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7221发布日期:2018-06-15 23:4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速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平行轴齿轮变速机构存在体积大、扭矩小、档位数少的问题;同时现有的行星齿轮变速机构存在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速机构,包括两个互相平行且相对的第一轴系,所述第一轴系包括若干个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轴,所述轴上套装有链轮,轴与链轮之间设有第一连接套,轴与第一连接套、第一连接套与链轮均为间隙配合,轴与第一连接套、第一连接套与链轮均为键连接;所述第一轴系上相邻的两个传动机构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套连接,第二连接套与轴为间隙配合,第二接套与轴为键连接;所述两个第一轴系上的链轮分别通过若干个链条连接。

优选的,所述变速机构还包括第二轴系、第三轴系,所述第二轴系包括两个所述传动机构,两个传动机构通过第二连接套连接,所述第三轴系包括两个所述传动机构,两个传动机构通过第二连接套连接,第二轴系通过两个链条分别连接两个第一轴系的一端,第三轴系通过两个链条分别连接两个第一轴系的另一端。

优选的,所述链轮端面设有环套,环套与链轮共轴线,环套与轴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轴与第一连接套和/或轴与第二连接套和/或第一连接套与链轮通过花键连接。

优选的,所述链条包括链片、销子、滚子,链轮的侧面设有一圈链齿,所述链轮的两个端面上正对的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链轮周向设有一圈,所述链片均设有突出部,链条、链轮相啮合,链条与链齿啮合方式一致,所述两个限位块上正对的设有若干个限位面,所述若干个限位面沿链轮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若干个限位面依次相邻设置,所述突出部具有配合面,所述配合面正对所述限位面,限位面与配合面共同限制链条沿链轮的轴向方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限位面和/或所述配合面为斜面,所述限位面和/或所述配合面不平行且不垂直于链轮轴线。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面为平面,若干个所述限位面呈正多边形设置在所述限位块上,所述限位面倾斜背向链轮轴线。

优选的,当所述限位面数量无穷多时,所述若干个限位面构成锥面,所述锥面与链轮共轴线,所述锥面的大端朝外或者锥面的小端朝外,即,两个所述限位面的轴向截面呈V形或者倒V形。

优选的,链条在链轮轴向方向移动时,所述配合面与所述限位面以点接触;例如,所述突出部为球形或者椭球形,此时配合面为球面或者椭球面,两个配合面分别与两个限位面相接触,以使链条在链轮轴向方向上受到限位块的约束从而无法摆动。

优选的,链条在链轮轴向方向移动时,所述配合面与所述限位面以线接触,例如所述突出部为锥形或者梯形或者圆柱形,此时配合面为锥面或者平面或者圆柱面,两个配合面与两个限位面相接触,以使链条在链轮轴向方向上受到限位块的约束从而无法摆动。

优选的,链条在链轮轴向方向移动时,所述配合面与所述限位面以面接触。

当然,所述限位面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所述限位面的轴向截面为凹槽,所述配合面为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反之,所述限位面的轴向截面为凸起,所述配合面为与所述凸起向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突出部的上、下两端对称的设有所述配合面,两个配合面关于链片运动方向对称。

优选的,当所述限位块为实心圆盘时,所述环套可以为限位块,限位块设有与轴间隙配合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突出部设置在链片内侧或者所述突出部设置在链片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独立于链轮。

进一步的,限位块可以设置在与链轮连接的轴上或者限位块设置在链轮与链条包合处的位置或者限位块设置在靠近链轮与链条包合处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限位块及突出部的设置,使链条在链轮上不会沿链轮轴向方向摆动,能够有效防止链条滑落;

2、限位块沿链轮周向设置一圈、限位块与链轮共轴线的设置,起到使限位块便于加工制造、链条传动平稳、避免限位块与突出部发生卡碰现象的作用;

3、限位面为锥面、突出部为球形、锥形或者梯形的设置,起到限位面加工制造方便、突出部形状受到的约束少的好处;

4、限位面为垂直于链轮轴线的平面的设置,同样起到限位面加工制造方便、突出部形状受到的约束少的作用;

5、对称结构的突出部的设置,能够保证链条的两侧同时与链轮啮合时,链条在两个链轮上均能够被约束;

6、限位块与突出部的设置,限位块与突出部没有摩擦,能够解决现有链片与链齿侧面的摩擦;

7、采用链条传动的变速机构,具有体积小、档位多、扭矩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4为轴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连接套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连接套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环套、链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链条、链轮示意图;

图9为链条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限位面为十五个的链条、链轮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限位面为锥面、突出部为球形的链条、链轮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限位面为锥面、突出部为球形的链条、链轮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限位面为锥面、突出部为椭球形的链条、链轮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限位面为锥面、突出部为椭球形的链条、链轮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4为限位面为锥面、突出部为锥形的链条、链轮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为限位面为锥面、突出部为锥形的链条、链轮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限位面为锥面、突出部为梯形的链条、链轮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限位面为锥面、突出部为梯形的链条、链轮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为限位面为凹槽、突出部为凸起的链条、链轮结构一种示意图;

图19为限位块为盘状的链条、链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突出部为对称结构的链条、链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1为上述突出部设置在链片内侧的链条、链轮结构示意图;

图22为限位块独立于链轮的链条、链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链条、11-链片、12-销子、13-滚子、2-链轮、3-限位块、4-突出部、5-轴、6-第一连接套、7-第二连接套、8-环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变速机构,包括两个互相平行且相对的第一轴系,所述第一轴系包括若干个如图3所示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如图4所示的轴5,所述轴5上套装有链轮2,轴5与链轮2之间设有如图5所示的第一连接套6,轴5与第一连接套6、第一连接套6与链轮2均为间隙配合,轴5与第一连接套6、第一连接套6与链轮2均为键连接;所述第一轴系上相邻的两个传动机构之间通过如图6所示的第二连接套7连接,第二连接套7与轴5为间隙配合,第二接套7与轴5为键连接;所述两个第一轴系上的链轮2分别通过若干个链条1连接。

如图7所示,所述所述链轮2的端面设有环套8,环套8与链轮2共轴线,环套8与轴5间隙配合。

所述轴5与第一连接套6和/或轴5与第二连接套7和/或第一连接套6与链轮2通过花键连接。

如图8、图9所示,所述链条1包括链片11、销子12、滚子13,链轮2的侧面设有一圈链齿,链条1、链轮2相啮合,链条与链齿啮合方式一致,所述链轮2的两个端面上正对的设有限位块3,所述限位块3沿链轮2周向设有一圈,两个限位块3上正对的设有若干个限位面,所述若干个限位面沿链轮2周向均匀分布,所述若干个限位面依次相邻设置,所述链片11的外侧均设有突出部4,所述突出部4具有配合面,所述配合面正对所述限位面,限位面与配合面共同限制链条1沿链轮2的轴向方向移动。

所述限位面和/或所述配合面为斜面,所述限位面和/或所述配合面不平行且不垂直于链轮轴线。

所述若干个限位面均为平面,若干个所述限位面呈正多边形设置在所述限位块3上,所述限位面倾斜背向链轮2的轴线,如图10a所示,图中所述限位面设有十五个。

所述若干个限位面构成锥面,所述锥面具有大端、小端,所述配合面与限位面可以是点接触或者线接触或者面接触。

具体的,如图10b所示,当所述限位面的小端朝外时,所述突出部4为球形,此时所述配合面为球面,两个配合面与两个限位面点接触,以使链条1在链轮2轴向方向上受到处于两个配合面内侧的限位面的约束从而无法摆动。

如图11所示,当所述限位面的大端朝外时,所述突出部4为球形,此时所述配合面为球面,两个配合面与两个限位面点接触,以使链条1在链轮2轴向方向上受到处于两个配合面外侧限位面的约束从而无法摆动。

如图12所示,当所述限位面的小端朝外时,所述突出部4为椭球形,此时所述配合面为椭球面,两个配合面与两个限位面点接触,以使链条1在链轮2轴向方向上受到处于两个配合面内侧的限位面的约束从而无法摆动。

如图13所示,当所述限位面的大端朝外时,所述突出部4为椭球形,此时所述配合面为椭球面,两个配合面与两个限位面点接触,以使链条1在链轮2轴向方向上受到处于两个配合面外侧限位面的约束从而无法摆动。

如图14所示,当所述限位面的小端朝外时,所述突出部4为锥形,此时所述配合面为锥面,两个配合面与两个限位面线接触,以使链条1在链轮2轴向方向上受到处于两个配合面内侧的限位面的约束从而无法摆动。

如图15所示,当所述限位面的大端朝外时,所述突出部4为锥形,此时配合面为锥面,两个配合面与两个限位面线接触,以使链条1在链轮2轴向方向上受到处于两个配合面外侧的限位面的约束从而无法摆动。

如图16所示,当所述限位面的小端朝外时,所述突出部4为梯形,此时所述配合面为梯形的斜面,两个配合面与两个限位面线接触,以使链条1在链轮2轴向方向上受到处于两个配合面内侧的限位面的约束从而无法摆动。

如图17所示,当所述限位面的大端朝外时,所述突出部4为梯形,此时所述配合面为梯形的斜面,两个配合面与两个限位面线接触,以使链条1在链轮2轴向方向上受到处于两个配合面外侧的限位面的约束从而无法摆动。

当然,所述突出部4还可以是圆柱形,所述圆柱形的轴线与限位面平行,此时所述配合面为圆柱侧面,配合面与限位面线接触。

当然,链条1在链轮2轴向方向移动时,所述配合面与所述限位面以面接触。

所述限位面也可以是凹槽,所示凹槽开口朝向链齿方向,所示配合面为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凸起,如图18所示。

同时,所述限位块3可以是圆盘形,限位块3为实心圆盘,圆盘中部设有供轴系穿过的孔,如图19所示,图中给出了限位块3为实心圆盘形状、限位面为锥面、限位块为梯形时链条1、链轮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上述记载的链条1、链轮2的不同结构均适用于限位块3为实心圆盘形的情形。

如图20所示,为了保证链条1的两侧同时与所述链轮2相啮合又不发生链条1在链轮2轴向方向移动的情况,所述突出部4的上、下两端对称的设有所述配合面,两个配合面关于链片11运动方向对称;当然,图12只示出了突出部4等腰梯形时的链条1、链轮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上述记载的链条1、链轮2的不同结构均适用于突出部4为对称结构。

所述突出部4设置在链片11内侧,如图21所示的所述突出部4设于链片11内侧的一种链条1、链轮2结构示意图,上述记载的链条1、链轮2的不同结构均适用于突出部4位于链片11内侧的结构。

所述限位块3独立于链轮2,用于在链轮2尺寸较大时,减小限位块3的体积和重量。

所述限位块3可以设置在与链轮2连接的轴5上

所述限位块3设置在链轮2与链条1包合处的位置,如图22所示,所述限位块3设置在另一个轴上,该轴平行于链轮2轴线,限位块3设有十五个所述限位面。

所述限位块3设置在靠近链轮2与链条1包合处的位置。

使用时,链条1啮合在链轮2上,传动机构通过链条1将轴5的扭矩传递出去,当需要传递扭矩时,通过滑动第一连接套6,使第一连接套6分别与轴5、链轮2连接,使轴5的扭矩得以通过链轮2传递到链条1上;当不需要传动扭矩时,通过滑动第一连接套6,使第一连接套6分别与轴5、链轮2脱开,此时轴5与链轮2之间只有环套8,而环套8与轴5间隙配合,轴5的扭矩无法传递到链轮2上,达到不传递扭矩的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滑动相邻且共轴线的两个轴5上的第二连接套7,使同一轴系上的传动机构在不同的位置离合,同时可以滑动任一传动机构上轴5与链轮2之间的第一连接套6,使该传动机构上的链轮2不向与其通过链条1连接的传动机构传递扭矩,从而达到不同的扭矩传递路线,再通过为传动机构配套不同直径规格的链轮,进而实现不同的传动比,实现变速的效果。链片11外侧的突出部4被链轮2端面上的限位块3所限制,链条1在链轮2轴向方向上无法摆动,不会发生链条1从链轮2轴向方向脱落的情况。

实施例二:

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所述变速机构还包括第二轴系、第三轴系,所述第二轴系包括两个所述传动机构,两个传动机构通过第二连接套7连接,所述第三轴系包括两个所述传动机构,两个传动机构通过第二连接套7连接,第二轴系通过两个链条1分别连接两个第一轴系的一端,第三轴系通过两个链条1分别连接两个第一轴系的另一端。

本实施例中,第二轴线与第三轴系分别作为扭矩输入与扭矩输出,起到灵活布置输入、输出轴的作用。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