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拉伸弹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536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强型拉伸弹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强型拉伸弹簧。



背景技术:

拉伸弹簧是现代弹簧中的一个大类,主要通过拉伸变形来产生力值起到复位、减振、计量等作用,弹簧的尺寸、刚度、力值和使用寿命都决定了其性能。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拉簧拉钩都是使用与弹簧本体一样线径和材质的钢丝卷制而成,从实际使用的数据来看,通常同样力值的拉伸弹簧的使用寿命都远低于压缩弹簧的使用寿命;而且断裂主要集中在弹簧拉钩部分,无法满足长寿命拉簧的使用要求。

无论是英式钩拉簧还是德式钩拉簧其拉钩都是使用与弹簧本体一样线径和材质的钢丝卷制而成,但由于卷制拉钩时钢丝不可避免地被折弯90°或更大的角度,这些折弯点就成为应力集中点导致拉簧疲劳断裂时都是从这些折弯点附近开始断裂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强型拉伸弹簧,使用片状连接件来代替传统的弹簧拉钩可以彻底解决拉钩任意断裂的问题,大大延长拉伸弹簧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强型拉伸弹簧,包括弹簧本体,所述弹簧本体的两端螺旋连接有片状连接件,所述片状连接件一端设有与所述弹簧本体的内径尺寸相匹配的螺旋结构,所述片状连接件的另一端设有拉孔,所述螺旋结构包括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片状连接件的相对两侧壁上的凹槽,位于同一侧壁上的两个所述凹槽之间还设有加强插片。

优选的,平行于所述拉孔轴线的两侧壁上分布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为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沿所述拉孔的轴向贯穿所述片状连接件,所述插片沿所述拉孔的轴向设置。

优选的,所述弹簧本体由若干圈螺旋状的簧丝绕成,所述弧形凹槽为半圆形凹槽,所述半圆形凹槽与所述簧丝相配合,所述插片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半圆形凹槽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片状连接件的材料厚度和宽度可以远大于传统拉钩,因此其结构强度也大大加强了,使用片状连接件来代替传统的弹簧拉钩可以彻底解决拉钩任意断裂的问题,大大延长拉伸弹簧的使用寿命;

(2)安装时,只需将片状连接件按照螺纹方向旋入即可,安装简便,无操作难度;

(3)由于片状连接件与弹簧本体的内径尺寸匹配的结构特点,片状连接件上加强插片在旋入弹簧本体时,会对弹簧本体产生一定的扩张效应,旋入并不困难;但按照旋出方向旋转加强插片时对弹簧本体产生紧缩效应,使片状连接件在使用中不易意外松脱;

(4)片状连接件的片状结构与相同原理的圆柱形挂件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节省材料的优势,整体经济性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片状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片状连接件的平面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1、弹簧本体;2、片状连接件;3、螺旋结构;4、拉孔;5、凹槽;6、加强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加强型拉伸弹簧,包括弹簧本体1,弹簧本体1的两端螺旋连接有片状连接件2,片状连接件2一端设有与弹簧本体1的内径尺寸相匹配的螺旋结构3,片状连接件2的另一端设有拉孔4,螺旋结构3包括呈螺旋状分布于片状连接件2的相对两侧壁上的凹槽5,两个凹槽5之间还设有加强插片6。

平行于拉孔4轴线的两侧壁上分布有凹槽5,凹槽5为弧形凹槽,弧形凹槽沿拉孔4的轴向贯穿片状连接件2,位于同一侧壁上的两个凹槽5之间设有加强插片6,插片6沿拉孔4的轴向设置。

弹簧本体1由若干圈螺旋状的簧丝绕成,弧形凹槽为半圆形凹槽,半圆形凹槽与簧丝相配合,插片6的高度不小于半圆形凹槽的半径。

本实用新型根据弹簧的线径和内径来设计片状连接件2两侧的凹槽5和加强插片6,使凹槽5和加强插片6与弹簧本体1的结构很好地吻合;

本实用新型使用激光切割或其他机加工设备来加工片状连接件2,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自由加长或缩短片状连接件2的长度,满足不同的应用;

如果弹簧本体1是碳钢系列材质,将片状连接件2在弹簧热处理前旋入弹簧本体1,因为碳钢簧体的内径在热处理后会有一定的缩小;如果是不锈钢系列的弹簧本体1,内径在热处理后会有一定的胀大,在设计片状连接件2时应考虑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微调旋入后两端片状连接件2的相对角度,使方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