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紧密封阀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1796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紧密封阀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紧密封阀门装置。



背景技术:

阀门是用来开闭管路、控制流向、调节和控制输送介质的参数(温度、压力和流量)的管路附件。根据其功能,可分为关断阀、止回阀、调节阀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上的进步,生活中人们会使用很多阀门,帮助对水管等管道进行控制,便于人们生活上使用水等更加方便,但是很多阀门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需要技术人员长时间的手动操作,费时费力降低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自紧密封阀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紧密封阀门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上壁面开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圆形通孔内侧壁面焊接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上装配齿轮,所述齿轮上壁面中心处开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内侧壁面开有位置相对应的一对豁槽,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内嵌装顶杆,所述顶杆两侧壁面焊接与豁槽相匹配的凸起,所述顶杆下壁面固定与阀体相匹配的挡板,所述阀体内下壁面且位于挡板左侧焊接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内部为空腔机构,所述支撑块上壁面开有条形通孔,所述支撑块内内下壁面装配一对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套装弹簧,所述弹簧上焊接条形板,所述阀体内上壁面且位于条形板相对位置安装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下壁面开有与条形板相匹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条形板和支撑板的宽度与阀体内部宽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与豁槽相搭接,所述阀体下壁面且位于挡板下方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安装支杆,所述支杆与挡板相搭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侧壁面与阀体内侧壁面搭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外端通过第一圆形通孔伸出,所述顶杆上焊接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上安装第一折形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侧壁面套装阀盖,所述阀体侧壁面开有第一螺纹,所述阀盖内侧壁面开有与第一螺纹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啮合。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紧密封阀门装置,帮助技术人员对阀门进行操控与使用,提高阀门的使用效果,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1-阀体;2-弧形齿条;3-齿轮;4-顶杆;5-凸起;6-挡板;7-支撑块;8-固定杆;9-弹簧;10-条形板;11-支撑板;12-支杆;13-第一螺母;14-第一折形把手;15-阀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紧密封阀门装置,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内上壁面开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一圆形通孔内侧壁面焊接弧形齿条2,所述弧形齿条2上装配齿轮3,所述齿轮3上壁面中心处开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内侧壁面开有位置相对应的一对豁槽,所述第二圆形通孔内嵌装顶杆4,所述顶杆4两侧壁面焊接与豁槽相匹配的凸起5,所述顶杆4下壁面固定与阀体1相匹配的挡板6,所述阀体1内下壁面且位于挡板6左侧焊接支撑块7,所述支撑块7内部为空腔机构,所述支撑块7上壁面开有条形通孔,所述支撑块7内内下壁面装配一对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上套装弹簧9,所述弹簧9上焊接条形板10,所述阀体1内上壁面且位于条形板10相对位置安装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下壁面开有与条形板10相匹配的凹槽;便于通过顶杆4旋转让挡板6旋转,让本阀门正常使用,之后通过弹簧9支撑条形板10能够实现自紧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条形板10和支撑板11的宽度与阀体1内部宽度相同;便于限制条形板10的大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凸起5与豁槽相搭接,所述阀体1下壁面且位于挡板6下方开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安装支杆12,所述支杆12与挡板6相搭接;通过支杆12与挡板6搭接,便于当挡板6在旋转的时候能够更加稳定,提高使用寿命,同时顶杆4上的凸起5与豁槽搭接,便于顶杆4带动齿轮3旋转的时候更加稳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支撑块7侧壁面与阀体1内侧壁面搭接,限制支撑块7使用的大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顶杆4外端通过第一圆形通孔伸出,所述顶杆4上焊接第一螺母13,所述第一螺母13上安装第一折形把手14;便于技术人员在旋转顶杆4的时候有很好的施力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阀体1侧壁面套装阀盖15,所述阀体1侧壁面开有第一螺纹,所述阀盖15内侧壁面开有与第一螺纹相匹配的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相啮合;便于阀体1上安装阀盖15,并且能够合理的拆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