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性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9077发布日期:2018-06-08 21:2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磁性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通过磁性吸附于设有金属之处、并可用于夹持物品的装置,尤指一种用于办公室中可用于夹持笔杆或纸张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磁性吊挂装置,其于一磁铁上包覆射出一吊挂本体,该吊挂本体包含有一直立的盘体及一横向延伸的杆体,磁铁位于盘体内,盘体的一侧面为用以贴附金属上的贴附面,盘体的另一侧面则突出该横向延伸的杆体,该杆体用以吊挂各式物品;

进一步来说,盘体内的磁铁相邻于盘体的贴附面,但磁铁与贴附面之间仍具有一间距,换言之,磁铁与贴附面之间可说是具有一薄膜(但该薄膜其实为盘体的一部分);该薄膜的厚度会影响到磁铁的磁吸力,薄膜越厚则越会阻隔磁铁的磁吸力,但薄膜若太薄,则可能容易因磨损而破裂,并进而导致磁铁外露;因此,薄膜的厚度与磁铁的大小之间应具有特定关系,使得磁力与耐磨损的程度达到平衡。

除此之外,现有技术的吊挂本体仅能用以吊挂物品,因此用途较为局限,而无法用以固定笔或各式纸张(便条纸、名片)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性夹持装置,其分别具体界定了薄膜厚度与磁铁大小的较佳范围值,使得磁性夹持装置的磁力与耐磨损的程度达到较佳的平衡。

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磁性夹持装置,其中包含:

一磁铁;

一夹持本体,其包覆射出成型于该磁铁外,且为具有弹性的材料,该夹持本体包含有一贴附部及一夹持部;该贴附部具有一贴附面,该磁铁位于该贴附部内,且该磁铁与该贴附面之间具有一间距,该间距介于0.12毫米与2.93毫米之间;该夹持部突出成形于该贴附部上,且具有一夹持通道及一开口,该夹持通道贯穿该夹持部,该开口位于该夹持通道的径向一侧边且与该夹持通道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使磁铁与贴附面之间的间距介于0.12毫米与2.93毫米之间,因此可避免该夹持本体的贴附面轻易磨损破裂,且可让磁铁磁力的阻隔降到最小,进而让本实用新型可稳固吸附于设有金属之处;最后,通过在夹持部上设有一夹持通道及一开口,因此可以让笔的笔杆或各种纸张从该开口或该夹持通道两端置入该夹持通道内,并被夹持通道的内壁面夹持,由此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夹持各种物品。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该磁铁的面积介于12.56平方毫米与314平方毫米之间。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该间距最小介于0.12毫米与0.21毫米之间,而最大介于0.98毫米与2.93毫米之间。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该夹持部的该开口位于该夹持部的顶侧。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该夹持部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一抵靠片,该第一抵靠片突出成形于该开口的一侧开口周缘,且朝向另一侧开口周缘突伸。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该夹持部进一步包含有一第二抵靠片,该第二抵靠片突出成形于该夹持通道的内壁面,且朝向该第一抵靠片突伸,且该第一抵靠片相对该第二抵靠片更接近该开口。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从该夹持部的该开口朝向该夹持通道观察时,该第一抵靠片与该第二抵靠片部分重叠。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该第一抵靠片突伸的长度大于该第二抵靠片突伸的长度。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该第一抵靠片朝向该夹持通道的内侧面与该夹持通道的内壁面的连接处凹设成形有一弯折槽,该弯折槽与该夹持通道相同地延伸至该夹持部的相对两端。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该夹持通道其中一半部的截面为半圆形,另一半部的截面为四分之一椭圆。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该夹持通道的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该夹持通道的相对两侧开口周缘分别突出有一导引部,该两导引部夹设出一导引通道,且该导引通道的宽度朝向该夹持通道而渐缩。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该夹持通道的相对两侧内壁面分别突出有多个软性凸条。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所述软性凸条背向该开口倾斜。

进一步而言,前述的磁性夹持装置,其中该磁铁为圆盘状,且直立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3A、图3B、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方式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外观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D1间距

10磁铁 20夹持本体

21贴附部 211贴附面

22夹持部 221夹持通道

222开口 223第一抵靠片

224第二抵靠片 225弯折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磁性夹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包含有一磁铁10及一夹持本体20。

在本实施例中,磁铁10为圆盘状,且直立设置,但不以此为限,该磁铁10的截面亦可为矩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多边形或爱心形等形状。磁铁10的材料可为铁氧体或钕铁硼,且较佳为钕铁硼。

夹持本体20包覆射出成型于磁铁10外,且夹持本体20包含有一贴附部21及一夹持部22;

贴附部21具有一贴附面211,磁铁10位于贴附部21内,且磁铁10的一侧面与贴附面211之间具有一间距D1,该间距D1即为射出成型后包覆于磁铁10的薄膜厚度,其介于0.12毫米与2.93毫米之间;

于较佳实施例中,磁铁10的面积介于12.56平方毫米与314平方毫米之间,磁铁10与贴附面211的间距D1最小介于0.12毫米与0.21毫米之间,最大介于0.98毫米与2.93毫米之间;其中,该间距D1的最小值是指磁铁10受薄膜包覆而可成型的最小数值;该间距D1的最大值是指磁铁10尚未受薄膜包覆前所能吸附固定的最多纸张的纸张厚度总合,若该间距D1超过该厚度总合(超过设定的纸张数),则磁铁10将无法再吸附固定于设有金属之处而会掉落;而间距D1的最小值及最大值会随着磁铁10的面积而变动;但磁铁10的面积范围及间距D1的范围不以上述为限;

在前述的尺寸范围下,本实用新型的磁铁面积与薄膜厚度各尺寸可有下列组合: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夹持部22突出成形于贴附部21上,且具体来说,夹持部22跟贴附面211分别位于贴附部21的相对两侧;夹持部22具有一夹持通道221、一开口222、一第一抵靠片223及一第二抵靠片224;

夹持通道221贯穿夹持部22,且具体来说,夹持通道221的延伸方向与贴附面211的法线相互垂直,但不以此为限,亦可并非完全垂直,而稍有偏斜;

开口222位于夹持通道221的径向一侧边且与夹持通道221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开口222位于夹持部22的顶侧,但不以此为限,开口222亦可位于夹持部22的侧面,仅要能让欲夹持的物品通过开口222而进入到夹持通道221中即可;此外,由于夹持通道221贯穿夹持部22,因此该开口222仅具有两侧开口周缘。

第一抵靠片223突出成形于该开口222的其中一侧开口周缘,且朝向另一侧开口周缘突伸,第二抵靠片224突出成形于夹持通道221的内壁面,且朝向该第一抵靠片223突伸,换句话说,第一抵靠片223及第二抵靠片224的突伸方向相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靠片223突出成形于相对远离该贴附部21的该侧开口周缘,而第二抵靠片224突出成形于相对接近该贴附部21的该侧内壁面,但不以此为限,第一抵靠片223可改为突出成形于相对接近该贴附部21的该侧内壁面,而第二抵靠片224则改为突出成形于相对远离该贴附部21的该侧开口周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靠片223相对第二抵靠片224更接近开口222,且从该开口222朝向夹持通道221观察时,第一抵靠片223与第二抵靠片224部分重叠,换句话说,当开口222位于夹持部22的顶侧时,第一抵靠片223位于第二抵靠片224的上方,且由上往下看,第一抵靠片223与第二抵靠片224部分重叠,藉以达到较好的包覆效果,但不以此为限,亦可不重叠。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靠片223突伸的长度大于第二抵靠片224突伸的长度,但同样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靠片223朝向夹持通道221的内侧面与夹持通道221的内壁面的连接处凹设成形有一弯折槽225,弯折槽225与夹持通道221相同地延伸至夹持部22的相对两端,由此方便第一抵靠片223朝向夹持通道221弯折,但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6所示,在第二实施例中,夹持部22A亦可没有弯折槽。

在其他实施例中,夹持部22亦可没有第一抵靠片跟第二抵靠片,而直接通过夹持通道221的内壁面来夹持物品(例如:笔杆或纸张)。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通道221其中一半部的截面为半圆形,而另一半部的截面为四分之一的椭圆,但不以此为限,亦可改为其他形状,例如:夹持通道221的截面可为圆形、矩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多边形或爱心形等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本体20为具有弹性的材料,所述弹性材料可为热塑性弹性体(TPE)或热固性弹性体(TSE),例如:橡胶或硅胶等,但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使磁铁10与贴附面211之间的间距最小介于0.12毫米与0.21毫米之间,而最大介于0.98毫米与2.93毫米之间,可避免贴附面211轻易磨损破裂而导致磁铁10外露,并可让磁铁10磁力的阻隔降到最小,进而让本实用新型可稳固吸附于设有金属之处。

最后,通过在夹持部22上设有一夹持通道221及一开口222,因此可以让笔的笔杆从开口222或夹持通道221两端置入夹持通道221内,并被夹持通道221的内壁面夹持,并且具体来说本实施例有以下三种不同外径的笔杆的夹持方式:

请参阅图3A及图3B所示,当笔杆30的外径大约与夹持通道221的大小相当时,可将笔杆30自开口222横向挤入夹持通道221内或自夹持通道221两端任一端插入夹持通道221中,笔杆30靠近夹持通道221内侧的侧边会贴合夹持通道221的内壁面;请参阅图3B所示,若笔杆30是从开口222横向挤入夹持通道221内时,笔杆30会向下(内)弯折第一抵靠片223及第二抵靠片224,使其外侧面分别抵靠于笔杆30的两侧,此时弯折槽225可使第一抵靠片223方便弯折;请参阅图3A所示,若笔杆30是从夹持通道221两端任一端插入夹持通道221中时,笔杆30外侧会分别贴合于第一抵靠片223的内侧面与第二抵靠片224的内侧面并将第一抵靠片223与第二抵靠片224分别稍微向外挤压,由此夹持通道221的内壁面、第一抵靠片223及第二抵靠片224可有效避免笔杆30轻易脱离。

请参阅图4所示,当笔杆30的外径大于夹持通道221的大小时,可将笔杆30自夹持通道221两端任一端插入夹持通道221中,笔杆30会稍微撑大夹持通道221,并且向上(外)撑开第一抵靠片223与第二抵靠片224,由此夹持通道221的内壁面、第一抵靠片223及第二抵靠片224可有效固定笔杆30。

请参阅图5所示,当笔杆30的外径小于夹持通道221的大小时,可将笔杆30自开口222横向挤入夹持通道221内,笔杆30会向下(内)弯折第一抵靠片223及第二抵靠片224,使其外侧面分别抵靠于笔杆30的两侧,如此可达到夹设固定笔杆30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通过具有弹性的夹持部22及其夹持通道221、第一抵靠片223及第二抵靠片224的设计,而可有效夹持各种尺寸的笔杆30。

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与前述的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但是第三实施例的夹持部22B的夹持通道221B的截面为矩形,且夹持通道221B的相对两侧开口周缘分别突出有一导引部226B,该两导引部226B夹设出一呈推拔状的导引通道227B,亦即导引通道227B的宽度朝向夹持通道221B而渐缩,在本实施例中为向下渐缩;此外,夹持通道221B的相对两侧内壁面分别突出有多个软性凸条228B,且所述软性凸条228B背向该开口222B倾斜,即在本实施例中为向下倾斜。

本第三实施例通过使夹持通道221B的截面为矩形,并且配合两侧的软性凸条228B的设计,而可方便夹持纸张,例如:多个便条纸或多个名片等等。

而通过两导引部226B的设计,则方便纸张放入夹持通道221B中;而向下倾斜的软性凸条228B则是方便将纸张放入软性凸条228B之间,但欲将纸张向上抽出时则会遭遇些许阻力,藉以避免纸张轻易掉出。

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三个实施例分别以夹持笔杆及纸张来说明,但不以笔杆及纸张为限,亦可用以夹持其他物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