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叶片的风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1540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叶片的风量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更换叶片的风量调节阀。



背景技术:

涂装行业送排风系统中的风阀用于调节过风量,在喷漆室下游排风管道中的风阀容易受到漆雾污染,传统结构的风阀叶片沾附漆雾后转动困难,无法达到调节风量的功能,需要停线进行清理,并且清理时间长而且不容易彻底清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可更换叶片的风量调节阀,特别是指工业中涂装行业空调送排风系统用的调节风量的多叶片的风量调节阀。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更换叶片的风量调节阀,包括矩形状的风阀框架,该风阀框架的内部设叶片连接横梁,所述风阀框架的上下端分别设叶片旋转固定装置;所述叶片连接横梁上安装叶片连接器;所述叶片旋转固定装置及叶片连接器上分别设叶片定位柱,所述风阀叶片的上下端分别设对应的定位槽,风阀叶片通过所述叶片定位柱及定位槽的配合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叶片旋转固定装置与叶片连接器之间,位于所述风阀框架的上下端的叶片旋转固定装置分别连接上转轴、下转轴;所述风阀叶片的下部一侧设有可旋转的锁紧片,所述锁紧片连接设在所述风阀叶片另一侧的旋转把手。

所述风阀框架的上下端安装的所述叶片旋转固定装置的数量相同且为多个,多个所述上转轴、下转轴分别通过通过上连杆、下连杆相连接。

位于所述风阀框架上端的所述叶片旋转固定装置包括上端固定板、安装在上端固定板上的叶片上端挡板及位于所述叶片上端挡板外侧的限位侧板,所述叶片上端挡板与限位侧板之间形成风阀叶片安装槽,所述风阀叶片安装槽内设有与叶片上端的定位槽配合的叶片定位柱,所述下端固定板连接上转轴。

位于所述风阀框架下端的所述叶片旋转固定装置包括下端固定板,安装在所述下端固定板上的叶片下端挡板;所述下端固定板连接下转轴,所述叶片下端挡板上有与叶片下端的定位槽配合的叶片定位柱;所述风阀叶片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锁紧片被旋转至与所述叶片下端挡板的非接触风阀叶片侧相接触。

所述叶片连接器包括位于下方的叶片上端连接部及位于上方的叶片下端连接部;所述上端连接部包括上固定板、安装在上固定板上的叶片上挡板及位于叶片上挡板外侧的限位板,所述叶片上挡板与限位板之间形成叶片安装槽,所述叶片安装槽内设有与叶片上端的定位槽配合的叶片定位柱;所述叶片下端连接部包括下固定板,安装在所述下固定板上的叶片下挡板;所述叶片下挡板上有与叶片下端的定位槽配合的叶片定位柱;所述风阀叶片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锁紧片被旋转至与所述叶片下挡板的非接触风阀叶片侧相接触;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通过固定轴连接,所述固定轴穿过所述叶片连接横梁。

所述风阀叶片的上部设有固定把手。

所述风阀框架的上设电动执行器,连接所述上转轴或下转轴,以驱动所述风阀叶片旋转。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风阀的缺陷,改进了风阀的结构,方便取下风阀叶片进行清理,不仅大幅度缩短了停线时间,并且对叶片上的漆雾清洁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图1是可更换叶片的风量调节阀主视示意图;

图2是可更换叶片的风量调节阀的轴测示意图;

图3-4分别是风阀叶片的两个轴测示意图;

图5是图1沿A-A线的剖面视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8是图5中C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附图所示,一种可更换叶片的风量调节阀,包括矩形状的风阀框架1,该风阀框架的内部设叶片连接横梁4,所述风阀框架的上下端分别设上叶片旋转固定装置3、下叶片旋转固定装置30;所述叶片连接横梁上安装叶片连接器5;所述上叶片旋转固定装置、下叶片旋转固定装置及叶片连接器上分别设叶片定位柱,风阀叶片2的上下端分别设对应的定位槽10,所述风阀叶片通过所述叶片定位柱及定位槽的配合可拆卸式安装在所述叶片旋转固定装置与叶片连接器之间,上叶片旋转固定装置3、下叶片旋转固定装置30分别连接上转轴36、下转轴303;所述风阀叶片的下部一侧设有可旋转的锁紧片15,所述锁紧片连接设在所述风阀叶片另一侧的旋转把手9,用于定位安装好叶片后,将叶片通过锁紧片15锁紧。

进一步,所述风阀叶片上有加强筋11,起到加强叶片的强度的作用与功能。

其中,所述风阀框架的上下端安装的所述叶片旋转固定装置的数量相同且为多个,多个所述上转轴、下转轴分别通过通过对应的连杆7相连接。

其中,位于所述风阀框架上端的所述叶片旋转固定装置包括上端固定板33、安装在上端固定板上的叶片上端挡板30以及位于所述叶片上端挡板外侧的限位侧板32,所述叶片上端挡板与限位侧板之间形成风阀叶片安装槽,所述风阀叶片安装槽内设有与叶片上端的定位槽配合的叶片定位柱31,所述下端固定板连接上转轴36,所述上转轴36与上轴承34连接,所述上轴承安装在上轴承架35上,所述上轴承架35安装在所述风阀框架的上端面16上,参见图7所示。

其中,位于所述风阀框架下端的所述叶片旋转固定装置30包括下端固定板300,安装在所述下端固定板上的叶片下端挡板301;所述下端固定板连接下转轴303,所述叶片下端挡板上有与叶片下端的定位槽配合的叶片定位柱302;所述风阀叶片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锁紧片15被旋转至与所述叶片下端挡板301的非接触风阀叶片侧相接触,从而实现锁紧风阀叶片2,所述下转轴303与下轴承304连接,所述下轴承安装在下轴承架305上,所述下轴承架305安装在所述风阀框架的下端面17上,参见图8所示。

其中,参见图6所示,所述叶片连接器5包括位于下方的叶片上端连接部及位于上方的叶片下端连接部;所述上端连接部包括上固定板53、安装在上固定板上的叶片上挡板54及位于叶片上挡板外侧的限位板55,所述叶片上挡板与限位板之间形成叶片安装槽,所述叶片安装槽内设有与叶片上端的定位槽配合的叶片定位柱56。

所述叶片下端连接部包括下固定板50,安装在所述下固定板上的叶片下挡板51;所述叶片下挡板上有与叶片下端的定位槽配合的叶片定位柱52;所述风阀叶片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锁紧片被旋转至与所述叶片下挡板的非接触风阀叶片侧相接触.

所述上固定板与下固定板之间通过固定轴57连接,所述固定轴是穿过所述叶片连接横梁4的。

进一步的,所述风阀叶片的上部设有固定把手8,方便操作,用于安装及拆卸叶片时使用,如取下或安装风阀叶片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风阀框架的上设电动执行器6,连接所述上转轴或下转轴,以驱动所述风阀叶片旋转。优选的,所述风阀框架1顶部安装的气动执行器6,通过上转轴与上叶片固定及旋转装置3连接,当气动执行器6运动时,带动上叶片固定及旋转装置3旋转,从而达到调节叶片2角度的目的。

所述风阀框架为矩形,具体尺寸由风道形状决定,所述风阀框架的上端位置可安装有一个或数个上叶片固定及旋转装置3、下端安装一个或数个下叶片固定及旋转装置30,在多个叶片固定及旋转装置同时使用情况下,多个同名侧端的叶片固定及旋转装置装置之间通过连杆7连接,这样可以确保风阀叶片固定及旋转装置旋转时都处于同一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若所述风阀框架内横向上有一排以上数量的叶片,风阀框架中央可以再增加一道或多道叶片连接横梁4,叶片连接横梁上同样安装叶片连接器5,能起到固定和连接叶片连接横梁上下方叶片的功能。

风阀叶片拆卸时,首先将气动执行器6调整到关闭位置,此时风阀叶片2为关闭状态,操作人员一只手抓住固定把手8,另外一只手将旋转把手9,从竖直状态旋转到水平状态,确保背面的锁紧片15与对应的叶片挡板脱离,然后将旋转把手9水平拉出约15cm,再将整个风阀叶片斜向下拉出,完成整个风阀叶片的拆卸过程;风阀叶片安装步骤按照上述拆卸过程逆向操作即可。

其中,所述风阀框架1和叶片连接横梁4采用折弯钢板焊接制作,风阀框架的前后面为法兰形式,可与风道的法兰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风阀叶片采用钢板制作,上下侧留有安装定位槽,并可通过折弯方式制作出加强筋,叶片上焊有固定把手,安装旋转把手;

所述风阀上叶片固定及旋转装置、下叶片固定及旋转装置和叶片连接器通过钢板和圆钢焊接制作,上下转轴、固定轴57采用圆钢穿过风阀框架、叶片连接横梁上的孔,在电动执行器的驱动下带动风阀叶片旋转。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风阀,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沾满漆雾的叶片可手动快速拆下然后安装上清洁后的叶片,大幅度的减少了生产线停线进行清洁的时间;

2)换下的脏叶片可运输到规定区域进行离线清洁,相比原来在线清洁,操作空间变大,可以使用的清洁工具增多,提高了对叶片表面漆雾的去除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