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旧管道的光固化修复综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4036发布日期:2018-06-23 00:0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旧管道的光固化修复综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开挖管道修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旧管道的光固化修复综合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管道腐蚀、堵塞或遭破坏引发的事故越来越多,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尤其对位于城镇繁华区域、穿越江河湖泊、高速公路、铁路等重要地区或敏感区域内管道的隐患治理,采用传统的开挖方式对破损的管道进行更换或维修将是非常难以实施的。

目前,非开挖方式的管道修复技术主要有穿插法、碎管法、折叠内衬法、原位固化法。其中原位固化法又分为翻转法和拉入法,从而在原有管道的内层进行新的修复加固。现有的紫外线光固化法需要使用拖拉的方法将材料软管拖入地下管道内。这个方法在材料软管被拖入时需要很大的拉力,能够实现所需拉力的现有电缆装备成本较大,运动不灵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旧管道的光固化修复综合设备,灵活的实现光固化灯组在管道内的移动,提高修复管道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旧管道的光固化修复综合设备,旧管道的一端的下水道井设置有控制器和电缆线组,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缆线组连接,另一端的下水道井设置有卷扬机和加压装置;由多个灯架首尾链接构成的光固化灯组设置在所述旧管道中,所述多个灯架的连线平行于所述旧管道的轴线;所述电缆线组通过电缆与所述光固化灯组的末尾灯架的后部连接,所述卷扬机通过牵引绳与所述光固化灯组的首端灯架的前部连接;连接头具有两个相互连通的通口,第一个通口与所述旧管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个通口与所述加压装置的通风管连接,所述牵引绳穿入所述连接头并通过所述第一个通口进入所述旧管道。

优选的,每相邻两个所述灯架之间通过通电的软管连接,其中,所述首端灯架的前部具有摄像装置。

优选的,所述电缆线组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机、电缆线盘、计米器、自动卷收器以及设置在箱体外的摇臂;所述电机通过第一传动链与所述电缆线盘的第一直径的转动轴连接,所述自动卷收器通过第二传动链与所述电缆线盘的第二直径的转动轴连接;所述摇臂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装置与所述箱体连接,以使得所述摇臂以所述第一转动装置为中心旋转,所述摇臂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引导电缆向下移动的导向轮。

优选的,所述电缆线组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外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装置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装置和所述第二转动装置在所述箱体外的连线垂直于地面,所述支撑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摇臂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摇臂和所述支撑臂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摇臂上还具有用于固定电缆端部的挂钩。

优选的,所述牵引绳由绳端的电磁铁和绳体的导线构成,所述首端灯架的前部具有磁性的牵引部,所述牵引绳通过所述电磁铁与所述牵引部磁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电缆线组、卷扬机和加压装置的联合作用,采用更灵活的方式控制光固化灯组在旧管道内的移动,提高的管道修复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电缆的运动路径是从电缆线盘到自动卷收器,然后再经过摇臂的导向轮,并经过导向轮的导向向地面移动。其中,可转动的摇臂和支撑臂的组合一方面保护电缆不受损伤,另一方面便于适应各种角度位置的施工。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牵引绳与首端灯架通过电磁铁连接,电磁铁在通电时与首端灯架带磁性的牵引部连接,电磁铁在断电时其与牵引部的连接断开,这样的设置方式便于牵引绳的回收,提高了管道修复的效率。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旧管道的光固化修复综合设备的施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旧管道的光固化修复综合设备的电缆线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旧管道的光固化修复综合设备在旧管道内的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的含义如下:

1-控制器,2-电缆线组,21-电机,22-电缆线盘,23-自动卷收器,24-摇臂,25-第一转动装置,26-第二转动装置,27-支撑臂,28-挂钩,3-卷扬机,4-加压装置,5-光固化灯组,51-牵引部,52-连接部,6-电缆,7-通风管,8-牵引绳,9-旧管道,10-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光固化软管内衬(UV-CIPP)管道修复技术,就是采用浸渍光固化树脂胶黏剂的玻璃纤维内衬软管,经牵拉置入待修复管道,采用紫外线照射固化,形成高强度玻璃钢内衬层,从而实现了旧管道的修复。如图1所示,采用光固化软管内衬管道修复技术的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控制器1、电缆线组2、卷扬机3、加压装置4以及光固化灯组5。控制器1包括用于显示管道内景的显示屏幕和用于加载人机交换界面的操作屏幕,使用者可以通过人机交换界面对连接的部件实行控制。控制器1与电缆线组2连接,以实现对电缆线组2的控制。在图1的施工图中可以看出,旧管道的一端的下水道井设置有控制器1和电缆线组2,而另一端的下水道井设置有卷扬机3和加压装置4。由多个灯架首尾链接构成的光固化灯组5设置在所述旧管道中,所述多个灯架的连线平行于所述旧管道的轴线。其中,所述电缆线组2通过电缆6与所述光固化灯组5的末尾灯架的后部连接。所述卷扬机4通过牵引绳8与所述光固化灯组5的首端灯架的前部连接。加压装置4通过通风管7和连接头10与旧管道9的另一端连接。如图1和图3所示,连接头10具有两个相互连通的通口,第一个通口与所述旧管道9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个通口与所述加压装置4的通风管7连接。其中,所述牵引绳8穿入所述连接头10并通过所述第一个通口进入所述旧管道9。

图1和图3详细示出了旧管道9中各部件的连接方式。每相邻两个所述灯架之间通过通电的软管连接,其中,首端灯架的前部具有摄像装置和牵引部51,末尾灯架的后部具有与电缆6连接的连接部52。当连接部52与电缆6连接后,灯架中的灯管和摄像装置通电,摄像装置能够将视频信号传递至控制器1,以使得显示屏幕显示管道内的影像。光固化灯组5的前部与牵引绳8连接,通过牵引绳8的作用,在光固化灯组5的尾部拖动着电缆的情况下,其从旧管道9的一端移动到另一端。然后,电缆通电,点亮光固化灯组5的灯管。电缆线组2开始回收电缆2,以带动光固化灯组5从旧管道9的另一端回到旧管道9的一端。此时,牵引绳8也随着光固化灯组5到达了旧管道9的一端。然后,牵引绳8脱离牵引部51,牵引绳8在卷扬机的带动下移动回旧管道9的另一端,光固化内衬的内膜同时随着牵引绳8移动以脱离固化后的内衬。因此,通过上述的步骤,本实用新型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便于实现灯组在管道内的移动,从而提高管道修复的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实现牵引绳8与牵引部51之间的连接和脱离,所述牵引绳8由绳端的电磁铁和绳体的导线构成。首端灯架的前为具有磁性的牵引部51。因此,电磁铁在通电时与首端灯架带磁性的牵引部51连接,电磁铁在断电时其与牵引部51的连接断开。

图1和图2示出了电缆线组2的主要结构。所述电缆线组2主要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电机21、电缆线盘22、计米器、自动卷收器23以及设置在箱体外的摇臂24。所述电机21通过第一传动链与所述电缆线盘22的第一直径的转动轴连接,而所述自动卷收器23通过第二传动链与所述电缆线盘22的第二直径的转动轴连接。因此,电机21能够带动电缆线盘22和自动卷收器23收放电缆。电缆从自动卷收器23出来后,会摇臂24的引导。摇臂24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装置25与箱体连接,以使得所述摇臂24以所述第一转动装置25为中心旋转,所述摇臂24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引导电缆向下移动的导向轮。在本实施例中,摇臂24的臂身平行于水平面。摇臂24的臂身所在的高度与自动卷收器23所在的高度相同,以使得从自动卷收器23出来后的电缆能够水平地到达摇臂24另一端的导向轮,并在导向轮的引导下从水平方向转向为竖直方向。

为了保证摇臂23的稳定性,所述电缆线组2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外的支撑臂27。所述支撑臂27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装置26与箱体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装置25和所述第二转动装置26在箱体外的连线垂直于地面。所述支撑臂27的另一端与所述摇臂2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摇臂24和所述支撑臂27一体成型。因此,可转动的摇臂24和支撑臂27的组合一方面保护电缆不受损伤,另一方面便于适应各种角度位置的施工。

在本实施例中,当不施工时,所述摇臂24上还具有用于固定电缆端部的挂钩28,以便于电缆的收纳。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