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658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部件连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弹性衬套广泛应用于车辆动力总成悬置中,弹性衬套通常由橡胶制成,用橡胶制成的弹性衬套也可称为橡胶衬套。车辆动力总成悬置一般包括左悬置、右悬置、后悬置以及前悬置,车辆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及其他附件)的不同位置分别通过悬置支架与对应的左悬置、右悬置、后悬置或前悬置相连,各悬置(包括左悬置、右悬置、后悬置和前悬置)再分别与车架相连,从而构成车辆动力总成的左、右、后和前安装点。各悬置的壳体通常配置有定位孔,定位孔为直径一致的光孔,橡胶衬套即套装在定位孔中。橡胶衬套的中心孔中通过硫化固定的方式安装有金属内芯,各悬置分别通过安装在金属内芯内的销轴与悬置支架或车架相连。

套装在定位孔内的橡胶衬套在车辆行驶时起到减振的作用,并会承载轴向、径向等作用力。为避免橡胶衬套从定位孔中脱出造成悬置与其他零部件的连接失效,橡胶衬套需轴向位置基本固定地安装在定位孔内。目前通常在橡胶衬套的两端分别设置限位凸缘,通过压装的方式使限位凸缘在安装过程中适当变形以将橡胶衬套装配至定位孔中,橡胶衬套通过其两端的限位凸缘与定位孔两端的限位台阶的配合来实现轴向的定位及必要的弹性连接。

由于橡胶衬套的弹性结构特性,在装配至定位孔中时会发生回弹,因此橡胶衬套装配时需要有过压的过程及回弹的过程。为使橡胶衬套在定位孔中处于准确的安装位置,保证装配尺寸精度,通常在装配橡胶衬套时需要进行多次调试,导致安装效率较低。另外,在模拟测试中,橡胶衬套在定位孔中容易出现大幅度滑移的情况,有被从定位孔中拔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壳体设置有定位孔;弹性衬套,套设在定位孔中;定位孔的部分孔壁区域与弹性衬套的位于定位孔内的部分外周区域凹凸配合。

进一步地,弹性衬套的位于定位孔内的部分的外周上配置有至少一圈环形凹部;定位孔的孔壁上配置有与环形凹部凹凸配合的至少一圈环形凸筋;或者,弹性衬套的位于定位孔内的部分的外周上配置有至少一圈环形凸筋;定位孔的孔壁上配置有与环形凸筋凹凸配合的至少一圈环形凹部。

进一步地,环形凸筋配置于定位孔的孔壁上时,环形凸筋的轴向截面沿径向向内的方向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环形凹部和环形凸筋的轴向截面的轮廓均呈圆弧形。

进一步地,弹性衬套的外周上配置一圈环形凹部;定位孔的孔壁上配置一圈环形凸筋,环形凸筋位于定位孔的轴向中间位置。

进一步地,弹性衬套的两端分别配置有用于限定弹性衬套的轴向位置的限位凸缘;在定位孔的两端位置处的壳体上分别形成有与限位凸缘配合的限位台阶;并且/或者,弹性衬套与定位孔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弹性衬套为橡胶衬套,橡胶衬套的中心孔通过硫化固定方式与金属内芯联接。

进一步地,壳体为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的壳体。

进一步地,壳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圆环安装部、连接支架和第二圆环安装部;第一圆环安装部适于与后悬置支架或变速器壳体连接,第一圆环安装部的中心孔形成定位孔;第二圆环安装部适于与车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设置有上述的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将弹性衬套和壳体装配到一起时,通过压装的方式将弹性衬套套装在壳体的定位孔中,压装过程中定位孔孔壁与弹性衬套外周上的凹凸配合结构卡接到位(可以理解,该凹凸配合结构不应导致弹性衬套不能安装至定位孔中),过压过程中弹性衬套外周与定位孔孔壁之间的凹凸配合结构所形成的卡接关系能够提供一定的反作用力,减小压装超出尺寸范围的可能性。另外,在压装回弹过程中,定位孔和弹性衬套之间凹凸配合结构处的卡接关系,能够快速倒正弹性衬套的位置。由此,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可以快速到位,不需要反复调试,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还能保证装配尺寸的精度以及稳定性。另外,相卡接的凹凸配合结构还能起到辅助的轴向限位作用,增大了弹性衬套从定位孔拔出的阻力,使得弹性衬套不易脱出定位孔及不易发生大幅度的滑移,进一步增加了装配在一起的弹性衬套和壳体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文将参考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的分解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考图1和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的分解图和剖视图。如图所示,该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以下也简称安装结构)包括壳体1和弹性衬套2。其中,壳体1设置有定位孔110,弹性衬套2嵌设在定位孔110中。结合相关技术可知,弹性衬套2通常轴向位置限定地安装在定位孔110中。由图2中可以看出,弹性衬套2的位于定位孔110内的部分的外周上配置有至少一圈环形凹部20,定位孔110的孔壁上配置有与环形凹部20凹凸配合的至少一圈环形凸筋111。

本实施例提供的弹性衬套2与壳体1的安装结构在装配时,通过压装的方式将弹性衬套2装在壳体1的定位孔110中,压装过程中环形凸筋111会卡入到环形凹部20内,过压过程中卡在环形凹部20内的环形凸筋111能够提供一定的反作用力,减小压装超出尺寸范围的可能性。另外,在压装回弹过程中,环形凹部20与环形凸筋111相配合,能够快速倒正弹性衬套2的位置。由此,弹性衬套2与壳体1的安装可以快速到位,不需要反复调试,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还能保证装配尺寸的精度以及稳定性。另外,相卡接的环形凸筋111和环形凹部20还能起到辅助的轴向限位作用,增大了弹性衬套2从定位孔110拔出的阻力,使得弹性衬套2不易脱出定位孔110及发生大幅滑移,避免出现与弹性衬套2连接的部件因轴向移动不受约束后会发生位移并产生碰撞异响的问题,进一步增加了装配在一起的弹性衬套2和壳体1的结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实施例中弹性衬套2外周与定位孔110孔壁之间的凹凸配合结构是以在弹性衬套2的外周上配置环形凹部20,在定位孔110的孔壁上配置环形凸筋111的方式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弹性衬套2外周和定位孔110孔壁之间的凹凸配合结构还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将环形凸筋配置于弹性衬套2的外周上,将环形凹部配置于定位孔110的孔壁上;或者,在定位孔110的孔壁上沿周向和/或轴向间隔均匀地配置两个或者多个弧形(不是完整的圆环形)凸出段,弹性衬套2的外周上配置有适于与各弧形凸出段凹凸配合的弧形凹陷段;或者,可以使定位孔110孔壁的轴向截面轮廓设计成第一波浪形,使位于定位孔110内的弹性衬套2的外周的轴向轮廓设计成与第一波浪形凹凸配合的第二波浪形;或者,在定位孔110的孔壁上离散分布有凸起或者凹部,在弹性衬套2的外周上相应地离散分布有凹部或者凸起,定位孔110孔壁上的凸起或者凹部适于和弹性衬套2外周上的凹部或者凸起凹凸配合等等。可以理解,上述的弹性衬套2外周与定位孔110孔壁之间的各种凹凸配合结构不应导致弹性衬套2不能被正常压装到定位孔110中。

本实施例中环形凸筋111配置于定位孔110的孔壁上,环形凸筋111的轴向截面优选地沿径向向内的方向逐渐缩小,可以理解,环形凹部20的形状与环形凸筋111相适配。可以参见图2,环形凹部20的轮廓和环形凸筋111的轮廓优选地均呈表面光滑过渡的圆弧形,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呈折线形或者其他合适的形状。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将弹性衬套2压装到定位孔110中时不会产生很大的压装阻力,避免造成弹性衬套2的压装困难或引起环形凸筋111的变形,另一方面可以保证环形凸筋111方便地卡入环形凹部20内,以对弹性衬套2起到辅助的轴向限位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径向向内的方向指的是,由定位孔110的孔壁指向定位孔110的轴心的径向方向。

由图1和图2中还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在弹性衬套2的外周上只配置了一圈环形凹部20,定位孔110的孔壁上相应地只配置一圈环形凸筋111,且优选地,环形凸筋111大体位于定位孔110的轴向中间位置,这样有利于降低壳体1的制造难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环形凸筋111并不限于位于定位孔110的轴向中间位置,环形凹部20和环形凸筋111的圈数并不限于一圈,而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合适的位置和圈数。优选地,多圈环形凸筋111沿轴向在定位孔110的孔壁上间隔均匀地排布,使每相邻的两圈环形凸筋111相分离一定的距离;可以理解,环形凹部20的圈数及在弹性衬套2外周上的位置与环形凸筋111的圈数及在定位孔110孔壁上的位置存在一一对应关系。

本实施例中还示出了限定弹性衬套2轴向位置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见图2,在弹性衬套2的两端分别配置有用于限定弹性衬套2的轴向位置的限位凸缘21,优选地在定位孔110的两端位置处的壳体1上分别形成有限位台阶112,各限位台阶112分别和相邻的限位凸缘21相互抵靠配合,实现弹性衬套2的轴向位置的限定。可以理解,因弹性衬套2两端的限位凸缘21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量,弹性衬套2在定位孔110中允许有微量的轴向移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限定弹性轴套2的轴向位置的方式还有很多种,在此不再赘述。另外优选地,弹性衬套2和定位孔110安装到位后,弹性衬套2与定位孔110之间为过盈配合关系,以提高弹性衬套2在定位孔110内轴向移动的阻力,进一步提高二者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地,弹性衬套2采用橡胶材料制成,也可称为橡胶衬套。另外,在橡胶衬套的中心孔通过硫化固定方式与金属内芯3联接。壳体1优选地为车辆动力总成悬置(左悬置、右悬置、后悬置或前悬置)的壳体,也即,该安装结构优选地可以应用于车辆的左悬置、右悬置、后悬置或前悬置中。

再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该安装结构更具体地以应用于后悬置中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后悬置壳体作为壳体1使用,壳体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圆环安装部11、连接支架12和第二圆环安装部13。本实施例中第一圆环安装部11的轴线与第二圆环安装部13的轴线相垂直,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圆环安装部11的轴线与第二圆环安装部13的轴线可以是其他位置关系,例如可以是相平行的关系。第一圆环安装部11的中心孔形成定位孔110,在定位孔110内套装有弹性衬套2,弹性衬套2与金属内芯3通过硫化固定,第一圆环安装部11适于通过安装在金属内芯3的中心孔30中的销轴与后悬置支架连接。优选地,当变速器壳体上配置有可供选择的安装点时,中心孔30中的销轴也可以直接与变速器的壳体连接,此时不需要设置额外的后悬置支架。第二圆环安装部13也具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橡胶衬套4和金属内芯5,第二圆环安装部13适于通过安装在金属内芯5的中心孔中的销轴与车架连接。可以理解,本实施例提供的安装结构还可以应用到左悬置、右悬置、前悬置或者其他机械产品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的例如车辆动力总成悬置上配置有上述的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因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可以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因此,配置有该弹性衬套与壳体的安装结构的车辆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各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语言表述的含义及其等同含义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