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位置AMT气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2722发布日期:2018-06-28 03:44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位置AMT气缸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位置AMT气缸。



背景技术:

在工程机械及其专用车领域,经常需要变速箱匹配取力器来满足整车附加装置的取力要求,在现有的前置、后置、侧置、底置取力器产品可以供各种专用车辆实现取力要求,电控机械式变速箱(以下简称AMT)由于其结构限制,底取力位置安装制动器,侧位位置安装输入轴传感器,一般情况下使用后置取力器,即从副箱中间轴处取力,为了实现停车取力的使用要求,需要副箱气缸能够实现中间位置。现有的普遍适用于机械变速箱的三位置气缸结构是在传统的两位置高低档气缸后部加入一个中间位置气缸和中间位置活塞。当中间位置气缸进气,从而推动中间位置活塞运动从而限制了高低档活塞运动,从而保证副箱处于空挡位置,从而实现停车取力。但是这种由两部分气缸组成中间位置气缸结构,不能满足AMT变速箱的使用要求—主要是无法布置相关电磁阀和位移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位置AMT气缸,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位置AMT气缸,包括内部设有低档活塞和高档活塞的副箱气缸以及用于固定安装低档活塞和高档活塞的拔叉轴,低档活塞和高档活塞之间设有隔套,低档活塞和高档活塞能够带动拔叉轴在副箱气缸腔内左右滑动,副箱气缸腔内中间位置设有与副箱气缸腔内连通的销孔,销孔内设有T型隔套,T型隔套通过设置在副箱气缸外侧的电磁衔铁驱动其上下运动,低档活塞一侧和高档活塞一侧之间空间为中间区,低档活塞另一侧与副箱气缸之间空间为低档区,高档活塞另一侧与副箱气缸之间空间为高档区,低档区和高档区内均设有与外界连通的通气道。

进一步的,低档活塞一侧与隔套一侧接触,低档活塞另一侧与副箱气缸内壁之间为低档区,低档区内的副箱气缸内壁上设有与低档区连通的低档通气道,低档区的副箱气缸内壁端部设有低档进气凹槽,低档通气道与低档进气凹槽为直线连通;

进一步的,高档活塞一侧与隔套另一侧接触,高档活塞另一侧与副箱气缸内壁之前为高档区,高档区内的副箱气缸内壁上设有与高档区连通的高档通气道,高档区的副箱气缸内壁端部设有高档进气凹槽,高档通气道与高档进气凹槽为L型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T型隔套上端沿径向设有通孔,T型隔套的径向通孔内设有用于防止T型隔套掉入副箱气缸内的隔挡销。

进一步的,副箱气缸一端通过气缸盖密封,气缸盖与副箱气缸之间设有密封纸垫。

进一步的,定位销上设有轴向通气孔,隔套的长度与定位销直径相同。

进一步的,拔叉轴一端固定安装有拔叉,拔叉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拔叉轴上。

进一步的,电磁衔铁通过固定架固定安装在副箱气缸外侧。

进一步的,拔叉轴与副箱气缸之间设有密封圈,低档活塞和高档活塞内圈均设有用于与拔叉轴密封的密封圈,低档活塞和高档活塞外圈均设有用于与副箱气缸密封的密封圈。

进一步的,拔叉轴为阶梯轴,低档活塞和高档活塞套设在拔叉轴上,低档活塞另一侧和拔叉轴轴肩接触,拔叉轴另一端通过螺母与拔叉轴螺纹连接固定低档活塞和高档活塞,螺母一端与高档活塞另一端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三位置AMT气缸,通过在副箱气缸中间位置开设销孔,并且使销孔位于副箱气缸内的低档活塞和高档活塞之间,在销孔内设置T型隔套,通过设置在副箱气缸外侧的电磁衔铁控制T型隔套的上下运动,通过T型隔套落入副箱气缸内卡在低档活塞和高档活塞之间,阻止了高低档活塞向左、右极限位置运动,从而保证副箱处于空挡位置,实现停车取力,相对于现有的三位置气缸,减少了活塞数量,不需要单独设置用于控制副箱处于空挡位置的活塞,而且将原有气缸的两个缸径减少为一个,从而简化了副箱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控制方便,能满足AMT变速箱的使用要求。

进一步的,T型隔套上端沿径向设有通孔,T型隔套的径向通孔内设有用于防止T型隔套完全掉入副箱气缸内的隔挡销,保证了T型隔套的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低档位置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中间位置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高档位置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逻辑图。

图中,1、副箱气缸;2、低档活塞;3、高档活塞;4、拔叉轴;5、隔套;6、T型隔套;7、电磁衔铁;8、隔挡销;9、气缸盖;10、密封纸垫;11、拔叉;12、螺栓;13、螺母;14、拔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三位置AMT气缸,包括内部设有低档活塞2和高档活塞3的副箱气缸1以及用于固定安装低档活塞2和高档活塞3的拔叉轴4,低档活塞2和高档活塞3套设在拔叉轴4上,低档活塞2和高档活塞3之间设有隔套5,低档活塞2和高档活塞3能够带动拔叉轴4在副箱气缸1腔内左右滑动,副箱气缸1腔内中间位置设有与副箱气缸1腔内连通的销孔,销孔内设有T型隔套6,T型隔套6通过设置在副箱气缸1外侧的电磁衔铁7驱动其上下运动,T型隔套6上端沿径向设有通孔,T型隔套6的径向通孔内设有用于防止T型隔套6完全掉入副箱气缸1内的隔挡销8;副箱气缸1一端通过气缸盖9密封,气缸盖9与副箱气缸1之间设有密封纸垫10;T型隔套6上设有轴向通气孔。

低档活塞2和高档活塞3之间区域为中间区,低档活塞2一侧与隔套5一侧接触,低档活塞2另一侧与副箱气缸1内壁之间为低档区,低档区内的副箱气缸1内壁上设有与低档区连通的低档通气道,低档区的副箱气缸1内壁端部设有低档进气凹槽,低档通气道与低档进气凹槽为直线连通;

隔套5的长度与T型隔套6直径相同;

高档活塞3一侧与隔套另一侧接触,高档活塞3另一侧与副箱气缸1内壁之前为高档区,高档区内的副箱气缸1内壁上设有与高档区连通的高档通气道,高档区的副箱气缸1内壁端部设有高档进气凹槽,高档通气道与高档进气凹槽为L型通道连通;

拔叉轴4一端固定安装有拔叉11,拔叉11通过螺栓12固定安装在拔叉轴4上;

电磁衔铁7通过固定架14固定安装在副箱气缸1外侧,保证电磁衔铁有固定距离控制T型隔套6;

拔叉轴4为阶梯轴,低档活塞2和高档活塞3套设在拔叉轴4上,低档活塞2另一侧和拔叉轴4轴肩接触,拔叉轴4另一端通过螺母13与拔叉轴4螺纹连接固定低档活塞2和高档活塞3,螺母13一端与高档活塞3另一端接触;

拔叉轴4与副箱气缸1之间设有密封圈,低档活塞和高档活塞内圈均设有用于与拔叉轴密封的密封圈,低档活塞和高档活塞外圈均设有用于与副箱气缸1密封的密封圈;

当低档活塞和高档活塞处于左右极限位置时,T型隔套6不会落入副箱气缸1内。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步骤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5所示控制逻辑图,当高档区和低档区至少有一个通气道不通气时,电磁衔铁7通电,T型隔套6与电磁衔铁7贴合,低档活塞2和高档活塞3能够在副箱气缸1内自由运动;当高档区和低档区均通气时,电磁衔铁7断电,T型隔套6落入副箱气缸1内,卡在低档活塞2和高档活塞3之间,防止低档活塞2和高档活塞3在副箱气缸1内运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