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1203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立式升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升降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安装于显示器的后侧面,而可让结构更轻薄,并能有效分担显示器升降的支撑力量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背景技术:

传统的显示器除了能调整仰角之外,大多会再增加一升降装置以调整高度,使符合不同体型的使用者需求。而一般升降装置主要是利用具有固定规格的固定滑轨与活动滑轨的相对移动,让显示器上升或下降。但当此类具有固定规格的滑轨结构应用于较小或薄尺寸的显示器上时,不但容易造成浪费,且会让支撑架过大或过厚而造成视觉上的突兀感。

为了改善上述缺陷,例如申请人所申请的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M534283U号的“升降装置”,即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其主要包括一支架,支架的上立架的左右侧对向地设有一对轨槽,各轨槽内两对向内壁中的一个纵向设有供一导轨装设与定位的一定位槽;一支承座具有一座片,座片后端垂直向延伸一对翼片,该对翼片背面各自纵向枢接至少一滚轮,各滚轮的外周面具有套接导轨的一导槽,使各滚轮可沿着导轨纵向滑移;而一定力弹簧卷绕成圈状并连接于上立架与支承座之间。

通过上述结构,确实可以有效达到薄型化的效果。然而,在实际使用时,仅是通过单一定力弹簧的拉伸定位,由于所有的支撑力量都是由该定力弹簧所承担,定力弹簧的整体体积将显得庞大,如此一来,在薄型化的要求上即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并且,由于上下升降的支撑力量无法让单一定力弹簧平均的分担,在定力弹簧的使用寿命上也会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陷,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升降结构,能解决现有技术的仅是通过单一定力弹簧的拉伸定位,而使得定力弹簧的整体体积过于庞大,无法有效的薄型化,且让单一定力弹簧平均分担所有的上下升降支撑力量,让定力弹簧的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而能让结构更轻薄,并能有效分担上下升降支撑力量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

为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立式升降结构包括一底座、一板状支架、一滑移组件以及一转轴模块。其中,板状支架站立并连接于底座的顶面,板状支架的左右对应两内侧设有一对导轨;滑移组件具有一滑动件,滑动件的左右两侧具有相对应于该对导轨的一对导引件,供带动滑动件于板状支架上升降移动;滑动件具有相互连通的一上缺口及一下缺口,上缺口内的空间容置一第一定力弹簧模块,第一定力弹簧模块包括一第一定力弹簧及一第一定位座,第一定力弹簧的一端连接滑动件,第一定位座固定于板状支架上;下缺口内的空间并列容置两个第二定力弹簧模块,第二定力弹簧模块包括一第二定力弹簧及一第二定位座,两个第二定力弹簧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定位座,两个第二定位座分别固定于滑动件上;而转轴模块的一端连接滑动件,供相对于滑动件以至少一角度转动。

实施时,该一对导轨为分别定位于板状支架的左右两内侧的金属圆棒;该导引件为定位于滑动件一侧的至少一V型轴承。

实施时,该滑动件的上缺口内设有一第一钩部;该第一定力弹簧的一端具有一第一扣接部,供扣接第一钩部。

实施时,该第一定力弹簧模块的第一定位座设有两个第二钩部;两个第二定力弹簧的一端分别具有一第二扣接部,供分别扣接两个第二钩部。

实施时,该第一定位座的底部还具有一延伸结构,该两个第二钩部分别连接于该延伸结构的相对两侧。

实施时,该转轴模块包括一Z轴转向模块, Z轴转向模块包括上下层叠并相互枢接的一上转动件及一下转动件,上转动件具有左右两侧相对应的一左悬臂及一右悬臂,左悬臂的一端与右悬臂的一端分别结合于滑动件的左右两侧。

实施时,上述上转动件的底面具有一第一限位部,下转动件的顶面具有对应于第一限位部的一第二限位部,供限制上转动件的Z轴转动角度。

实施时,上述第一限位部为上转动件的底面向下凸出的一凸块,第二限位部为下转动件的顶面上形成的一弧形凹槽,凸块容纳于弧形凹槽内。

实施时,该Z轴转向模块还包括一摩擦片组,该摩擦片组包括上下层叠的一上摩擦片及一下摩擦片,该上摩擦片向上连接该上转动件,该下摩擦片向下连接该下转动件。

实施时,该滑动件的一侧面上分别以远离该侧面的方向水平凸出一左支撑部及一右支撑部,该左悬臂的一端锁接该左支撑部,该右悬臂的一端锁接该右支撑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部份组件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部份组件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模块的组件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升降结构1 底座2

板状支架3 限位槽31

凹槽32 导轨33

限位板34 滑移组件4

滑动件41 左支撑部411

右支撑部412 上缺口413

下缺口414 第一钩部415

导引件42 V型轴承421

第一定力弹簧模块43 第一定力弹簧431

第一定位座432 第一扣接部433

第二钩部434 延伸结构435

第二定力弹簧模块44 第二定力弹簧441

第二定位座442 第二扣接部443

转轴模块5 X轴转向模块6

Y轴转向模块7 Z轴转向模块8

上转动件81 左悬臂811

右悬臂812 第一限位部813

摩擦片组82 上摩擦片821

下摩擦片822 下转动件83

第二限位部831 后背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现详述于后: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结构1的较佳实施例,包括一底座2、一板状支架3、一滑移组件4以及一转轴模块5。其中,底座2为一板片,供放置于桌面上;板状支架3为铝挤型长方体,板状支架3的底面连接于底座2的顶面,使长直状的板状支架3立起于底座2上而形成站立姿态;滑移组件4连接于板状支架3上,以相对于板状支架3上下升降移动;而转轴模块5分别连接滑移组件4及一电子装置的显示器后背板9,供带动显示器在一限定的角度内转动。

请参阅图2~图4所示,该板状支架3具有两个平行的窄侧面及两个平行的宽侧面,其中一宽侧面内凹形成一长形限位槽31,长形限位槽31的左右对应两内侧分别形成一个半圆形凹槽32,任一个凹槽32容纳一个直立的金属圆棒,该金属圆棒做为导轨33。实施时,该一对金属圆棒也可直接结合于板状支架3的左右两内侧,同样可以形成一对导轨33。

该滑移组件4包括一滑动件41、一对导引件42、一第一定力弹簧模块43以及两个第二定力弹簧模块44。其中,滑动件41为直立的长方形板,滑动件41容纳于板状支架3的长形限位槽31内,而一限位板34锁合于板状支架3上以部份封闭该长形限位槽31,借以限制滑动件41的移动范围。另外,滑动件41具有两个平行的左、右窄侧面及两个平行的前、后宽侧面。滑动件41的一宽侧面上分别以远离该宽侧面的方向水平凸出一左支撑部411及一右支撑部412。滑动件41的两个窄侧面之间具有贯穿分别贯穿两个宽侧面的一上缺口413及一下缺口414,上缺口413及下缺口414上下相互连通,且在滑动件41的上缺口413内设有一第一钩部415。滑动件41的左右两侧分别具有三个直立排列的V型轴承421,该三个V型轴承421做为导引件42。该一对导引件42分别相对应于该一对导轨33,借以使滑动件41在板状支架3上升降移动。

第一定力弹簧模块43容置于上缺口413内的空间中,第一定力弹簧模块43包括一第一定力弹簧431及一第一定位座432,第一定力弹簧431连接定位于第一定位座432上方,第一定力弹簧431的一端形成一缺口,该缺口做为第一扣接部433,第一扣接部433扣接滑动件41的第一钩部415;而第一定位座432锁合固定于板状支架3上,借以在滑动件41升降移动时,以第一钩部415拉动第一定力弹簧431的第一扣接部433,让第一定力弹簧431形成拉伸的状态。第一定位座432的底部设有两个第二钩部434及一延伸结构435,延伸结构435由第一定位座432的底部向下延伸的板片或杆体,而两个第二钩部434分别连接于延伸结构435的相对两侧,以方便于弹性调整和搭配弹簧组件。

两个第二定力弹簧模块44以并列方式同时容置于下缺口414内的空间中,第二定力弹簧模块44包括一第二定力弹簧441及一第二定位座442,第二定力弹簧441连接定位于第二定位座442下方,第二定力弹簧441的一端形成一缺口,该缺口做为第二扣接部443,两个第二扣接部443分别扣接第一定位座432底部的两个第二钩部434;而两个第二定位座443分别锁合固定于滑动件41上,借以在滑动件41升降移动时,让两个第二定力弹簧模块44同步移动,并以两个第二钩部434拉动两个第二定力弹簧441的两个第二扣接部443,使两个第二定力弹簧441形成拉伸的状态。

如图2、图5所示,该转轴模块5包括一X轴转向模块6、一Y轴转向模块7及一Z轴转向模块8。其中,X轴转向模块6及Y轴转向模块7分别连接显示器的后背板9,且X轴转向模块6及Y轴转向模块7都是利用枢接方式以带动显示器在X轴及Y轴方向转动。而Z轴转向模块8包括上下依序层叠并相互枢接的一上转动件81、一摩擦片组82及一下转动件83。其中,上转动件81具有左右两侧相对应的一左悬臂811及一右悬臂812,左悬臂811的一端锁接滑动件41的左支撑部411,右悬臂812的一端锁接滑动件41的右支撑部412。上转动件81的底面向下凸出一凸块,该凸块做为第一限位部813。该摩擦片组82包括上下层叠的上摩擦片821及下摩擦片822,上摩擦片821向上连接上转动件81,下摩擦片822向下连接下转动件83。下转动件83的顶面上形成一弧形凹槽,该弧形凹槽做为第二限位部831,上转动件81的凸块容纳于弧形凹槽内,而下转动件83的一端连接Y轴转向模块7。借此此,通过摩擦片组82的弹性迫紧,可让显示器定位而不会在Z轴方向转动;而在使用者施力转动显示器之后,通过下转动件83的第二限位部831限制上转动件81的第一限位部813,则可让X轴转向模块6、Y轴转向模块7及显示器同时在Z轴方向做有限度的转动。

如图6所示,当显示器升降移动时,由于滑动件41的一对导引件42搭配板状支架3的一对导轨33,再以限位板34限制滑动件41移动范围的配置方式,除了可以提供滑动件41左右方向的夹持作用之外,还可以提供前后方向的夹持作用,更兼具有导引和对抗扭转的功效,使显示器能稳定且平顺的上下升降。而当显示器通过重力而向下移动时,由于第一定力弹簧431与两个第二定力弹簧441的弹力分担及恒定弹性作用力所支撑,则可以让显示器停滞在固定的高度上。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具有三个定力弹簧模块,其中一个上方的定力弹簧模块固定于板状支架上,并将定力弹簧的端部扣接于滑动件内,另外两个为下方的定力弹簧模块,可随着滑动件移动,且两个下方的定力弹簧的端部分别扣接上方的定力弹簧模块,因此,在多个定力弹簧同时拉伸的过程中,能避免各个定力弹簧的弧曲自由端之间相互干扰,而能让整体动作更顺畅。

2、本实用新型将转轴模块设计成类似万向转轴的方式,相较于现有的TWM534283U专利案而言,多了Z轴向的转动方向,并以下转动件的第二限位部限制上转动件的第一限位部,让显示器在Z轴方向做有限度的转动,因此,可以有效控制显示器的Z轴转动角度,以强化定位的效果;而由于上转动件及滑动件采用侧面锁固的方式,则可有效降低来自显示器负重的影响。

3、本实用新型以多个定力弹簧平均分担显示器的所有上下升降支撑力量,因此,能让整体结构更轻薄,且能有效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4、本实用新型在滑动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V型轴承,并各自搭配一个金属圆棒,因此,不但能让显示器顺畅的上下升降,且能通过增加V型轴承的数量以增加滚动摩擦阻力,借以取代现有的耐磨件的止滑作用及其调整工序,以减少整体厚度和组成构件。

本实用新型虽为实现上述目的而公开了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任何该技术领域的通常知识者应知,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精神下,任何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是可能的,且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