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阀和智能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0817发布日期:2018-06-30 04:52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智能阀和智能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阀和智能燃气灶。



背景技术:

随着燃气灶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户采用燃气灶烹饪食物,燃气灶的使用安全问题对于用户而言十分重要。

传统的燃气灶在使用的过程中,在燃气灶意外熄灭时,只有一道电磁阀切断燃气,电磁阀后端的燃气通道内仍然有燃气残留,残留燃气会释放到空气中,不仅影响用户健康,且当有火源靠近时,残留燃气存在被点燃的风险会,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阀和智能燃气灶,以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在燃气灶意外熄灭时,只有一道电磁阀切断燃气,安全性不高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阀,包括:阀体本体、第一自吸阀和第二自吸阀;

所述阀体本体包括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

在所述第一自吸阀吸合时,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开启,在所述第一自吸阀复位时,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关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为常开进气通道;

在所述第二自吸阀吸合时,所述出气通道开启,在所述第二自吸阀复位时,所述出气通道关闭。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阀体本体还包括:进气腔体;

所述进气腔体的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腔体的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腔体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所述进气腔体上还设置有第一通过孔,所述第一自吸阀的阀体位于所述进气腔体外部,所述第一自吸阀的阀芯穿过所述第一通过孔,并且所述阀芯的端部位于所述进气腔体内部,在所述第一自吸阀复位时,所述阀芯的端部覆盖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上,在所述第一自吸阀吸合时,所述阀芯的端部不覆盖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上。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阀体本体还包括:出气腔体;

所述出气腔体的第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出气腔体的出气口与所述出气通道连通;

所述出气腔体上还设置有第二通过孔,所述第二自吸阀的阀体位于所述出气腔体外部,所述第二自吸阀的阀芯穿过所述第二通过孔,并且所述阀芯的端部位于所述出气腔体内部,在所述第二自吸阀复位时,所述阀芯的端部覆盖于所述出气口上,在所述第二自吸阀吸合时,所述阀芯的端部不覆盖于所述出气口上。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一通过孔与所述第一自吸阀的所述阀芯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第二通过孔与所述第二自吸阀的所述阀芯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燃气灶,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阀。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阀体、外环喷嘴、外环火盖、控制器和通讯模块;

所述阀体的输出端与所述智能阀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智能阀的输出端与所述外环喷嘴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外环喷嘴的输出端与所述外环火盖连接;

所述通讯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菜谱信息和智能锅发送的锅底温度信息;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智能阀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菜谱信息和所述锅底温度信息生成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自吸阀的吸合第一控制信号与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自吸阀复位的第二控制信号,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自吸阀的吸合的第三控制信号与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自吸阀复位的第四控制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还包括电磁阀、内环喷嘴、热电偶和内环火盖;

所述电磁阀的输入端与燃气供给管道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磁阀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内环喷嘴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磁阀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阀体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内环喷嘴的输出端与所述内环火盖连接;

所述热电偶设置在所述内环火盖和所述外环火盖之间。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根据所述菜谱信息和温度信息确定当前烹饪步骤为大火模式时,生成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智能阀,使所述智能阀的所述第一自吸阀吸合,以及所述第二自吸阀吸合;

或者,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根据所述菜谱信息和温度信息确定当前烹饪步骤为中火模式时,生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智能阀,使所述智能阀的所述第一自吸阀复位,以及所述第二自吸阀吸合;

或者,所述控制器用于当根据所述菜谱信息和温度信息确定当前烹饪步骤为小火模式时,生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所述智能阀,使所述智能阀的所述第一自吸阀复位,以及所述第二自吸阀复位。

结合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热电偶出现异常时,向所述电磁阀和所述第二自吸阀发送第五控制信号,以使所述电磁阀关闭和所述第二自吸阀复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阀包括:阀体本体、第一自吸阀和第二自吸阀;所述阀体本体包括第一进气通道、第二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在所述第一自吸阀吸合时,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开启,在所述第一自吸阀复位时,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关闭,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为常开进气通道;在所述第二自吸阀吸合时,所述出气通道开启,在所述第二自吸阀复位时,所述出气通道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阀通过第一自吸阀的吸合和复位控制与第一自吸阀对应的第一进气通道的开启和闭合,通过第二自吸阀的吸合和复位控制与第二自吸阀对应的出气通道的开启和闭合,该智能阀可以有效的控制流体在通道中的流通情况,例如,该智能阀可以用于控制燃气灶的燃气的通断,当燃气灶意外熄灭时,智能阀可以切断电磁阀后端的燃气通道内残留燃气的流通,避免了由于残留燃气会释放到空气中而影响用户健康,且也切断了残留燃气与外界火源的接触,提高了燃气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阀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阀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阀中流体流通情况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阀中流体流通情况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智能阀中流体流通情况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智能阀中流体流通情况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燃气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传统的燃气灶在使用的过程中,在燃气灶意外熄灭时,只有一道电磁阀切断燃气,电磁阀后端的燃气通道内仍然有燃气残留,残留燃气会释放到空气中,不仅影响用户健康,且当有火源靠近时,残留燃气存在被点燃的风险会,安全性不高,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阀和智能燃气灶,可以用于控制燃气灶的燃气的通断,当燃气灶意外熄灭时,智能阀可以切断电磁阀后端的燃气通道内残留燃气的流通,避免了由于残留燃气会释放到空气中而影响用户健康,且也切断了残留燃气与外界火源的接触,提高了燃气灶的安全性。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智能阀进行详细介绍,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阀的立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所述智能阀包括:阀体本体5-1、第一自吸阀5-2和第二自吸阀5-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阀的剖面结构图,如图2所示,阀体本体5-1包括第一进气通道5-4、第二进气通道5-5和出气通道5-6;在第一自吸阀5-2吸合时,第一进气通道5-4开启,在第一自吸阀5-2复位时,第一进气通道5-4关闭,第二进气通道5-5为常开进气通道;在第二自吸阀5-3吸合时,出气通道5-6开启,在第二自吸阀5-3复位时,出气通道5-6关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阀通过第一自吸阀5-2和第二自吸阀5-3的配合来控制通道中流体的流通情况。

具体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阀中流体流通情况示意图,如图3所示,当第一自吸阀5-2吸合,且第二自吸阀5-3吸合时,第一进气通道5-4和出气通道5-6均开启,流体在智能阀中的流通情况如图2中黑色箭头所示:从第一进气通道5-4和第二进气通道5-5流入至出气通道5-6,然后由出气通道5-6流出;

具体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阀中流体流通情况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第一自吸阀5-2复位,且第二自吸阀5-3吸合时,第一进气通道5-4关闭,出气通道5-6开启,流体在智能阀中的流通情况如图3中黑色箭头所示:从第二进气通道5-5流入至出气通道5-6,然后由出气通道5-6流出。

具体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智能阀中流体流通情况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第一自吸阀5-2吸合,且第二自吸阀5-3复位时,第一进气通道5-4开启,出气通道5-6关闭,流体在智能阀中的流通情况如图4中黑色箭头所示:从第一进气通道5-4和第二进气通道5-5流入,由于出气通道5-6关闭,所以流体无法从出气通道5-6流出。

具体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智能阀中流体流通情况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第一自吸阀5-2复位,且第二自吸阀5-3复位时,第一进气通道5-4和出气通道5-6均关闭,流体无法在智能阀中的流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阀通过第一自吸阀5-2的吸合和复位控制与第一自吸阀5-2对应的第一进气通道5-4的开启和闭合,通过第二自吸阀5-3的吸合和复位控制与第二自吸阀5-3对应的出气通道5-6的开启和闭合,该智能阀可以有效的控制流体在通道中的流通情况,例如,该智能阀可以用于控制燃气灶的燃气的通断,当燃气灶意外熄灭时,智能阀可以切断电磁阀后端的燃气通道内残留燃气的流通,避免了由于残留燃气会释放到空气中而影响用户健康,且也切断了残留燃气与外界火源的接触,提高了燃气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阀的阀体本体5-1还包括:进气腔体;

所述进气腔体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气通道5-4连通,所述进气腔体的第二进气口与第二进气通道5-5连通,所述进气腔体的出气口与出气通道5-6连通;

所述进气腔体上还设置有第一通过孔,第一自吸阀5-2的阀体位于所述进气腔体外部,第一自吸阀5-2的阀芯穿过所述第一通过孔,并且所述阀芯的端部位于所述进气腔体内部,在第一自吸阀5-2复位时,所述阀芯的端部覆盖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上,在第一自吸阀5-2吸合时,所述阀芯的端部不覆盖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通过孔与第一自吸阀5-2的所述阀芯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可以防止流体从所述第一通过孔与第一自吸阀5-2的阀芯之间的间隙泄露。

具体的,第一自吸阀5-2的阀体与阀芯通过弹性件连接,当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一自吸阀5-2为复位状态,所述阀芯的端部覆盖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上;当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时,第一自吸阀5-2为吸合状态,所述阀芯的端部不覆盖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上。

具体的,当第一自吸阀5-2复位时,由于第一自吸阀5-2的阀芯覆盖在与第一进气通道5-4连通的进气腔体的第一进气口,所以第一进气通道5-4被关闭;当第一自吸阀5-2吸合时,由于第一自吸阀5-2的阀芯不覆盖在与第一进气通道5-4连通的进气腔体的第一进气口,所以第一进气通道5-4被开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阀的阀体本体5-1还包括:出气腔体;

所述出气腔体的第一进气口与第一进气通道5-4连通,所述第二进气口与第二进气通道5-5连通,所述出气腔体的出气口与出气通道5-6连通;

所述出气腔体上还设置有第二通过孔,第二自吸阀5-3的阀体位于所述出气腔体外部,第二自吸阀5-3的阀芯穿过所述第二通过孔,并且所述阀芯的端部位于所述出气腔体内部,在第二自吸阀5-3复位时,所述阀芯的端部覆盖于所述出气口上,在第二自吸阀5-3吸合时,所述阀芯的端部不覆盖于所述出气口上。

具体的,所述第二通过孔与第二自吸阀5-3的所述阀芯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可以防止流体从所述第二通过孔与第二自吸阀5-3的阀芯之间的间隙泄露。

具体的,第二自吸阀5-3的阀体与阀芯通过弹性件连接,当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第二自吸阀5-3为复位状态,所述阀芯的端部覆盖于所述出气腔体的出气口上;当所述弹性件被压缩时,第二自吸阀5-3为吸合状态,所述阀芯的端部不覆盖于所述出气腔体的出气口上。

具体的,当第二自吸阀5-3复位时,由于第二自吸阀5-3的阀芯覆盖在与出通道5-6连通的出气腔体的出气口,所以出气通道5-6被关闭;当第二自吸阀5-3吸合时,由于第二自吸阀5-3的阀芯不覆盖在与出气通道5-6连通的出气腔体的出气口,所以出气通道5-6被开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燃气灶,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燃气灶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所述智能燃气灶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阀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智能燃气灶还包括:阀体10、外环喷嘴8、外环火盖1、控制器7和通讯模块;

阀体10的输出端与智能阀5的输入端连接;

智能阀5的输出端与外环喷嘴8的输入端连接;

外环喷嘴8的输出端与外环火盖1连接;

通讯模块,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菜谱信息和智能锅发送的锅底温度信息;

控制器7与智能阀5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菜谱信息和所述锅底温度信息生成用于控制第一自吸阀5-2的吸合第一控制信号与用于控制第一自吸阀5-2复位的第二控制信号,以及,用于控制第二自吸阀5-3的吸合的第三控制信号与用于控制第二自吸阀5-3复位的第四控制信号。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器7控制智能阀5的第一自吸阀5-2和第二自吸阀5-3的吸合与复位,进而对达到外环火盖的燃气量进行控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智能燃气灶还包括电磁阀12、内环喷嘴9和内环火盖2;

电磁阀12的输入端与燃气供给管道的输出端连接,电磁阀12的第一输出端与内环喷嘴9的输入端连接,电磁阀12的第二输出端与阀体10的输入端连接;

内环喷嘴9的输出端与内环火盖2连接。

具体的,当电磁阀12打开时,一部分燃气经过内环喷嘴9喷出至内环火盖2,另一部分燃气依次经过阀体10和智能阀5从外环喷嘴8喷出至外环火盖1。

具体的,当控制器7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菜谱信息和所述锅底温度信息确定当前烹饪步骤为大火模式时,生成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智能阀5,使智能阀5的第一自吸阀5-2吸合,以及第二自吸阀5-3吸合,进而使得大量燃气从智能阀5的第一进气通道5-4和第二进气通道5-5进入至出气通道5-6,从出气通道5-6流出至外环喷嘴8,从外环喷嘴8出至外环火盖1,此时为内环火焰和外环大火焰同时存在的大火模式。

具体的,当控制器7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菜谱信息和所述锅底温度信息确定当前烹饪步骤为中火模式时,生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和所述第三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智能阀5,使智能阀5的第一自吸阀5-2复位,以及第二自吸阀5-3吸合,进而使得少量燃气从智能阀5的第二进气通道5-5进入至出气通道5-6,从出气通道5-6流出至外环喷嘴8,从外环喷嘴8出至外环火盖1,此时为内环火焰和外环中火焰存在的中火模式。

具体的,当控制器7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菜谱信息和所述锅底温度信息确定当前烹饪步骤为小火模式时,生成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和所述第四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智能阀5,使智能阀5的第一自吸阀5-2复位,以及第二自吸阀5-3复位,燃气无法通过智能阀5,进而切断了对外环火盖1的燃气供给,此时只有部分燃气从内环喷嘴9喷出至内环火盖,此时为只有内环火焰的小火模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控制器7控制智能阀5的第一自吸阀5-2和第二自吸阀5-3的吸合和复位,实现了对流经智能阀5到达外环火盖1的燃气量多少的控制,进而实现了大火模式、中火模式和小火模式的切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燃气灶还包括:热电偶3,热电偶3设置在内环火盖2和外环火盖1之间,用于感应所述燃气灶的火焰温度。

具体的,控制器7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热电偶3出现异常时,向电磁阀12和第二自吸阀5-3发送第五控制信号,以使电磁阀12关闭和第二自吸阀5-3复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当燃气灶意外熄火时,通过电磁阀12切断总燃气来源,再由第二自吸阀5-3切断通往外环喷嘴8的燃气通道中残留燃气的流通,达到熄火双重安全保护。

具体的,控制器7还用于当接收到的锅底温度信息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向电磁阀12和第二自吸阀5-3发送第六控制信号,以使电磁阀12和所述第二自吸阀5-3复位,切断燃气,使火焰全部熄灭,防止锅具干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智能燃气灶还包括旋钮11、点火器13、点火针14和电源6;

旋钮11,用于打开或关闭阀体10;

点火器13与点火针14电连接,用于向点火针14发送脉冲信号;

点火针14,用于当接收到点火器13发送的脉冲信号时,向内环火盖2和外环火盖1放电;

电源6,用于给控制器7、智能阀5、电磁阀12和点火器13供电。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