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连接装置及使用该电磁连接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4587发布日期:2018-06-12 23:0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连接装置及使用该电磁连接装置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连接装置及使用该电磁连接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里,特种车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减少工作人员的体力劳动量,对于工程作业的机械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特种车辆上一般都设有作业设备,作业设备的传动轴和特种车辆的动力输出装置连接,传动轴与动力输出装置之间需要使用到连接装置。

现有的连接装置包括与动力输出装置连接的输入端和与传动轴连接的输出端,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通过键槽或者螺栓等扭矩传动结构连接。

现有的连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作业设备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则由键槽或者螺栓等扭矩传动结构连接的连接装置会始终处于连接状态,从而导致动力输出装置处于过载运行状态,而动力输出装置长时间的过载运行会导致其出现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动力输出装置处于过载运行状态下可以自动断开传动的电磁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电磁连接装置的车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包括动力输出装置与动力接收装置,所述动力输出装置与动力接收装置之间通过电磁连接装置连接,所述电磁连接装置包括与动力输出装置连接的输入端和与动力接收装置连接的输出端,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设有断口,所述断口处设有扭矩传递结构,所述扭矩传递结构包括设在输出端或输入端上的线圈以及设置在断口间隙的导磁粉。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动力输出装置正常运行时,线圈通电与输入端或输出端配合形成电磁铁,吸引聚集导磁粉而进行扭矩传递,当动力输出装置处于过载运行状态时,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出现过载滑动,从而在断口内产生高温,当温度超过导磁粉的居里点时,导磁粉失去磁性,从而使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失去扭矩传递,对动力输出装置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入端包括输入法兰,所述输出端包括插装在输入法兰内且与输入法兰间隙配合的输出轴,所述线圈缠绕在输出轴上。输入法兰结构简单,线圈缠绕输出轴上便于加工与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出端还包括与输出轴的相应端止转配合的输出法兰。通过输出法兰传递扭矩,便于与其他动力接收装置进行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第四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第三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出法兰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轴套,输出法兰旋装在轴套上,轴套与输出轴之间通过键槽结构传递扭矩。键槽结构传递扭矩的效果稳定且加工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第五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第四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键槽结构包括分别设在输出轴与轴套上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内设有与其止转配合的平键。平键价格低廉,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第六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第三至第五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出端还包括设置在输出法兰远离输出轴的端面上的压紧垫板,所述压紧垫板具有分别与输出轴和输出法兰贴合的压紧面。压紧垫板可以限制输出轴与输出法兰之间产生轴向相对移动,使电磁连接装置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第七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第六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出轴端面与压紧垫板上设有互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装有压紧螺栓。压紧螺栓与螺纹孔配合易于加工,且方便对电磁连接装置进行拆装维修。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第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磁连接装置,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设有断口,所述断口处设有扭矩传递结构,所述扭矩传递结构包括设在输出端或输入端上的线圈以及设置在断口间隙的导磁粉。

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动力输出装置正常运行时,线圈通电与输入端或输出端配合形成电磁铁,吸引聚集导磁粉而进行扭矩传递,当动力输出装置处于过载运行状态时,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出现过载滑动,从而在断口内产生高温,当温度超过导磁粉的居里点时,导磁粉失去磁性,从而使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失去扭矩传递,对动力输出装置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第二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第一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入端包括输入法兰,所述输出端包括插装在输入法兰内且与输入法兰间隙配合的输出轴,所述线圈缠绕在输出轴上。输入法兰结构简单,线圈缠绕输出轴上便于加工与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第三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第二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出端还包括与输出轴的相应端止转配合的输出法兰。通过输出法兰传递扭矩,便于与其他动力接收装置进行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第四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第三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出法兰与输出轴之间设置有轴套,输出法兰旋装在轴套上,轴套与输出轴之间通过键槽结构传递扭矩。键槽结构传递扭矩的效果稳定且加工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第五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第四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键槽结构包括分别设在输出轴与轴套上的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内设有与其止转配合的平键。平键价格低廉,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第六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第三至第五任一项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出端还包括设置在输出法兰远离输出轴的端面上的压紧垫板,所述压紧垫板具有分别与输出轴和输出法兰贴合的压紧面。压紧垫板可以限制输出轴与输出法兰之间产生轴向相对移动,使电磁连接装置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第七种技术方案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的第六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出轴端面与压紧垫板上设有互相配合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中装有压紧螺栓。压紧螺栓与螺纹孔配合易于加工,且方便对电磁连接装置进行拆装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电磁连接装置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连接装置沿A-A线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电磁连接装置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1.输入法兰;2.导磁粉;3.线圈;4.输出轴;5.输出法兰;6.压紧垫板;7.压紧螺栓;8.平键;9.配合槽;10.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1如图1~2所示,包括动力输出装置与动力接收装置(图中未显示),动力输出装置与动力接收装置之间通过电磁连接装置连接,电磁连接装置包括与动力输出装置连接的输入端和与动力接收装置连接的输出端,在本实施例中,输入端包括输入法兰1,输出端包括插装在输入法兰1内且与输入法兰1间隙配合的输出轴4,输出端还包括与输出轴4止转配合的输出法兰5,在输出轴4与输出法兰5之间设有套接在输出轴4上的轴套10,轴套10与输出轴4通过键槽结构传递扭矩,轴套10与输出轴4的相应位置分别设有互相配合的配合槽9,在配合槽9内设有平键8,平键8与配合槽9止转配合,在其他实施例中,键槽结构也可以为设置在输出轴上的外花键和设置在轴套内壁的与外花键配合的内花键;在输出法兰5远离输出轴的端面上设有压紧垫板6,压紧垫板6的端面分别与输出轴4和输出法兰5贴合,输出轴4的端面与压紧垫板6上设有互相配合的螺纹孔,螺纹孔中装有压紧螺栓7,通过压紧螺栓7和压紧垫板6限制输出法兰5与输出轴4之间产生轴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压紧垫板与输出轴、输出法兰之间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输出轴4与输入法兰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即为断口,输出轴4上缠绕有线圈3,在间隙内设有导磁粉2,在该实施例中,导磁粉为铁粉与石墨粉的混合物,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磁粉也可以仅为铁粉。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在使用时,将电磁连接装置的输入法兰与车辆的动力输出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再将电磁连接装置的输出法兰与动力接收装置通过螺栓连接,对电磁连接装置的线圈输入电流,线圈与输出轴在电磁感应下成为电磁铁,导磁粉在磁场的作用下被吸引而聚集,从而使输出轴与输入法兰止转配合而传递扭矩,动力输出装置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再通过输出法兰将扭矩传递给动力接收装置实现能量的传递;当动力接收装置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时,动力输出装置处于过载运行状态,输入法兰与输出轴之间出现过载滑动而产生高温,当温度超过导磁粉的居里点时,导磁粉失去磁性,将输入法兰与输出轴分离开来,从而使动力输出装置空转,避免动力输出装置长时间处于过载运行状态而对动力输出装置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2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输出轴与轴套的配合端的端面为六方形,轴套的内壁为与输出轴配合的六方形,输出轴和轴套通过自身的非回转体截面实现止转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省略轴套,输出轴与输出法兰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以止转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输入端包括输入法兰和与输入法兰固定连接的输出轴,输出端包括套接在输出轴上且与输出轴间隙配合的输出法兰,线圈缠绕在输出轴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磁连接装置如图1~3所示,该电磁连接装置的具体结构与上述车辆的电磁连接装置的具体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