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报警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0526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式报警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阀,特别涉及一种湿式报警阀。



背景技术:

湿式报警阀是一种只允许水单向流入喷水系统并在超过规定流量下报警的一种单向阀。正常情况下,由于阀瓣的自重和阀瓣前后所受水的总压力不同,阀瓣处于关闭状态(阀瓣上面的总压力大于阀芯下面的总压力)。发生火灾时,闭式喷头喷水,报警阀上面水压下降,此时阀瓣前水压大于阀瓣后水压,于是阀瓣开启,向立管及管网供水,同时水沿着报警阀的环形槽进入延时器及报警系统,发出火警信号并启动消防泵。

如图1所示,现有的湿式报警阀包括阀体1、设置于阀体1内的阀瓣11、连通阀体1的延迟器2以及报警系统3,其中阀瓣11转动连接于阀体1的内壁上,并将阀体1分为上下两腔,阀体1下腔13冲水带动阀瓣11翻开,水进入上腔12后达到与下腔13的水压平衡时,阀瓣11盖合。

现有的如上述的湿式报警阀,其阀瓣的开合方式为翻开式设计,在往阀体内充水以平衡上下腔水压的过程中,阀瓣翻转至贴合阀体的侧壁处,冲水完毕后,在阀瓣闭合的过程中,仅靠阀瓣的自重重新盖合,盖合的速度较慢,盖合过程的时间较长,导致水流进入延时器以及报警系统内的水量过大,易造成误报警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式报警阀,其具有阀瓣盖合速度快,减少误报警的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湿式报警阀,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内的阀瓣,阀瓣将阀体分成上腔以及下腔,所述下腔的侧壁上连接有报警管,所述报警管上往背离阀体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出水管、延迟器以及水力警铃,所述阀体的内侧壁朝阀体中部延伸有阀块,所述阀瓣铰接设置于所述阀块上,所述阀瓣靠近所述上腔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背离阀瓣的端部用于与阀体内侧壁相抵。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开始往阀体中充水的过程中,阀瓣朝阀体上腔的一侧翻转,由于在水流的冲击下,第一弹簧抵触于阀体的内侧壁上并发生收缩,直至阀体上腔与下腔的水压达到平衡的瞬间,收缩状态下的第一弹簧对阀瓣施加弹力作用,使阀瓣在弹簧弹力以及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加快了盖合的速度,进而可减少进入延迟器以及水力警铃中的水量,减少误报警的几率。

优选的,所述阀瓣上设有软性拆装块,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于所述软性拆装块上,所述软性拆装块靠近所述阀瓣的一端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的两侧槽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软性拆装块背离所述槽口的两侧底部的外侧延伸有凸块;所述阀瓣上还设有可供所述软性拆装块进入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部向槽壁开设有可供所述凸块进入的内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拆除第一弹簧时,可通过朝软性拆装块中部挤压槽口的侧壁,使第二弹簧收缩,直至凸块与内槽脱离后,将软性拆装块从凹槽中取出,完成拆除;当需要安装第一弹簧时,朝软性拆装块中部挤压槽口的侧壁,使第二弹簧收缩,软性拆装块进入凹槽后,直至凸块与内槽相对,停止挤压,使第二弹簧还原,进而凸块进入内槽,完成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性套,所述第二弹簧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性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腔体内的水与弹性套接触时,弹性套套设在弹簧外侧,降低了水与弹簧直接接触的概率 ,减少弹簧生锈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报警管靠近所述阀体的一端设有连通阀体的通水孔,所述阀瓣远离所述阀块的一端设有可卡入所述通水孔的密封卡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阀瓣盖合时,密封卡块可卡入通水孔中,以增加上腔与报警管之间的密封性,进而可减少上腔中的水进入到报警管中,也可减少上下腔之间的水压出现不平衡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阀瓣背离所述上腔的侧壁上延伸有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用于提升阀瓣与下腔之间的密封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阀瓣盖合时,密封凸起紧贴于下腔的侧壁,以增加阀瓣与下腔之间的密封性,进而可减少上腔与下腔之间水流的互通,降低了上下腔水压出现不平衡情况的几率。

优选的,所述阀瓣上设有若干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控制水流从下腔往上腔的单向流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腔中的水有少量渗漏时,可通过单向阀将下腔中的水少量补充到上腔中,以平衡上下腔之间的水压。

优选的,所述阀体对应于上腔的阀壁上连通有用于检测上腔水压的第一压力表,所述阀体对应于下腔的阀壁上连通有用于检测下腔水压的第二压力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阀瓣开启充水的过程中,可通过第一压力表与第二压力表直观地看出上腔与下腔的水压,进而可对报警阀进行精准调试。

优选的,所述上腔的腔壁上还设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上设有排水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湿式报警阀进行维修时,可通过打开排水阀,将上腔中的水通过导水管排出。

优选的,所述报警管靠近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设有过滤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通过报警管进入水力警铃时,可利用过滤器过滤水流中的杂质,以减少杂质进入水力警铃内,进而可减少杂质对水力警铃造成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阀瓣上设置第一弹簧,可加快阀瓣盖合的速度,减少误报警。

2、第一弹簧安装于软性拆装块上,软性拆装块可拆卸连接于阀瓣上,实现了第一弹簧可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用于重点展示现有技术的阀体内部结构;

图2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用于重点展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

图3为实施例的阀体剖视图,用于重点展示阀体的内部结构;

图4为图3中A部的放大图,用于重点展示阀瓣的设计结构。

附图标记:1、阀体;11、阀瓣;111、凹槽;112、内槽;113、密封卡块;114、密封凸起;115、单向阀;12、上腔;121、导水管;122、排水阀;13、下腔;14、阀块;15、压力开关;16、阀腔;2、延迟器;3、报警系统;4、报警管;41、通水孔;42、过滤器;5、出水管;6、水力警铃;7、第一弹簧;71、第一弹性套;8、软性拆装块;81、槽口;82、第二弹簧;83、凸块;84、第二弹性套;9、第一压力表;10、第二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2、图3,一种湿式报警阀,包括阀体1,阀体1内沿中心轴开设有阀腔16,阀腔16的内侧壁朝向中心轴延伸设置有阀块14,阀块14上铰接设置有阀瓣11,阀瓣11将阀腔16分成上腔12以及下腔13;下腔13的侧壁上连接有报警管4,报警管4背离阀体1的一侧依次设置有出水管5以及延迟器2,其中,延迟器2背离出水管5一端的两侧设有水力警铃6以及压力开关15。

参见图3、图4,阀瓣11上设有用橡胶材料制成的软性拆装块8,软性拆装块8背离阀瓣1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外侧套设有第一弹性套71,第一弹簧7背离阀瓣11的端部用于与阀体1的内侧壁相抵;往阀体1中充水的过程中,下腔13的水压冲击阀瓣11,使阀瓣11朝阀体1的侧壁翻转后,第一弹簧7抵触于阀体1的内侧壁上并收缩,直至阀体1上腔12与下腔13的水压达到平衡的瞬间,压迫第一弹簧7的压力消失,第一弹簧7产生恢复的弹力并作用于阀瓣11上,使阀瓣11在第一弹簧7弹力的作用下加快盖合的速度。

软性拆装块8靠近所述阀瓣11的一端开设有两个相邻的槽口81,槽口81内的两侧槽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82;第二弹簧82的外侧套设有第二弹性套84,以降低水与第二弹簧82接触的概率,减少第二弹簧82生锈的可能性;两槽口81相背的外侧均向外延伸有凸块83;阀瓣11上还设有可供软性拆装块8进入的凹槽111,凹槽111的底部向槽壁开设有可供所述凸块83进入的内槽112。

阀瓣11背离上腔12的侧壁上延伸有密封凸起114,密封凸起114紧贴于下腔13的侧壁上,阀瓣11上还设有若干单向阀115,用于控制下腔13朝向上腔12的单向流动;当上腔12中的水有少量渗漏时,可通过单向阀115将下腔13中的水少量补充到上腔12中,以平衡上腔12与下腔13之间的压力,进而可稳定阀瓣11,减少误报警的几率。

报警管4靠近阀体1的一端设有连通阀体1的通水孔41,阀瓣11远离阀块14的一端对应通水孔41的位置设有可贴合通水孔41的密封卡块113,报警管4靠近所述出水管5的一端设有过滤器42,水流通过报警管4进入水力警铃6的过程中,过滤器42可过滤水流中的杂质,进而可减少杂质进入水力警铃6并对其造成损坏。

上腔12的腔壁一侧连通有用于检测上腔12水压的第一压力表9,另一侧上连通有导水管121,导水管121上设有排水阀122,下腔13的腔壁上连通有用于检测下腔13水压的第二压力表10。

实际工作过程:

当开始往阀体1中充水的过程中,阀瓣11朝阀体1的侧壁翻转,第一弹簧7抵触于阀体1的内侧壁上并收缩,直至阀体1上腔12与下腔13的水压达到平衡的瞬间,第一弹簧7开始还原,产生的弹力作用于阀瓣11上,使阀瓣11快速盖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