的维修与更换;另一方面该LED显示屏很难单独取下来当做普通的LED显示屏使用,不能拼接成大面积的LED显示屏,其利用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摇头装置及其安装支架,其可实现待安装件的快速拆装,为待安装件的拆卸提供便利。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摇头装置的安装支架,包括支撑臂和设于所述支撑臂上的托盘,所述托盘通过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支撑臂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托盘可相对于所述支撑臂在第一方向上转动,所述托盘上设有用于与待安装件连接的第一接头部,所述待安装件的背面设有与所述第一接头部可拆卸式插接配合的第二接头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摇头装置的安装支架,其设有支撑臂和托盘,托盘上可插接式安装待安装件,使得待安装件安装方便。与此同时,待安装件易于从该托盘上快速拆卸,使得待安装件维修与更换方便。同时,如在摇头显示装置中,也方便将多个显示屏模组拆卸拼接成大面积的显示屏,实现大面积的播放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托盘还与支撑臂可转动连接,用于实现托盘带动待安装件在第一方向上转动。本实用新型既实现了待安装件的转动,又实现了待安装件的快速拆装,其使用非常灵活,其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设有容置槽和位于所述容置槽两侧的两个固定臂,所述托盘设于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托盘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两个所述固定臂一一对应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固定臂均位于待安装件的背侧。容置槽的设置用于安装托盘,并且两侧的固定臂可使得托盘固定稳定,托盘转动时平稳可靠。此外,两个所述固定臂均位于待安装件的背侧,即隐藏于显示屏模组的后面,可以减小体积,提高外观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设于所述支撑臂的下方的底座,所述支撑臂通过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支撑臂可相对于所述底座在第二方向上转动。底座用于支撑安装支撑臂,使得该安装支架可以支撑于地面或其他安装面上。当托盘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转动时,即可带动待安装件在第一方向转动,如第一方向可为竖直方向,使得待安装件可在竖直面内摆动,从而调整待安装件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当支撑臂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转动时,即可带动托盘、待安装件整体在第二方向转动,如第二方向可为水平方向,从而调整待安装件在第二方向上的角度。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转动叠加实现了待安装件的三维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置有用于与所述待安装件电连接的电源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待安装件供电,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给所述待安装件发送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线,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电线的一端设于所述底座内用于与所述电源和/或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经由所述第二过线孔、所述支撑臂的内侧、所述第一过线孔后用于与所述待安装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线从第一转轴、支撑臂的内侧、第二转轴引出,使得电线隐藏式收纳。此外,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可留有足够的空间,保证电线在两个孔内不会因结构的转动而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轴承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轴承座之间的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转轴、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上的第二轴承座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轴承座之间的第二轴承。上述设计可以成功地实现托盘与支撑臂之间以及支撑臂与底座之间的相对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托盘相对于所述支撑臂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臂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得待安装件实现三维转动的自动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连接的第二带轮、设于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的第一同步带;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的第三带轮、与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连接的第四带轮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带轮和所述第四带轮之间的第二同步带。通过第一电机、第一带轮、第一同步带、第二带轮的配合可成功地带动第一转动组件和托盘在第一方向上转动。通过第二电机、第三带轮、第二同步带、第四带轮的配合可成功地带动第二转动组件和支撑臂在第二方向上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均固定于所述支撑臂的内侧,使得该摇头装置结构紧凑、外观整齐美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托盘的内侧,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内侧,用以减少支撑臂的厚度和重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个或两个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支撑臂的内侧,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内侧,使得托盘和支撑臂的转动方式较为简单。

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摇头装置,包括待安装件和上述的安装支架,所述待安装件为显示屏模组、灯头或显示屏与射灯的组合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摇头装置可实现待安装件的快速拆装,为待安装件的拆卸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摇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摇头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摇头装置的背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安装支架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二转动组件和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摇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摇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述的摇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所述的摇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显示屏模组,111,第二接头部,200、射灯,300、安装支架,310、底座,311、支撑脚,312、安装孔,320、支撑臂,321、支撑内架,322、支撑外壳,3221、固定臂,3222、容置槽,330、托盘,331、第一接头部,410、第一转轴,420、第一轴承座,430、第一轴承,510、第一电机,520、第一带轮,530、第一同步带,540、第二带轮,610、第二转轴,620、第二轴承座,630、第二轴承,640、底部支撑板,710、第二电机,720、第三带轮,730、第二同步带,740、第四带轮,800、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时,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居中的元件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也可以是通过居中的元件而连接于另一个元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否则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及“第二”等描述仅仅用于区分说明书中的各个组件、元素、步骤等,而不是用于表示各个组件、元素、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顺序关系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摇头装置,包括安装支架300和设于所述安装支架300上的待安装件,本附图实施例所述待安装件为显示屏模组100与射灯200的组合件,也可为单独的显示屏模组100,或单独的灯头。

其中,所述安装支架300包括底座310、设于所述底座310上的支撑臂320和设于所述支撑臂320上的托盘330。底座310的底部设有用于支撑于平面上的四个支撑脚311。所述托盘330通过第一转动组件与所述支撑臂320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托盘330可相对于所述支撑臂320在第一方向上转动。所述托盘330与所述待安装件连接的一侧设有第一接头部331,所述待安装件的背面设有第二接头部111,所述第一接头部331和所述第二接头部111之间插接配合且可拆卸式卡合。如所述第一接头部331为接头柱,第二接头部111设有与之配合的接头孔;或所述第一接头部331设有接头孔,第二接头部111为与之配合的接头柱。第一接头部331和第二接头部111均为四个,使得待安装件固定安全、可靠。

下面对上述的安装支架3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摇头装置的安装支架,其设有支撑臂320和托盘330,托盘330上可插接式安装待安装件,使得待安装件安装方便。与此同时,待安装件易于从该托盘330上快速拆卸,使得待安装件维修与更换方便。同时,如在摇头显示装置中,也方便将多个显示屏模组拆卸拼接成大面积的显示屏,实现大面积的播放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托盘330还与支撑臂320可转动连接,用于实现托盘330带动待安装件在第一方向上转动。本实用新型既实现了待安装件的转动,又实现了待安装件的快速拆装,其使用非常灵活,其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臂320包括固定于所述底座310上的支撑内架321和罩设于所述支撑内架321的外侧的支撑外壳322。所述支撑外壳322设有容置槽3222和位于所述容置槽3222两侧的两个固定臂3221,呈U形臂状。所述托盘330设于所述容置槽3222内,且所述托盘330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与两个所述固定臂3221一一对应连接。容置槽3222的设置用于安装托盘300,并且两侧的固定臂3221可使得托盘330固定稳定,托盘330转动时平稳可靠。两侧的固定臂3221可以设于待安装件的背面,也可设于待安装件的两侧。

此外,所述支撑臂320还通过第二转动组件与所述底座310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支撑臂320可相对于所述底座310在第二方向上转动。当托盘330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转动时,即可带动待安装件在第一方向转动,如第一方向可为竖直方向,使得待安装件可在竖直面内摆动,从而调整待安装件在竖直方向上的角度。当支撑臂320在驱动力的驱动下转动时,即可带动托盘330、待安装件整体在第二方向转动,如第二方向可为水平方向,从而调整待安装件在第二方向上的角度。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转动叠加实现了待安装件的三维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托盘330相对于所述支撑臂320在第一方向上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臂320相对于所述底座310在第二方向上转动。通过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设置,使得待安装件实现三维转动的自动化。

具体地,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托盘330固定连接的第一转轴410,所述第一转轴410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支撑内架321上。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410上的第一轴承座420,所述第一轴承座420固定于所述支撑内架321上。所述第一轴承座420与所述第一转轴410之间还设有第一轴承430,使得所述第一转轴410与所述第一轴承座420之间可以相对转动。请结合图4,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置于所述支撑内架321上的第一电机510、与所述第一电机510的输出端连接的第一带轮520、与所述第一转轴410连接的第二带轮540、设于所述第一带轮520与所述第二带轮540之间的第一同步带530。当第一电机510转动时,通过第一同步带530带动第二带轮540转动,第二带轮540进而带动第一转轴410和托盘330一起转动,最终实现待安装件在竖直方向上摆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所述第一转轴410的位置和第一轴承座420的位置进行互换,即第一转轴410固定于支撑内架321上,第一轴承座420固定于托盘330上,此时,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二带轮540则固定于所述第一轴承座420上,用于驱动第一轴承座420相对于第一转轴410转动。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内架321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610,所述第二转轴610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底座310上。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转轴610上的第二轴承座620,所述第二轴承座620固定于所述底座310上。所述第二轴承座620与所述第二转轴610之间还设有第二轴承630,使得第二转轴610与所述第二轴承座620之间可以相对转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内架321上的第二电机710、设于所述第二电机710的输出端的第三带轮720、固定于所述第二轴承座620上的第四带轮740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带轮720和所述第四带轮740之间的第二同步带730。当第二电机710转动时,由于第四带轮740相对于底座310固定不动,则第三带轮720将环绕第四带轮740做回转运动,进而使得整个支撑臂320在水平方向上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所述第二转轴610的位置和第二轴承座620的位置进行互换,即第二转轴610固定于底座310上,第二轴承座620固定于支撑内架321上,此时第二驱动机构的第二带轮740则固定于第二转轴610上,用于驱动第二轴承座620相对于第二转轴610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底座310开设有安装孔312,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底座310的内侧且位于所述安装孔312的下方的底部支撑板640,所述第二轴承座620固定于所述底部支撑板640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底座310内置有电源(附图未示出)和控制电路板(附图未示出)。所述电源用于为待安装件、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等供电,控制电路板用以为待安装件、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等发送控制信号,控制它们的工作。可通过电线800来实现电源与被供电单元以及控制电路板与被控制单元之间的电连接。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转轴410内设有第一过线孔,所述第二转轴610内设有第二过线孔。所述电线800的一端设于所述底座310内用于与所述电源和/或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另一端依次经由所述安装孔312、所述第二过线孔、所述支撑臂320的内侧、所述第一过线孔后进入所述容置槽3222内,用于与所述待安装件等电连接。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线800从第一转轴410、支撑臂320的内侧、第二转轴610引出,使得电线800隐藏式收纳。此外,第一过线孔和第二过线孔可留有足够的空间,保证电线800在两个孔内不会因结构的转动而脱落。

此外,在图1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固定臂3221均设于所述待安装件的背面,使得一些安装支撑结构隐藏在显示屏模组100的背面,减小体积,提高外观效果。同时固定臂3221固定于显示屏模组100的背面,而非显示屏模组100的两侧,用以方便射灯200安装。而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也可将固定臂3221设于显示屏模组100的左右两侧,此时,可仅在显示屏模组100的上下两侧安装射灯200。固定臂3221仍然与托盘330可传动连接。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臂3221也设于显示屏模组100的左右两侧,此时显示屏模组100的上、下、左、右四侧均设置射灯200,左右两侧的射灯200设于两个固定臂3221之间。其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510和所述第二电机710并非是固定于支撑臂320的内侧,而是第一电机510固定于托盘330的内侧,第二电机710固定于底座310的内侧,用以减小支撑臂320的厚度。其中,当第一电机510固定于托盘330的内侧时,第一驱动机构内的第二带轮540则与固定于支撑臂320上的第一轴承座420或第一转轴41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第一电机510与托盘330一并在竖直方向上转动。当第二电机710固定于底座310的内侧时,第二驱动机构内的第四带轮740则与固定于所述支撑臂320上的第二转轴610或第二轴承座620固定连接,从而通过第二电机710带动第二带轮740转动,进而带动支撑臂320整体在水平方向上转动。

其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或两个所述第一电机510固定于支撑臂320的内侧,第二电机710固定于底座310的内侧。此时,第一驱动机构中的第二带轮540带动固定于托盘330上的第一转轴410或第一轴承座420转动,从而实现托盘330的转动。第二驱动机构中的第四带轮740则带动固定于支撑臂320上的第二转轴610或第二轴承座620转动,从而实现支撑臂320的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51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当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两个时,每个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分别位于一个固定臂3221内,用于在托盘330的两侧驱动托盘330转动。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的设置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文示出的几个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不可成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