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机上的紧凑型齿轮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33250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减速机上的紧凑型齿轮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齿轮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速机上的紧凑型齿轮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减速机在原动机与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到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减速机通常是由封闭的刚性壳体及壳体内的齿轮传动机构组成的独立结构,用于减低转速、增大转矩,以使原动机的输出满足工作机或执行机构的输入条件;变化齿轮传动机构的设计,也可起到提高转速的作用,用于增速;因此通过灵活运用在现代机械中应用广泛。

现有的减速机齿轮传动机构通常为三轴二级传动,原动机输入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传递后由输出轴输出,输出轴只有一个,输出较为单一,当工作机或执行机构变化时需增加中间调速机构以满足工作需求,或者原动机、减速机、工作机只能配对接合使用,互换通用性较差。而如果增加输出轴,现有结构为了使齿轮相互之间不形成遮挡和方便安装、维修,都是将各轴轴线设于同一平面上依次排列,同时以该平面将减速机的箱体拆分成上、下箱体(也有称箱体、箱盖)扣合装配的形式,这样,齿轮传动机构整体长度大大增加,增大了占地面积,进一步对使用环境提出了要求。

为减小整体长度,避免占地面积过大,也有将各轴轴线设于不同的平面上的结构形式,如将输入轴设于其它轴的上方,但这样输入轴通过轴承过盈配合地装入箱体上对应孔及在箱体内输入轴过盈配合地与传动齿轮连接的装配过程十分困难,为了方便安装、维修和使齿轮相互之间不形成遮挡,又在输入轴轴线的水平面将箱体进一步拆分,形成上中下三段箱体的结构形式,这样又使箱体的加工装配过于复杂,且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加工装配精度要求高,使用时常出现由于配合精度不够、传动间隙过大造成的振动和噪音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速机上的紧凑型齿轮传动机构,避免齿轮传动机构输出单一,空间体积较大的问题,达到多输出,易安装维修,结构紧凑,体积小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减速机上的紧凑型齿轮传动机构,包括输入轴、过渡轴、输出轴,并依次通过传动齿轮构成平行齿轮传动机构,所述输入轴上设有输入轴齿轮,所述过渡轴上设有第一大齿轮和第一小齿轮,所述输出轴上设有第二大齿轮和第二小齿轮,所述输入轴齿轮与所述第一大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小齿轮与所述第二大齿轮啮合;输入轴、过渡轴、输出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安装段;还联接有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所述输出轴、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依次通过传动齿轮构成平行齿轮传动机构;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的两端分别设有轴承安装段;所述过渡轴、输出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输入轴、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位于所述水平面上方以缩短机构整体的长度尺寸使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用新型设有三个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比的匹配设计,即可实现三个不同转速的三级输出,避免了传统减速机上的齿轮传动机构输出单一的问题;各传动轴位置设置合理,输入轴及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位于过渡轴、输出轴的上方,这样在保证输入轴与过渡轴间距,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与输出轴间距的情况下,比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结构更能够减小齿轮传动机构的长度,提高了整体结构紧凑性。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上分别设有第一增速齿轮、第二增速齿轮;所述第一增速齿轮与所述第二小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增速齿轮与所述第一增速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的轴线沿轴向投影于大齿轮的轮缘以内。

这样,充分利用了过渡轴、输出轴上的大齿轮交错设计形成的空间,使第三安装面位于输出轴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第一增速轴的传动齿轮与输出轴的小齿轮啮合,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的轴线沿轴向投影于输出轴的大齿轮的轮缘以内;通过匹配各传动齿轮的直径,可使输入轴、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上的传动齿轮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不超出过渡轴、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所决定的必需空间,在减小齿轮传动机构长度尺寸的同时,齿轮传动机构整体的高度、宽度也未增加,整体结构紧凑,空间体积小。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轴、输出轴的轴承安装段上分别联接有深沟球轴承;所述输入轴、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的轴承安装段上分别联接有圆锥滚子轴承,输入轴、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上的传动齿轮的直径小于对应的轴上的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的内径。

这样,在将齿轮传动机构安装在箱体内时,过渡轴、输出轴及轴上齿轮因体积大,重量重,可装配成整体后,通过深沟球轴承放入上下箱体结构的箱体的下箱体对应的半孔中,输入轴、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及轴上齿轮因较小,重量较轻,可充分利用圆锥滚子轴承为内外圈分体的结构,先将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安装在箱体一侧对应的轴孔内,因输入轴、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上的传动齿轮直径小于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的内径,可将传动齿轮及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安装在对应的轴上成为整体,再从箱体另一侧的轴孔整体穿入,然后扣上另一个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即可,无需再对应的拆分箱体,齿轮传动机构各轴的安装简单,步骤清晰,齿轮相互之间不形成遮挡,维修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轴、输出轴所在水平面为第一水平面,所述输入轴、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位于同一水平面且该同一水平面构成第二水平面。

这样,过渡轴、输出轴位于水平面上,输入轴、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位于另一水平面上,方便对应的安装箱体的轴孔的加工;如使用镗床镗削箱体各轴孔,在同一水平面镗完第一个孔后,无需调节设备主轴的高低,只需调节水平位置,即可进行同一水平面上其它轴孔的镗削,有效保证了加工尺寸的精度,进而保证齿轮传动机构安装后的有效啮合,减小传动间隙以避免振动和噪音大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在小齿轮一端的轴承安装段外还延伸设有输出连接端;所述输入轴在其一端的轴承安装段外延伸设有输入连接端,所述输入连接端朝向与所述输出连接端相反的方向;与所述输出连接端朝向相同的方向,所述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在相应一端的轴承安装段外分别延伸设有增速输出连接端。

这样,输入连接端连接原动机,输出连接端或任一增速输出连接端连接工作机,输入和输出分别设在相反的方向,便于原动机、减速机、工作机的顺序布置,避免原动机和工作机的相互影响。

进一步地,过渡轴与输出轴之间通过相互啮合的两人字齿轮传动,任一所述人字齿轮包括分别具有左旋齿和右旋齿的两斜齿轮,至少两个组装销沿轴向过盈配合于两斜齿轮上对应设置的组装销孔中以实现组装定位,并通过紧固件将所述两斜齿轮并拢贴合并固定连接。

这样,人字齿轮为由两斜齿轮组合的结构,没有中间的消气槽(有的称为越程槽)及对应的厚度,减小了人字齿轮的厚度及重量,节约了材料,同时也对应减小了齿轮传动机构的宽度,进一步减小了齿轮传动机构的空间体积;这样的组合结构的人字齿轮仍可使用传统的滚齿加工设备加工,通过特定的加工及装配工艺,保证两斜齿轮组合后达到人字齿轮的使用要求,成本低,无需使用四轴以上的加工中心来进行整体的铣削,对材料和设备的要求较低;并且可以重复拆装,便于清洗和维修。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有三个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比的设计,即可实现三个不同转速的三级输出,避免了传统减速机的齿轮转动机构输出单一的问题,提高了减速机的互换通用性。

2、本实用新型各传动轴位置设置合理,输入轴及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位于过渡轴、输出轴的上方,在保证输入轴与过渡轴间距,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与输出轴间距的情况下,比处于同一水平面的结构更能够减小齿轮传动机构的长度,提高了整体结构紧凑性。

3、本实用新型输入轴位于过渡轴的斜上方,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的轴线沿轴向投影于输出轴的大齿轮的轮缘以内,输入轴、第一增速轴、第二增速轴上的传动齿轮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均不超出过渡轴、输出轴上的大齿轮所决定的必需空间,整体结构紧凑,空间体积小。

4、本实用新型的人字齿轮节约了制造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低;减小了整体重量和宽度,方便运输、安装,降低了使用成本。

5、本实用新型齿轮传动机构各轴的安装简单,步骤清晰,齿轮相互之间不形成遮挡,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减速机的等轴测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减速机主视图;

图3-图2的A-A剖视图;

图4-图2的B-B剖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各轴依次构成平行齿轮传动机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平行齿轮传动机构和箱体轮廓投影位置平面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人字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8-图7的俯视图;

其中,1-箱体,2-输入轴,3-过渡轴,4-输出轴,5-第一增速轴,6-第二增速轴,7-圆锥滚子轴承,8-深沟球轴承,9-定位销,11-上箱体,12-下箱体,13-轴承安装板,14-凸缘,41-人字齿轮,111-输入轴承座,112-过渡轴承座,113-输出轴承座,114-第一增速轴承座,115-第二增速轴承座,116-腔体结构,117-定位销孔,121-螺纹孔,122-储油槽,411-组装销,412-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6,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包括由上箱体11和下箱体12构成的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输入轴2、过渡轴3、输出轴4,并依次通过传动齿轮构成平行齿轮传动机构;各轴的两端通过轴承与对应的箱体1两侧壁联接;所述箱体1内还设有第一增速轴5、第二增速轴6,所述输出轴4、第一增速轴5、第二增速轴6依次通过传动齿轮构成平行齿轮传动机构;第一增速轴5、第二增速轴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对应的箱体1一侧壁联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上箱体11内固定设置的轴承安装板13联接;轴承安装板13设于输出轴4的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的转轴段上方,第一增速轴5的传动齿轮与输出轴4的小齿轮啮合,第一增速轴5、第二增速轴6的轴线沿轴向投影于输出轴5的大齿轮的轮廓以内;所述过渡轴3、输出轴4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水平面为第一水平面,所述输入轴2、第一增速轴5、第二增速轴6均位于另一水平面且该另一水平面构成第二水平面,第二水平面位于第一水平面上方。

输入轴2的输入连接端伸出箱体1的一侧外并设有键槽以便于连接原动机,输出轴4、第一增速轴5、第二增速轴6的输出连接端伸出箱体1的另一侧外并均设有键槽以便于连接工作机;输入连接端和输出连接端分别在箱体1的两侧,这样便于原动机、减速机、工作机的顺序布置。

其中,上箱体11与下箱体12的接合面与所述第一水平面为同平面;所述下箱体12在其与上箱体11的接合面上设有贯穿所述箱体1两侧壁的过渡轴下半孔、输出轴下半孔,所述上箱体11在其与下箱体12的接合面上设有贯穿所述箱体1两侧壁的过渡轴上半孔、输出轴上半孔,所述过渡轴下半孔和过渡轴上半孔在上、下箱体扣合时构成过渡轴孔,所述输出轴下半孔和输出轴上半孔在上、下箱体扣合时构成输出轴孔;所述上箱体11设有贯穿所述箱体1两侧壁的输入轴孔,所述上箱体11还设有贯穿所述箱体1一侧壁和轴承安装板13的第一增速轴孔、第二增速轴孔。

参见图1~4,其中,沿上箱体11侧壁的下边缘和下箱体12侧壁的上边缘分别焊接固定连接设有一圈朝向箱体1内的凸缘14以增大所述接合面的面积,所述凸缘14中,沿过渡轴下半孔边缘、输出轴下半孔边缘的凸缘14段分别构成过渡轴承座下半圆、输出轴承座下半圆,沿过渡轴上半孔边缘、输出轴上半孔边缘的凸缘14段分别构成过渡轴承座上半圆、输出轴承座上半圆,所述过渡轴承座下半圆和过渡轴承座上半圆在上、下箱体扣合时构成过渡轴承座112,所述输出轴承座下半圆和输出轴承座上半圆在上、下箱体扣合时构成输出轴承座113;所述输入轴孔、第一增速轴孔、第二增速轴孔内一一对应设有成对的输入轴承座111、第一增速轴承座114、第二增速轴承座115,对应的,输入轴承座111与上箱体11侧壁焊接固定连接;第一增速轴承座114、第二增速轴承座115均分别与上箱体11侧壁和轴承安装板13焊接固定连接。

输入轴2、第一增速轴5、第二增速轴6分别通过圆锥滚子轴承7对应安装于输入轴承座111、第一增速轴承座114、第二增速轴承座115;过渡轴3、输出轴4分别通过深沟球轴承8对应安装于过渡轴承座112、输出轴承座113。

其中,各轴承座在朝向箱体外的一侧设有等分均布的六个或八个螺孔,输入轴2的输入连接端和输出轴4、第一增速轴5、第二增速轴6的输出连接端均伸出箱体1外,在其伸出的这一端均设有对应的轴承透盖通过螺栓连接在轴承座上,轴承透盖的轴心位置设有通孔以便于转轴穿过并伸出,轴承透盖和穿过其中的转轴之间夹设有唇形密封圈以防止润滑油漏出;过渡轴3的两端以及输入轴2、输出轴4、第一增速轴5、第二增速轴6未伸出箱体1外的一端均设有对应的轴承闷盖通过螺栓连接在轴承座上。

其中,下箱体12的凸缘14上设有十二个螺纹孔121,上箱体11的凸缘14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121对应的通孔;上箱体11的侧壁在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向箱体1内凹入,与上箱体11凸缘14的上表面构成腔体结构116;所述螺纹孔121内装配有螺栓,上、下箱体扣合时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形成于所述腔体结构116内,并连接螺母以从箱体1外侧实施上、下箱体的紧固连接。

参见图1~3,其中,箱体1的外壁上开设有四个定位销孔117,定位销孔117的轴线位于所述上箱体11与下箱体12的接合面上,所述定位销孔117为深度小于箱体1壁厚的盲孔以防止漏油;所述下箱体12在其与上箱体11的接合面上设有定位销下半孔,所述上箱体11在其与下箱体12的接合面上设有定位销上半孔,所述定位销下半孔、定位销上半孔在上、下箱体扣合时构成所述定位销孔117;所述定位销孔117内滑合安装有定位销9以固定上箱体11与下箱体12的相对安装位置,所述定位销9的数量与定位销孔117对应;四个定位销孔117分别垂直的设在矩形的箱体1的四个侧壁上。

参见图3~8,其中,过渡轴3与输出轴4之间通过相互啮合的两人字齿轮传动,任一所述人字齿轮如输出轴4上的人字齿轮4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斜齿轮,三个在圆周上等分均布的组装销411沿轴向过盈配合设于两斜齿轮的轮毂上对应设置的组装销孔中以实现组装定位,并通过三个螺栓412穿过两斜齿轮的轮辐上对应设置的通孔并连接螺母将两斜齿轮并拢固定连接;三个螺栓412在所述两斜齿轮的轮辐上沿圆周等分均布,且分别在组装销411和人字齿轮41的圆心连线的延长线上。

参见图1、图6,其中,下箱体12底板的下表面中部设有朝向箱体外的矩形凸出部,对应的下箱体12底板的上表面设有腔体以形成矩形的储油槽122;下箱体12的底板上沿减速机长度方向的两边缘分别设有四个通孔,下箱体12的侧壁在八个通孔的位置向箱体内凹入,与下箱体12的底板上表面构成腔体结构,连接减速机的地脚螺栓可穿过所述八个通孔形成于腔体结构内,并连接螺母以固定减速机。

参见图1,其中,上箱体11的顶板上还设置有空气滤清器,下箱体12的侧壁外侧还设置有用于观察箱体1内的润滑油量是否满足需求的油镜。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